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拉萨中学高三年级(2018届)第七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
2、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
3、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
4、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
5、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B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C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D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
6、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 要性。 B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 C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 学经验。 D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B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 主张。 C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
7、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D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4分) 冬牧场 李娟 传说中最好的牧场是这样的:那里“奶水像河一样流淌,云雀在绵羊身上筑巢孵卵”充分的和平与丰饶。而现实中更多的却是荒凉和贫瘠,寂寞和无助。现实中,大家还是得年复一年地服从自然的意志,南北折返不已。春天,牧人们追逐着融化的雪线北上,秋天又被大雪驱逐着渐次南下。不停地出发,不停地告别。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
8、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前来收购马匹的一位生意人告诉我:再过两年顶多只有两年时间,就再也看不到这样搬家游牧的情景了!从明年开始,南下的羊群到了乌伦古河畔就停下,再也不会继续往南深入。 我大吃一惊:“也太快了吧?” 我的反应很令他生气。他放下茶碗,庄重地面朝我说:“你觉得我们哈萨克受的罪还不够吗?” 我噤声。其实我的意思是,虽说这种古老的传统生产方式本身正在萎缩,但这么突然的大动作,对人们的生活和心理该是多大的冲击和摇撼啊。 过了半天我忍不住又问:“是真的吗?有上面的文件?” 他说:“文件肯定有。反正大家都这么说嘛。” 其实我还想问:“你们觉得定居好吗?”再一
9、想,真是个蠢问题。定居当然好了!谁不向往体面稳定、舒适安逸的生活呢? 荒野终将被放弃。牧人不再是这片大地的主人。牛羊不再踩踏这片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秋天的草籽轻飘飘地浮在土壤上,使之深入泥土的力量再也没有了,作为它们生长养料的大量牲畜粪便再也没有了,荒野彻底停留在广阔无助的岑寂之中荒野终将被放弃。 而在北方,在乌伦古河两岸,大量的荒地将被开垦成农田,饥渴地吮吸唯一的河流。化肥将催生出肥大多汁的草料,绰绰有余地维持畜群度过漫长寒冬。这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刚进入这片荒野的时候,每天下午干完自己的活,趁天气好,总会一个人出去走很远很远。我曾以我们的黑色沙窝子为中心,朝着四面八方各走过好几公里。每当我穿
10、过一片旷野,爬上旷野尽头最高的沙丘,看到的仍是另一片旷野,无穷无尽。当我又一次爬上一个高处,多么希望能突然看到远处的人居炊烟啊!可什么也没有,连一个骑马而来的影子都没有。天空永远严丝合缝地扣在大地上,深蓝,单调,一成不变。黄昏斜阳横扫,草地异常放光。那时最美的草是一种纤细的白草,一根一根笔直地立在暮色中,通体明亮。它们的黑暗全给了它们的阴影。它们的阴影长长地拖往东方,像鱼汛时节的鱼群一样整齐有序地行进在大地上,力量深沉。 走了很久很久,很静很静。一回头,我们的羊群陡然出现在身后几十米远处,默默埋首大地,啃食枯草。这么安静。记得不久之前身后还是一片空茫的。它们是从哪里出现的?它们为何要如此耐心地
11、、小心地靠近我?我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人,有什么可依赖的呢? 在这无可凭附的荒野,人又能依赖什么呢?放下茶碗,起身告辞的人,门一打开,投入寒冷与广阔;门一合上,就传来了他的歌声。就连我,每当走出地窝子不到三步远,也总忍不住放声唱歌呢!大约因为,一进入荒野,当你微弱得只剩呼吸时,感到什么也无法填满眼前的空旷与阔大时,就只好唱起歌来,只好用歌声去放大自己的气息,用歌声去占据广阔的安静。 十二月初,每隔两天,就会有南迁的披红挂彩的驼队和羊群遥远地经过我们的牧地。我和加玛高高站在沙丘上,长时间目送他们远去,默数他们的骆驼数量,判断他们的财富。什么也不为,什么也不说。他们的行进真是骄傲又孤独,在荒野中他们
12、最倔强。 有一天早茶后,加玛唤我出去,我一看,又一支队伍经过西面的荒野向南慢慢行进着。但是加玛又提醒我:“看,没有马。”仔细一看,果然,队伍里只有一个人步行牵着驼队,同时还兼顾赶羊。看来看去再也没有别人了。比起之前几支又是摩托车又是座饰华美的马匹的队伍,可真寒碜啊。加玛判断道:没有马是因为他家昨夜驻扎时,马跑散了;只有一个人前进是因为其他人都找马去了。 无论如何,那情景让人看了很是辛酸。这是荒野,什么样的挫折都得接受,什么样的灾难都得吞咽。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说中的牧场如诗如画,而现实的牧场却如此荒凉、寂寞和无助,两者强烈 的反差
13、给“我”和读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B“我”对牧民们今后冬季不再继续往南深入感到惊讶,是因为“我”觉得舒适 安逸的定居生活未必适合习惯了游牧的民族。 C文章善于借助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比如对黄昏斜阳下荒野 白草的细致描写,就衬托了“我”内心的寂寞。 D本文语言颇具特色,既生动细腻,又亲切自然,句式整散结合,字里行间融 入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独特的感触和真挚的情感。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5分)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 面时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机遇
14、,河北易县找准发展定位,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抓,在全省率先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旅游+美丽乡村”、“旅游+优势产业”等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为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易县积极推广“旅游+扶贫”模式,把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成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了“旅游经营、旅游务工、旅游产品、旅游分红”四种旅游扶贫业态:通过建立旅游扶贫试点村,贫困群众可以自己举办采摘园、农家乐,可以在“家门口”的园区、商户里打工,可以制作、销售农家特色旅游产品,还可以加入旅游扶贫合作社,以资金、人力、
15、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旅游产业获取分红。 (摘编自中国财经时报,2016年11月14日) 材料二: 2002年,江西赣州市规划开发脐橙基地,鼓励引导农户发展种植脐橙。几年后,单家独户零散经营的局限性显露:资金少、无技术、无销路、风险大。赣州市高度重视,市里积极引导果农建立16家脐橙合作社,全面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实施农资供应、技术培训、管理技术、开拓市场、果品销售“五统一”,同时引进脐橙加工企业,兴建大型保鲜库和分级包装车间,帮助果农包装销售,仅此一项每公斤可增收08元。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增强了果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赣州市积极发挥产业发展对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
16、2015年,全市脐橙种植面积157万亩,脐橙产量128万吨,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体系,实现脐橙产业总产值105亿元,70万果农增收致富,解决了10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如今,漫山遍野的脐橙已成为赣州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5日) 材料三: 贫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而且表现在精神、能力等层面,背后的致贫原因更是纷繁复杂。从这个角度看,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从经济维度出发进行政策设计,可能会“治标不治本”,难以确保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因此,应从单一经济维度的扶贫政策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维度有效衔接的系统扶贫政策。一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西藏自治区 拉萨 中学 2018 届高三 第七 月考 语文试题 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