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商品房345期设计说明.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青岛商品房345期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商品房345期设计说明.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青岛市“理想之城”商品房三四五期项目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 项目概况1. 区位背景“十一五”期间,青岛房地产开发重点区域北移至市区北部,处于青岛、红岛、黄岛三岛交通咽喉部位的李沧区,将用5至8年时间,打造34平方公里的“青岛最适宜居住和发展的中央商住区”,力争成为现代化青岛的核心区域。其中将率先启动的青岛休闲商住区位于李沧区东部,青银高速公路以东,九水东路以北。绿城集团将对其进行整体开发,力求打造成为一座以居住为主要功能,集商业、行政、文化、办公、休闲、居住、旅游为一体的人居“理想之城”。本项目是整个休闲商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26.68公顷,可供开发建设的净用地面积为84.15
2、公顷,以金水路和广水路为界,可大致分为南部、中部、北部三大片区。其中南部片区位于金水路以南,处于整个休闲商住区的核心区域,是集居住、商业、办公、娱乐,餐饮、运动、游憩的多功能复合中心。广水路与金水路之间为中部片区,该片区将主要开发以多层、小高层和高层相结合的高档城市景观公寓。北部片区则处于广水路以北,与卧龙山仅一路之隔,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将开发以高品质的联排别墅和双拼住宅为主的山地社区,提升整个休闲商住区的居住品质。 2. 基地现状基地地形整体呈南低北高的态势,高程在31.4596.30米之间,最大高差约65米,整体坡度约4.28。其中南部片区地势相对平缓,高程在31.4649.51之间,整
3、体坡度约2.29,适于开发建设。中部和北部片区地势变化较大,整体坡度分别达到了4.81和7.08。基地北靠卧龙山,拥有优越的山体景观资源,并有多条指状冲沟自山体由北向南顺势穿过北、中、南三大片区,与多处现状水塘相结合形成了天然的水景通道和景观节点,其中应充分挖掘斜向贯穿基地中部的冲沟和水塘群的景观资源,使之成为本项目的一大特色。二、 规划设计依据1国家、建设部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2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DGJ08-55-2002)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4.青岛市城市分区规划(李沧分区)(19982010)5青岛市李沧区东部地区总体规划(20002010)6青岛
4、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7.青岛市李沧区青银路东综合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三、 项目开发定位与规划设计原则1. 项目开发定位由于本项目三大片区在整个休闲商住区的不同区位,开发定位上有着不同的着重点。处于核心区域的南部片区将定位为休闲商住区的多功能公共生活服务中心,力求以丰富的天际线,精美的建筑立面和优美的人工及自然环境将其打造成本项目的标志型区域。中部片区开发定位为高品质的景观休闲公寓社区,完善休闲商住区的居住功能。北部片区将开发本项目最高端的联排住宅,在丰富产品类型的同时提升整个休闲商住区的居住品质。2. 规划设计原则为使本项目成为青岛市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同时又能比较顺利地开展市场销售,为
5、项目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规划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充分尊重原有的自然环境,强调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把住宅融于自然环境之中,使之和谐共生,体现环境对于居住生活的意义。2强调从“街道街景”的城市街道设计,强化其城市景观意象,营造富有特色的街区式住宅区。3. 尽可能地拓展住区内部的景观环境空间,使之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相得益彰。4. 平面规划注重形成建筑布局的差异性,通过密度和形态变化创造丰富的社区空间。5竖向空间形态设计力求紧密结合地形,经过合理的场地处理,创造出随地形起伏变化的建筑群体效果。6. 建筑单体设计力求形成丰富的住宅类型,和富有特点的外观造型,创造优美的建筑景观,并给客户提供
6、丰富的选择。7. 设置完备、合理、实用的公建设施,提供完善、便利的社区生活服务。四、 规划设计理念社区品质的差异,除了建筑、景观等物质环境的差异外,更重要的是社区氛围的差异、社区公共生活品质的差异。高品质住区所具有的活力,以及温馨宁静幽雅的生活氛围是当前社区营建所普遍缺乏的。而这,正体现着社区品质营建的内涵,这也正是此次规划设计过程中始终追求的。居住的本质是满足人性的需求,其深刻意义在于:它能够展示和影响人的生存状态,并给人以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一个成功的社区规划,必须要体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把握生活方式的变化方向,满足人性的多层次需求,体现对人的尊重,即对于居住者内心归属感、自由
7、感、身份感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尊重,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并促进人性发展的人居环境,为人性的向善和美好提供居住层面的支持。其终极目标,在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精神世界交流的最理想、最和谐状态,即追求住户与被改造过的自然的和谐;寻求社区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和谐;使人们自我的心灵达到一种安宁平和的境界。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确立了以下四点规划设计理念:1.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社区开发的招牌式口号,但关键是如何把对人的考虑和关怀转化为具体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这就需要关注生活的需求和细节,从使用(功能配置)与空间(视觉感受和体验)两个层面提升社区的整体品质。2. 以“环境”为本“环境”是影响
8、一个社区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楼盘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开发与设计之初,就建立“环境”先行的观念是达到开发、销售与居住三赢的关键。3. 整体性与丰富性对于一个楼盘而言,整体而大气的形象至关重要,它关乎一个品牌形象的建立;而从销售与居住的角度而言,则需要房型的多样化与丰富细腻的建筑与环境细节,从而提高居住的适应性、舒适性,满足个性化的需求。4. 均好性通过规划设计,尽可能使社区的每一个住户都能拥有良好的景观,都能较为便利地享受社区的公共设施,从而消除房产开发中的死角,提高社区的整体品质。五、 规划设计方法-整体设计在现有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住宅组群的空间布局与环境景观的塑造常常
9、相互分离,在设计程序上存在先后,环境设计常常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一个“补充完善的后续工作”,并且由于群体布局的限制,不能给环境设计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弹性,环境没能发挥对于住区营造的景观意义。在本项目的规划设计中,基地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条件,而要强化居住与景观的联系,创造一种富有诗意的栖居环境,就必须采用整体设计的方法。即在规划设计之初,就从环境的角度,将建筑与景观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景观环境对于住区整体空间形态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整体大气的社区形象和富有特色的高品质社区环境。六、 规划设计特色复合开发:规划强调功能的复合型开发,力求将居住、商业、办公、娱乐、文化、教育等各项功能加以有
10、机的混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具有更为多样化城市功能的社区,以实现建筑、空间、环境、景观的多样性,创造方便、高效、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社区。街区住宅:营造尺度宜人的街区式住宅群,强调社区与城市的融合,创造富有活力的城市街道生活和景观。 生态景观: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观,并在社区内部营造贴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绿化景观,使之内外交融,营造出高度生态化的社区环境。围合院落:住宅布局强调多重围合、层层递进的院落空间,从社区公共界面到组团之间再到组团内部,形成三个层次的围合空间,并形成富有序列感和层次感的空间景深,从而强化社区环境的领域感和归属感,有利于营造整体有序、安定祥和、亲切友善的社区氛围和邻里关系
11、。人车分流:通过人和车在不同层面上的分流,在各街坊内部营造纯步行的环境,创造一种安全、自然、宁静、舒适的交通方式和社区氛围。立体造景:规划充分尊重和依托原有地形,巧妙利用高差设置地下、半地下车库,在大大降低工程土方量的同时,营造出立体化的社区环境,创造丰富的竖向景观层次。多样化住宅:在空间形态上,本项目集中了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等多种类型的住宅;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了高贵、庄重的法式;精致、典雅的新古典主义以及简洁、明快的现代主义等多种风格。以丰富的天际线和细腻的细节凸现本项目的高档精致,体现高品质社区的优雅氛围。七、 规划结构1住宅布局规划以网格状的街道生活空间和公共绿化空间划分形成多个住宅
12、开发片区,以多层次、半开放式的围合空间为基本的组织原则,通过建筑和环境的错落布置,营造出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统一而又富有变化的整体。各片区基本形成中心和组团两级空间结构,并形成围而不合、形态各异的空间格局,营造灵活有序的空间形态和层层递进、庭院深深的意境。住宅开发类型整体上分为四种:回迁安置住宅、低层联排住宅、多高层景观公寓和单身公寓。其中,回迁安置住宅布置于中部片区的西侧街块,与现有的安置住宅相连;低层联排住宅集中设置于北部片区;多高层景观公寓则主要围绕中部片区的公共生活中心布置,形成相对完整的居住生活片区;在社区公共中心西侧等处布置一部分酒店式服务的单身公寓,以丰富人们的居住选择。2公共
13、设施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商业中心、邻里商业以及2所幼儿园,这些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系列生活服务设施和公共交往活动场所,有利于营造浓郁温馨、富有亲和力和归属感的社区氛围,同时也充分为城市所共享,满足了周边地块相应的设施和资源需求,促进社区与城市的交流和互动。商业中心:在金水路以南结合中心公园和斜向水系,设置一组包含办公、零售、卖场、休闲等功能的L型建筑群和空间尺度相对较小的风情商业街,并通过一系列广场、街道、平台、步道、水系等公共空间有机相连,使之成为空间变化丰富、功能复合、为休闲商住区全体居民提供服务的公共生活中心。邻里商业:结合现状冲沟、水塘以及商业中心的规模和服务半径,在中部片区东侧和北部片区西
14、侧个设置了一处邻里商业中心,在为区居民提供商业服务的同时增加了室外的公共交流空间,有利于形成片区生活中心,营造社区归属感。另外,在局部地块设置沿街底商以方便本处居民的生活需求。幼儿园在本项目中规划两处幼儿园,均拟定为9班,根据服务半径,分别设置于中部片区的东西两侧。3景观环境营造在整体的景观环境营造上,规划将北方的大气与南方的灵秀相结合,从一系列广场和中心公园组成的社区核心景观空间片区核心景观空间生态景观水系邻里景观空间,形成层层递进的景观层次,着力表现由公共尺度的景观环境、步移景迁的绿化步道到院落庭园所形成的空间序列感和意境。同时强化在整体连续的景观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的节点,使其具有丰富的多样
15、性,并适应日常休闲活动的各种需求。建筑作为环境景观的界面注重其与景观的联系和对话,其本身也作为重要的景观要素而得以强化,办公、商住办综合楼等重要的公共建筑需通过重点设计强化其景观性,而建筑整体轮廓线也力求形成高低错落,主从有序的形态,对处于重要空间视线焦点的建筑通过其出众的体量、高度和造型强化其标志性。4. 建筑高度和形态住宅建筑以多层小高层和高层相结合,点式和板式住宅相组合,根据所处位置的地势,确定其平面布局和竖向形态,力求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整体天际轮廓线,与周边山体形态相和谐,形成优美、大气、与自然共生的社区整体形象。八、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道路交通组织以人车分流,营造安全、宁静的社
16、区氛围,同时方便居民停车和出行为基本原则。 1城市道路规划将不同等级、类型的城市道路在功能和景观上进行了界定,强化其不同特色,注重城市生活性街道意象的营造,使之在承担交通功能的 ,也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载体。2街坊交通组织以“人车分流”的原则组织各住宅街坊的内部交通流线。除北部片区的两个联排住宅街坊采用部分人车分流的方式外,其余地块均在地下形成可环通的机动车道路,组织车行交通,使机动车一进入小区即可就近入库,而地面上则形成纯步行环境,仅在高层区中结合步行道设置部分消防通道。原则上每个街坊安排一个人行入口和2个车行(地下车库)入口,主要设置于城市支路或更低等级的道路上,在保证居民出入方便的同时
17、拥有一个安静的归家氛围。这种组织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车辆对社区环境的干扰,保证组团环境的完整,易于创造和谐、融洽的邻里生活与文化。 3停车系统社区公共区域的停车主要由公建入口附近地面停车和地下停车解决。停车位根据国标按每100平方米0.3个车位计,共计472个。在各住宅街坊内部设置地下停车库,以满足业主的需求。停车位配比根据不同产品类型进行配置,其中单身公寓为50,高层公寓为60,多层公寓为80;联排住宅按每户2个车位配置,共计5029个。地下停车库直接与各住宅单元电梯相连,方便人们停车回家。4步行交通步行系统由社区公共步行空间,商业广场与街道、组团公共步行道、院落步行道形成层层展
18、开递进的网络。结合一系列绿化、水景、活动场地,使之成为环绕景观、建筑的纽带和休闲交往的场所。九、 绿化系统1绿化空间体系社区绿化空间体系可分为社区公共绿化邻里绿化两个层次。1) 社区公共绿化公园水系绿化:在保留基地中指状冲沟和现状水塘的自然绿化基础上,充分发掘其资源,强化其原生态的特征,分别改造为生态水景通道与水体公园,在满足居民游憩的同时,使其成为整个社区的“绿肺”与“绿色动脉”。广场街道绿化:与商业空间相结合,以细腻的尺度、精致的设计,体现人工雕琢的精美,与自然化的水系绿化与公园绿化相得益彰。2)邻里绿化邻里中心绿化:充分考虑视觉景观和各类功能的需求布置相应的硬质和软质景观,使之不仅体现小
19、区的整体品质和风貌,并为丰富的社区生活提供物质载体。在景观设计上,根据建筑风格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与之相应的设计手法,并注重丰富的景观细节设计,使之与建筑相得益彰。3)院落绿化:每个庭院的绿化空间与组团中心绿地相互渗透,成为其空间上的拓展,营造各具特色的绿化景观。在其间辅以老人与儿童休闲、游戏空间,强调邻里文化与日常生活。2绿化种植配置在绿化种植配置上,根据北方的气候特点,其关键在于营造绿色景观效果,进而体现品种多样化、色彩协调并具有层次感,在植物的选择和种植设计上,力求体现地方特色,在总体上应做到以下三点:加强植物尤其是乔木的多样性,且应增加常绿树种的比重; 高大植物和低矮灌木的有机结合,形
20、成丰富的竖向层次;以自然状态的植物与人工雕琢修剪的植物相结合,使之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十、 建筑单体设计1建筑类型住宅类型以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住宅相结合,其中低层建筑以2层和3层相结合;多层以4层的法式风格为主,局部5层或3层,布置在中部片区的3个街坊。小高层、高层住宅主要由922的建筑组成,力争形成高低错落,富有层次感的天际轮廓线。2建筑朝向和间距住宅朝向基本户户朝南并户户朝景。并注重对端套东西向住宅外墙窗户的处理,至少保证其主卧室的南向采光,并充分挖掘东西两侧的朝阳面和景观面。多层住宅建筑的间距系数为1:1.6。小高层、高层住宅间距按大寒日满窗累计日照大于2小时的要求来控制。3建筑风
21、格和材料建筑风格以法式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和现代风格为主,三者分街坊布局,有机结合形成丰富多样的城市面貌,整体观感力求典雅庄重、舒适和谐。针对北方干燥风大的特点,在立面主体色彩上采用暖色、黄色系列(偏土色),体现质感,立面设计以石材干挂为主,力求稳重大方,细节丰富,体现高雅的建筑品质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十一、 竖向工程规划1规划目标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及合理改造自然地形,综合考虑建筑防洪要求、道路路基稳定及纵坡要求、污水、雨水排放要求等的基础上,对本项目用地的一些主要控制点标高进行规划,使各项标高相互协调,最终达到工程合理、造价经济、景观优美的目标。2规划原则1. 以人为本,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商品房 345 设计 说明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