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源机械:2015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海源机械:2015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源机械:2015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海源机械 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证券代码:002529 证券简称:海源机械 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FUJIAN HAIYUAN AUTOMATIC EQUIPMENTS CO., LTD) 2015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零一五年四月 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源机械”或“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机电液一体化装备、轻量化复合材料制造商,立足自身具有国际水平的液压成型装备技术、复合材料工艺及装备技术,整合国际先进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技术及资源,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进入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身轻量化产业领域,抓住全球汽车产业升级的
2、新机遇,把握新能源汽车车身轻量化的发展趋势,致力于成为国际水平的行业领军企业,加快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进程。公司对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运用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投资计划 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60,360 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以下项目: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总额 拟使用募集资金 1 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身部件生产工艺技术及生产线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39,590 38,360 2 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身部件生产示范项目 22,970 22,000 合 计 62,560 60,360 为了保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保护公司全体股
3、东的利益,在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将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项目,待募集资金到位后再予以置换;若本次实际募集资金不能满足上述全部项目投资需要,公司将通过银行贷款或其他途径自行解决。本次募投项目中“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身部件生产示范项目”拟通过增资全资子公司福建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源新材料”)的方式来实施。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背景与战略意义 (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背景 1、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及中国的战略选择汽车工业作为全球的重要产业,急速上升的汽车保有量使得全球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各国应对城市环境污染、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势在必行的战略选择
4、。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近440亿美元资金投向新能源汽车开发,各大汽车厂商均在推进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及生产。预计到2020年底,电动汽车和其它绿色汽车在发达国家市场的销量将达到全球总销量的1/3。 而近年来,中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汽车燃油消耗量不断上升,预计2020 年将达到2.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预计2030年将达70%;中国环保问题也日益突出,“雾霾”成为了城市污染问题的一个显性表现,汽车尾气亦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元凶。 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同样是中国应对城市环境污染、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做大做强汽车工业的必然战略选择。新能源汽车业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改革的重点方向,一系列促
5、进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及政策相继出台。 2009年1月,国务院发布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首次将新能源汽车提到国家战略层面;2012年6月,国务院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并于同年7月颁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4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以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15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起草了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方
6、案,并将积极推动实施,保持政策连续性,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再次指出“推广新能源汽车,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大气污染防治。” 可以预见,在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严峻环保形势倒逼、科学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推进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取得快速、巨大的发展。 2、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车身轻量化是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新能源汽车的革命性浪潮中,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单位重量能量密度低、续航能力低、充电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制造成本高等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在电池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续航里程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
7、要瓶颈,因此,汽车轻量化等大幅提高续航里程的技术,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方向。所谓“汽车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及续航里程,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 研究表明,车体每减重30%,一次性充电行驶里程可增加33%。由于汽车所用燃料的60%消耗于汽车自重,汽车每减重10%,其油耗可减少8%-10%,排放可减少10%;故而,汽车轻量化对节省能源与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汽车车体减重 10%效果示意 在汽车众多轻量化材料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质轻、高强、抗冲击和耐腐蚀等优异特点。在满足安全前提下,碳纤维车身减少的车身重量是铝合
8、金等材料减重的2-4倍;同时,碳纤维复合材料比重不到钢的1/ 4但拉伸强度却是钢的7-9 倍,此外比金属材料高4-5倍的能量吸收能力使其具有优越的安全性能。实验表明,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取代目前的钢体车身,可大幅减重高达60%,进而提高30%以上的燃油效率,能够很好地平衡多装电池所带来的重量。与此同时,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生产的固定资产投资较金属车身固定资产投资大幅降低。因此,基于上述特点,碳纤维复合材料几乎是目前可选择的汽车轻量化的最佳材料,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也成为新能源汽车车身轻量化的主流方向。 3、碳纤维复合材料规模化应用具备产业可行性 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规模化
9、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车身轻量化已具备产业可行性:(1)碳纤维复合材料大规模应用于汽车部件开发制造的主要难点已被解决,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快速、低成本制造技术已逐步趋向于成熟。欧美等相关研发机构及汽车企业均在从事研发并逐步解决相关生产技术问题。宝马i3纯电动汽车是全球第一款车体主要由碳纤维材料制成的量产汽车,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的应用使宝马i3的整备质量仅为1195千克,比传统电动车减轻了250-350千克,同时实现了最高级别的碰撞安全保护。 (2)碳纤维原料供应量逐步增大,原丝技术的突破,使得成本已呈明显下降趋势,原料供应及成本因素不会构成规模化应用的障碍。随着碳纤维应用不断扩大,全球及中国越来越
10、多企业具备车用碳纤维材料的生产能力;同时,为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用量,欧美、日本等已成功研发廉价碳纤维的原丝和低成本的碳纤维生产工艺,并投入应用,使碳纤维的价格有可能降低到约7-8美元/千克。据德国碳纤维发展联盟MAI的研究,碳纤维原料成本将呈明显下降趋势,到2017 年碳纤维的生产成本将降低90%。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战略意义 1、碳纤维复合材料规模化生产成套装备及工艺技术将突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瓶颈 汽车工业大批量规模生产的特点,要求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但据国外同行分析,原有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生产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及特殊要求工业,以热压罐成型工艺为主,成型周期长(单件成型周期
11、在1小时以上),是小批量高成本的生产技术。在原有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生产总成本中,碳纤维原材料成本仅占约20%,制造成本却高达70%-80%,不能满足现代汽车工业生产的需要。因此,研发先进的大批量、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工艺与装备生产线,是突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关键瓶颈的重要途径。 目前,个别先进国家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快速、低成本制造技术已逐步趋向于成熟,其主要核心技术是采用高端液压机的模压成型工艺,代表性的工艺包括:SMC碳纤维模压工艺技术,短周期高压RTM工艺技术,PCM预浸料模压成型工艺和快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技术等。 碳纤维复合材料大规模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制造,将以碳纤维复合材料模
12、压工艺及高压RTM工艺为主,配以自动粘接等辅助工艺,根本颠覆并取代传统汽车制造的冲压和焊接工艺,传统汽车工业的“铸、锻、冲、焊”大批量规模化生产方式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带来产业链的巨大变革。 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生产方式对比 传统汽车生产方式: 铸锻冲 焊接 涂装 总装 新能源汽车生产方式: 模压及RTM 胶接 总装 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在有效缓解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的同时,将有力推动我国和全球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但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大规模生产成套装备及工艺技术仅极少数欧美厂家掌握,成为制约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大规模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障碍和发展瓶颈。 2、海源机械已具备实施
13、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身轻量化相关项目的基础 (1)海源机械已储备相关核心装备技术 海源机械是一家立足于绿色产业并倡导技术领先的成套机电液一体化装备、轻量化节能制品的制造商,是全球产品门类最多、规模最大的液压成型技术和装备的领先供应商之一。 海源机械已掌握包括动态瞬间四角调平技术、模内涂装等核心关键技术工艺,并依托自身雄厚的液压装备技术,于2010年成功开发高性能热塑型复合材料模压机,填补了国内空白,2011年公司已成功引进欧洲TERENZIO压机的先进技术及品牌,并于2012年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接在线全自动长纤维增强热塑型复合材料(LFT-D)模压生产线,是全球第二家掌握该核心复合材
14、料模压工艺的装备企业,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研发及大规模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套装备基础的企业。海源机械的LFT-D复合材料成型成套技术装备,可将热塑型复合材料的最快成型周期压缩至1分钟之内,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并创新非热压罐模压成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具备实现将碳纤维制品的成型时间压缩至 10分钟左右的技术条件,由此满足现代汽车工业大批量、低成本的制造需求。 海源机械热塑型复合材料(LFT-D)模压生产线 同时,海源机械全资子公司海源新材料依托公司在复合材料装备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致力于玻璃纤维、碳纤维等轻量化复合材料制品应用领域的研究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制造,积累了丰富的复合材料制品设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 2015 公开 发行 股票 募集 资金 使用 可行性 分析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