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上册.docx
《福建大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大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上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建大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大田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吴清健审核人:郑仁水 考试时间:11月27日上午9:0011:30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共21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舸(g)遒劲(jn)长篙(go)下载(zi) B.枸杞(q)骨髓(su)卮酒(zh)殒身不恤(xn) C.轧票(zh)堕入(du)莅临(l)瞩目(zh) D.嘈杂(co)横亘(gn)着陆(zhu)契据(q)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
2、州大地一筹莫展哀声叹气压轴出场 B.白璧微瑕相濡以沫依马可待理屈词穷 C.黯然神伤巨星陨落精兵简政指手画脚 D.嘻笑怒骂计日程功元气大伤危言耸听 3.填入下列句中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奥巴马政府虽然一再宣称重返亚太没有中国之意,但事实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总想回到乡间,在晚风习习中,在柳条摇曳、蛙鼓频响的田间小路上,远离城市的喧嚣,寻找一份宁静。 今年春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又百姓家,与老百姓同庆新春,共度佳节,展现了总书记的百姓情怀。 A.遏制徘徊作客B.遏制徜徉做客 C.遏止徘徊作客D.遏止徜徉做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
3、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
4、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史记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B戴望舒,现代诗人,因代表作雨巷而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艾青,原名蒋海澄,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是作者第一次用“艾青”作笔名发表的一首具有自传性质的抒
5、情长诗。 C报告文学是一种记叙性的文学体裁,它以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为题材,经过艺术加工,鲜明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新闻和文学的双重特征,既具有真实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D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代表作,小说通篇用第一人称叙事,作品的主人公就是大卫,是个遗腹子。母亲死后,大卫找到唯一的亲人姨婆,在姨婆的培养下成为一位有成就的画家。 7下列对文言文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足下是古代对对方的敬称,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或朋友、平辈之间,而且多用于书信中。) B“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徵
6、为古代五音之一,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也有七音之说,即在五音后加变宫、变徵二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山东在文中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战国时六国之地。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叫关中。)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参乘也作“骖乘”,又叫陪乘。古时乘车,御者在中,尊者在右,警卫在左,在左边担任警卫的人叫参乘。)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7、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
8、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乙)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
9、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雒阳:洛阳。郦食其:人名。 8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
10、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9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
11、为谥或谥号; 10下列对(甲)(乙)两段文言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谋士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说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在(乙)
12、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213题。(11分)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2.(5分) (1)这首词描写了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它是古代为了纪念(填历史人物)而设定的节
13、日,寒食节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不超过10字)(2分)。 (2)本词上片描写了寒食节哪些风俗活动?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13.“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一句历来为人传唱,请结合词人的情感作具体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2分) (2)在再别康桥中,写作者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1分)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精神的两句是:,(2分) (4)在记念刘和珍君第四节中,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文人
14、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1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新诗的“变”与“常” 吕进 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
15、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
16、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大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 福建 大田县 第一 中学 2017 2018 学年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人教版高一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