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学 第八课 中医养生学 四季养生备课讲稿.ppt
《中医药膳学 第八课 中医养生学 四季养生备课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膳学 第八课 中医养生学 四季养生备课讲稿.ppt(1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药膳学第八课中医养生学四季养生第一节第一节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养生?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的养生兴起学术界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家的论述可归为:修身养性、饮食卫生、运动锻炼、起居养生等。儒家养生说孔子“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的“三戒”,即是根据人的年龄不同,生理特点不一样,而提出的具体养生方法。除三戒外,
2、孔子还提出了“仁者寿”的养生理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中庸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论语乡党 儒家养生说儒家养生说 孟子、荀子孟子、荀子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我四十不动心”荀子“欲不待可得而求者,从所可”。道家养生说道家养生说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老子言“虚其心”,虚即道,道即自然。自然能化育万物,虚为万物之始道家一派,一方面崇尚自然,提倡所谓“返朴归真”、“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一方面又提倡养生,希望能够“长生久视”。“寿敝天地”黄帝内经养生观黄帝内经养生观第一,提出了许多重要的
3、养生学原则和方法第二,对生命的起源及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唯物的,是符合实际的。第三,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整体,强调人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避免外邪侵袭第四,重视对衰老的探索。第五,明确提出治未病,把预防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上工守神、下工守形”“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
4、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治未病”华佗后汉书记载,华佗“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积极推行吕不韦的运动延年说,“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合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三国志方伎传)。创立了动形养生的五禽戏法,这种仿照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动作姿态的锻炼方法,五禽戏法,五禽戏法,这种仿照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动作姿态这种仿照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动作姿态医圣张仲景医圣张仲景强调饮食与养生的关系“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明确指出:饮食之冷
5、热,五味之调和,以适宜为度,方可起到养生的作用,反之,于身体有害。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类。其中上品药物为补养类,计一百二十多种,多具有补益强身、抗老防衰之功效提倡以药物增强身体健康,如人参、黄芪、茯苓、地黄、杜仲。枸杞等,均为强身益寿之品,后世医家据此而创制了不少抗老防衰的方药。马王堆中发现的养生资料马王堆中发现的养生资料如彩绘的导引图,养生方、却谷食气、十问等导引图主要介绍了44幅导引身姿,包括呼吸运动,徒手运动和一些利用器械的运动;养生方是一部以养生为主的方书;却谷食气、十问也介绍了一些养生理论和 技艺。佛家养生思想的渗入佛家养生思想的渗入如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有调身
6、、调气、息心静坐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有强健身体、却病延年作用的。达摩易筋经原为佛门养生健身功法,后成为中医养生学中的健身术之一。此外,佛学讲究调理人与自然、社会的“互存关系”,因而十分重视环境调养,植树造林。还有,佛家的不少戒律,是对酒、色、食、财等诸方面欲念的节制和约束。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人体与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一、朴素的整体观一、朴素的整体观“天人合一天人合一”(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这种联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沟通和联系,将
7、人体各脏腑、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人和自然的关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灵枢邪客篇说:“人与天地相应”。二、辨证论治二、辨证论治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辨明病理变化的性质和部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这个过程就是“辩证”。“论治”,就是在辨证基础上,根据正邪情况而确立的治疗法则。因此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亦为辨证的目的,又是对辨证正确与否的检验。“证”与“症”的概念不同。“症”是症状,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等;“证”是证候,是疾
8、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各种症状的概括,包括病变部位、原因和性质,以及致病因素与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等,它深刻、全面、正确地的映了疾病的本质。中医养生相关方面“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饮食养生药物养生运动养生气象养生环境保护心理调摄养生三字经养生三字经1、养生道、重膳食。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2、讲营养、善调剂、不厌食、不偏食。3、六要素、不能离。糖和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均衡取。4、素为主、荤为次、豆制品、多有益。5、常喝水、少饮酒、不抽烟、利身体。6、米面好、杂粮优、吃得香、睡得实。四季养生概要气候与人体健康中医养生强调气候的重要性-天人相应一年分四季(24节气)
9、,每季三个月,每月有两个气(节气中气).24节气的划定节气的划定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成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把黄道分成24个等分),每个等分各占黄道15度,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每个节气的阳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每月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每月8日23日前后.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中医养生学的特色-天人相应顺应自然顺应自然季节养生的原则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暧,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
10、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春夏养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养阴春季-阳气初生而未盛,阴气始减而未衰。故春时人体肌表虽应气候转暖而开始疏泄,但其抗寒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春寒,气温骤降。对策-1必须注意保暖,御寒,有如保护初生的幼芽,使阳气不致受到伤害,逐渐得以强盛。秋天-气候由热转寒,人体肌表亦处于疏泄与致密交替之际。此时,阴气初生而未盛,阳气始减而未衰,故气温开始逐渐降低,人体阳气亦开始收敛,为冬时藏精创造条件对策-1不宜一下子添衣过多,以免妨碍阳气的收敛,2适当地接受一些冷空气的刺激,不但有利于肌表之致密和阳气的潜藏,对人体的应激能力和耐寒能力也有所增强。所以,秋天宜“冻”。立春、立夏、立秋、
11、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天有所变,人有所应,节气前后,气候变化对人的新陈代谢有一定影响。体弱多病的人往往在交节时刻感到不适,或者发病甚至死亡。八个节气。是季节气候变化的转折点,对人体影响十分重要。故要注意交节变化,慎避虚邪。节气针灸节气针灸-夏季三伏天针灸法夏季三伏天针灸法可防治冬季常见的呼吸可防治冬季常见的呼吸消化消化骨关节等骨关节等病症病症四季睡眠时间和子午觉四季睡眠时间和子午觉睡眠时间要顺应四季的气候变化.1春季万物萌发,要入夜即睡,适当早起。2夏季阳气旺盛要稍晚入睡,适当早起。3秋季阳气收敛,要早睡,在鸡鸣时起床。4冬季阳气内藏,要早睡晚起,最好是太阳出来后起床。每日午饭后,应有睡
12、午觉的习惯。中医十分重视“子午觉”,子时是夜间23点至凌晨1点,午时是白天11点至13点。这两个时辰是阴阳交接,有利于平衡适合于休息。春季养生春季景象-春回大地,阳气升发,万物复苏,(自然界呈现出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景象。)季节特点-春季多风,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养生宜顺应春令生发之气。注意气候多变,从饮食、起居各方面加以调适。春季养生当注重四原则:1养阳气2养肝3防疫病4勤锻炼一、春季养生 春天,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六个节气。在人的成长和健康方面,许多与“春”紧密相连的养生保健谚语,同样对我们养生防病产生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春不减衣,秋
13、不加帽”,“春不露背,冬不蒙首”,“春捂秋冻,到老没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人们还习惯将人生中年轻美好的时期称为“青春”。在春季若将保健养生践行得好,就能为一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全年少生病,健康乐无忧。1、春捂秋冻,下厚上薄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春天气温乍暖还寒,阴寒未尽,阳气渐生,多风多尘,疾病也在此多发。在黄帝内经的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有“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泻”的记载。因此,在衣着方面,我们要顺应天气变化,结合个人禀赋强弱,增减随意,一般是早晚增衣,中午减衣,为身体做好防护。养生谚语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春捂”的益处主要有三:第一,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过
14、早地减掉衣服,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第二“春捂”有利于抵御风寒;第三“春捂”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对于春季的服饰,总体上要以保暖御寒,松紧适度,得体美观为宜。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这是因为寒多自下起,而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在人群方面,特别是老年人,抵抗力差,一旦衣不“得”体,感受风寒,容易引发宿疾、陈病,经久难愈。衣服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的情况,人体对气温调节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骤冷骤热容易诱发血管痉挛的危险;女性如过早换裙装,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小儿则以保暖为原则,因此期气温适宜,细菌病毒繁
15、殖快,容易感染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一句话,要量体“着”衣,各得所宜。另外,对于自然界的“虚邪贼风”,我们也要做到“避之有时”。二、减酸增甘、养肝护脾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也记载:“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所以,春令时节可以多食:1、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具有健脾补胃,补虚弱的作用。2、春笋:除了富含纤维素外,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鲜食尤佳。3、豌豆苗:时令性蔬菜,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来说,
16、榨取鲜汁饮用,最为适宜。4、韭菜:温中行气,温肾暖阳。对腰膝酸软、阳痿、遗精有较好的功效。韭菜温而益人,以初春早韭和即将下市的韭菜最好。5、香椿叶:具有消风、解毒、健胃理气之功。春令时菜,食其嫩叶,入馔甚香,常作凉拌豆腐、炒鸡蛋食用。然而香椿叶又是“发物”,有宿疾者勿食。其他如扁豆、菠菜、菜花、芫荽、大枣、蜂蜜、豆、奶制品,禽蛋、瘦肉及水果均适宜春季食用。中医认为,春季乃生发之期,春季对应人体的肝,为肝旺之时,而肝主酸味,若酸味过多,则中伤脾胃,故宜平肝养脾,减酸增甘。此时,适当服用人参精华提取的人参皂苷,能够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感染病菌的机会。春季风多气燥,容易暗耗津液,出现口干舌燥,口
17、舌生疮的毛病。在饮食上宜选微甘、微辛、微温之品,清淡可口、味性甘平、滋润之物,忌油腻、辛辣、生冷、粘硬、刺激性食物,可多吃新鲜蔬菜,含水分多的瓜果。辛甘之品可生发阳气,温性食物利于扶阳。如葱、姜、蒜、香菜、蜂蜜、大枣、花生、梨、粟米、山药、胡萝卜、荠菜、芹菜、菠菜、韭菜、油菜、荸荠、枸杞子、菊花、太子参、黄芪等。此类食物可发散阳气,既可清除冬季过食膏粱厚味所产生的内热,又可补充冬季维生素的摄入不足。“民以食为先”,如果饮食得当,就如同有了一个保健医生,时刻帮助你提高身体素质,抵御外界的各种疾病。同样,饮食的宜忌,历来也为百姓所重视。那么春季的饮食宜忌是什么呢?依据中医理论,春季也有些应忌食的物
18、品。如阳春三月忌吃羊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及辛辣物等。传统医学认为,解决春困的关键是要补充阳气。多吃些健脾的食物,如大枣和山药。南瓜、土豆、白薯、芋头,都是补脾的。少吃辛辣、煎炸烤食品、火锅等热性食物。韭菜偏温,补阳,阳气虚的人,容易犯困犯懒的,不想动的人,可多吃些韭菜。另外,春季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强,气温渐升和饮食过量等因素可引发人体“春困”的现象,出现“春眠不觉晓”的困扰,“春困”还会影响脾气的运化,因此要少食、慎食米团面饼之类。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等,应禁食含异性蛋白等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猪头、鸡头、海腥鱼、虾、蟹之类。虽然中医讲究四季养生,但不要绝
19、对化,阴阳平衡是动态的,不是说春天酸的就一点不能吃,还要保持食物多样性,不要太偏。而且还得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分寒热温凉来调节。比如说春天应多吃芹菜,肝火容易旺的人,吃芹菜可以抑制肝气。特别是高血压的人,除了少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有阳虚的,大部分都是肝气旺,热,就应多吃些芹菜。但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吃点凉的水果什么的就容易腹泻的人,那就不一定要吃芹菜了,可以吃一些偏温的平性的,胡萝卜这些。中医学认为,春季的进补应以轻松疏散之品为宜,而厚味、滋腻之品则为所忌。春季宜选用既有丰富营养又有发散作用的食物与药物,起到既养生又预防的作用。一般的人,特别是身体虚弱的人,更要注意选择平补、清补的饮食。现代医学
20、认为,平补的饮食非常适合正常人或病人食用。适合平补的食物很多,例如:小麦、荞麦、薏米、玉米等谷类,豆浆、豆腐、赤豆、扁豆等豆类,橘子、金橘等果类。有条件的可选吃芝麻、蜂蜜、山药、核桃、大枣、莲子、蘑菇、银耳以及各种海产品、蛋类等。这些食品的性质,以甘平为主,不寒不热,不腻不燥,是性平和缓的补品,适合普通人或慢性病患者长期选用,不仅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而且长期食用也不会出现补之不当的偏差。3、防风御寒,养阳敛阴在住所方面,首先要做到防风御寒,风邪为百病之长,在致病因素中具有起病急,传变快的特点,从临床来看,春季是中风、流行性感冒、面神经麻痹、心血管病等的高发期,提示我们要注意忽冷忽热这一气候特征,
21、以免招致疾病。中医学把不正当的风称为“贼风”,比如从门缝进来的风,我们常感到异常的冷,在熟睡后由于没盖好被子,受风而感冒,这些都可以说是“贼风虚邪”。在春天,一方面我们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如此可吐故纳新;另一方面,要防止贼风的侵袭。在起居上,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即适当晚睡,早起,外出散步,以适应春季勃勃生机,吸取大自然的活力,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即中医所讲的“养阳敛阴”,“以使志生”的养生之道。4、动静相宜、劳逸适度 主要表现在运动和行为两方面。在运动上,我们可选择踏青、登山、散步、钓鱼、慢跑、放风筝、荡秋千等富有趣味性、娱乐性、互动性强的锻炼方法,老年人可选择传统的保健功法,如
22、打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体育锻炼宜松沉自然,畅达舒展,量力而行,微汗即可,以免大汗淋漓而伤阳气,以运动后精力充沛,身轻舒服、无疲惫感为度。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坚持在春天进行体育锻炼,人体会增加免疫力,不易患病。个人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让身体沐浴在春光之中,最大限度地汲取大自然的活力。建议适当地多做散步。因为散步是简单式健身运动,不受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约束。祖国医学认为,闲逸的散步和缓行,四肢自然而协调的动作,可以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运动,加之轻松畅达的情绪,可以使人气血流通,经络畅达,利关节而养筋骨,畅神志而益五脏。春季养生春三月(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归大
23、地,阳气升发,冰雪消融,种子发芽,植物吐翠蛰虫苏醒。素问载素问载“春三月,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万物以荣”.春雨惊春清谷天春雨惊春清谷天1立春-春天开始,万物复苏.2雨水-春风吹拂,冰雪消融,空气湿润,雨水增多.3惊蛰-春雷过后,动物冬眠苏醒.4春分-南北半球昼夜时间相等.5清明-气候清爽温暖,植物发枝芽(插杨柳踏青祭扫).6谷雨-雨水生百谷“谚语:谷雨前后,种瓜种豆春季六节气养生对策-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人体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春对应木肝,胆(肝主疏泄肝藏血;胆分泌胆汁助消化),故春季宜养肝胆.春季养生四原则-1.养阳气载“春夏养阳”
24、。什么是阳气?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火力-体能”,也就是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若火力不足,就会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方法-要“捂”,即俗话中的“春捂秋冻”。为何要捂呢?这是因为,春季气候多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故衣着方面不要顿减,以免使人受寒。而且还特别强调体弱之人要注意背部保暖。春季养生四原则-2养肝气肝主春,肝与春季相应的。中医学肝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主藏血调节血液若肝脏机能失常,适应不了春季气候的变化,易出现一系列病症(精神病及肝病。俗话说“菜花黄,痴子忙”。据统计,精神病发病率以3、4月份最高,这也是季节对机体影响的反应。方法春天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有肝病及高血压病的患者,也应
25、在春季到来之时,按医嘱及时服药。尤其精神病患者,在春天要注意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3.防春季疫病-4.勤锻炼身体春季温暖多风,最适于细菌、病毒等繁殖传播,易发生流感、肺炎、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风邪为百病之长.(风动虫生)在阳光明媚的春日,宜登高赏花、踏青问柳、游山戏水。但需注意的是运动要适量,以运动后感到精神健旺、身体松快为度。1【起居调节】防寒保暖-根据初春天气乍寒乍暖一日三变的特点,衣服不可顿减,过早脱去冬衣,极易受寒伤肺,引发呼吸系统疾患。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一定要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季气候多变的规律。春季养生方法千金要方春时衣着宜千金要方春时衣着宜“下厚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药膳学 第八课 中医养生学 四季养生备课讲稿 中医 药膳 第八 养生 四季 备课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