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十五篇.docx
《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十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十五篇.doc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十五篇第一篇: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一、引言事业单位是我国国家职能得以实现的重要职能部门,关系国 计民生。事业单位非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他们的宗旨是提高服务效 率,服务于广大民众。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是其 职能得以实现的保证。从一定意义上说,搞好内部控制,能够起到制 度笼子的作用。实施内部规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建立 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减少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和余地,用 制度来限制权力的滥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类 型众多,业务活动纷繁复杂。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可 以分为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比方单位发生的
2、资金收支业务或涉及 到公共经济资源在单位内部的运转,属于单位自身的经济活动,而公 安机关的维护交通平安和交通秩序活动、教育机构的教学活动、科研 机构的科研活动,医疗、疗养机构的医疗活动等那么是单位的专业业务 活动,相对而言属于单位的非经济活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仅是公 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管者,同时也是公共资源的使用者, 所以不管何种类型的行政事业单位,其正常运转都离不开公共资金, 都需要对其自身所掌握的公共资源进行配置和使用。因此,经济活动 是行政事业单位共有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是确保内部2、相关控制的设计是否能够保证单位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为事业单位经营活动
3、划定的高压线,碰触不 得。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必须能够保证单位遵循法律法规或者规避掉 法律风险。3、是否为防止、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重大错报而设计了相应 的控制。财务报告是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最终产品,财务报告必须真 实、准确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准那么和事业单位财务规那么。单位内部控制 的设计必须以防止、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重大错报为目的而进行控 制,这是毋容置疑的。4、是否为合理保证资产平安和完整而设计了相应的控制。保证资产的平安、完整是事业单位最基本的要求。内部控制 设计的内部控制,应以到达这个目的或给予合理保证为目的。(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评价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是指现有内部控制按照规定
4、程序得到 了正确执行。评价其有效性,应充分考虑:1、相关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一般按照内部控制运 行程序来分析评价其可行性。2、实施控制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力:实施控制的人员权限需要授权即可,能力必须是可以胜任的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 有效运行。3、相关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没有持续一致的运行,再好的内部控制设计也是枉然。4、相关控制运行的方式,一般包括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预 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根据其控制运行方式,判断运行中是否可能 存在漏洞等。(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事业单位自行组织的,对单 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
5、具评价报告。一般 内审部门为实施主体,评价内容主要有:内部控制的设计的合理、合 法性;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适应性。与上述设计 和运行评价基本雷同,这里不再赘述。负责部门或机构在完成评价工 作后,应当编写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 表意见,指出其缺陷,并提出整改建议。评价报告应当提交单位负责 人,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拟采取的整改措施作出决定,并催促落实。(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根据监督与执行别离的基本原理,内部控制内部监督应当与 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一般有独立审计部门或者专职 内审岗位负责实施。监督主体要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 的职
6、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 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的定期监督检 查制度。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初期,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检 查工作应当相对密集一些,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性监督检查和自 我评价,以及时促进内部体制体系建立和执行的改进和完善;因外部 环境重大变化、单位经济活动重大调整和管理要求提高等引起内部控 制体系发生重大变动,应当及时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在单 位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执行情况逐步稳定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每年 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性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根据 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开展各项检查、
7、抽查等监督检查 工作。(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主要由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承当,同时 应当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作用,构建严密的外部监督网络。1、财政部门的外部监督。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对单位内部控制 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意见和建议, 并催促单位进行整改。2、审计部门的外部监督。各级审计部门对单位进行审计时, 应当调查了解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揭示相关内部控制 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并催促单位进行整 改。四、内部控制常见问题分析(-)内部控制设计不以实现控制目标为标准事业单位由于其一般都有主管部门管理,所以事业单位
8、的内 部控制一般都有。但是,核心思想却不一定指向控制目标,这个导向 存在问题。这是亟待改善的问题。这里面有认识问题,有业务水平问 题,所以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编制人员的培训工作,从意识层面上, 从技术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二)内部控制设计很好,运行却一般很多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得近乎完美,但是执行效果偏差却很 大。这是一个很大误区,以为设计好了就行了,知道运行是关键,却 缺乏必要措施去主动评价内部控制的运行并监督运行。这是普遍存在 的问题。这里面其实是一个领导意识的问题或者领导力度的问题,而 且,以前者为主。具体而言,单位领导必须重视,尤其是主管部门必 须这样要求,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由
9、于内部控制的建设 不像预算那样容易量化,所以这里面是有一定的管理难度的。改变这 种现象,需要加强外监督,借用外力施压,催促被监督部门重视内部 控制的运行效果。(三)内部监督力度差内部监督要么没有,要么力度很差。内部监督流于形式一般 情况下比拟常见,没有内部监督是极端情况下才有。加强内部监督, 日常工作的中监督尤为重要,而内部审计监督必须按既定监督程序, 严格执行,领导重视,至少一年内审一次。(四)内控测评方法不科学内控测试方法有很多,好的方法事半功倍,差的方法那么事倍 功半。很多事业单位不注意内控测评方法的科学应用,或者不重视科 学的测评方法。内部控制的测试一般先按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定性 分
10、析利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判断出可能存在的设计或者运行问 题。然后运用定量方法,利用统计抽样技术,科学地缩小测评范围, 降低车评本钱。抽样测评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前提是抽样的样本 要具有典型性,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所以样本容量要有最低量的要 求,要保持有足够的谨慎原那么。方法的运用上,要多种方法综合运 用,观察、询问、检查、再执行等各种方法用其优点月宾弃其缺点。综上可知,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自2014年实施行政事 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之后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仍然存在 种种缺乏,亟待改进。只要通过事业单位主管部门重视、事业单位本 单位全员重视、领导重视,并加强审计与内外部监督,事业单位
11、内部 控制现状就能从根本上扭转。(作者单位:山东青岛疗养院)参考文献:观察家.农村改革开展新起点.红旗出版社.2008.112薛彩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红旗出版社.2008.15张富良.洪向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 1.2006.1第三篇: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一)转变观念,走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误区。内部审计毕竟是 企业的内部事务,企业内部的事务终究要靠企业自身来解决。发挥内 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更大作用,必须要有企业管理当局的积极呼 应。只有企业领导尤其是最高决策层的领导转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才会对内部审计的开展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因此,企业的各级领导必 须充
12、分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强化内部 控制的重要举措;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所从事的是总经理或总裁想做而又 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内部审计不是企业的第二纪委,而是企业管 理当局的参谋或顾问。(二)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以及地位。独立性那么是内部 审计机构的灵魂,其表现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 独立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形式上是受资本所有者委托而不受企 业内部其他组织机构的束缚;实质上的独立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在执行业务时除受资本所有者的委托事项及相关规章约束外,不受其 他事项的干扰。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 的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在
13、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内部审计部门与 业务部门及其他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制衡关系等因素,最终 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程度。国外比拟通行的做法是内审机构 直接隶属董事会或总经理。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最高经营决策机构,拥 有最高的权威。总经理作为企业决策执行系统的最高领导,也拥有非 常高的权威。实践证明,在董事会或总经理领导下设立内审机构,有 利于保持内审机构较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从而有利于内部审 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健全内部控 制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对改进内部控制相当关键。企业应该结合本 单位的规模、生产经营特点等因素,建立相应的内审机构,内审机构 应
14、是独立于财务部、人事部的一个独立部门,它应直接对企业管理当 局负责,如有必要,遇有重大的内部审计事项或企业内部发生重大的违规、违法事件时,还可直接向股东大会及其常设机构董事会报告。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中,内审部门应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以保证内 部审计报告能引起企业管理当局的足够重视。针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 整改意见和处置建议,应及时予以研究并给予反应,这样才能保证在 科学、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下,最大力度地完成企业的经营 目标。(三)以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开展方向。随着风险导向 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发生变化,由控制 转向风险。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观念下,年度审计计划与
15、公司最 高层的风险战略连接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 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依据风险管理原那么改变审核过程。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将大局部精力用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 法性的查证和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审计尚未得到广泛的开展。因 此,要顺应内部审计科学开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推动内 向型管理审计的开展。从强调确认和测试控制完整性,逐步转向强调 确认和测试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审计建议应不再仅是强化控制、 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而应该是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 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四)内部审计要建立全程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在企业的生
16、产经 营一线,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重要业务最好采用双 签制,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禁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建立 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局部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内审部 门对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 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 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以上三个层次 的内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对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 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五)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了保证 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 须对内部控制制度
17、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 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内部 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对执行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并对于严格 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 的,果断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分,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压 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到达内部控制的目的。(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 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经济的开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 面临的经营风险普遍增大,内部审计在规避企业风险、提高运营效益 和减少消耗等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日益加强,这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 人员必须了解企业运营
18、的各个方面。在新形势下,内审人员只有具备 多种专业技能才能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发挥其应有的 职能作用。其次,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企业应当经常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学习财经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以及内 部文件,不断加强内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其从事内部审计工 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第四篇: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主体。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 工作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组织,应设置专门机构或人员具体承当本单位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监督工作,定期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执行 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与监督,并形成单位书面报告,上报单位内部控制 管理机
19、构和有关部门。第二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每年一次,如需专项评价根据需要 随时进行。第三条内部控制监督工作分为实时监督、专项监控和内部审 计监督三种方式,应视具体情况选择应用。第四条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控制监督的关系:二者是相互分 离又密切联系的。内部控制监督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 障,同时也是评价基础信息的重要来源;内部控制评价除了对监督发 现的问题进行打分、分析,得出评价结论以外,还会以其他方式获得 评价需要的基础信息。第五条单位所有涉及经济业务的部门和岗位应根据管理需要对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给予积极配合。第六条单位应当积极配合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或审计部门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
20、并根据财政检查意见、建议或审计 处理意见、建议做好整改工作。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主要内容。第七条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 的内部控制程序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 理保证。评价时应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合法性,即内部控制设计过 程中,是否做到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二)内部控制设计的全面性,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覆盖 了所有关键业务、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是否对单位内部相关部门 和人员都具有约束力;(三)内部控制设计的适应性,即内部控制设计是否与单位 所处环境、运行特点、复杂程度以及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第八条
21、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是指在内部控制设计有效的 前提下,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地执行,从而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 保证。评价时应重点关注:(-)相关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二)相关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三)实施控制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力。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方法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本文分别对二者加以阐 述。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原那么对内部控制进行实施效果的评价,一般遵循以下原那么:全面性原那么:应当包含设计和运行,对实现各个控制目标的 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综合评价的评价。重要性原那么:以风险为导向,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 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确
22、定需要评价的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 和局)风险领域。客观性原那么:应结合事业单位所处行业环境、地域、业务特 点等实际,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内控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适应性原那么: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具体情况,并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 修订和完善。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它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内容包括自我评价、内 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个层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评价,指为实现控制 目标所必须的内部控制要素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一般评价内部控制 设计的有效性,主要关注一下要素:1、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有助于事业单位提高经营
23、或者办事效率和效果,实现其开展战略。第九条在设计有效性评价与监督阶段,通常使用文字表述 法、调查问卷法和流程图法,在运行有效性评价与监督阶段,通常使 用证据检查法、穿行试验法和实地观察法等。评价工作组应视评价内 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第四章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程序。第十条制定评价监督工作方案。方案起草人员首先应当分析 单位管理过程中的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事项,选择合适的检查评价 方法,制定评价或监督工作方案,经单位决策部门讨论通过后实施。第十一条实施现场监督检查。评价或监督工作组根据工作方 案和评价与监督人员分工,运用相应的评价与监督检查方法对内部控 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现场检查测试
24、,填写工作底稿、记录测试 结果,并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第十二条汇总评价结果。评价与监督工作组汇总检查人员的 工作底稿,初步认定内部控制缺陷,形成现场评价或检查表。第十三条提出整改建议。对于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评价与 监督工作组应当充分分析原因,对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要求,逐一提出整改建议。第十四条编制评价与监督报告。工作组应在以上工作基础 上,形成全面的内部控制评价(或监督检查)报告,报单位决策 部门审议(按照内部控制工作管理规定,如需上报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的,还应上报审批)。相关部门 对报告中阐述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改,并按规定限期 上报整改报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位 内部 控制 评价 监督 十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