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教学文案.ppt
《中药学教学文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教学文案.ppt(3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药学PPT总总论论v绪论绪论v第一章第一章中药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v第二章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产地与采集v第三章第三章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v从产地来看,绝大多数的中药最初都是出产于中国。v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v以天然原生药为主及少数人工合成的药物。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v2草药的概念:草药的概念:v 系指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正规中医院应用不太普遍,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v3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的概念:v 是指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
2、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本草、本草学、中草药、民族药、中成药的概念:本草、本草学、中草药、民族药、中成药的概念:v(1)本草:)本草:v 因为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但其中以植物药居多,使用也最为普遍,故历代将中药称为“本草”。v(2)本草学:)本草学:v 记载中药的典籍中药学称为本草学。v(3)中草药:)中草药:v 实则是指中药和草药的混称。v草药、中草药与中药、本草没有质的区别,为避免混淆,应统一于中药一词的概念中。v(4)民族药:)民族药:v 是
3、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的药物,其药源与中药基本相同,如藏药、蒙药、维药、傣药、苗药、彝药等。v(5)中成药:)中成药:v 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定的剂型,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二、中药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二、中药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v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该课程是中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同学们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1学习要求:学习要求:v掌握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v掌握128余种常用中药的分
4、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及某些特殊用法。v 熟悉88余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v具备识别常用中药原植物(原动物、原矿物)及药材饮片的一般知识。2学习方法:学习方法:v(1)打好基本功,弄通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中药学的基本理论。v(2)全面学习,重点掌握,抓住主要矛盾。v抓住重要章节:v突出重点药物:v突出药物功效:v突出主要功效:v(3)注意药物的功用对比。v注意同章节药物的归纳对比:(归纳比较)如麻黄与桂枝。v注意性效极相近似药物的对比:(前后联系)如苍术与白术。v(4)注意特殊药物的用量用法:v如有毒的药物、矿物及介壳类药物以及需要特殊煎煮法的药物
5、等。【课后复习题】v1何谓中药、中药学?v2何谓本草?第一章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v一、中药的起源一、中药的起源v二、中药学的发展二、中药学的发展v复习自测题复习自测题v【目的与要求】v 1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v 2熟悉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主药本草著作(书名、作者、学术价值)。v【教学时间】v 2学时。一、中药的起源一、中药的起源原始社会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远古公元前21世纪世纪)v中药起源很早,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从古书记载和传说来看,可以说明中药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实践和早期的医疗实践。1原始时代原始时代:v据医史学家研究,猿人和最早
6、的人类用以充饥的食物,大多是植物类,因此最早发现的也是植物药。2氏族社会初期:氏族社会初期:v由于弓箭的发明和使用,人们进入渔猎时代,开始接触较多的动物及其肉类、甲壳、骨骼、血液、脂肪及内脏等,并逐渐掌握了某些动物类药物的医疗作用,这就是早期动物药的发现。3氏族社会后期:氏族社会后期:v进入农业、畜牧业时代,由于种植、饲养业的发展,发现了更多的药物,随着采矿和冶炼的兴起,又相继发现矿物药。v故帝王世纪有“伏羲氏画八卦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v淮南子休务训有“神农乃教民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过程。v因
7、此可以说,中药的起源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结果,故有“药食同源”之说。二、中药学的发展二、中药学的发展v(一)夏商周时期(一)夏商周时期本草学的萌芽时期本草学的萌芽时期v(二)秦汉时期(二)秦汉时期本草学的形成时期本草学的形成时期v(三)两晋南北朝时期(三)两晋南北朝时期v(四)隋唐时期(四)隋唐时期医药发展鼎盛时期医药发展鼎盛时期v(五)宋金元时期(五)宋金元时期学术争鸣时期学术争鸣时期(六)明代(六)明代v(七)清代(七)清代v(八)民国时期(八)民国时期v(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夏商周时期(一)夏商周时期本草学的萌芽时期本草学的萌芽时期(
8、公元前(公元前21世纪世纪公元前公元前221年)年)v1人工酿酒和汤液的发明促进了医药的进步人工酿酒和汤液的发明促进了医药的进步v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重要的是具有温通血脉、行药势和作为溶媒等多方面的作用,后世用酒加工炮制药物也是常用辅料之一。v由于汤剂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并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所以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剂型,留传至今,同时也促进了复方药剂的发展。2药物知识由药物知识由“口耳相传口耳相传”发展到文字记载发展到文字记载v商代已有“药”字出现:v西周时代,已有专业的“医师”和记载药物的书籍:v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具体药物的书籍。v山海经:记载药物1
9、26种,并明确指出药物的产地、效用和性能。v五十二病方:记载药物240余种,并有丸、散、汤等剂型。v黄帝内经:对中药的四气五味、补泻、归经、升降浮沉、用药宜忌等理论亦有论述,不仅奠定了我国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对中药学的发展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v药:v说文解字草部v将其训释为“治病之草,从草,乐音”。v明确指出了“药”即治病之物,并以“草”(植物)类居多的客观事实。(二)秦汉时期(二)秦汉时期本草学的形成时期本草学的形成时期(公元前公元前221公元公元220年)年)v代表作代表作:神农本草经v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v作作者者: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v成书年代成书年代:约成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
10、v (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v载药数目载药数目:365种。v 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上、中、下三品,即“三品分类法”。v版本情况版本情况:v本经原书早佚,目前的版本,均系明清以来学者考订、整理、辑复而成。v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v“序例”部分总结了药物的基本理论,根据药物作用分上、中、下三品。v各药功用朴实有验,至今仍然习用。v 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第一次大总结,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的编写基础,是我国最早的珍贵药学文献,被奉为四大经典之一。(三)两晋南北朝时期(三)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公元265581年)年)v1代表作代表
11、作: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v作作者:者:梁陶弘景所辑。v成书年代:成书年代:公元500年左右。v载药数目:载药数目:730种。v版本情况版本情况:流传至北宋初即逐渐亡佚,v 现仅存敦煌石窟藏本的序录残卷。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v“序例”部分首先回顾本草学的发展概况,接着对本经序例条文逐一加以注释、发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v写作采用“朱书神农,墨书别录朱书神农,墨书别录”,小字作注的方式,是最先对本经进行注释的本草书籍。v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v首创“诸病通用药诸病通用药”、增列“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服药食忌例”等。v补充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剂及
12、合药取量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原则。v本书较全面的搜集、整理了古代药物学的各种知识,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成就,并且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2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v炮炙论炮炙论南朝刘宋时期雷斆著,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提出药物经过炮制,可以减低毒性,增强疗效,便于贮存、调剂、制剂等。v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也标志着本草学新分支学科的产生。(四)隋唐时期(四)隋唐时期医药发展鼎盛时期医药发展鼎盛时期(公元(公元581907年)年)v1代表作代表作:新修本草新修本草v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v 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v作作者者:李勣、苏敬等主持编纂,v 依
13、靠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分的人力物力。v成书年代成书年代: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v载药数目载药数目:844种,新增药物114种。v版本情况:版本情况:本书现仅存残卷的影刻、影印本。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v54卷,由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组成。v增加药物图谱,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图文对照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v治学严谨,实事求是。v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崭新的特色,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高度成就,且对中外后世药学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2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1)本草拾遗)本草拾遗v作作者者:陈藏器。v成书年代成书年代: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
14、v主要成就主要成就:增补大量民间药物,而且辨识品类也极审慎;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即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2)蜀本草)蜀本草v作作者者:五代(公元935960年),翰林学士韩保昇等编成。v主要成就主要成就:以新修本草为蓝本,增补注释,增加新药,撰写图经。对药品的性味、形态和产地做了许多补充,绘图也十分精致,颇具特点。v李时珍谓“其图说药物形状,颇详于陶(弘景)、苏(敬)也”。(五)宋金元时期(五)宋金元时期学术争鸣时期学术争鸣时期(公元(公元9601368年)年)v1宋代官修本草宋代官修本草v(1)公元973974年刊行的开宝本草;v(2)1060年刊行嘉祐补注神农
15、本草;(3)1061年刊行的本草图经。v2代表作代表作v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v作作者者:唐慎微。v成书年代成书年代:10821083年。v载药数目载药数目:1558种,附方3000余首。v学术价值学术价值:v“方药兼收,图文并重方药兼收,图文并重”的编写体例。v广泛引证历代文献,保存了宋以前许多已经亡佚的本草资料;具有很高的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的宝贵文献,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宋代】【宋代】v1国家药局的设立:国家药局的设立:v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也是我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重大事件。v2其它:其它:v“秋石”是从人尿中提取的性激素制剂,它
16、的制备方法最早见于苏沈良方;v宋代用升华法制取龙脑、樟脑,蒸馏法制酒等,皆反映出这一时期中药制剂所取得的成就。【金元时期】【金元时期】v1金元两代没有出现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本草金元两代没有出现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本草v这一时期的本草,一般出自医家之手,内容简要,具有明显的临床药物学特征。v2金元时期本草的主要特点金元时期本草的主要特点v一是发展了医学经典中有关升降浮沉、归经等药物性能的理论,使之系统化,并作为药物记述中的重要内容;v二是大兴药物奏效原理探求之风。v这一努力的结果,丰富了中药的药理内容,但其简单、机械的推理方式,又给本草学造成了一些消极后果。v3食疗专著食疗专著v元代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
17、要是饮食疗法专著,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至今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v4中外医药交流中外医药交流v元代中外医药交流更加广泛,在药物相互贸易中,政府还派遣人员去各国采购。阿拉伯人、法兰西人开始来华行医。回回药物院的建立,更促进了中国医药和阿拉伯医药的交流。v国家药局:1076年,在京城开封开设由国家经营的熟药所,其后又发展为修合药所(后改名为“医药和剂局”)及出卖药所(后改名为“惠民局”)。药局的产生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生产的发展,带动了炮制、制剂技术的提高,并制定了制剂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是这方面的重要文献。(六)明代(公元(六)明代(公元13
18、681644年)年)1代表作代表作:本草纲目v作作者者:李时珍。v成书年代成书年代:初稿1578年,定稿1592年,出版1596年。v载药数目载药数目:1892种(新增374种)。v主要内容和体例主要内容和体例:v全书52卷,改绘药图1160幅,附方11096首。v各论分16部,按照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的方法,基本上符合进化论的观点,因而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v主要成就和贡献主要成就和贡献:v本草纲目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海外,先后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2专题本草专题本草v救荒本草:救荒本草:朱橚撰,选择可供灾
19、荒时食用之物414种,编成食疗专著。v滇南本草:滇南本草:兰茂撰,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v本草原始:本草原始:李中立撰,偏重于生药学研究。v炮灸大法:炮灸大法:缪希雍撰,是明代影响最大的炮制专著。v神农本草经辑复本:神农本草经辑复本:卢复所辑神农本草经3卷,为该书现存最早的辑复本。(七)清代(公元(七)清代(公元16441911年)年)1清代本草研究的特色清代本草研究的特色v一是进一步补充修订本草纲目的不足。v二是撷取本草纲目精粹,编撰成节要性本草。v三是从古代文献中重辑神农本草经;或对本经进行注释发挥。v四是清代的大批草药专著,也为综合本草提供了新的内容。v五是清代专题类本草门
20、类齐全,其中也不乏佳作。2代表作:本草纲目拾遗代表作:本草纲目拾遗v作作者者:赵学敏。v成书年代成书年代:1765年。v载药数目载药数目: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16种。v主要成就主要成就:v补充了大量疗效确切的民间药、临床常用药、外来药,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内容。v对本草纲目已载药物治疗未备、根实未详者加以补充,错误之处加以订正。v保存了大量今已散失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八)民国时期(公元(八)民国时期(公元19111949年)年)v民国时期的药学特点主要表现为:民国时期的药学特点主要表现为:v药学辞典类大型工具书的出现,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的一件大事。v随着中医学校的建立,
21、涌现了一批适应教学和临床运用需要的中药学讲义。v本草学的现代研究开始起步,植物学、生物学工作者对确定中药品种及资料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年10月以后)月以后)v1中医药文献的整理刊行。中医药文献的整理刊行。v从1954年起,各地出版部门根据卫生部的安排和建议,积极进行中医药文献的整理刊行。v2当代本草学术成就。当代本草学术成就。v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 中药志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等。v3政府组织各方面人员对中药资源的大规模调查。政府组织各方面人员对中药资源的大规模调查。v五十年代以来,政府先后三次组织各方面人员对中
22、药资源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目前中药的总数达到12800余种。v4中药的现代研究及分支学科的发展。中药的现代研究及分支学科的发展。v中药的现代研究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瞩目成就,并促进了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等分支学科的发展。v5当代中药教育事业的振兴。当代中药教育事业的振兴。【复习自测题】v1简述历代代表性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第二章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中药的产地与采集v【目的与要求】v 1熟悉道地药材的概念。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
23、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v 2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v【教学时间】1学时。v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中药的产地、采收和贮存是否适宜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采收对野生动、植物来说,还会破坏药材资源,降低药材产量。v神农本草经指出:“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v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药物的产地、采收与贮存方法的研究,是保证药材质量和保护药源的重要课题。第一节第一节产产地地v1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v(1)我
24、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状况:v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我国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因而天然中药材的生产多有一定的地域性,且产地与其产量、质量有密切关系。v(2)古代医药家的实践:v古代医药家经过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知道即便是分布较广的药材,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其质量优劣不一样,并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v2道地药材的概念与确定:道地药材的概念与确定:v(1)道地药材:v 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v
25、 (是指某一特定产区出产的质量优秀,疗效显著,历史悠久的药材。)v(2)道地药材的确定:v 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最重要的是长期临床实践的疗效。v(3)常用道地药材:v四川:川连、川芎、川乌、川断、川贝等;v广东:砂仁、广陈皮、广藿香、高良姜等;v河南: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v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v云南:三七、茯苓;v江苏:薄荷、苍术;v山东:阿胶;v宁夏:枸杞等等。v3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v(1)重视道地药材:v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重视中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药材开发和应用,对于保证中药疗效,起着十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学 教学 文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