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品德的成语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关于品德的成语故事.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关于品德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珍贵的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情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愿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恳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办法,就和大臣们商议,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方法来。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假如秦王不愿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肯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英勇
2、又机灵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特别宠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抓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
3、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时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信任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说,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意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的确没有用城换璧的诚意。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假如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秦王原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
4、赶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焦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经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出名的珍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实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当斋戒五天,在朝廷上实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看法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装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
5、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懊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打算,唯恐打不赢。最终,秦王见蔺相如机灵英勇,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犯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释读】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方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约法三章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倒戈。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
6、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看法,下令封闭 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爱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 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慎重地向 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当全部废除。现在 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 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扬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情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终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出处史
7、记·高祖本纪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颈项,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纸)道旁倒戈。将领们有的说应当杀掉秦王。沛公说:当时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倒戈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珍贵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出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指责朝政得失的要灭族 ,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
8、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全部官吏和百姓都象平常一样,安家立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胆怯!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察。向民众讲明状况。秦地的百姓都特别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愿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兴奋,生怕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释读】泛指订立简洁的条款,以资遵守。【出处】汉·司马迁史记&
9、middot;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大义灭亲春秋前期,朝歌(今淇县城)为卫国都。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卫庄公有三个子,大姬完、次姬晋、三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朝歌大害。当时,老臣石碏,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他几次劝庄公管教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州吁作恶日甚。石碏子石厚,常与州呈并车出猎,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锁入房内。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内。不回家,仍每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庄公死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石碏见他生性软弱无为,告老还乡,不参朝政。此时,州吁更加横行无忌。公元前719年,州吁听计石厚
10、,害桓公夺位。州吁、石厚为制服国人,立威邻国,就贿赂鲁、陈、蔡、宋待国,大征青壮年去打郑国,弄得劳民伤财。当时,朝歌有民谣云:一雄毙,一雄尖,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州吁见百姓不拥护自己,甚忧。石厚又让州吁去请其父石出来共掌国政。州吁派大臣带白壁一双、白粟五百钟去请。石碏拒收礼品,推说病重回绝,石厚亲自回家请。石碏早想除掉祸根,为国为民除害。他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计说,新主即位,能见周王,得到周王赐封,国人才肯服贴。现在陈国国君忠顺周王,周王很赏识他,你应当和新主一同去陈国,请陈桓公朝周王说情,周王便会见之。石厚非常兴奋,便备厚礼赴陈,求陈向周王通融。见此,石碏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派人事先送
11、到陈国。血书写道:我们卫国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为,但我逆子石厚助纣为虐,罪恶深重。二逆不诛,百姓难活。我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现二贼已驱车前往贵国,实老夫之谋。望贵国将二贼处死,此乃卫国之大幸!陈国大夫子针,与石碏有深交,见血书,奏陈桓公,桓公命将州吁、石厚抓住,刚要斩首,群臣奏:石厚为石碏亲子,应慎重行事,请卫国自己来问罪。石碏知二贼被捉,急派人去邢国接姬晋(州吁之兄)就位(即卫宣公),又请大臣议事。众臣皆曰:州吁首恶应杀,石厚从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酿成,从轻发落他,莫非使我徇私情,抛大义吗?从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说:国老不必怒,我即赴陈办理此事。羊肩到陈杀石厚,石厚说:我是该杀。请将我囚回卫国,见父后再死。羊肩说:我奉你父命诛逆子,想见你父,我把你的头带回去见吧!遂诛之。石碏为国大义灭亲之事,史学家左丘明记之,卫民传颂至今。 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 大义灭亲【出处】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