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复习材料.doc
《教育学期末复习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期末复习材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材料一、 填空题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教育的一般事实问题及基本规律。3、 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是集我国先秦时期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之大成的宝贵教育遗产。4、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6、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倡导“泛智教育”,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7、 夸美纽斯的大
2、教学论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这一迄今仍广泛采用的学校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8、 从独立的规范的教育学建立的角度说,通常以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9、 在教学论上,(赫尔巴特)首先强调教学和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10、 人的一生是接受教育的一生。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1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12、 教育这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教师),受教育者(学生)和教育影响。13、 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14、 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15
3、、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16、 (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17、 在教育作用的对象上,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18、 在教育作用的层次上,教育功能可分为教育的(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19、 在教育作用的呈现的形式上,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20、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在创造的过程
4、。也就是个体作为一个“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者”的全面发展过程。21、 个体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教化)即广义的教育,二是(个体内化)。22、 (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3、 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不同主张主要存在(“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大流派。24、 (人的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内在准则)。25、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学说,对制定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6、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
5、生产劳动相结合)。27、 素质教育?8628、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29、 正规教育主要指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即(制度化教育)。30、 教育制度的发展也经历着从前制度化到制度化再到(非制度化)的过程。31、 (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它对国际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终身教育的创立者是法国的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32、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
6、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旅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结伴热你、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阶段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性质。34、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35、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36、 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1)、教师要具有积极的(专业情意)(2)、教师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3)、教师要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37、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通过(职前培养)、(入职知道)和(在职培训)三条途径来实现。38、 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3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40、
7、(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41、 (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是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通过具体学科的课程标准体现出来。42、 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基础性)、(社会性)、(适应性)。43、 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有:(变革)、(教学)两种。44、 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分类:(量化评价)、(质性评价)两种。45、 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香醋恶习体统的科学文化和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一种最基本的学校教育活动。46、 教师职业最基本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备课、上课、学生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
8、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工作环节。47、 备课要做好四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48、 (协同教学)是指教师小组相互合作而开展的教学形式。49、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建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学习)。50、 (问题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与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 简答1、 古代社会教育的性质、特点是什么?(1)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2)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3)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4)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学校轻
9、视体力劳动,形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对立(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教育(6)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7)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2、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3、现代社会的教育特征是什么?(1)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产生(2)教育与社会生产联系日益增强(3)义务教育开
10、始出现(4)比较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形成4、什么是个体社会化?具体内容是什么?个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作为一个“社会学系者”和“社会参与者”的全面发展过程。具体内容大致包括四个方面:(1) 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2) 使个人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3) 掌握个人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须的技能(4) 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5、个体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有哪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教化,二是个体内化。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最重要媒介,在促
11、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首先,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其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再次,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6、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7、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功能(4)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5)教育调整社会人才构成与流动的功能8、为什么说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1) 教育
12、肩负着选择、整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的使命(2) 教育肩负着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功能(3) 教育肩负着创新文化的功能9、简述教育的目的的导向功能(有哪些体现)(1) 对教育的社会性质有定向作用,对教育“为谁培养人”做了明确的规定(2) 对人的培养有定向的作用。(3) 对课程的选择及其建设有定向作用(4) 对教师的教学方向有定向作用。10、教育目的的层次主要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4)教师的教学目标11、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是什么?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早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
13、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的基本精神:(1) 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级各类人才(2) 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观,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3)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12、国外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1) 关注儿童早期智力开发,重视学前教育(2) 提前小学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 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沟通融合(4) 高等教育大众化,类型与功能多样1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化(1) 由只是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2) 由课程的接受者转化为资源的开发者(3) 由教学的实践者转化为
14、课程的研究者(4) 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化为多面的引导者1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专业能力熟练程度由一般化到专业化持续发展过程。一般要经过角色适应、主动发展和最佳创造三个发展阶段。15、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1) 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制约学校课程(2)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学校课程(3) 人类文化知识及科技发展水平制约学校课程16、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 直观性原则(2) 启发性原则(3) 巩固性原则(4) 循序渐进原则(5) 因材施教原则(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7、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or论述)(1) 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2) 依据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15、(3) 依据学生的特点(4) 依据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5) 依据教学的时间、设备和条件三、 论述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的对象是人,主要是正在成长的年青一代,为了保证一定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能够顺利实现,有效地促进年轻一代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教育必须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工作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地前进,不能拔苗助长。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总之,教育要符合年轻一代各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
16、方法。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5、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工作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迅速地、切实地得到提高。2、论述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传统以及教育发展的历史各不相同,因而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各具特色,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单轨型学制、双轨型学制和分支型学制。1、单轨型学制单轨型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
17、制,其特征就是合二为一,形成一个单一的学校系统。即小学、中学到大学为统一的直线系统,上下衔接,形成由下而上的连接阶梯的学制。原因一:18世纪末,美国的独立战争割断了他们与自己国家残存的政治联系,统治者为了巩固新成立的联邦国家的统一,需要培养“美国公民”观念,进行美国化教育,同时又要照顾到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的心态,减少社会紧张关系,所以就建立了以公立学校为主,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单轨学校系统,保证所有的美国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原因二:美国独立革命之后,受封建主义影响较少,又值产业革命之后,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但要求普及小学教育,而且要求普及中等教育,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封建
18、阶级的等级观念无处立足,而自由、平等、竞争等观念则占有市场,反映在教育制度上,就诞生了单轨型的学校教育制度。日本单轨型的学制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受占领国美国的控制,按照美国的学制模式建立的。2、双轨型学制双轨型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一种学制。即把学校系统分成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两者互不相干,各自形成一个独立的学校系统。一轨是为地主,资产阶级和贵族子弟设立的,是为培养统治者服务的,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他们受到比较高深的、完备的教育,以便成为生产管理、商业经营、科学研究和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人才,属于精英教育范畴。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弟设立的,学生读完初级小学之后,不允许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期末 复习 材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