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计划及第四单元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计划及第四单元备课.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六(上)第四单元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本单元由三篇讲读课文、习作4和练习4组成。单元主题为 “民风民俗”,安排了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和安塞腰鼓等课文,选取了具有强烈中华民族民间色彩的技艺和故事,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间生活,让我们通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侧面,了解中国民间普通老百姓丰富的想象以及高超的技艺,从而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要求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能正确理解并运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复述本单元课文,品味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口语交际学会解释。4、写一篇描绘剪纸作品的习作。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课时数起止日期备注12、姥姥的剪纸213、牛郎织
2、女214、安塞腰鼓3习作43练习43课 题12、姥姥的剪纸主备人总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4、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 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本课用 2 教时此教案为第 1 教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疏通课文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
3、2、姥姥是谁?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 哪些内容?4、学生自学生字词语5、初读课文不懂 的地方作上记号6、交流所学,不会的在全班解决7、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三、指导写字。1、 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2、展示评议四、布置作业1、读熟课文2、搜集剪纸资料修订与反思课 题12、姥姥的剪纸主备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4、词语。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4、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 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本课用 2 教时此教案为第 2 教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 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重难点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 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
5、的深情思念。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欣赏剪纸1、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 的特点。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样,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
6、赞赏。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4)“我强过来一看老牛背上。”(5)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5、学生朗读有关词语,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姥姥的剪纸是何等精美,何等的有意义。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表现出老老的剪纸相关特点的句子,读出赞赏之意。二、认识姥姥1、欣赏完姥姥如此众多的剪纸作品,你们想知道写什么?2、指名说一说。(1)姥姥是怎样剪纸的?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2)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3、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在自己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同拙见相互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启发。4、学生自主读悟,同桌互动。5、学生抓住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老老的特点,把握人物
7、形象,感悟任务的内在的品格。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三、质疑问难1、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疑惑之处,小组交流对疑难之处的理解。2、引导学生解决典型的疑难问题。“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问题:着是课文第四节中 的一句话,其中的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含有明显的贬义成分。如何准确的理解这些词语呢?试解:课后练习第三题这样提示我们“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四、练习深化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后最后两节争取回背诵。2、引导背诵(1)从那时侯起,我达到老牛(2)一头老牛变得3、“熟能生巧,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4、读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姥姥说些什么?板书设计: 姥
8、姥的剪纸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修订与反思课 题13、牛郎和织女主备人总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本课用 2 教时此教案为第 1 教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掌握生字词。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今天,
9、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二、了解作者资料。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爬山虎的脚)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2学生汇报。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一)小
10、组内交流。(二)全班汇报。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七、作业:用“原来”造句。修订与反思课 题13、牛郎和织女主备人总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1、教学本课用 2 教时此教案为第 2 教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重难点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3.学生质疑。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2)学生汇报。2、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1)读课文第二段至倒数第二自然段。(2)学
12、生汇报: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三、作业:1、召开故事会。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修订与反思课 题14、安塞腰鼓主备人总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13、词语。3、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教学本课用 2 教时此教案为第 1 教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进入新课学习。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标处节次,画出生字。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习生字。投影:(1)根据课后生字表自学生字读音。(2)指名读生字,及时纠正。(3)自由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4)再指名读。全班齐读。3、解释词义。(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2)班
14、级交流:三、指导朗读。1、重点指导:(1)自由读这段话。(2)指明范读,画出节奏。(3)自由读,注意语气。(4)再指名读。(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表情。(2)学生范读,画出节奏。(3)自由读,同位指导。再指名读。2、逐节指名朗读。随时纠正不当之处。四、指导写字。1、自由观察字型,找出难写的字。2、指导。3、学生临写,教师指导。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修订与反思课 题14、安塞腰鼓主备人总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教学本课用 2 教时此教案为第
15、2 教时课时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3、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知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3、明结构。4、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16、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5、(好一个安塞腰鼓)6、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7、3、寻美点。8、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形式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学生齐读第6段,教师奖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出示幻灯)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
17、一样,是闪身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并反复朗读。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块:品读文章,学用语言 1、学生再读文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2、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若干,并给予奖励。四:布置作业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一、知内容: “的安塞腰鼓” 二、明结构: “好一个安塞腰鼓
18、”核心句三、寻美点: (根据学生发言板演) (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修订与反思课 题习作4 (指导)主备人总课时教学目标1、欣赏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剪纸,初步感知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2、能细致观察,根据剪纸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一篇习作。教学本课用 2 教时此教案为第 1 教时课时目标1、欣赏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剪纸,初步感知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2、能细致观察,根据剪纸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一篇习作。教学重难点1、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2、要求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教学过程:一、回忆课文姥姥的剪纸,导入新课。二、看图练习说话1、仔细观察剪
19、纸作品,看图练习说话,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经过。2、叙述主要人物,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衣着打扮。3、连起来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剪纸的内容,要求细致具体。三、放飞想象1、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2、小组讨论,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清楚。3、各自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情连起来完整的说一说。四、展开联想 看着这么精美的剪纸作品,你会联想到什么?集体交流。五、构思布局,酝酿写作1、请同学们把自己编写的故事完整地写下来。2、教师巡视指导。六、交流习作,指导修改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3、学生修改。二、誊抄作文。修订与反思课 题习作4(评讲)主备
20、人总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评讲,进一步明确如何根据材料编故事,继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理的想象能力。教学本课用 1 教时此教案为第 1 教时课时目标通过评讲,进一步明确如何根据材料编故事,继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理的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所给的材料合理的想象是教学的重点。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示本节课任务二、 总结本次习作的情况1、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优秀片断。2、表扬此次习作有进步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优秀片断。3、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三、指导修改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2)这个问题
21、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可以怎样解决?(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2、看例文,思考。3、组织交流。 (1)同桌讨论,修改。(2)小组讨论。(3)指名汇报。(4)指名补充4、提问:(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 (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5、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四、尝试修改1、学生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2、教师巡视修改情况。五、作业: 订正错别字修订与反思课 题练习四主备人总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4、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
22、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5、学习写毛笔字。教学本课用 3 教时此教案为第 1 教时课时目标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教学重难点1、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2、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获得的知识来回答?(3)教师提问: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多不多?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2)师提问:这些俗语分布很广,
23、你们听说过吗?(3)试着说出他们的意思。3、教学第三部分(1)教师由上一部分的教学到导入俗语的地域性 。(2)要求学生当堂回忆生活中的俗语。(3)指名说一说。(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诵读词语。(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子音。(3)同位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习说这些词语的意思。(5)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6)学生练习背诵。2、积累反馈(1)指名读,集体练习读(2)集体一齐背诵,指名背。修订与反思课 题练习四主
24、备人总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4、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5、学习写毛笔字。教学本课用 3 教时此教案为第 2 教时课时目标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2、学习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2、 学习写毛笔字。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三题1、指导。(1)指名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连的字相差大(5)
25、教师重点指导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2)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二、教学第五题。学习写毛笔字1、学写毛笔字2、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3、指导(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4、练习5、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修订与反思课 题练习四主备人总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
26、有关的词语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4、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5、学习写毛笔字。教学本课用 3 教时此教案为第 3 教时课时目标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2、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说明原委。教学过程:说话:学会做解释1、师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被别人误会。这时你可以适当做解释。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说明原委。碰到下面几种情况,应该怎样做解释呢?2、每个学生任选一条认真读题,做好演练准备。3、提示学生想清这样几个问题:(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2)解释什
27、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4)解释时还要注意态度,要使对方愿意听你解释,以求得好的效果。4、想好后先低声练说。5、同桌互说。6、当众演练,师生评议。修订与反思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很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备课时,我想可能我们班的学
28、生对这篇课文不太感兴趣,没想到,今天上课同学们发言积极、课文读得极有感情,我心里特高兴,上完课后,我把我自认为处理得较好的几点写下来: 课文很长,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那么教学起来一定显得杂乱的。让明线更“明”。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感受姥姥剪纸艺术的高超。书中左邻右舍对于姥姥剪纸的评价怎么样?文中一至三自然段主要描写别人眼里姥姥的剪纸是个什么样子。让学生尝试着在书上进行“批注”,试着用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字来概括。学生的答案如下:“无所不能”“啧啧赞叹”“神了”然后我问学生:是不是姥姥只是把动物剪得像?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当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后,我让同学们扮乡亲们模仿课文的句式来夸夸
29、姥姥:用“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只 会 ;剪只 会 。”这样一来,同学们的思路打开了,有说人物的,有说物品的,有说植物的,沉闷的课堂一下活跃了起来,同学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加强。 接着,问同学们为什么姥姥的剪纸水平那么高?把同学引向第46段的学习。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同学们找出句子“数九隆冬,三伏盛夏,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通过师生接读,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然后让同学们与姥姥一起剪纸通过多种形式的轮读,大家读得越来越有感情,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 “拴”“缠”字的处
30、理,我认为也较为到位。文中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的“拴”,引导学生体悟“拴”的传神,演示“拴”的动作,通过我和同学们表演作者是如何缠住姥姥为她剪纸的?引出剪纸怎样“拴”住了上学前的“我”,拴住了作者的什么?只是拴住了作者的人吗?只拴住上学前的作者吗?为领悟祖孙俩那浓浓的情作好辅垫。 我想如果在以后的课堂中,教师用心地解读教材,努力挖掘课文的训练点,精心设计,让每节课都精彩。安塞腰鼓教学反思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思想内涵丰厚,特别是其中一些写意的语句,含义深刻,发人深思。这篇课文呈现出这样几方面的特征:第一,
31、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言:“五情发而为辞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就是“为情而造文”的标本。安塞腰鼓通篇贯注一个“情”字,作家通过一系列对“安塞腰鼓”赞美的语词,来直抒胸臆。第二,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文心雕龙情采中又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为了确保情感的畅通无阻,刘成章安塞腰鼓通篇用诗的方式加以强化。第三,想像奇伟,意境雄浑。“安塞腰鼓”这个特定的意象,在刘成章的脑际孕育、旋转,仿佛地底突腾运行的火山岩浆,最后有最彻底、最尽兴的喷发,灿烂的意象在瞬息之间纷翻飞舞。 但对于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要透彻理解文本的全部内涵
32、,还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我确立本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即:1、品味课文语言的气势、节奏与激情。2、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学过程的设计,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1、创设情景朗读。在朗读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一些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2、尊重个性朗读。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对一篇课文学生认识的角度和欣赏的特点不同,可能对文章各个部分的认识也不同,朗读的处理方式也各异。教师不可以把自己的朗读方式强加给学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珍视学生的朗读个性,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不要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作者
33、情感的体验,当成是衡量学生朗读是否有感情的唯一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限制了孩子们思维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千万不能强求一致。3、着眼情感朗读. 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前两项易指导,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则难度较大。怎样读算“有感情”地读,我以为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合读者的情感,批情入境,是“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如果仅仅是力图表现作者之情,而少自我之情;或者是自我之情澎湃,而无视作者之情,皆不能谓之为“有感情”的读。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这节空讲课上,我以“读”为线索,一切教学环节都为“读”服务,“读”就是为理解“搏击命运”的中心而服务。整节课我从三个角度入手:静态电教手段动态电教手段教师自身的激情,讲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达到师生共鸣的效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