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上册.docx
《浙江嘉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嘉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上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嘉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册高二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每题2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侥幸角色车辙折戟沉沙瞠目交口称赞 B蹩脚别扭干涸曲高和寡徜徉逢场作戏 C怆然创伤蛊惑余勇可贾诘问开花结果 D盘踞拮据癖好否极泰来摒弃敛声屏息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旋涡(xun)按捺(ni)蜜饯(jin)稍纵即逝(j) B桑梓(z)鬈发(qun)昭示(zho)图穷匕见(b) C混搭(hn)盘桓(hun)喷香(pn)扛鼎之作(kng) D潜伏(qin)佝偻(lu)拙见(
2、zhu)戛然而止(ji)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批览装潢共商国是心心相印B掣肘启事出奇不意倍尝艰辛 C招徕冒然既往不究飞黄腾达D遴选邦交掎角之势平心而论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 我国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飞声海外,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 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 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
3、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 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 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 泰山的诗词文章。 C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 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 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6下列各句中,
4、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 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 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 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D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 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7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记者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本市积极搭建招商平台,按照园区定位进行精准招商, 吸引了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
5、B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C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对环境先 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D照片拍得好,诗歌写得有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的。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 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B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 不得统一配备。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 净。 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
6、,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 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唐代狂草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唐朝狂草书风的出现,其原因是多元的,随着狂草书势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不断被发掘,狂草书势的内涵会更为丰富迷人。 如果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是最具抒情性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艺术样式 也是中国写意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 是世界造型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张旭、怀素的狂草可说是书法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极致 那么狂草就是这个核心的金字塔尖,是“王冠上的明珠” AB CD 10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7、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是需要有理想主义色彩的。, ,。一旦失去独立与自由的精神,教育绝不可能成为立国之本,在一个教育普及的时代里,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教育,尤其值得深思。 这样的教育才是令人向往的,也是现实中所匮乏的。 学生同样要凭着独立、自由之精神,在知识和精神世界里求索。 教师要凭着独立、自由之精神,在知识和精神世界里驰骋。 通过教育每个人的思想天空进一步拓宽,每个人精神的翅膀进一步展开。 老师与学生,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他们的生命相互碰撞,相互连接,在课堂内外彼 此启迪,彼此建造,彼此成全。 无论追溯孔子的传统,还是古希腊的传统,从本质上说,教育的真谛都蕴含在独立和自由 当中。 AB CD
8、 11为下面新闻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江南水乡浙江乌镇召开,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名嘉宾参加会议。大会围绕国家护理篮网治理、互联网新媒体、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等议题,举办了近20场分论坛和高端对话活动。 A从乌镇开始温暖世界 B全球嘉宾会乌镇,首度共话互联网 C中国网络梦圆江南水乡 D让世界互联互通,以信息共享共治 12对下面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9、的景象是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 B“天镜”与“海楼”分别指的是水中明月和海市蜃楼。 C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 13以“长乐钟声花外尽”为上联,能与它相对的最恰当的下联是 A水碧沙明两岸苔B龙池榭色雨中深 C池中春蒲也入袋D榆柳萧疏楼阁困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吾从而师之D师不必贤于弟子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而耻学于师D生乎吾前,
10、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每题2分,共6分) 城乡文化的交融 过去,社会文化同生活方式一样,也可以分为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两者之间似乎泾渭分明。城市文化认为乡村文化缺乏文化含量,而乡村文化则认为城市文化缺少生活气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逐渐由界线分明走向相互渗透,趋于统一。其中农村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向城市文化靠拢的趋势。当然,这种统一并不是简单地将乡村文化包容在城市文化之中。实际上,两者之间的融合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11、,在这一过程之中,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都经历了根本的变化。 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乡村文化的确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如在广大农村,许多地方存在着自己的地方戏曲,它们代表了不同地方的文化风味,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城市文化的猛烈冲击下,这些地方戏曲日益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特别是对青年的吸引力。现在的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一样,喜欢的是流行歌曲,在此情况下,一些地方戏曲,特别是一些小的地方戏曲的衰落就是难免的。 但是,大凡为历代所传承的文化都不会如此脆弱。我们看到,有些地方文化在与城市文化的交融中脱颖而出。而且某些乡村文化在逐渐融入城市文化,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东北大秧歌一直是东北乡村流
12、行的一种文化形式,但在今天,人们更多地是通过电视看到大秧歌。而这些节目的制作者,是戴着大众的眼镜来生产这些节目的。到最后,连跳大秧歌的人都认为,电视上的大秧歌是标准的大秧歌。这样,经过改造的大秧歌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独立存在的乡村文化,而成了城市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了。 再看城市文化。如果说城市化的进程对于乡村文化来说是一个衰落过程的话,那么它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则是一个扩张的过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被改变的不是乡村文化,而恰恰是城市文化自身。而导致城市文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核心要素,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 大众文化自从产生之日起,就和城市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产生于城市
13、,以大众为自己的典型受众,和原有的城市文化相比,大众文化作为商品经济社会大众百姓的一种日常文化消费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关注世俗人生的文化品性,这就有力地弥补了原有的城市文化远离生活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大众文化以现代传媒为传播手段,可以按照市场规律成批生产,大量复制,这些特点使大众文化很快就在城市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成为了城乡文化融合进程的主要推动力。 具体地讲,城市文化是通过两种方式向农村延伸的:一是人口的流动传播。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众多的流动人口中,来自农村的打工者占绝大多数,这些人自然也就成为文化的传播者,使城市文化在无声无息之间渗透到了农村。二是现代传媒的传播。与城里人一样,电子传媒现在
14、也已成了乡村居民打发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电视所传播的大众文化就是主要源于城市文化,一些乡村题材的节目,也是按照大众的口味进行加工和提炼的。当乡村居民和城里人一样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欣赏节目的时候,也正是城乡文化悄无声息相互融合的时候。可以说,城乡文化是在相互延伸中逐步走向统一,而现代传媒每发展一步,这种文化传播和文化融合的速度就加快一步。 当然,对中国而言,这种延伸还刚刚开始,但它毕竟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 16下列对于大众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城市的文化,它与城市文化密不可分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城市文化,却 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文化的融合。 B城
15、市文化缺少生活气息,大众文化关注世俗的特点则有利地弥补了城市文化的这一先天 不足。 C大众文化的崛起会促使城市文化不断地被改变并不断向外扩张,与此同时,也必然会带 来乡村文化的衰落。 D以现代传媒为传播手段,成批生产,大量复制,大众文化利用自身优势成为推动城乡文 化融合的主要力量。 1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城市化的步伐一天天跟进,我国的城乡文化的差异性也会逐渐变小,这对乡村文化 的冲击最为显著。 B乡村文化在城乡文化的交融中呈现衰退趋势,地方戏曲尤其是地方小剧种的衰退是历史 的必然。 C跳大秧歌的人会认为电视上的大秧歌是标准的大秧歌,这可以看作是农村文化向城市文 化趋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嘉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册 浙江 嘉兴市 第一 中学 2016 2017 学年 上学 摸底 检测 语文试题 答案 人教版高二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