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记录.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2018 学年度第一期物理科备课组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第 3周周一第七节课活动地点物理科组活动室活动内容集体备课参加人员物理科组全体人员主持人中心发言人记录员活动主题2.1 重力、弹力、摩擦力活动记录:教学目标1理解高中学习的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2掌握高中学习的各种力的公式、单位及矢量性;理解各种力之间的联系3要求学生做到准确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会把运动物体抽象为正确的物理模型;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对各种力进一步加深理解,要能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引导学生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掌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而受力分析又是解决物理问题最关键的步骤,熟练进行受力
2、分析既是本节复习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力的概念的复习1、分析讲解弹力的有无判断方法2、摩擦力产生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静摩擦力大小、摩擦力方向。3、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物理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注重理性思维的科学态度;二、例题分析提倡“三多、三少”“三多”即多做小题,多做小综合题,多做变式型的常见题;“三少”即少做大题,少做大综合题,少做难题三、针对性训练自我诊断:错题改正,定期复习,做好标记。要经常进行错题改正,建立错题档案本错题不能只抄在本上,就完事了必须要做定期复习,并且做上标
3、记一道错题,假设第一次复习时做对了,可以做上标记,时间过得长一些再复习,假设复习三次做对了,可以做上标记暂时不用管了,以后放寒假、暑假或一模、二模前再复习20172018 学年度第一期物理科备课组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第 5周周一第七节课活动地点物理科组活动室活动内容集体备课参加人员物理科组全体人员主持人中心发言人记录员活动主题必修一第一章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活动记录: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
4、线运动4.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3.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难点: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四、教学设计1速度的变化量2.加速度20172018 学年度第一期物理科备课组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第 5周周一第七节课活动地点物理科组活动室活动内容集体备课参加人员物理科组全体人员主持人中心发言人记录员活动主题3.2 牛顿第二定律活动记录: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学问题2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会进行相关的判
5、断3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四个性2.难点: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定律的内容及理解相对来说,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学生比较熟悉,但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第二定律的“四性”,如果学生理解存在误区,就会影响其在解题中的正确使用,最好通过具体例子增进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二超重和失重一方面,超重和失重是本节的重要概念;另一方面,通过超重和失重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计算,可以促进学生对第二定律的理解和掌握,且难度不大,是学生学习该定律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三例题和作业由于下一节是第二定律的应用,所以本节的例题要求可以适当降低,侧重第二
6、定律的理解和简单计算即可,勿涉及复杂模型,以基础题和经典题为主。作业包括课堂作业 4 到 5 题和课后作业达标检测相关练习。20172018 学年度第一期物理科备课组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第 7周周一第七节课活动地点物理科组活动室活动内容集体备课参加人员物理科组全体人员主持人中心发言人记录员活动主题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活动记录:一、重点难点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规律及重力加速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二、教学手段及方法启发式教学为主三、教具学具准备木尺、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刻度尺、重锤。四、设计思想本节课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总结归纳”为
7、教学结构,采用“交流互动”的探究模式教学。充分开发和利用新课程资源,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表达物理与社会、物理与技术、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联系。20172018 学年度第一期物理科备课组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第 9周周一第七节课活动地点物理科组活动室活动内容集体备课参加人员物理科组全体人员主持人中心发言人记录员活动主题4.3 圆周运动活动记录:教学目标1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相关计算公式;2学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圆周运动问题3掌握分析、解决圆周运动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圆周运动的规律2.难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
8、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教学过程设计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主要是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各物理量的定义式,以及相互关系,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作为课后检查的重点。二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向心力是本节的难点内容之一,首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是由其它力来充当的,因此不能画在受力分析图上。另外,通过假设干常见例子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受力分析上的区别。三圆周运动规律的应用可以将圆周运动划分为水平面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的圆周运动,然后分别举例总结出一般规律,如水平面内一般是匀速圆周运动,具体例子有圆锥筒、圆锥摆、转台、车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学期 集体 备课 记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