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带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 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 力的。”材料说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D.和平交往2、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假设惟署诏赦, 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 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分散宰相权力C.减少决策失误
2、D.加强中央集权3、某班准备举办先进人物的事迹展览,到以下一组图片,请为这组图片拟 定一个合适的主题()邓稼先王进喜雷锋焦裕禄A.艰苦创业年代的楷模C.改革开放时期的标兵A.艰苦创业年代的楷模C.改革开放时期的标兵B.国防建设领域的模范D.科技战线前沿的先锋4、”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绿帛者谓之为纸,绿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以下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李冰B.蔡伦C.祖冲之 D.毕昇5、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那么天下自安矣”。以下表达北宋在经济上“夺其权”措施的是()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别离B.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C.设
3、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D.设置转运使,收回地方财赋权6、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 赋的政策。以下选项属于其原因的是()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D.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开展7、以下图呈现的是一段政权更迭的开展示意图,据图判断,隋朝统一全国的标志 是()蜀十六国严中= 西(北方G存=北魏、581- 以一:=(鲜卑族)1西魏O北周二隋介南方:东晋U宋O齐O梁O陈吴二11, 589A.隋灭北齐 B.隋灭北周 C.隋灭陈朝 D.北朝结束8、考古研究发现,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到达的区域,与传
4、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其中可以相 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A.彩陶最早出现在中原B.长江流域文化领先C.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D.炎帝鼓励创造创造9、北宋前期,淮河流域遭遇大旱,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来从越南传入的优良种 子品种,分给这一地区的农民播种。这个“优良种子品种”指的是()A.玉米 B.小麦 C.马铃薯 D.占城稻10、以下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局部目录,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第6课北宋的政治28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33第8谋金与南宋的对峙37A.两宋历史的短暂B.少数民族的崛起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民族政权的并立11、据史书记载:“宫
5、室燃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唐 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李密起义 B.黄巢起义 C.八王之乱 D.安史之乱12、太平军进行北伐和西征的最终目的是()A.解除天京之围B.推翻清朝统治C.消灭华尔统领的洋枪队D.建立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13、“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A.丞相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分封制1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15、唐朝时期,
6、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的是()A.朝鲜B.越南C.日本D.菲律宾16、“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以下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旅17、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从此开始了它的统治,直到1368年,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个王朝是()A.秦朝B.元朝C.清朝D.明朝18、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兵部 东厂锦衣卫刑部A.B.C.D.19、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
7、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A.禅让制的推行B.世袭制的出现C.分封制的实行D.郡县制的推广 20、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 记载说明当时()A.农业生产开展B.商业经济繁荣C.对外贸易活跃D.经济重心南移21、南宋与北宋政治特点的相同之处是()都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都有皇帝靠议和苟安都存在投降派占上风,主战派受排挤现象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A. B. C. D.22、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
8、朝 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 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23、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 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 该是()A.晋惠帝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24、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A.商朝B.西汉C.隋朝D.唐朝25、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 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兴旺”。材料陈述
9、的是()A.诸子百家争鸣B.大运河的开通C.中外交流频繁D.都市生活繁华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开展的主 流。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战!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二(见图一、图二、图三)秦齐支徐 # M齐图二图三材料三 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见如图)统治着vj央政席二)jfe方政而二)统治着vj央政席二)jfe方政而二)材料四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该诗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
10、)材料二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重要措施?(3)依据材料三所示信息,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什么建议来实现思想大一统 的?(5)秦有“焚书坑儒”,汉有“尊孔之术”。两者对儒学态度截然不同,但目 的却相同,相同目的是什么?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材料中国历史地图册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乱,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 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泰汉统一的多民族中 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子心原天下.百家新说送出汇聚成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1)材料
11、中图王朝的建立者是谁?该王朝开创的哪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永 袭?(2)从图一到图二,早期国家的地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巩固疆土,图二王朝 建立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商周时期典型的文明成果。(3)材料二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据材料,归纳“兼井战争”的影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4)综上所述,概括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开展进程中的地位。3、创新是一个民族开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 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盛世局面)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 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
12、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 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是在哪一事件后被打破的?(技术创新)材料二:图-图二(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开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 具分别叫什么?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 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谣(3)材料三中的唐诗表达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正式确 立的标志是?(和同一家)材料四:贞观十五年(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 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 主,为幸实多。”选自中
13、华上下五千年(4)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对外友好)材料五: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 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 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5)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 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A2、C3、A4、B5、D6、C7、C8、C9、D10、D11、D12、B13、D14、B15、C16、D17、B18、C19、C20、B21、D22、D23、C24、D25、C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秦始皇或嬴政;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或秦统一六国。(2)图一统一文字、图二统一货币、图三统一度量衡。(3)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目的:强化君主的专制统治。2、(1)禹。王位世袭制。(2)地域扩大。分封制。青铜器(甲骨文)。(3)春秋战国时期。带来了灾难,促进了民族交融。诸子百家学说。(4)中华文明开展的奠基阶段。3、(1)唐玄宗(或李隆基);安史之乱。(2)曲辕犁;筒车。(3)科举制。进士科的创立。(4)文成公主。(5)玄奘;大唐西域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