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第7章介绍讲课稿.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第7章介绍讲课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第7章介绍讲课稿.ppt(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第7章介绍 7.1.1 7.1.1 国内外核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外核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954年7月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苏联核电站开始发电,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新纪元,揭开了核能用于发电的序幕。近20年我国核电事业亦已起步并有了很大的进展。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已经投运,并正在陆续兴建一些新的核电站。计划到2015年装机电功率将达到30000MW,21世纪中期核电站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20以上。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核电技术主要体现在核电站下面
2、的五大主要设备及其相关技术。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 汽轮机装置核电汽轮机的凝汽装置核电汽轮机的汽水分离再热器 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各国核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改进堆芯设计一降低堆芯功能率密度,提高反应堆运行的安全余量;采用高燃耗的先进燃料组件、加大装载量,以延长燃料循环寿期;采用低中子泄漏的换料方式,降低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快中子注量,以延长电厂寿命。考虑超设计基准事故改进专设安全设施,增加其独立性、冗余度和多样性,或应用非能动的安全设施;进行严重事故的概率和后果分析,配置严重事故下的检测仪表,并制定事故处置规程;利用电厂设施,使电厂恢复到受控状
3、态或减缓严重事故后果。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采用先进的仪表控制系统:应用数字式技术,提高故障自诊断能力,改善人机界面,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应用一体化技术,采用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以降低造价和缩短安装周期。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7.1.2 7.1.2 国内外过程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外过程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微机测控系统:由传感器、信号调理、输入接口、微机、输出接口和显示 报警装置等基本单元和组件构成。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采用
4、微机的过程控制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主要中目前,国内外采用微机的过程控制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主要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以下几个方面:传感技术:将特定的非电参量如流量、压力、温度、位移、速度、气体成分、声音和光谱等转换为电参量的器件就是传感器。输入通道技术:即将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种信号如电压信号(包括mV级和v级)、电流信号、频率信号、开关信号和电阻变化信号等通过调理、放大、整形、隔离等处理后输入到微机的通道配置技术研究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输出通道技术:微机输出信号以控制外部设备的通道配置技术,包括输出通道结构、隔离、驱动、显示及语音等相关配置技术。总线接口技
5、术:即各种在线检测模块、系统之间实现方便、可靠的连接和信息传输的技术。信号处理和软件开发技术:在线检测的最终目的是将检测对象的各种状态信息量转换成容易识别的特征量,因此信号处理是其核心。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国内外过程控制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三个发展趋势和方向是:进一步地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集成化网络化和分布式检测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以微机为核心的测控系统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以单个控制器为核心的嵌入式测控系统(ECS)(2)以多台下位机与一台上位机之间进行通信的集散式测控系统
6、(DCS)(3)多控制器之间互连构成网络的现场总线测控系统(FCS)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7.2 核工程中的检测仪表和传感器 n 凡带有放射性核素源或核辐射探测器的检测仪表统称为放射性核素仪表(也称核仪器仪表或同位素仪器仪表)。n 同位素仪器仪表一般由放射源、核辐射探测器、电转换器、二次仪表等几部分构成。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7.2.1 7.2.1 检测仪表和传感器概况检测仪表和传感器概况n同位素仪表是利用核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吸收、散射或电离、激发等效应,获取有关物质的宏观、微观信息。n同
7、位素仪表具有以下特点:不直接接触被检测对象,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工具;可在各种苛刻条件如高温、高压、高粘度、高腐蚀性和高毒性等情况下对非密闭和密闭容器内的物料进行非电参数的控制;检测灵敏度高、性能稳定可靠、响应速度快、使用寿命长;可连续输出电信号,实现生产过程闭环自动控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和安装;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强度型同位素仪表大量采用了计算机技术的具体表现为:密度计物位计厚度计水份计核子秤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强度型同位素仪表正朝着如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完善:提高可靠性,以适用恶劣工
8、作环境的要求;提高响应速度和测量精度,以确保产品质量;仪表本身需能对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自动校正,以实现产品过程的最优化控制。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7.2.2 7.2.2 探测器探测器 探测器是同位素仪表的关键部件,它的作用是将射入其中的并与被测参数有函数关系的核辐射转变为一个电信号,这个电信号仍然与被测参量有着函数关系,并传输给下一级电路。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衡量辐射探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通常有下面四个:n 探测量子效率n 响应度n 分光响应n 探测率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
9、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常用的探测器有:常用的探测器有:闪烁探测器闪烁探测器:碘化钠单晶闪烁计数器、塑料闪烁计数器、液:碘化钠单晶闪烁计数器、塑料闪烁计数器、液体闪烁计数器体闪烁计数器气体探测器气体探测器:电离室、正比计数器、盖革计数器等:电离室、正比计数器、盖革计数器等半导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HPGe(高纯锗探测器)等(高纯锗探测器)等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图图7.1 7.1 各种核探测器各种核探测器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1)闪烁体探测器n利用射线与物质发生光电效应等作用,常用闪烁晶体来探测
10、射线。n常用的射线探测器主要分为闪烁体探测器和半导体探测器。n射线闪烁体探测器的探测效率高、价格较廉、使用方便,所以在放射性现场测量中应用较广泛。同时闪烁体探测器受温度影响较小,无需在低温下工作,存放方便。n常用的半导体探测器因其价格昂贵、探测效率较低或使用不便,使其在野外使用中受限。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n闪烁探测器能量分辨率可小于10%(对0.661 MeV的射线),测量能量范围为30keV 3MeV,是野外能谱仪常用的探测器。nNaI(Tl)闪烁体(规格为:7575mm)作为射线探测器较为合适图7.2 NaI(Tl)晶体探测器内部结构第第7
11、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n基于NaI(Tl)探头的探测器是利用射线能激发NaI(Tl)晶体发光的特性来工作的,它主要由NaI(Tl)晶体,光电倍增管GDB 等主要部分组成(如图7.2,7.3),一般情况下将NaI(Tl)晶体与光电倍增管和分压电路及射极跟随器组合装在一个暗盒中,组成探头部分(如图7.2 左虚线框部分)。图7.4 是传统的便携型能谱仪机械结构示意图。图7.3 NaI(Tl)闪烁能谱仪 图7.4 传统的便携型能谱仪机械结构示意图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2)气体探测器 是指以气体作为探测介质的辐射
12、探测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当带电粒子穿过气体时使气体分子电离,所产生离子对数目与粒子所损耗的能量有关。电离室电极一般为平行板型。当两电极间的电位差大到足以使由辐射形成的离子对全部被电极所收集时,加在两极间的电压称为该电离室的饱和电压。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n正比计数管在两个电极间施加的电压超过饱和电压时,由于电场强度增加,造成由电离产生的电子有足够能量在气体中进一步产生次级电离,甚至次级电离的电子又产生新的离子对。这样由电极收集到的电荷远大于起始电离数,而且与电极间的电压有关,这就是气体放大作用,也就是正比计数管的工作原理。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
13、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n盖革-弥勒计数管盖革-弥勒计数管简称盖革计数管(图7.5),或GM计数管。其结构与正比计数管类似,但在阳极丝周围有更强的电场。这时由入射粒子引起的电离沿着整个阳极丝形成雪崩现象,而其输出电压脉冲的幅度与入射粒子能量和性质无关。n盖革计数管必须在管内加入少量猝息气体或用外加猝息电路,才能使其在一次放电后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且经过 100微秒左右的恢复时间才能对新的入射粒子进行计数,因而在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图7.5盖革-米勒计数器图自猝灭流光计数管:当在计数管中猝息气体的比例很大
14、而且在大气压力下时,其放电方式与盖革放电有本质的区别。它只产生局部的雪崩,故恢复时间远小于盖革计数管。同样可给出较大幅度的输出脉冲,而且也与起始电离无关。其脉冲持续时间只有数十纳秒。此外还可作成自猝灭流光室用于定位测量。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3)半导体探测器:HPGe(高纯锗探测器)n半导体探测器(semiconductor detector)是 以半导体材料为探测介质的辐射探测器。最通用的半导体材料是锗和硅,其基本原理与气体电离室相类似,故又称固体电离室。n半导体探测器的前身可以认为是晶体计数器。n半导体探测器有两个电极,加有一定的偏压。当入
15、射粒子进入半导体探测器的灵敏区时,即产生电子-空穴对。在两极加上电压后,电荷载流子就向两极作漂移运动收集电极上会感应出电荷,从而在外电路形成信号脉冲。但在半导体探测器中,入射粒子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所需消耗的平均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能量为气体电离室产生一个离子对所需消耗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半导体探测器比闪烁计数器和气体电离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好得多。半导体探测器的灵敏区应是接近理想的半导体材料,而实际上一般的半导体材料都有较高的杂质浓度,必须对杂质进行补偿或提高半导体单晶的纯度。通常使用的半导体探测器主要有结型、面垒型、锂漂移型和高纯锗(图7.6
16、)等几种类型。7.6同轴型高纯锗(hpge)探测器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7.2.3 7.2.3 核仪器仪表核仪器仪表 同位素仪表按射线入射到探测器前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类型可分为透射式同位素仪表、反散射式同位素仪表、电离式仪表、同位素x荧光式仪表。放射源不断地放射出人们看不见的射线(、或射线),这种射线射到被测物上,一部分射线穿过被测物,一部分射线由于和被测物质中的原子碰撞而发生散射。射线和某些物质中的原子相遇时,还可能发生电离作用或激发作用。穿透式仪表 利用射线穿过被测物的多少与被测物某参数的关系而设计的仪表。有穿透式厚度计、穿透式密度计和穿
17、透式液位计等。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l反散射式仪表 利用射线的反散射与散射体某参数的关系而设计的仪表。这种仪表有反散射式厚度计和散射式密度计等。l电离式仪表 利用射线对气体的电离作用而设计的仪表,这种仪表有气体压力计、气体流量计、气体成份分析仪等。l同位素x荧光式仪表 利用射线对物质的激发作用会产生特征x射线的原理而设计的仪表,这种仪表主要有同位素x荧光分析仪和同位素X荧光镀层厚度计。l中子式仪表 利用中子源射出的中于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核反应的原理而设计的仪表,用得较多的有中子湿度计。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
18、中的应用7.3 7.3 核电过程控制的现场总线核电过程控制的现场总线n7.3.1 现场总线的定义及产生现场总线的定义及产生n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158标准定义,现场总线是指安装在制造或过程控制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n从本质上来说,现场总线是一种串行数字通信协议,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7.3.2 7.3.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CSn现场总线导
19、致了传统控制结构的变革,形成了新型的网络集成式全分布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FCS是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集当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当代最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种全分散、全数字、全开放的控制系统。它适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制造业及楼字自动化等领域,将逐渐成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流形式。FCS是继基地式气动仪表控制系统、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DCS后的新一代控制系统。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n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与传统
20、的集散控制系统DCS相比,其主要特点如下:(1 1)实现了信号传输的全数字化)实现了信号传输的全数字化(2 2)实现了控制功能的彻底分散)实现了控制功能的彻底分散(3 3)系统具有开放性和互操作性)系统具有开放性和互操作性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7.3.3 7.3.3 几种现场总线技术几种现场总线技术n(1)基金会现场总线(FF,Foundation Fieldbus)是现场总线基金会制定的现场总线标准,在过程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支持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n基金会现场总线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FF通信协议、用于完成开放互连模型中第27层通信协议的通信栈
21、(Communication Stack)、用于描述设备特征、参数、属性及操作接口的DDL设备描述语言、设备描述字典、用于实现测量、控制、工程量转换等应用功能的功能块、实现系统组态、调度、管理等功能的系统软件技术以及构筑集成自动化系统、网络系统的系统集成技术。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2)LonWorksnLonWorks技术是由美国Echelon公司开发,并与Motorola和东芝公司共同倡导的现场总线技术。它采用了ISOOSI模型的全部七层通讯协议,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通过网络变量把网络通信设计简化为参数设计。支持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22、、射频、红外线、电力线等多种通信介质,并开发了相应的本征安全防爆产品,被誉为通用控制网络。nLonWorks技术的核心是具备通信和控制功能的Neuron芯片。Neuron芯片实现完整的LonWorks的LonTalk通信协议。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3)PROFIBUSnPROFIBUS是符合德国国家标准DINl9245和欧洲标准EN50170的现场总线,包括PROFIBUS-DP、PROFIBUS-FMS、PROFIBUS-PA三部分。它只采用了OSI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PROFIBUS支持主从方式、纯主方式、多主多从通信方式。
23、n其传输介质可以是双绞线,也可以是光缆。最多可挂接127个站点。可实现总线供电与本征安全防爆。第第7 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4)CANnCAN总线最早是由德国BOSCH公司推出,用于汽车内部测量与执行部件之间的数据通信协议。其总线规范己被ISO国际标准组织制定为国际标准,并且广泛应用于离散控制领域。n它也是基于OSI模型,但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其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提高了实时性。其节点有优先级设定,支持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广播模式通信。各节点可随时发送消息。n传输介质为双绞线,通信速率与总线长度有关。CAN总线采用短帧结构,抗干扰能力强,可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信息技术 导论 介绍 讲课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