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七下第五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朗读品味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中的情感。1 .运用想象、比拟、联系实际、批注赏析等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中蕴含的哲理。2 .学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现实意义,练习引用诗句。【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中的情感。1 .运用想象、比拟、联系实际、批注赏析等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中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运用想象、比拟、联系实际、批注赏析等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哲理。【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品味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中的情感。2 .运用“设身处地”的想象和
2、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中蕴含的哲理。教学重点:1 .运用“设身处地”的想象和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中蕴含的哲理。2 .运用批注赏析的方法体会诗句的妙处,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难点:运用“设身处地”的想象和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中蕴含的哲理。教学过程:一、学习登幽州台歌板块一:了解作者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互说互讲自己查找的有关陈子昂的相关资料。然后师生交流。齐读老师对陈子昂生平的归纳:慷慨任侠,十八立志,闭门绝友,苦读书。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名震京都,显奇才。三十九岁,随军征战,谏言遭贬。独登台。四十四岁,羸疾家居,遭人陷害,死狱中。预设:1 .陈子昂(约6597
3、02)唐代文学家。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二十四岁举进士, 授右拾遗。两次戍边,对边防颇有远见。2 .“才名括天地”,被誉为“唐之诗祖”。“体弱多病” “素羸疾”。板块二:译说诗句学生活动:学生齐读诗边的注释:悠悠怆然涕。老师补充注释:古人指古代 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即指求贤假设渴的燕昭王、礼遇田光和荆轲的燕太子丹等人,他们代表 的是一种对贤能之士价值的认可和重用。来者指未来的贤明君主。然后相互译说诗句的意思。预设:追忆历史,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往未来,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登楼远眺想到 宇宙邈远、广阔无边,我深感人生短暂与人的渺小,单独凭吊,我悲伤难过,潸然泪下!(说明:本环节重点训
4、练学生对诗歌的表层理解,通过互说互讲训练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板块三:穿越时空一一设身处地续说感受。(-)根据老师的例如,找诗中的“反差”,深入理解作者的“独”。预设:1 .时间悠久与体弱多病的短暂生命的反差。2 .天地无边与自身渺小的反差。3 .怀旷世之才与报国无门的反差。4 .燕王纳贤与自身遭贬的反差。(-)话题:假如你就是当年的陈子昂,续说你登上幽州台后的感受。贬为军曹的陈子昂被武攸宜赶出帐外,他悲愤交加,头痛身乏,漫无目的地走出夕阳笼 罩下的幽州城,眼前闪出石阶,一步,一步,一步,他被石阶指引,登阶,上台。台!竟然 是一一黄金台!陈子昂孤立台上,放眼前眺(说明:体会,就是亲身经历,实
5、地领会。“设身”意思是假设自己身为他人,“设身处 地”的意思是假设自己身为他人,处在他所处的境地。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古代工 就是让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亲身经历”作者的经历,“实地领会”作者的感受。 要“设身”先要了解陈子昂其人,要结合陈子昂的人生经历和才情抱负来想象。)板块四:朗读诗歌学生活动:学生们纷纷地朗读诗歌,然后教师指导朗读。预设:1 .“前一一不见一一古人,后一一不见一一来者。”朗读这两句时,均是两处拖音、重 读“不见”以表达沉郁的怅惘之情一一对先贤的敬佩和羡慕和对自己命运的悲叹。2 .“念天地之悠悠,独一一怆然一一而涕下。”朗读这两句时,要处 理好“之”和“而”
6、两个虚词的停顿和拖音,重读“念”突出诗人沉吟思索的情态,轻读“悠 悠”突出天地之苍茫,与下一句重读的“独”字形成比照,反衬渺小和孤独,形成巨大的反 差。“之”和“而”两个虚词的拖音连读以突出上下句的强烈反差一一面对茫茫的古今和空 旷的原野,仕途失意的郁闷、忠心报国反遭打击的委屈、政治理想破灭的痛苦,在这两句的 沉吟中倾泻而出。(说明:本环节重点指导和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初中六册统编教材古诗词教学的预习 都提到了有关朗读“节奏”和“韵律”的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词句的停连、语调的抑扬、 语速的缓急、语气的轻重等方面,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浸透在诗中的作者的情感”。)二、学习望岳板块一:了解作者学生活
7、动:以小组为单位互说互讲自己查找的有关杜甫的相关资料。然后师生交流。最 后齐读老师对杜甫写作此诗的背景归纳:生自读书仕宦之家,深受家族孝义熏陶。文学才华卓然于世,少年气概举世无双。25岁 科举落榜,壮游齐赵展胸怀。板块二:朗读译说。学生活动:1.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2.学生齐读诗边的注释:齐鲁青未了岱 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然后相互译说 诗句的意思。预设:“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朗读时,“岱宗”后拉长停顿,“夫” 后也要停顿,应为“夫如何”的“夫”字传达出一种自我思量的神情泰山的雄伟难以形 容0 )板块二:批注赏析学习任务:学生自主批注诗的结构、
8、赏析诗句。预设:L本诗的结构:远望山色:突出了泰山连绵高峻的特点;近望山势: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 高大巍峨的特点;细望山景:突出对泰山迷人景色的热爱;“想”望之景:抒发雄心和气概。2.诗句妙处赏析:“齐鲁青未了”描写了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以远望 之景烘托泰山之高。“钟”在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思,写出大自然对泰山的情有独钟, 描绘出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割”字炼得极好。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 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天色的一昏一晓,分割于山的阳面和阴面。 一个“割”字,不仅恰切,
9、而且极有韵味,写足了造化之功、山势之高。“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一联写黄昏中细望山中之景,山间暮霭蒸腾,使人心 胸为之激荡;归鸟没入长空,叫人睁大眼眶搜寻,说明诗人的角度是从山下望山。“生” “人” 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泰山迷人景色的陶醉。板块三:引用诗句活动任务:体会科举落第的杜甫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时是怎样的心 情?联系生活实际,试着引用这句诗说一句话。组内互说,师生交流。预设:1 .会当:终当,定要。说明是登顶之志。“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 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2.引用例如:在学习上,你要树立大
10、志向,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将来你会成为我们班的领军人。(说明:此句适合表达不怕困难、敢争第一、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引用诗句,要使 诗句的主旨与所叙之事、所论之理相统一。)三、学习登飞来峰板块一:了解作者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互说互讲自己查找的有关王安石的相关资料。然后师生交流。 最后齐读老师对王安石生平和诗歌背景的归纳: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名列“唐宋八大家”。出身进士之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自幼专心苦学,立志救济苍生。30岁邦县知县任满回乡,朝廷欣赏前途无量,借登飞来峰抒发壮怀。板块二:朗读译说学生活动:1 .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2.学
11、生齐读诗边的注释然后相互译说诗句 的意思。板块三:赏析诗句学习任务:1,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联系生活实际,试着引用 这句诗说一句话。组内互说,师生交流。预设:1 .这两句是议论抒情,外表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山峰。实 际包含人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 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生活哲理。2 .引用例如:(1)身为班长,我要为咱们班负责,这项制度我一定严格执行下去,“不 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哲理: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 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生活哲理。)3 .引用
12、例如:(2)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当我把手头的两本物理资料 上的题一道一道研究透了以后,我就再也不怕理科综合试卷上的那些大题了,我已经完全掌 握了那些题的规律。(哲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 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板块四:比读诗歌学习任务:比拟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三首诗在内容、写法、表达的情 感等方面的异同。预设:三首诗都是登高抒怀的诗。望岳和登飞来峰都是先写山高,为议论抒情做铺垫;登幽州台歌那么是直抒 胸臆。三首诗的情感不同,登幽州台歌抒发的悲观的壮志难酬、时不我待的情感。望岳 和登飞来峰都抒发了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但
13、由“会当”可知杜甫抒发的是想 象登上山顶后的豪情,表达的是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由“不畏”可知王安石借 登高望远表达对政敌的蔑视,是对自己不怕阻挠锐意改革的自信和抱负。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游山西村己亥杂诗教学目标:1 .练习运用描述诗句的方法体会诗句的妙处,加深对诗句的理解。2 .练习运用比拟阅读的方法分析诗歌在内容、意境、手法等方面的异同。教学重点:3 .学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现实意义.练习运用比拟阅读的方法分析诗歌在内容、意境、手法等方面的异同。教学难点:1 .学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现实意义.练习运用比拟阅读的方法分析五首诗在内容、意境、手法等方面的异同。教学过程:一、学
14、习游山西村板块一:了解作者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互说互讲自己查找的有关陆游的相关资料。然后师生交流。最后齐读 老师对陆游生平和诗歌背景的归纳: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出身名门望族,其先人为官,皆以不畏权势、忠心为国著称。陆游 自幼聪明好学心怀壮志。抗战杀敌、收复失地是他一生的梦想;才艮国无门,一生郁郁不得志。宋 孝宗乾道三年罢官归乡,村居闲游写下此诗。板块二:朗读诗歌想象诗境学生活动:1.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2.学生自读诗边的注释,根据老师的提示,想 象补充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情景。假如你是那户农家的小孩,你是这样介绍桌上的菜肴的:陆先生,您闻闻这坛子里的酒香不?
15、这是我爷爷去年亲自酿的米酒,别看浑浊,酒劲儿可大了!您看预设:1 .陆先生,您看这是鸡肉,听说你要来,我妈妈把我家最大的公鸡宰了,整整炖了小半锅,香 极了!2 .陆先生,您尝尝这猪肉,又肥又香,吃上一口它自己就往嗓子眼儿里溜呢!3 .您看这两条大鱼,是我从清溪里给您钓来的,那水是甜的,所以这鱼肉又细又嫩,不信您尝 尝!4 .这又红又大的苹果,是我家山坡上那个苹果园结的,存在地窖里,什么时候吃都跟刚摘下来 的一样(说明:本环节是通过想象自己是农家的孩子,来设身处地地想象餐桌上菜肴的丰富,进而体 会农家人热情朴实好客的品质。)板块三:描绘诗句品味哲理学生活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16、花明又一村。”的画面,并体会其中 的哲理。预设:1 ,描述诗句例如:去往山西村的途中,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山水重重阻隔,怀疑已 无路可通;但行至近前,却峰回路转,一个柳色葱郁、花开繁盛的村庄突然闪现于眼前。2 .这两句诗后来的衍生意义是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 长变化的。板块四:梳理结构感悟主旨学生活动:概括每一联的内容,组内互说诗歌表达的情感。预设:1 ,梳理结构:村人热情;村景优美;村俗古朴;己志闲居2 .感悟主旨:诗中描绘了山西村美好的景色和村中人民淳朴幸福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 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反衬出他对官场纷杂生活的厌倦。二、学习己亥杂诗
17、板块一:了解作者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互说互讲自己查找的有关龚自珍的相关资料。然后师生交流。最后齐 读老师对龚自珍生平和诗歌背景的归纳: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清代第一诗文大家,中国旧体诗词的“殿军”。早慧好学,一 生的理想就是要做一位像王安石那样的政治改革家。政治上主张革除弊政,抵御外来侵略,个性 刚直不阿,遭到权贵的排挤。公元1839年春,辞官去江苏担任讲席,一路上,写下了许多忧国忧 民的诗文己亥杂诗315首。板块二:描述诗句品味情感学习任务: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比拟一组落花、飞花题材的诗,品味己亥杂 诗表达的情感的不同。组内互说互讲。这是一组落花、飞花题材的诗,这类诗一般都
18、比拟伤感,与己亥杂诗比拟情感的不同。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中相思,两处闲愁。”林黛玉葬花词(曹雪芹)“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预设:1 .描述诗句例如:诗人离开北京城时,正是黄昏时分,向日西斜,离别的忧伤浩荡不绝,诗 人心头充满惆怅。诗人辞官离京要返回杭州,他骑在马背上,马鞭东指之地就是即将要去的远在 天涯的家乡。一朵朵红花坠落到了地上,并不意味着它从此成了一个无情之物,也不是从此走向 消亡,而是化作了春泥,这春泥将护养来年的花朵,让她们绽放得更艳丽。2 .品味情感:这些诗句借助落花表达了对美
19、好青春和生命消逝的感伤和哀挽,充满了无可奈 何的情味。但龚自珍不是,他由眼前飘零的落花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遭遇,但没有消极感伤, 而是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将“落红”的深情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带有自觉奉献精神和人生哲 理的境界。“落红”本是令人伤感的事物,但龚自珍向春天宣誓:我这片落花,绝不会变成无情 的没有生命的无用的废物,我花落归根化作春泥,要去滋润未来的花朵,孕育未来五彩缤纷的春 天。板块三:综合比拟总结归纳学习任务:总结分析五首诗在内容、意境、手法等方面的异同。独立思考组内互讲。预设:1 .不同的境遇,相同的豪情:登飞来峰、望岳、己亥杂诗2 .失意中不同的生活态度:登幽州台歌悲愤抑郁;望岳、己亥杂诗、游山西村 积极乐观3 .失意中的三种活法:登幽州台歌怀才不遇,流着泪活。望岳、己亥杂诗遭遇逆 境,自励前行。游山西村独善其身,静待转机。4 .描写山景:望岳游山西村5 .虚实手法描写山高: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 塔,闻说鸡鸣见日升。”6 .体裁不同:绝句登飞来峰、己亥杂诗,古体诗登幽州台歌,律诗望岳、游 山西村。7 .写山绘景,用意不同:望岳登飞来峰为抒情铺垫;游山西村借景抒情。8 .登高抒怀,情感不同:登幽州台歌登高而悲;登飞来峰望岳豪情万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