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下册.docx
《辽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下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辽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月考试题 语文学科高一年级命题人:王涛校对人:车晓航 第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经验之谈”因为符合人们的朴素、直观的印象,所以历来被奉为圭臬。然而这种看法正因为带有朴素、直观的性质,所以不完全符合思维科学。 当然,要想写出好文章,多多读书以及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经验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应该看到,为了进行新的工作,从事新的创造,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就只能作为原料来运用
2、。任何书本知识都不能直接变为简报、讲稿、文艺创作或其他任何文章(除非抄袭),这就如同木料不会自动变为家具一样。 再就专业特殊能力的锻炼来说,“读书破万卷”只是突出地锻炼了记忆力,而并未强调对感受、联想、想像、思维等能力的锻炼,因此也就没有准确而充分地揭示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特殊能力的养成途径。在一般的读书过程中,大脑各种功能的发动大都是无意的、自发的;只有在目标明确的专业创造和专业写作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达到目的,这些功能才非拧成一股绳不可。所以,具有综合性的创造能力主要是在创造的实践中养成;具有综合性的写作能力也主要是在写作实践中养成。不经过创造与写作的直接实践,而认为只要“读书破万卷”,就能“下
3、笔如有神”,那是不可能的。杜甫七岁就写了歌咏凤凰的诗,直到晚年也还是“他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可见他主要是在作诗的实践中成为大诗人的。他说“读书破万卷”,只是强调了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决不可以把任何一个“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来看。 事实上,知识原料加文字表达还不能成为文章。因为任何一个原料要变为一项特定写作任务中的实际内容,还需要经过提炼加工。 在任何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对各种客观事物的反映(即知识经验)进行联系与反联系的能力总是要起极为重要的作用;前者主在立新,后者主在破旧,二者又总是难分难解地互相依存与制约。然而能够结出创新之果的联系与反联系却并不是一望而知、一思即悟的。 就联系
4、而言,在写作中,富于新意的内容无不表现了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例如归纳论证需要举例,有的人看别人的文章,总觉得其中所举的例子是自己早已熟知的,可是在他自己写作的时候,却不善于在这些例子中归纳新意并加以论证。再说到反联系,也同样要对现成的知识经验进行深思熟虑,才能在早已被人公认的联系中打进楔子,破除习以为常的误解。总之,现成的知识经验总要经过种种分析综合、提炼加工,才能被有效地应用于新的创造或新的写作。 一般的读书虽然也要开动脑筋,但因为没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的催逼,所以即使有一些新的想法也只是自然出现,而不需要作更加自觉的努力,去扩大和加深新的想法,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完整性的创造。而在明确的创造目的
5、和艰难的写作任务催逼下,开动脑筋才有一定的方向,脑力劳动才有深度和强度;而且在把思考的结果表现为文字时,还要求内容更为精密,表达更为准确。这种锻炼显然不是看了书想一想所能够比拟的。所以光是一般地强调积累知识和开动脑筋,还不足以使创造能力、写作能力得到实际的提高。 (节选自金开诚对写作的几种误解,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明显具有朴素、直观的性质,历来被奉为圭臬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经验之谈,其实并不符合思维科学。 B多多读书以及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经验对写出好文章来都是非常必要的,这些知识与经验可以作为写作的原料来运用。 C写作能力具有综合性,主要是
6、在写作实践中养成。而“读书破万卷”只是突出地锻炼了记忆力,并不是写作的“充分条件”。 D读书与写作都需要开动脑筋,但一般的读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所以即使读书时有一些新的想法自然出现,也不一定会成为具有一定完整性的创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专业写作目标明确,大脑各种功能拧成一股绳,大脑的多种能力得到锻炼,这个过程揭示了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特殊能力的养成途径。 B文章以杜甫七岁写诗,直到晚年还是“他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的事例,旨在说明“读书破万卷”是“下笔如有神”的一个“必要条件”。 C有的文章在归纳论证时善于在人们早已熟知的例子中归纳出新意,这需要在创造性的思维
7、过程中对各种知识经验进行联系的能力。 D在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对各种客观事物的反映进行反联系的能力,主在破旧,对现成的知识经验进行深思熟虑,破除习以为常的误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反驳了“读书多了,自然能写出好文章”的观点,提出了阅读积累与写作能力之间并没有联系的观点。 B就如同木料只有经过加工才能变为家具一样,任何书本知识要变为文艺创作或其他任何文章,还需要经过文字的加工。 C现成的知识经验总要在能够结出创新之果的联系与反联系的能力的作用下,经过种种分析综合、提炼加工,才能被有效地应用于新的创造或新的写作。 D创造能力、写作能力不能得到实际的提高,不仅
8、仅是因为缺少知识的积累,更为关键的是缺少明确的创造目的和艰难的写作任务的催逼而没有开动脑筋。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
9、。 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 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
10、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射,娴将略熟习 B逐贼危崖高峻 C督天下援兵督促 D次顺义驻扎 5、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11、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 C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10题。 瀑布联句
12、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出处。此二句刻画了瀑布气象高远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8、这首诗整体采用了什么艺
13、术手法?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4分) 9、用心体悟并写出自己阅读这首古诗受到的启示。(3分) 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0题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0、诗人如何摹写“蜀道难”的?请作简要分析。(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1.(1)劝学中,荀子用蚯蚓说明用心专一的成效后,又指出:“,”,是心浮气躁的缘故。 (2)劝学中论述空想不如踏实学习的句子是:“,”。 (3)李白蜀道难中“,。,”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
14、气氛 (4)李白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圣诞夜的歌声 【匈牙利】约卡伊.莫尔 城里住着一个叫亚诺什的穷靴匠。 他每天拼命赚钱,却一直没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因为家中隔年就有新生命呱呱坠地。第三个孩子出生后,他的妻子不幸离开人世,撇下他孤零零地给孩子喂饭、穿衣。分面包时,一次得切成三片!给孩子们做鞋时,一下就要做三双!养家糊口难啊,靴匠常常叹息。 圣诞节那天,披着飘飘洒洒的雪花,靴匠去给客户送靴子。奔忙了一天的他,很晚才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店铺里的玩具和花花绿绿的糖果,他禁不住想:过节了,得给孩子们买些礼
15、物。买三份,花销太大;只买一份,又不公平。想来想去,他决定送给孩子们一件特别的圣诞礼物! “孩子们,都到这儿来!”亚诺什到家后招呼道。孩子们一个搂住他的脖子,一个扑到他怀里,他又把最小的一个抱在膝上。 “知道吗?今天是圣诞节!今晚不干活了,我们好好乐一乐!我来教你们一支歌,非常好听的歌,这是父亲为你们准备的圣诞礼物。”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得几乎要把家里闹翻天了! “静一静!现在跟着我唱。”亚诺什清了清嗓子,缓缓唱起那首优美而古老的圣歌。歌声轻盈,调子欢快,孩子们瞬间就被吸引住了。在这个温馨的夜晚,小天使们美妙的歌声,从婉转到高亢,一遍又一遍 然而,这歌声却惹恼了楼上住着的人,一位富有的老爷。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 辽宁 实验 中学 分校 2015 2016 学年 一下 学期 阶段 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人教版高一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