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痹证教案资料.ppt
《中医内科学-痹证教案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痹证教案资料.ppt(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内科学-痹证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教学大纲1、了解痹证的一般概念及特征。2、熟悉痹证的病因病机及其病理转归。3、掌握痹证的诊断要点,痹证与痿证的鉴别要点。4、掌握痹证各证型的辨证论治。1.外因 (1)感受风寒湿邪病因病机病因病机病因病机病因病机【病因】贪凉露宿涉水冒雨长期水中作业常汗后淋浴等滞留于关节筋骨,气血运行受阻 风气胜者 行痹寒气胜者 痛痹湿气胜者 着痹(2)感受风湿热邪久居炎热潮湿之地,感受风湿热邪或素体阳气盛,复感风寒湿邪化热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郁而化热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 热痹 2.内因(1)劳逸不当(2)体虚久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寒湿风寒湿邪侵袭邪侵袭
2、素体阴虚素体阴虚素体阳虚素体阳虚 邪闭气滞邪闭气滞留于经络留于经络风湿热痹风湿热痹风寒湿痹风寒湿痹(热痹)(热痹)(行痹、痛痹、着痹)(行痹、痛痹、着痹)痰瘀交阻于骨节痰瘀交阻于骨节 1.基本病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2.病位:主要在关节、肌肉、经络3.病理性质:【病机】n初期正虚邪入n中期邪从热化n后期邪实正虚诊断与鉴别诊断与鉴别诊断与鉴别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为肢体肌肉或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或关节僵硬,行动障碍,甚则变形等。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与寒冷、潮湿、劳累及天气变化诱因有关。某些痹证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3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4.测血沉(ESR)增快,类风湿因子(RF)阳性等。与痿证鉴别1、疼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痿证无疼痛,以肢体软弱无力为主。2、活动障碍痹证是痛而影响活动;痿证是无力运动。3、肌肉萎缩痹证由于疼痛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辨病因行痹:关节游走性疼痛。痛痹:剧痛,遇寒则甚。着痹:痛处固定,酸痛重着。热痹:关节红肿热痛。2.辨虚实 痹证初起,风寒湿邪入侵,多以邪实为主。若渐进发展或反复发作,多为正虚邪实之证。新病多实,久病多虚,但临床往往虚实夹杂,
4、以邪实为主者多见。治疗 原则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寒宜结合温阳补火,即所谓“阳气并则阴凝散”久痹正虚者,应重视扶正,补肝肾、益气血是常用之法治湿宜结合健脾益气,即所谓“脾旺能胜湿,气足无顽麻”【治疗原则】【分证论治】1.风寒湿痹(1)行痹证候:肢体关节疼痛酸楚,游走不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或伴恶风发热。舌苔薄白或腻,脉浮或浮缓。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防风汤加减。(2)痛痹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增剧,日轻夜重,关节屈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苔白,脉弦紧。证机概要:寒邪兼夹风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学 痹证 教案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