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汇编.doc(1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章灰土、砂和砂石地基施工工艺1.1 适用范围适用于变电站道路、设备支架等建(构)筑物的软弱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浅层地基处理。1.2 施工流程(1)灰土地基施工流程图见图1-1。(2)砂和砂石地基施工流程图见图1-2。施工准备测量定位石灰熟化原材料过筛原材料按比例拌合分层铺设、压实干密度试验质量验收施工准备测量定位原材料按比例拌合分层铺设、压实干密度试验质量验收图1-1灰土地基施工流程图 图1-2砂和砂石地基1.3 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要点1.3.1 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按照灰土、砂和砂石地基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材料采购和检验。(2)技术准备。1)图纸会检: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
2、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简称导则)的要求做好图纸会检工作。2)技术交底:应按照导则规定,每个分项工程必须分级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内容要充实,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全体参加施工的人员都要参加交底并签名,形成书面交底记录。1.3.2测量定位按照施工图测量定位,设置标高控制点和轴线控制网。1.3.3灰土地基施工质量要点(1)土料须采用就地挖出的含有机质小于5%的黏性土或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不得使用表面耕植土、冻土或夹有冻块的土;土料应过筛,粒径不得大于15mm。(2)石灰使用级以上新鲜灰块,含氧化钙、氧化镁愈高愈好,使用前12天消解并过筛,粒径不应大于5mm,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和含有过
3、量水分。(3)灰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用的体积配合比为2:8或3:7(石灰:土),灰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含水量以手紧握土料成团,两指轻捏能碎为宜。(4)对基槽(坑)应先验槽,清除松土,并打两遍底夯,要求平整干净。(5)铺灰应分段分层进行,并夯实,每层铺灰厚度由夯实或碾压机具种类决定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见图1-3(略)。夯打或碾压遍数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由试验确定,每层施工结束后检查灰土地基的压实系数c。(6)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50c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并做成直槎。当灰土地基高度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每台阶宽度不少于50cm。
4、(7)入槽灰土不得隔日夯打,夯实后不得浸泡。(8)雨季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排水措施,以保证灰土在基槽(坑)内无积水。夯打完后,应及时进行下一工序,以防日晒雨淋,遇雨应将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9)冬期施工,必须在基层不冻的状态下进行,土料应覆盖保温,冻土及夹有冻块的土料不得使用;已熟化的石灰应在次日用完,以充公利用石灰熟化的热量,当日拌合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完,表面应用塑料布及草袋覆盖保温,以防灰土垫层早期受冻降低强度。(10)灰土的质量检查应逐层用贯入仪检验,满足设计规定的要求。1.3.4砂和砂石地基施工质量要点(1)砂、石宜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当用细砂、粉砂时,应掺加粒径为
5、2050mm的卵石(或碎石),要分布均匀。砂砾中石子粒径就在50mm以下,其含量应在50%以内;碎石的粒径宜为540mm,砂、石子中均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杂物,含泥量应小于5%,兼作排水垫层时,含泥量不得超过3%。(2)砂和砂石垫层的厚度、宽度应按设计要求放坡加宽。(3)采用砂石作垫层时,在基底及四周应做一层300mm厚的中砂或粗砂砂框,以防止在压力的作用下,表层软土发生局部破坏。(4)垫层铺设前应验槽,清除基底浮土、淤泥、杂物,两侧应设一定坡度。(5)垫层深度不同时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土面应挖成踏步或斜坡搭接。分层铺设时,接头应做成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0.51.0m,并注意充分捣实。(6
6、)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击密实,采用碾压法捣实,每层铺设厚度为300mm,砂石最优含水率为10%左右;采用机械夯实,每层铺设厚度为200mm,砂石的最优含水率为10%左右。人工级配的砂石,应先将砂石拌合均匀后,再铺垫层夯压实,见图1-4(略)。(7)振压时要做到交叉重叠,防止漏振、漏压;夯实、碾压的遍数和振实的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8)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在饱和的软弱地基上铺设垫层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降低到基层500mm以下。(9)垫层铺设完毕后,应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禁小车及人在砂层上面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板行走。1.3.5质量验收按照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
7、 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5210.1-2005的第5.4.1条和第5.4.2条内容进行质量检验,主要检查项目如下:(1) 压实系数(2) 配合比(3) 分层厚度偏差:50mm。(4) 顶面标高偏差:15mm。(5) 灰土表面平整度偏差:15mm。(6) 砂和砂石平整度偏差:20mm。1.4 示例图片 道路灰土地基见图1-5(略)。1.5主要引用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 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5210.1-2005第2章强夯地基施工工艺2.1适用范围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
8、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现场周围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有影响时不得采用,必须采用时应采取防振措施。2.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OJ 792002)。2.3 术 语 1强夯法:用大吨位(1040t)夯锤,反复起吊至高处(630m)使其自
9、由下落,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2强夯地基:利用重锤自由下落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填土地基,使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土层来承受上部荷载的地基。2.4 基本规定 1强夯施工前,应在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以确定相应的施工参数。试验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2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质。 3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 4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的强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2.5 施工准备2.5.1 技术准备 1应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
10、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2结合场区内的具体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3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专业工种应进行短期专业技术培训。 4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 5其他技术准备工作。2.5.2 劳动力准备 起重司机1名、起重工2名、辅助工4名(单机单班考虑)。2.5.3 主要机具 1夯锤:可用钢材制作,或用钢板为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夯锤底面为方形或圆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夯锤的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250300mm。 2起重机械:宜选用起重
11、能力15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起重设备,但必须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的要求,并均需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3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 4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锚。 5检测设备:有标准贯人度、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2.5.4 作业条件 1场地已整平,机械设备进出场道路已修好。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2现场积水已排除,满足机械行走作业。2.6 施工工艺2.6.1 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布置夯点机械就位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
12、夯锤自由下落按设计要求重复夯击低能量夯实表层松土。2.6.2 设计 1有效加固深度:MhHa式中 a修正系数,一般黏性土取0.5,砂性土到0.7,黄土取0.350.5; H有效加固深度(m); M夯锤重(t); h落距(m)。 实际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很多,除了锤重和落距外,还有地基土层的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顷序、地下水位以及其他强夯的设计参数等都与有效加固深度密切相关。在缺少经验或试验资料时,可按表2.6.2预估。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m) 表2.6.2单击夯击能(KNm)碎石土、砂土等粗颗粒土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细颗粒土10005.06.04.05.020006.07.05.0
13、6.030007.08.06.07.040008.09.07.08.050009.09.58.08.560009.510.08.59.0800010.010.59.09.5注: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最初起夯面算起。 2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量小于4000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为40006000kNm时为100mm;当单击夯击能量大于6000kNm时为200mm; (2)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3)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3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
14、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3遍,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细颗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多次夯击,锤印搭接。 4两遍夯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5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6强夯
15、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于3m。 7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应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8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根据夯后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指标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有关规定确定。 9强夯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有关规定。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内土层的压缩模量应通过原位测试
16、或土工试验确定。2.6.3 操作工艺1 强夯工艺要点(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识第一遍强夯点位置,并测量原地面高程; (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标高;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脱落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标高;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重复步骤(5),按设计要求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7)换夯点,重复(3)(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度; (9)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以上步骤逐次完成强夯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
17、后场地标高。 2施工操作要点 (1)强夯施工场地应平整并能承受夯击机械荷载,施工前必须清除所有障碍物及地下管线。 (2)强夯机械必须符合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要求,并设置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起重机臂杆在突然卸重时发生后倾和减少臂杆的振动。安全装置一般采用在臂杆的顶部用两根钢丝绳锚系到起重机前方的推土机上。不进行强夯施工时,推土机可作平整场地用。 (3)强夯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控制。夯击深度应用水准仪测量控制。 (4)每夯击一遍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然后用土将夯坑填平,方可进行下一遍夯实,施工平均下沉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强夯时,首先应检验夯锤是否处于中心,若有偏心
18、时,应采取在锤边焊钢板或增减混凝土等办法使其平衡,防止夯坑倾斜。 (6)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正确。如错位或坑底倾斜度过大,应及时用砂土将坑整平,予以补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7)淤泥及淤泥质土地基强夯,通常采用开挖排水盲沟(盲沟的开挖深度、间距、方向等技术参数应根据现场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或在夯坑内回填粗骨料,进行置换强夯。 (8)强夯时,会对地基及周围建筑物产生一定的振动,夯击点宜距现有建筑物15m以上,如间距不足,可在夯点与建筑物之间开挖隔振沟带,其沟深要超过建筑物的基础深度,并有足够的长度,或把强夯场地包围起来。 3雨期强夯施工措施 (1)强夯施工宜在干旱季节进行。在雨期施
19、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导致土质变软,以致出现挤出现象,降低强夯效果。 (2)根据总图利用自然地形确定明沟排水方向,按规定坡度挖好明沟,以确保施工质量。 (3)对强夯的区域及时进行表面碾压。 (4)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到事前预防。 (5)履带式起重机在雨后强夯时,严禁在未经夯实的虚土上或低洼处作业,同时应进行试吊,将夯锤吊离地面1m左右往返起落数次,确定稳妥后,方可正式强夯。 (6)使用轮胎式起重机在强夯和移机过程中都应铺设垫板。2.7 质 量 标 准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7的规定。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表2.7项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地基强度设
20、计要求按规定方法2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一般项目1夯锤落距mm300钢索设标志2锤重kg100称 重3夯击遍数及顺序设计要求计数法4夯点间距mm500用钢尺量5夯击范围(超过基础范围距离)设计要求用钢尺量6前后两遍间歇时间设计要求2.8 成 品 保 护1.做好现场测量控制桩、控制网的保护工作。2.做好现场夯击位置布点的保护工作。3.做好现场排水设施的保护工作。2.9 安全环保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保证体系,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学习安全技术规范及施工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2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应及时整改。 3进入现场必须带安全帽,特殊工种应持证上
21、岗。 4.吊机起重臂活动范围内严禁站人,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强夯区域。 5夯机驾驶室前应安装安全防护网,测量仪器应架设在距夯机30m以外的地方,夯锤下落位置与施工人员的安全距离为20m。 6汽车吊行走时应铺放4m2mX0.02m钢板。 7施工时应随时观察机械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8施工应按计划有序进行,保持现场安全文明施工。9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定期清理,以免污染环境。2.10 质 量 记 录1 强夯施工纪录;2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评定;3 强夯地基承载力检验记录;4 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和记录。第 3章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工程施工工艺标准3.1 适用范围 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深层搅拌法(以下简
22、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以下简称干法)。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黏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3.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标准(GB 50300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3 术 语 1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搅拌机械将其与地基土强制搅拌,硬化后构成的地基
23、。水泥土搅拌法形成的水泥土加固体,可作为竖向承载的复合地基;基坑工程围护挡墙、被动区加固、防渗帷幕;大体积水泥稳定土等。加固体形状可分为柱状、壁状、格栅状或块状等。 2深层搅拌法:使用水泥浆作为固化剂的水泥土搅拌法。简称湿法。 3粉体搅拌法:使用干水泥粉作为固化剂的水泥土搅拌法。简称干法。3.4 基 本 规 定3.4.1 水泥土搅拌法用于处理泥炭土、有机质土、塑性指数Ip大于25的黏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时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3.4.2 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干法。冬期施工时,应注意负温度对处理
24、效果的影响。3.4.3 确定处理方案前应收集拟处理区域内详尽的岩土工程资料。尤其是填土层的厚度和组成;软土层的分布范围、分层情况;地下水位及pH值;土的含水量、塑性指数和有机质含量等。3.4 .4 设计前应进行拟处理土的室内配比试验。针对现场拟处理的最弱层软土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化剂、外掺剂及其掺量等。3.4.5 对竖向承载的水泥土强度宜取90d龄期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对承受水平荷载的水泥土强度宜取28d龄期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3.5施 工 准 备3.5.1 技术准备 1设计(1)水泥土搅拌法的设计,主要是确定搅拌桩的置换率和长度。竖向承载搅拌桩的长度应根据上部结构对承载力和变
25、形的要求确定,并宜穿透软弱土层到达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为提高抗滑稳定性而设置的搅拌桩,其桩长应超过危险滑弧以下2m。湿法的加固深度不宜大于20m,干法不宜大于15m。水泥土搅拌桩的桩径不应小于500mm。 (2)竖向承载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确定。 (3)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荷载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式(3.5.11)估算。并应同时满足式(3.5.12)的要求,应使由桩身材料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大于(或等于)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 nRa up qsili + aqPAP (3.5.1-1)I i=lRa fcu
26、AP (3.5.1-2) 式中 fcu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 (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也可采用边长为 50mm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龄期的 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干法可取0.200.30;湿法 可取0.250.33; up 桩的周长(m);qsi桩周第i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对淤泥可取47kPa;对淤泥质土可取612kPa;对软塑状态的黏性土可取1015kPa;对可塑状态的黏性土可以取1218kPa;li 桩长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m);qp 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
27、072002)的有关规定确定;a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 0.6,承载力高时取低值。 (4)竖向承载搅拌桩复合地基应在基础和桩之间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可取200300mm。其材料可选用中砂、粗砂、级配砂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 (5)竖向承载搅拌复合地基中的桩长超过10m时,可采用变掺量设计。在全桩水泥掺量不变的前提下,桩身上部三分之一桩长范围内可适当增加水泥掺量及搅拌次数;桩身下部三分之一桩长范围内可适当减少水泥掺量。 (6)竖向承载搅拌桩的平面布置可根据上部结构特点及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采用柱状、壁状、格栅状或块状等加固形式。桩可只在基础平面范围内布置,独
28、立基础下的桩数不宜少于3根。柱状加固可采用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布桩形式。 (7)当搅拌桩处理范围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下卧层承载力验算。(8)竖向承载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变形包括搅拌桩复合土层的平均压缩变形l与桩端下未加固土层的压缩变形S2:搅拌桩复合土层的压缩变形S1可按3.5.1-3、3.5.1-4计算:(Pz+Pzl)l2Espsl (3.5.1-3)EspmEp+(1-m)Es (3.5.1-4) 式中 pz 搅拌桩复合土层顶面的附加压力值(kPa); pzl 搅拌桩复合土层底面的附加压力值(kPa); Esp
29、搅拌桩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kPa); Ep 搅拌桩的压缩模量,可取(100120)fcu(kPa)。对桩较短或桩身强度较低者可取低值,反之可取高值; Es桩间土的压缩模量(kPa)。 桩端以下未加固土层的压缩变形S2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2深层搅拌机定位时,必须经过技术复核确保定位准确,必要时请监理人员进行轴线定位验收。3.施I前应标定搅拌机械的灰浆输送量、灰浆输送管到达搅拌机喷浆口的时间和起吊设备提升速度等施工工艺参数,并根据设计通过试验确定搅拌桩材料的配合比。3.5.2 材料要求 1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30、要求无结块。 2砂子: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小于5。 3外加剂:塑化剂采用木质素磺酸钙,促凝剂采用硫酸钠、石膏,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掺量通过试验确定。3.5.3 主要机具 深层搅拌机,起重机,灰浆搅拌机,灰浆泵,冷却泵,机动翻斗车,导向架,集料斗,磅秤,提速测定仪,电气控制柜,铁锹,手推车等。常用深层搅拌机主要性能见表3.5.3。 常用深层搅拌机技术性能 表3.5.3 型号性能SJB-1SJB30SJB40SJB-5电机功率(KW)230230240额定电流(A)260275搅拌轴转数(r/min)46434328、50、92额定扭矩(Nm)2640028500搅拌轴数量(根)222搅拌头距离(
31、mm)515515搅拌头直径(mm)700800700700500一次处理面积(m2)0.710.880.710.71加固深度(m)1210121518125外型尺寸(主机)(mm)9504821617950482173715490总重量(主机)(t)4.52.252.45最大送粉量(kg/min)100储料量(kg)200给料方式 叶轮压送式送料管直径(mm)50最大送粉压力(MPa)0.5外型尺寸(主机)(m)2.71.822.453.5.4 作业条件 1施工场地应先整平,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障碍物,场地低洼处用黏性土料回填夯实,不得用杂填土回填。 2设备开机前应经检修、调试,检查桩机运行
32、和输料管畅通情况。 3开工前应检查水泥及外加剂的质量,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及各种计量设备完好程度(主要是水泥浆流量计和其他计量装置)。3.6材料和质量要求3.6.1 材料的关键要求 1施工所用水泥,必须经强度试验和安定性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所用砂子必须严格控制含泥量。 3外加剂:塑化剂采用木质素磺酸钙,促凝剂采用硫酸钠、石膏,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掺量通过试验确定。3.6.2 技术关键要求 1固化剂宜选用强度等级为32.5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除块状加固时可用被加固湿土质量的712外,其余宜为1220。湿法的水泥浆水灰比可选用0.450.55。外掺剂可根据工程需要和土质条件选用具有
33、早强、缓凝、减水以及节省水泥等作用的材料,但应避免污染环境。外掺剂掺入比例:(按水泥用量计)木质素磺酸钙木钙粉减水剂为0.20.25,硫酸钠为2,石膏为1。 2施工中固化剂应严格按预定的配比拌制,并应有防离析措施。 3应保证起吊设备的平整度和导向架的垂直度。成桩要控制搅拌机的提升速度和次数,使连续均匀,以控制注浆量,保证搅拌均匀,同时泵送必须连续。3.6.3 质量关键要求1搅拌机预搅下沉时,不宜冲水,当遇到较硬土层下沉太慢时,方可适量冲水,但应考虑冲水成桩对桩身强度的影。向。2深层搅拌桩的深度、截面尺寸、搭接情况、整体稳定和桩身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在成桩后7d内用轻便触探仪检查桩均匀
34、程度和用对比法判断桩身强度。 3场地复杂或施工有问题的桩应进行单桩荷载试验,检验其承载力,试验所得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3.7 施工工艺3.7.1 工艺流程 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程序为:地上(下)清障深层搅拌机定位、调平预搅下沉至设计加固深度配制水泥浆(粉)边喷浆(粉)边搅拌提升至预定的停浆(灰)面重复搅拌下沉至设计加固深度根据设计要求,喷浆(粉)或仅搅拌提升至预定的停浆(灰)面关闭搅拌机、清洗移至下一根桩。3.7.2 操作工艺 1.施工时,先将深层搅拌机用钢丝绳吊挂在起重机上,用输浆胶管将储料罐砂浆泵与深层搅拌机接通,开通电动机,搅拌机叶片相向而转,借设备自重,以0.380.75mmin的速度
35、沉至要求的加固深度;再以0.30.5min的均匀速度提起搅拌机,与此同时开动砂浆泵,将砂浆从深层搅拌机中心管不断压入土中,由搅拌叶片将水泥浆与深层处的软土搅拌,边搅拌边喷浆直到提至地面,即完成一次搅拌过程。用同法再一次重复搅拌下沉和重复搅拌喷浆上升,即完成一根柱状加固体,外形呈8字形(轮廓尺寸:纵向最大为1.3m,横向最大为0.8m),一根接一根搭接,搭接宽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宜大于200mm,以增强其整体性,即成壁状加固,几个壁状加固体连成一片,即成块状。 2搅拌桩的桩身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桩位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成桩直径和桩长不得小于设计值。当桩身强度及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
36、复喷的方法。搅拌次数以一次喷浆,一次搅拌或二次喷浆,三次搅拌为宜,且最后一次提升搅拌宜采用慢速提升。 3施工时设计停浆面一般应高出基础底面标高0.5m,在基坑开挖时,应将高出的部分挖去。 4.施工时因故停喷浆,宜将搅拌机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m,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提升。若停机时间超过3h应清洗管路。5壁状加固时,桩与桩的搭接时间不应大于24h,如间歇时间过长,应采取钻孔留出榫头或局部补桩、注浆等措施。6每天加固完毕,应用水清洗贮料罐、砂浆泵、深层搅拌机及相应管道,以备再用。 7搅拌桩施工完毕应养护14d以上才可开挖。基坑基底标高以上300mm,应采用人工开挖。 8水泥土搅拌法施工步骤由于湿法
37、和于法的施工设备不同而略有差异。以下各项:912为湿法,1319为干法。 9施工前应确定灰浆泵输浆量、灰浆经输浆管到达搅拌机喷浆口的时间和起吊设备提升速度等施工参数,并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工艺性成桩试验确定施工工艺。 10所使用的水泥都应过筛,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泵送必须连续。拌制水泥浆液的罐数、水泥和外掺剂用量以及泵送浆液的时间等应有专人记录;喷浆量及搅拌深度必须采用经国家计量部门认证的监测仪器进行自动记录。 11搅拌机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并应有专人记录。 12当水泥浆液到达出浆口后应喷浆搅拌30s,在水泥浆与桩端土充分搅拌后,再开始提升搅拌头。 13喷粉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搅
38、拌机械、供粉泵、送气(粉)管路、接头和阀门的密封性和可靠性。送气(粉)管道的长度不宜大于60m。 14水泥土搅拌法(干法)喷粉施工机械必须配置经国家计量部门确认的具有能瞬时检测并记录出粉量的粉体计量装置及搅拌深度自动记录仪。 15搅拌头每旋转一周,其提升高度不得超过16mm。 16搅拌头的直径应定期复核检查,其磨耗量不得大于10mm。 17当搅拌头到达设计桩底以上1.5m时,应即开启喷粉机提前进行喷粉作业。当搅拌头提升至地面下500mm时,喷粉机应停止喷粉。 18成桩过程中因故停止喷粉,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灰面以下1m处,待恢复喷粉时再喷粉搅拌提升。 19需在地基土天然含水量小于30土层中喷粉成
39、桩时,应采用地面注水搅拌工艺。3.8 质量标准3.8.1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必须符合表3.8.1的规定3.8.2 水泥土搅拌桩的质量控制应贯穿在施工的全过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和计量记录,并对照规定的施工工艺对每根桩进行质量评定。检查重点是:水泥用量、桩长、搅拌头转数和提升速度、复搅次数、深度、停浆处理方法等。3.8.3 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检验可采用以下方法: 1成桩7d后,采用浅部开挖桩头深度宜超过停浆(灰)面下0.5m,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量测成桩直径。检查数量为总桩数的5。 2成桩3d后,可用轻型触探(N10)检查每米桩身的均匀性。检查数量为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
40、3根。3.8.4 竖向承载水泥土搅拌桩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项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水泥及外掺剂质量设计要求查产品证书或抽样送检2水 泥 用 量参考指标查看流量计3桩 体 强 度设计要求按规定办法4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办法一般项目1机关提升速度m/min0.5量机头上升距离及时间2桩底标高mm200量机头深度3桩顶标高mm+100;-50水准仪(最上部500mm不计入)4桩位偏差mm50用钢尺量5桩 径0.04D用钢尺量D为桩径6垂 直 度%1.5经纬仪7搭 接mm200用钢尺量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表3
41、.8.13.8.5 载荷试验必须在桩身强度满足试验载荷条件时,并宜在成桩28d后进行。检查数量为总桩数的0.51,且每项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 经触探和载荷试验检验后对桩身质量有怀疑时,应在成桩28d后,用双管单动取样器钻取芯样作抗压强度检验,检验数量为总桩数的0.5,且不少于3根。3.8.6 对相邻桩搭接要求严格的工程,应在成桩15d后,选取数根桩进行开挖,检查搭接情况。3.8.7 基槽开挖后,应检查桩位、桩数与桩顶质量,如不符合设计要求,应采取有效补强措施。3.9 成品保护 1基础地面以上应预留0.71.0m厚土层,待施工结束后,将表层挤松的土挖除,或分层夯压密实后,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雨期或冬期施工,应采取防雨防冻措施,防止水泥土受雨水淋湿或冻结。3.10安全环保措施 1施工机械、电气设备、仪表仪器等在确认完好后方准使用。并由专人负责使用。 2深层搅拌机的人士切削和提升搅拌,当负荷太大及电机工作电流超过预定值时,应减慢升降速度或补给清水,一旦发生卡钻或停钻现象,应切断电源,将搅拌机强制提起之后,才能启动电机。 3施工场地内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应由持证电工负责,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设置漏电保护器,现场电线、电缆必须按规定架空,严禁拖地和乱拉、乱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