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全 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全体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改革课堂教学,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科学 方法;完善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大力优化教学全过程,让课堂教学的 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和 谐的发展。(一)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有 效教学的精髓:成功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有效教学的 基本要求:1. 关注全体学生。即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教 师、教材出发,即教学始终要以学生为本;强
2、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使 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在课堂活动中把空间和时间留给 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要转换教师角色,诚心诚意地成 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真正做到以民主平等的心态 与学生合作交流。2. 关注学习过程。在教学中不仅要追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学 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全过程的内在体验。3. 关注发展。一是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发展,注重学 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二是注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二)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学生能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能 够对学习过程进行体验、监控和调整;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
3、得 到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学习内容具有适当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 启发与激励,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1. 发展性。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需要。2. 生活性。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3. 生命性。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一种生 命活动。4. 反思性。教学充满真实气息,学习成为一种重建需要。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遵循“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的改革思路,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突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展示交流、点拨引导、达标反馈”等环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 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科教 学的特点,焕发课堂的生
4、命力,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以“三段三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追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各学科教师要根据年级和学科的特点,构建出符合课堂教学规律,适 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有效教学的目标要求。1. 有效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促进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而不是 仅仅面向优、中、差某一个层面。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通过优化 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模式,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在课堂上,教 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 学生,热爱每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个 学生。2. 有效教学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5、知识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是有限的,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 习伙伴的帮助,或师生间的协作互动而实现。要充分认识主体发展、 主动发展和合作学习的价值,把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内 在需要和主动进取的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兴 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形 成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习惯。3. 有效教学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要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注重培养 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教师和同学的质疑。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 的意识和习惯,切实
6、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4. 有效教学要明确师生双方的地位和作用。在有效教学中,师生的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分开、分 离;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要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 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 教学活动的过程。要反对教师的霸权,又要反对企图以降低教师的地 位、淡化教师作用来凸现所谓“以学为主”的单主体的做法。5. 有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每一节课要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要 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 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充足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 在学生的“最近
7、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充 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既要重视有深度、有个性的合作交流, 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思维品质,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充满智慧 挑战的生命经历。6. 有效教学要有科学的评价。教学的评价要将“核心素养目标”落实情况作为评价的标准,树 立“以学论教”的思想。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关注课堂上师生互动、 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 考的过程,关注教师的行为,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实施。体 现评价的多元化,突出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四)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1.
8、 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1)目标导入。上每一节课,教师必须首先开宗明义地将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明 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同时,告知本节课学习内容在整个知识 能力体系(知识能力树)中的位置、作用,并激发学生的目标意识。(2)问题引领。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教学案。在教学流程中,把 学生最容易出错、最不易理解掌握或者在知识体系中分量重的知识点 以问题方式呈现,将一个个问题串起一根教学主线,用问题激起学生 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3)激活主体。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 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最
9、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和 深度。所谓广度,是指学生是否都参与了课堂教学各环节;深度是指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探究,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4)点拨导学。必须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习惯,一般情况下, 教师连续讲授时间为5-8分钟。教师的讲授重在点拨引导,做到精讲、 互动与媒体交流(包括学生看书、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引导学生 自主高效学习。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赏识和信任每一个学生, 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5)分层教学。有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均能得到最 大化的发展。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实行分层要求、分层设计、
10、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不同层 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并学有所获。(6)归纳链接。教师要善于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并 将所学内容与知识树(知识结构图)连接,进一步点明本节知识在“知 识树”中的地位和作用。复习课的教学一定要中、高考链接,并以中、 高考真题及考生得失分析来强化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并引 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探究。(7)变式训练。教师要精选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变 式训练要突出知识与能力的基本点,着重在“变”上下功夫,通过多 种训练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例子中感悟知识的变化规律,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与训练时间
11、一般不少于20分钟,课 堂练习必须当堂完成。(8) 拓展指导。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已有知识 进行拓展、重组与升华。教师必须有计划地设计问题,对不同层次学 生提出不同的拓展问题,提供不同的方法和指导。2. 有效教学的基本结构。新版课标理念下的教学反对教学的模式化,提倡教学的个性化。 但是,教学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基本的特点,作为有效乃至高效的课 堂教学,不同的课型应有其基本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是指导教学活 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性表述。构建新的课堂模式, 把传统的“以教为主,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有效课堂”面临的首要任务。必须
12、摒弃 不顾学生的需要,先按照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讲一遍的陈旧模式。 为增强“有效教学”的可操作性,创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 是实施新版课标教学的必要阶段,这里提供“新授课、讲评课、复习 课、实验课”四种基本课型的课堂教学建构以供参考。(1) 新授课:树立“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堂堂清”的课堂教 学理念,倡导实施“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把 促进学生积极紧张的思考作为主要任务,教师精心导入、学生自主学 习、教师指导、交流展示、评价点拨、总结构建,围绕学生的疑难点、 易错点、易混点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合作;安排足够时 间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
13、高效达成。(2) 讲评课:教师要分析典型性问题、共性问题,研究学生解 决问题的思路、策略、技巧,特别要对错因的形成进行分析、探究, 还原其错误思路,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主思考,通过循循诱导引领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形成 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总结方法,揭示规律,训练 思路,提高能力。(3) 复习课:教师要合理安排练习与讲评的时间,通过设疑激 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讨论,指引学生思考释疑;通过 点拨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和揭示规律;通过专题训练,增强学生解题 思维的灵活性,最终促使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巩固和深化所 学知识,理清知识体系
14、,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4) 实验课:根据新版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和实验室条件, 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和准备实验材料、用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 究性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在实验中总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 能力。以上四种课型的基本模式,只是一般意义上不同课型需要把握的 结构要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教学目标和要求、科目的学科特点、各异的教情和学情、教学的设施 和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特点等因素,有取舍地、创造性地设计课 堂结构,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要符合学科教学规律,
15、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新版课程标 准理念。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要从重视“教”到 关注“学”,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 合作、探究式学习。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作业创新为突破口,转 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要做到“五个到位”: 学习目标到位、自主预习到位、展示交流到位、点拨升华到位、达标 反馈到位。课堂教学要体现精讲精练,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点、 难点和方法,学生已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学不 会的不讲。作业布置要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 置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的作业,布置课外研 究性作业,力求做到认真批改、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 练必评。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 自己表述、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