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二审程序.ppt
《十三章二审程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章二审程序.ppt(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三章二审程序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民事审判程序民事审判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民事诉讼附属程序民事诉讼附属程序民事争议案件民事争议案件的审判程序的审判程序民事非争议案件民事非争议案件的审判程序的审判程序第一审程序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特别程序特别程序破产程序破产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督促程序督促程序普通程序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简易程序第一节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说第二审程序概说n n一、第二审程序的概
2、念和意义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n n第二审程序也称上诉审程序,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第二审程序也称上诉审程序,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第二审程序也称上诉审程序,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第二审程序也称上诉审程序,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或变更原判决或裁定,上一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或变更原判决或裁定,上一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或变
3、更原判决或裁定,上一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或变更原判决或裁定,上一级人民法院据此对案件进行审理和作出裁判所适用的诉级人民法院据此对案件进行审理和作出裁判所适用的诉级人民法院据此对案件进行审理和作出裁判所适用的诉级人民法院据此对案件进行审理和作出裁判所适用的诉讼程序。讼程序。讼程序。讼程序。n n意义:首先,对于当事人而言,二审程序为当事人维护意义:首先,对于当事人而言,二审程序为当事人维护意义:首先,对于当事人而言,二审程序为当事人维护意义:首先,对于当事人而言,二审程序为当事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更为充分的手段。其次,对于人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更为充分的手段。其次,对于人自己的合法权益
4、提供了更为充分的手段。其次,对于人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更为充分的手段。其次,对于人民法院而言,二审程序的设立,为上一级人民法院提供民法院而言,二审程序的设立,为上一级人民法院提供民法院而言,二审程序的设立,为上一级人民法院提供民法院而言,二审程序的设立,为上一级人民法院提供了监督和指导下一级人民法院工作的手段,从而有助于了监督和指导下一级人民法院工作的手段,从而有助于了监督和指导下一级人民法院工作的手段,从而有助于了监督和指导下一级人民法院工作的手段,从而有助于纠正错误的裁判和从整体上提高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质纠正错误的裁判和从整体上提高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质纠正错误的裁判和从整体上提高人民法院审
5、判工作的质纠正错误的裁判和从整体上提高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质量。量。量。量。n n二、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二、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二、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二、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 两者的联系:两者的联系:两者的联系:两者的联系:n n1 1 1 1、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解决的实体法律关系或者诉、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解决的实体法律关系或者诉、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解决的实体法律关系或者诉、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解决的实体法律关系或者诉讼标的是相同的讼标的是相同的讼标的是相同的讼标的是相同的 n n2 2 2 2、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存在时间上的前后相继关系、第
6、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存在时间上的前后相继关系、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存在时间上的前后相继关系、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存在时间上的前后相继关系 n n3 3 3 3、从审理范围来看,第一审程序是第二审程序的基础,、从审理范围来看,第一审程序是第二审程序的基础,、从审理范围来看,第一审程序是第二审程序的基础,、从审理范围来看,第一审程序是第二审程序的基础,第二审程序是第一审程序的终结第二审程序是第一审程序的终结第二审程序是第一审程序的终结第二审程序是第一审程序的终结 两者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两者的区别:n n1 1 1 1、适用的法院与审级不同、适用的法院与审级不同、适用的法院与审级不
7、同、适用的法院与审级不同n n2 2 2 2、程序发生的原因与启动程序的主体不同、程序发生的原因与启动程序的主体不同、程序发生的原因与启动程序的主体不同、程序发生的原因与启动程序的主体不同n n3 3 3 3、程序的目的与任务不同、程序的目的与任务不同、程序的目的与任务不同、程序的目的与任务不同n n4 4 4 4、审理的对象与内部结构不同、审理的对象与内部结构不同、审理的对象与内部结构不同、审理的对象与内部结构不同n n5 5 5 5、审理的方式与审结期限不同、审理的方式与审结期限不同、审理的方式与审结期限不同、审理的方式与审结期限不同 n n6 6 6 6、裁判生效的时间与条件不同、裁判生
8、效的时间与条件不同、裁判生效的时间与条件不同、裁判生效的时间与条件不同 第二节第二节 上诉的提起和受理上诉的提起和受理n n一、上诉的提起一、上诉的提起n n上诉是指是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的裁上诉是指是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的裁判,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请求对案件继续审理,判,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请求对案件继续审理,并对第一审人民法院裁判作出评价,从而保并对第一审人民法院裁判作出评价,从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n n上诉与起诉的区别:上诉与起诉的区别:1 1、提起的原因不同;、提起的原因不同;2 2、提起的目的不同;、提起的目的不同;3 3、提起的时间不同;、提起的时间不同
9、;4 4、提起的形式不同;、提起的形式不同;5 5、受理的法院不同。、受理的法院不同。n n(二)提起上诉的条件(二)提起上诉的条件n n1 1 1 1、上诉必须针对依法可以上诉的裁判提出、上诉必须针对依法可以上诉的裁判提出、上诉必须针对依法可以上诉的裁判提出、上诉必须针对依法可以上诉的裁判提出n n2 2 2 2、上诉必须有合格的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上诉必须有合格的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上诉必须有合格的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上诉必须有合格的上诉人与被上诉人n n3 3 3 3、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间内提出、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间内提出、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间内提出、上诉必须在法定期间内提出n n4 4 4 4、上
10、诉必须递交上诉状(书面形式)、上诉必须递交上诉状(书面形式)、上诉必须递交上诉状(书面形式)、上诉必须递交上诉状(书面形式)n n(三)提起上诉的程序(三)提起上诉的程序n n原则上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状,法律原则上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状,法律原则上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状,法律原则上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状,法律也不禁止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也不禁止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也不禁止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也不禁止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n n当事人只能向原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当事人只能向原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当事人
11、只能向原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当事人只能向原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不得越级上诉。出上诉,不得越级上诉。出上诉,不得越级上诉。出上诉,不得越级上诉。n n当事人向原审人民法院递交上诉状时,应当预交当事人向原审人民法院递交上诉状时,应当预交当事人向原审人民法院递交上诉状时,应当预交当事人向原审人民法院递交上诉状时,应当预交上诉费,双方当事人都提起上诉的,各方当事人上诉费,双方当事人都提起上诉的,各方当事人上诉费,双方当事人都提起上诉的,各方当事人上诉费,双方当事人都提起上诉的,各方当事人应当分别预交上诉费。应当分别预交上诉费。应当分别预交上诉费。应当分别预交上诉费。n n二、对
12、上诉的审查和受理二、对上诉的审查和受理n n(一)对上诉的审查(一)对上诉的审查(一)对上诉的审查(一)对上诉的审查 审查的内容是上诉人的上诉是否符合四个条件。审查的内容是上诉人的上诉是否符合四个条件。审查的内容是上诉人的上诉是否符合四个条件。审查的内容是上诉人的上诉是否符合四个条件。n n(二)对上诉的处理(二)对上诉的处理(二)对上诉的处理(二)对上诉的处理n n认为上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决定立案审理;认为上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决定立案审理;认为上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决定立案审理;认为上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决定立案审理;n n认为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认为不符合
13、法定条件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认为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认为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理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理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理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n n三、上诉的撤回三、上诉的撤回n n在第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过程中,如果上诉人在第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过程中,如果上诉人在第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过程中,如果上诉人在第二审法院审理上诉案件过程中,如果上诉人不愿继续进行诉讼,或者愿意接受第一审人民法不愿继续进行诉讼,或者愿意接受第一审人民法不愿继续进行诉讼,或者愿意接受第一审人民法不愿继续进行诉讼,或者愿意接受第一审人民法
14、院作出的裁判,可以申请撤回上诉。院作出的裁判,可以申请撤回上诉。院作出的裁判,可以申请撤回上诉。院作出的裁判,可以申请撤回上诉。n n上诉人撤回上诉,应当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申上诉人撤回上诉,应当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申上诉人撤回上诉,应当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申上诉人撤回上诉,应当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该申请既可以用书面的方式,也可以用口头请,该申请既可以用书面的方式,也可以用口头请,该申请既可以用书面的方式,也可以用口头请,该申请既可以用书面的方式,也可以用口头的方式,口头申请撤回上诉的,应当记入笔录。的方式,口头申请撤回上诉的,应当记入笔录。的方式,口头申请撤回上诉的,应当记入笔录。的方
15、式,口头申请撤回上诉的,应当记入笔录。n n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准撤回上诉的裁定:当作出不准撤回上诉的裁定:当作出不准撤回上诉的裁定:当作出不准撤回上诉的裁定:n n1 1 1 1、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确有错误的;、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确有错误的;、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确有错误的;、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确有错误的;n n2 2 2 2、双方当事人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或、双方当事人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或、双方当事人串通
16、损害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或、双方当事人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其他人的合法权益的。者其他人的合法权益的。者其他人的合法权益的。者其他人的合法权益的。n n第二审人民法院一旦作出准许撤回上诉的裁定,第二审人民法院一旦作出准许撤回上诉的裁定,第二审人民法院一旦作出准许撤回上诉的裁定,第二审人民法院一旦作出准许撤回上诉的裁定,立即产生以下法律效力:立即产生以下法律效力:立即产生以下法律效力:立即产生以下法律效力:n n1 1 1 1、第二审程序终结;、第二审程序终结;、第二审程序终结;、第二审程序终结;n n2 2 2 2、当事人不得再行上诉;、当事人不得再行上诉;、当事人不得再行上
17、诉;、当事人不得再行上诉;n n3 3 3 3、原审裁判生效。、原审裁判生效。、原审裁判生效。、原审裁判生效。n n各方当事人均为上诉人时,一方当事人申请撤回各方当事人均为上诉人时,一方当事人申请撤回各方当事人均为上诉人时,一方当事人申请撤回各方当事人均为上诉人时,一方当事人申请撤回上诉,另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撤回上诉的,第二审上诉,另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撤回上诉的,第二审上诉,另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撤回上诉的,第二审上诉,另一方当事人不同意撤回上诉的,第二审程序就不能终结。程序就不能终结。程序就不能终结。程序就不能终结。n n一、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一、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一、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一、上诉案件
18、的审理范围n n世界各国的民事诉讼立法关于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有三世界各国的民事诉讼立法关于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有三世界各国的民事诉讼立法关于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有三世界各国的民事诉讼立法关于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有三种不同的模式:复审模式、事后审模式和续审模式。种不同的模式:复审模式、事后审模式和续审模式。种不同的模式:复审模式、事后审模式和续审模式。种不同的模式:复审模式、事后审模式和续审模式。n n我国规定:我国规定:我国规定:我国规定:n n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
19、适用法律进行审查,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即民事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受上诉人上诉请求范围的限制即民事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受上诉人上诉请求范围的限制即民事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受上诉人上诉请求范围的限制即民事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受上诉人上诉请求范围的限制 (属(属(属(属于续审模式)。于续审模式)。于续审模式)。于续审模式)。n n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人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人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人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人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时,如果发现在上诉
20、请求以外原判确有错误的,也应当予以纠查时,如果发现在上诉请求以外原判确有错误的,也应当予以纠查时,如果发现在上诉请求以外原判确有错误的,也应当予以纠查时,如果发现在上诉请求以外原判确有错误的,也应当予以纠正。正。正。正。n n第一审裁判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第一审裁判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第一审裁判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第一审裁判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即使上诉人没有提出上诉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也应当予益的,即使上诉人没有提出上诉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也应当予益的,即使上诉人没有提出上诉请求,第二
21、审人民法院也应当予益的,即使上诉人没有提出上诉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也应当予以纠正。以纠正。以纠正。以纠正。第三节第三节 上诉案件的审理上诉案件的审理n n二、上诉案件的审理方式二、上诉案件的审理方式n n(一)开庭审理(一)开庭审理(一)开庭审理(一)开庭审理n n(二)迳行裁判(二)迳行裁判(二)迳行裁判(二)迳行裁判n n1 1 1 1、迳行裁判必须组成合议庭。、迳行裁判必须组成合议庭。、迳行裁判必须组成合议庭。、迳行裁判必须组成合议庭。n n2 2 2 2、迳行裁判不同于书面审理。、迳行裁判不同于书面审理。、迳行裁判不同于书面审理。、迳行裁判不同于书面审理。n n3 3 3 3、迳行裁判
22、的适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迳行裁判的适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迳行裁判的适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迳行裁判的适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n n三、上诉案件的审理地点三、上诉案件的审理地点n n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在地进行。在地进行。在地进行。n n四、上诉案件的证据四、上诉案件的证据四、上诉案件的证
23、据四、上诉案件的证据n n(一)上诉案件中(一)上诉案件中(一)上诉案件中(一)上诉案件中“新的证据新的证据新的证据新的证据”的认定的认定的认定的认定n n民事诉讼法第民事诉讼法第民事诉讼法第民事诉讼法第125125125125条:条:条:条:“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新的证据。新的证据。新的证据。”n n根据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根据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根据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根据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41414141条的规定,条的规定,条的规定,条的规定,这里的这里的这里的这里的“新的证据新的证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三 二审 程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