生物接触氧化池计算.doc





《生物接触氧化池计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接触氧化池计算.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接触氧化池计算摘要:生物接触氧化法作为给水生物预处理工艺,近年来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工程实际应用。本文对给水生物接触氧化法预处理工程中常用的两种曝气系统(微孔曝气器曝气和穿孔管曝气),作了充氧性能、系统造价、运行成本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采用微孔曝气器的曝气系统优于采用穿孔管的曝气系统。 关键词:微孔曝气器 生物接触氧化池 穿孔管 充氧性能 运行成本 近些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加快,城市人口膨胀,引起了城市工业与生活用水大量增加;同时,相应的污染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导致了饮用水水源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恶化。在给水处理领域中引入生物预处理,已
2、成为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技术发展方向和有效手段之一。在我国,给水工程实践中常用生物接触氧化法作为生物预处理工艺。在该方法中,曝气系统的选择直接关系着整个生物预处理工艺的充氧性能、处理效果、运行成本和管理操作。本文结合中试试验和工程实践对这两种不同曝气系统作了多方面的比较与分析。1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两种曝气系统 为提高氧的利用率,生物接触氧化池宜采用气水逆向流设计。一般用鼓风机鼓风曝气,曝气设备分布于池底;气流自下向上流经填料区,水流自上向下流经填料区。曝气系统一般采用微孔曝气系统或穿孔曝气系统。微孔曝气系统一般采用膜片式微孔曝气器作为曝气设备,池中填料一般采用弹性填料,设计气水比一般取0.7左右
3、。 穿孔曝气系统采用穿孔管作为曝气设备,池中填料可采用颗粒填料或弹性填料,设计气水比一般取1左右。 2 充氧性能比较 通过对中试装置的清水充氧试验,对两种不同曝气方式的标准状态充氧性能作了测试,并对以下几项充氧性能评定指标作了比较与分析。 (1) 标准状态下的氧总转移系数KLas(h-1)曝气器在标准状态(水温20、1atm大气压强)的测试条件下,在单位传质推动力作用时,单位时间向单位体积水中传递氧的数量; KLas=KLa(T)1.024(20-T) (1) 式中 KLa(T)水温为T条件下,氧气的总转移系数(h-1); T测定时的实际水温()。 KLa(T)=2.303lg(c3-c1)/
4、(c3-c2)60/(t2-t1) (2) 式中 Cs液体中的氧气溶解度(mg/L); C1、C2在t1、t2时间(以min计)所测得的氧气浓度(mg/L)。 (2) 氧气转移率dc/dt(mg/L.h)曝气器在标准状态的测试条件下,单位体积内氧气的转移速率; dC/dt=KLasCs(20) (3) 式中 dC/dt 单位体积内氧气的转移速率,简称氧气转移率(mg/L.h); Cs(20)标准状态下的氧气在清水中的溶解度,Cs(20)=9.17mg/L。 (3) 充氧能力R0(kgO2/h)曝气器在标准状态的测试条件下,单位时间向溶解氧为零的水中传递的氧量: R0=KLasVCs(20)10
5、-3 ,(kgO2/h) (4) 式中 V液体体积(m3)。 (4) 氧利用率EA()曝气器在标准状态的测试条件下,传递到水中的氧量占曝气器供氧量的百分比: EA=(R0/S)100% (5) 式中 S供氧量(kgO2/h); S=0.211.331GS 其中 0.21空气中氧所占比例; 1.331标准状态下氧的容重(kg/m3); GS供给空气量(m3/h)。 (5) 充氧动力效率EP(kgO2/kW.h)曝气器在标准状态的测试条件下消耗1kW.h有用功所传递到水中的氧量。 Ep=R0/N (kgO2/KW.h) (6) 式中 N 消耗功率计算值; N=HGs/102 (kW) 其中H 空气
6、压力(kg/cm2); 标准状态下的空气容重, =1.205(kg/m3)。 2.1 清水充氧试验 本试验直接利用A型和B型生物接触氧化中试装置(见图1)为测试装置:A型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区下方设微孔曝气器(微孔直径0200m范围内变化),直接向弹性填料区鼓风曝气,池中水深4.5m,填料区高度4m,并采用两级串联的方式运行。B型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区下方设置穿孔曝气管(孔径1mm),直接向颗粒填料区鼓风曝气,池中水深4.1m,填料区高度2m。 试验用水为自来水,水温28,供气量以转子流量计计量换算。试验方法采用静态启动的间歇非稳态法;用亚硫酸钠为消氧剂,氯化钴为催化剂;溶解氧采用溶氧仪直接测
7、定。 试验条件和测试结果见图2和表1。 表1 两种曝气系统的清水充氧试验结果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比较项目 水温 水深 池表面积 气压 气量* 孔眼直径 KLaS dc/dt R0 EA Ep m m2 kg/cm2 m3/h m h-1 kgO2/m3.h kgO2/h % kgO2/kW.h A型 28 4.5 1.28 0.714 5.0 0200 6.01 0.055 0.32 22.9 5.42 B型 28 4.1 0.76 0.714 3.0 1000 4.04 0.037 0.12 15.0 3.39 *注:气量均采用设计工况下的曝气量,曝气强度均
8、控制在4m3/m2.h左右。 2.2 试验结果分析和结论2.2.1 由表1可以看出: (1) 由于氧的溶解度小(因而氧的转移也慢),通过正常的气水交界面难以获得足够的氧量来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必须要人为地增加气水的交界面。鼓风曝气就是增加氧转移交界面的一种方法。依据双膜理论,膜的厚度反映了阻力的大小。在浓度差相等的情况下,鼓风曝气气泡愈小,氧的转移量也愈多。由表1第6项可知,A型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气泡直径远小于B型;从第7、8项可看出,其相应的KLaS值和dc/dt值高于B型。(2) 一个曝气装置的KLaS值大,吸收的氧量虽可多些,但未必经济。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常用氧利用率EA和充氧动力效率Ep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接触 氧化 计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