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辽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辽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葫芦岛市高三上学期协作校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摩崖石刻是石刻中一个独特的类型,作品均为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不可移动的文物遗存。湖南摩崖石刻沿潇湘等水路通道分布,石刻文物与沿江分布的丹霞地貌的水石环境融为一体。湖南浯溪碑林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等,构成了中华中兴颂的宏大主题,突出反映了中国人对国家统一、繁荣富强的美好期盼。 位于浯溪碑林的唐代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丹的大幅石刻大唐中兴颂,
2、世称“摩崖碑”,又因其年代之远、碑面之大、字数之多,被誉为“摩崖三绝”注,成为“浯溪八景”之一。石刻高300厘米,宽320厘米,字径约15厘米;正书,左行;正文中敬语挪抬;共计21行,每行满格20字;形制巨大。 761年,先后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参谋和荆南节度判官、整兵拒贼的元结,写下大唐中兴颂,盛赞玄宗、肃宗两朝“复两京”“还京师”“宗庙再安,二圣重欢”,将之与前代帝王盛德大业相提并论。771年,元结请颜真卿书写大唐中兴颂,大字深刻,镌石于湖南永州境内湘江崖岸的浯溪,一篇大字摩崖碑诞生了。 大唐中兴颂之所以千古流芳,也与书写者的爱国情怀有关。安史之乱后,河朔尽陷,颜真卿与从父兄颜杲卿起兵抗敌,
3、河北十七郡同日归顺,横绝燕赵。其后颜杲卿被擒,骂不虚口,一门死于刀锯者三十余人。史称“真卿大节,炳著史册”。 “经乱年年厌别离,歌声喜似太平时。词臣更有中兴颂,磨取莲峰便作碑。”(司空图诗)大唐、大宋、大明三朝中兴颂蝉联刻写在永州浯溪高崖之上,悠久高明,吉祥止止。浯溪摩崖石刻寄托了一代代中国人对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期盼,同时也构成了湖南碑刻中最为宏大的人文主题。 (摘编自张京华灿烂金石清夺湘流湖南摩崖石刻中的中华中兴颂) 【注】“摩崖三绝”,即文绝、字绝、石绝。 材料二: 图像学由19世纪的图像志研究发展而来,进入20世纪后,图像志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应用在各个学科中,进而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史研
4、究的新方法图像学。潘诺夫斯基是图像学研究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在视觉艺术的含义一书中提出对作品的解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对象是自然的题材描述,即前图像志描述;第二个阶段是结合艺术作品产生的时代与背景,分析作品特定主题和传统意义,即图像志分析;第三个阶段的阐释,就是要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或者是深层含义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这一阶段被称为图像学分析。 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在分析的过程中可能会潜意识地把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情感体现在其中,用以烘托主题,第三个阶段是对图像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深一步的挖掘与探析,这一阶段被称为图像学分析。 纵观整个唐代,其社会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在文化发展上也与
5、其他国家交流不断。从史书上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思想、心态都是积极开放的,崇尚雍容华贵的心理状态和豪迈奔放的生存风貌是他们主要的特征。一个书家一种书风的形成必然要经历一个成长与完善的过程。 颜真卿于734年登进士第,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颜真卿为人坦荡,刚正不阿,人生经历复杂,其书法有着自然瑰丽的境界又有着恢宏雄健的面貌。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成就了其书法的阔大气象。中唐之后,在新的审美思潮的影响下,颜真卿的审美取向也随之而改变,自成一家,形成自己独特的书风。 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62岁时的作品,也是他书法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作,纵观颜真卿一生的书作,大唐中兴颂也是颜体楷书发展中
6、的一个重要节点。这篇巨作变初唐楷书风貌为正大、雄壮,从而更多元化,标志着颜真卿在笔法、章法上的改革,因而在颜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颜真卿几十年的反复临摹创作,最终颜体巍然屹立在书坛,后人习书皆以其为学习楷模。浯溪碑林其他的摩崖刻石群,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大唐中兴颂衍生出来的,它是浯溪碑林最为精华的地方。大唐中兴颂文辞精彩,书艺超群,是历代人瞻仰学习的对象,它对颜真卿本身的楷书技法进程而言是一块里程碑,对榜书技法的形成而言更是里程碑。 时代与艺术观念都是相互映衬的,唐代的经济、文化发展都处在鼎盛时期,既然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时代,那就必然有与时代观念相应的艺术。颜真卿书法雄强粗犷的特色、独特艺术风格
7、的形成,都与大唐的艺术精神和时代文化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大唐的盛世成就了颜真卿,同时颜真卿又将大唐的时代精神和审美意趣通过书法映射出来,通过观赏他的书法我们也能从中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气度恢宏的唐代。 (摘编自邓鸿娟永州浯溪碑林摩崖图像学分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文物遗存,摩崖石刻作品具有唯一、不可替代、不可移动等特点,湖南摩崖石刻和沿江分布的水石环境已融为一体。 B.大唐中兴颂由亲历“整兵拒贼”的元结撰写,盛赞了唐玄宗和唐肃宗“复两京”“还京师”等稳定唐朝的行为。 C.图像学是随着图像志研究领域扩展和在学科中的广泛应用逐渐发展形成的,它为艺术史的研究
8、带来了新的方法。 D.就颜真卿的书法创作看,大唐中兴颂一改初唐楷书正大、雄壮的风貌,笔法、章法都有改革,显露出成熟风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石刻大唐中兴颂位于湖南永州境内湘江崖岸的浯溪碑林,因年代久远、碑面巨大、字数众多,被称为“摩崖三绝”。 B.大唐中兴颂体现出书写者颜真卿的爱国情怀,“真卿大节,炳著史册”,这才使得此石刻能够千古流芳。 C.颜真卿自成一家的独特书法风格的形成,既与其自身复杂的人生阅历有关,也受当时审美思潮变化影响。 D.透过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我们既能够感受到大唐的时代精神和审美意趣,也能够体悟到唐王朝的兴衰成败。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只
9、到达潘诺夫斯基前图像志描述阶段(第一阶段)的一项是() A.名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描绘了一个庄重的订婚场面,画面背景中央的墙壁上有一面富于装饰性的凸镜,刻画精致。 B.中国画中有“四君子”梅兰竹菊,实际上是画家用这四种植物来形象喻示人生哲理。 C.达.芬奇最后晚餐中,左边的菲利普歪着头,双手抚胸,表情悲伤,看向耶稣,表达着自己心中的痛苦与忠诚。 D.南宋李嵩货郎图体现了当时民间经济相对比较繁荣,商品贸易在百姓生活中很寻常。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论证思路。 5.依据材料二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中提到的研究方法,请结合材料一中写大唐中兴颂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
10、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截土墙 刘亮程 我走的时候还年轻,二十来岁。不知我说过的话在以后多少年里有没有人偶尔提起,我做过的事会不会一年一年地影响着村里的人。现在看来,我留在这个村庄里影响最深远的一件事,是打了这堵歪扭的土院墙。 那一年四弟十一岁,三弟十三岁,我十五岁。没等我们再长大些那段篱笆墙便不行了。根部的枝条朽了,到处是豁口和洞。几根木桩也不稳,一刮风前俯后仰,呜呜叫。那天早晨篱笆朝里倾斜,昨天下午还好端端,可能夜里风刮的。我们没听见风刮响屋檐和树叶。可能一小股贼风,刮斜篱笆便跑了。父亲打量了一阵,过去蹬了一脚,整段篱笆齐齐倒了。原以为父亲会带着我们打那堵墙。他栽好梯子,
11、椽子并排绑起来,后退了几步,斜眼瞄了几下,过来在一边架子上跺了两脚,往槽子里扔了几锨土,然后扛着锨下地去了。 父亲把这件活扔给我们兄弟仨了。 我提夯,三弟、四弟上土。一堵新墙就在那个上午缓慢费力地向上升起。那是我们第一次打墙,但经常看大人们打墙,所以不用父亲教就知道怎样往上移椽子,怎样把椽头用绳绑住,再用一个木棍把绳绞紧别老实。我们劲太小,砸两下夯就得抱着夯把喘三口气。我们担心自己劲小,夯不结实所以每一处都多夯几次,结果这堵墙打得过于结实,以致多少年后其他院墙早倒塌了,这堵墙还好端端站着,墙体被一场一场的风刮磨得光光溜溜,像岩石一样。只是墙中间那个窟窿,比以前大多了,能钻过一条狗。 这个窟窿是
12、我和三弟挖的,当时只有锨头大,半墙深。为找一把小斧头我们在刚打好的墙上挖了一个洞。墙打到一米多高,再填一层土就可以封顶时,那把小斧头不见了。 “会不会打到墙里去了。”我望着三弟。 “刚才不是你拿着吗,快想想放到哪了。”三弟瞪着四弟。 四弟坐在土堆上,已经累得没劲说话。眼睛望着墙,愣望了一阵,站起来,捡个木棍踮起脚尖在墙中间画了一个斧头形状。我和三弟你一锨我一锨,挖到墙中间时,看见那把小斧头平躺在墙体里,像是睡着了似的。 斧头掏出后留下的那个窟窿,我们用湿土塞住,用手按瓷。可是土一干边缘便裂开很宽的缝隙,没过多久便脱落下来。我们再没去管它,又过了许久,也许是一两年,那个窟窿竟通了,变成一个洞。三
13、弟说是猫挖通的,有一次他看见黑猫趴在这个窟窿上挖土。我说不是,肯定是风刮通的。我第一次扒在这个洞口朝外望时,一股西风猛窜进来,水桶那么粗的一股风,夹带着土。其他的风正张狂地翻过院墙,顷刻间满院子是风,树疯狂地摇动,筐在地上滚,一件蓝衣服飘起来,袖子伸开,像了半截身子的人飞在天上。我贴着墙,挨着那个洞站着。风吹过它时发出呜呜的声音,像一个人鼓圆了嘴朝远处喊。夜里刮风时这个声音很吓人,像在喊人的魂,听着听着人便走进一场遥远的大风里。 后来我用一墩骆驼刺把它塞住,根朝里,刺朝外,还在上面糊了两锨泥,刮风时那种声音就没有了。我们搬家那天看见院墙上蹲着坐着好些人,才突然觉得这个院子再不是我们的了,那些院
14、墙再也阻挡不住什么,人都爬到墙头上了。我们在的时候从没有哪个外人敢爬上院墙。从它上面翻进翻出的,只有风。在它头上落脚,身上栖息的只有鸟和蜻蜒。 现在那些蜻蜓依旧趴在墙上晒太阳,一动不动。它们不知道打这堵墙的人回来了。 如果没有这堵墙,没有二十年前那一天的劳动,这个地方可能会长几棵树、一些杂草,也可能光秃秃,啥也没有。 如果我乘黑把这堵墙移走,明天蜻蜓会不会飞来,一动不动,趴在空气上。 如果我收回二十年前那一天(那许多年)的劳动,从这个村庄里抽掉我亲手给予它的那部分韩三家盖厨房我帮忙垒的两层土块抹的一片墙泥,冯七家上屋梁时我从下面抬举的一把力气,我砍倒或栽植的树踏平或踩成坑凹的那段路,我收割的那
15、片麦地,乘夜从远处引来的一渠水,我说过的话,拴在门边柱子上的狗,我吸进和呼出的气,割草喂饱的羊和牛黄沙梁会不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或许已经有人,从黄沙梁抽走了他们给予它的那部分。有的房子倒了,有的路不再通向一个地方,田野重新荒芜,树消失或死掉。有的墙上出现豁口和洞,说明有人将他们垒筑的那部分抽走了。其他人的劳动残立在风雨中。更多的人,没有来得及从黄沙梁收回他们的劳动。或许他们忘记了,或许黄沙梁忘记了他们。 过去千百年后,大地上许多东西都会无人认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与打的这堵歪扭土院墙做了对比,突出了后者对“
16、我”影响深远。 B.原先的篱笆墙显得破败不堪,也表明当年乡村生活的极端困苦,作者将这种困苦用极平静的笔调写了出来,笔力深厚。 C.作者写打墙时因找斧头在墙中间挖洞,而使墙上留下了窟窿,意在说明美好的事物一旦被损毁就无法再挽回的道理。 D.文章最后说“过去千百年后,大地上许多东西都会无人认领”,蕴含着对自然界中事物发展规律的一些哲学思考。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取年少时打墙的一段经历,故事情节简单,但过程描写却极为细致,因为这里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倾注了他们的热爱,是他们生命的记忆。 B.父亲把打墙这件活扔给我们兄弟仨,是因为在父亲心中,我们都已经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辽宁 葫芦岛市 协作 2023 届高三 上学 10 第一次 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统编 版高三总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