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pdf
《2022年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小学教学创新的关键是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再创造”。由此可见引导学生通过经历数学,“创造”数学、交流数学和应用数学。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学由指导学生继承性学习,向引导学生创新学习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体现,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时代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时空和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去。一、
2、加强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潜能就会像空气一样,放在多大的空间里,他就有多大。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合作交流可以学生在个体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小组相互讨论、分析与交流,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最后形成共识,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沦。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并从中可以寻找自我价值,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开展多种创造性的活动。杨振
3、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并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应用题时,尽量让学生能一题多解,又或者把原题改题、编题、变题,让学生灵活变通,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和跳跃性思维品质。除此之外
4、,还应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如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并经常表扬学生的劳动成果,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发明欲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三、实施“问题教学”,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学生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我们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互问、生与生互问。使学生在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如教学“8加几”时,一个小朋友选择了用小棒摆8 加 5,老师启发其他
5、学生给这个小朋友提问题。生 1:“你为什么从 5 根里拿出 2 根放到 8 根里?”生 2:“为什么要凑十?”生 3:“为什么拿 2 根,不拿 3 根或者 1 根呢?”生 4:“为什么你从 5 根里拿小棒和 8 凑十,不和右边的5 根凑十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把零散的知识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又如,教学“求最小公倍数”,生1 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得到了12 和 18的最小公倍数后,生 2 提出:“为什么公有的质因数各取一个?”生3 提出:“你为什么还要乘以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第三个问题的难度比较大,也是关键性的问题。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次研究探讨,把 36 和
6、72 的质因数与 12 和 18 的质因数进行比较,学生凭借自己的认识,在教师的点拨下,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四、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教材。(1)改变数学教材的编排顺序。如第三册“25 的乘法口诀”,教材是从被乘数是 2 讲起的,我们则是从 5 的口诀讲起,因为 5 的口诀句数多,便于学生认识掌握规律后,自己去总结推导l 4 的口诀。这样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较好地学会了总结束法口诀的方法。为学习69 的口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师教得自然轻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挖掘诱发思考的素材。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把例文档编码:CX6Z10Z8D7
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
8、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
9、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
10、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
11、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
12、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
13、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文档编码:CX6Z10Z8D7O3 HR10S6H5M4Q1 ZZ6D10M10Q4B1题尽可
14、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如“成反比例的量”一节,把原长篇讲解内容改为只是现几个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提出一个讨论题,让学生用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思想方法去分析数量关系,找规律,得出结论。五、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更新教师角色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智能,具有不可代替的意义。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使他们有效地驾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爱,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要使学生积极生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由于新课程改革要面向未来,面向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2 新课程 改革 培养 学生 创新 能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