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华传统君子人格.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试论中华传统君子人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中华传统君子人格.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试论中华传统君子人格“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传统中国人 评价人品的重要尺度。“君子”一词在周易诗经中已大 量出现,最初是对统治者、贵族男子的尊称。到了春秋时期,孔 子丰富了这一词语的内涵:“君子”不仅仅是指那些贵族官僚了, 更主要的是指道德完善、品行高尚的人;相应地,“小人”多指 那些道德有疵、品行不正之人。君子、小人对举,成为对人品高 下的评判。我们所理解的“中华传统君子人格”主要是指儒家的做人理 想。具体来说,就是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君子人格论。自汉 代以来,儒家经书成为中国文化人必读的圣典,其君子论成为中 国各民族最广泛接受的做人理想。概括起来看,传统君子人格可 表达
2、为“身心和谐的追求”“人际关系的典范”“天人一体的境 界”等,这些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我们做什么 样的人仍有深刻的启示。身心和谐的追求所谓“身心和谐”就是自我和谐,是指有健全的而不是分裂 的人格,这是君子的基本素质。做一个身心和谐的君子,在儒家 看来,应该以仁为本,礼乐为用。人如果身心和谐,学习、工作 自然能够做好。此理觉得很真实,就会觉得人天合一,这是非常快乐的事。孟子 还说有“人爵”“天爵”之分。“人爵”就是人的社会地位如官 位等,普通人都以此为光荣而追求;所谓“天爵”就是大自然(天) 赋予人的无比珍贵的德性。“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孟子告子上)。“乐善不倦”是人的
3、天性,实践此珍贵 的天性,人就会无比的快乐。所以孟子说:“君子所性,仁、义、 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碎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 体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这是说,仁义礼智是天赋 予人心的本能,如能存此心不失,那么能由外貌显现出来,所谓“相 由心生”即是此理。由仁义礼智之心呈现出来的面貌,是一种清 和润泽(眸)、丰厚盈溢(盎)的气色,这是积于内、发于外的 深沉之乐。当孔子让弟子们各言其志时,曾点说他的志向是:“莫春者,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 归。”孔子听了之后感叹说:“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会赞成 曾点呢?朱熹认为,曾点“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
4、流、 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这是说曾点已到达天人合一 之境。二程发挥说:“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言乐而 得其所也。孔子之志,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使万物莫不遂其性。曾点知之,故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 (以上引文见朱熹论语集注先进第十一及注引)天地有生 人、生物之德,人能让万物各遂其本性,就是天人一体了。老者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些都表达了天心天道。曾点 孔子之志,故有“浴沂”“舞零”之乐境,这是天人一体、表达 仁者之心的快乐。君子知命。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 曰)可见“知命”是君子的一个重要特征。知命是与天人合一 有深刻关系的。这个“
5、命”字即是指“天命”。这个“天命”有 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前面所言“天”(换言之“大自然”亦 可)赋予人的一切特质,主要是指仁义礼智人性四德。第二层含 义就是世俗所谓“命运”,指人一生的贫富贵贱、运气好坏等。 孔子所谓的“命运”并不是宣扬神学,仿佛天上真有一个人格神 支配着人的命运,孔子并无这个意思。这个“天”其实就是包括 人自身因素在内的一切自然、社会和历史条件。这些众多的因素 交织在一起,具备了一定条件,天就会显现出一个像,这个像就 是所谓“天命”。天命其实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因素,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人顺从天命,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也有正视现实、接 受现实的意味在内。“君子知命”既要知天所
6、布命于人的仁义礼 智四德,开掘人的内在的优良品质,这个可以操之在我;又要在 富贵利达、得失顺逆等个人境遇方面顺应命运的安排,不能患得 患失、怨天尤人。能做到这两点,就是君子知命,知命也就进入 了天人合一之境。要而言之,传统儒家的天人关系,是追求天人合一。其核心思想是人要实践天或者实践大自然赋予人这个物种的道德理性, 人能实践仁义礼智,就是发挥了人所特有的天性,使天性得以张 扬,就是天人合一了。在儒家看来,仁义礼智是我天生固有的宝 藏,开掘此宝藏可以操之在我;至于富贵利达等身外之物,并不 是个人想求就一定能求得到的,个人是否富贵利达是由命决定 的,这个命也是来自天。顺从命运,也是“天人合一”的应
7、有之 义。这类似于“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有其积极意义。( 武道房,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教授)(2022 年)“仁”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范畴。说文解字释“仁” 为“亲也”。“仁”即让人亲近、亲切之感。“仁”另一义是果 核的内里,如桃仁、杏仁等,它是个有生机的活物,种在地上能 发芽。从这两层意思出发,“仁”既有恻怛慈祥之意,亦有生生 不息、利人活物气象。因此,在孔子那里,仁是道德的根基和最 高境界。据论语,每当有人问起一些品行很好的人是否可以 称得上是“仁”的时候,孔子总是答日:“不知”。(论语公 冶长)孔子之所以不轻易称
8、赞某人为“仁”,乃是因为“仁” 是道德的源头,道德从“仁”中流出,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所 以朱熹注论语说:“仁道至大,非全体而不息者,缺乏以当 之。”(朱熹论语集注公冶长)宋代理学家朱熹将“仁” 视为流行不息的道德全体,应该说这是合乎孔子本义的。二程说: “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 体,莫非己也。”(朱熹论语集注雍也注引)这如同一个 瘫痪了的人,身体生机不通,就是麻木不仁。不仁就是死物,仁 者与天地万物的生机都是贯通的。所以一个仁者,不仅要让自己 健康地活着,而且也要让天地万物成为生命共同体,并与自己的 生命互联互通。君子之心常驻仁德,恻怛恺悌,爱意充盈,生意盎然
9、。孔子 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坦 荡荡,乃是因为心情乐易和平;小人常忧愁,乃是因为成了欲望 的奴隶,焦虑窒息,生机全无。君子心灵是一个自足的无须外求 的幸福世界,所以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 语学而)君子不求人知,人知我,不喜;人不知我,不愠(恼 怒)。君子之所以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是因为他的内在足够强大, 其心灵世界洋溢着生机和幸福。君子以仁德为家园,形成一个自足的世界。孔子说:“饭蔬 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论语述而)君子无论何时,无论何种境遇,都内 省不疚,心怀仁德,保持一个乐观坦然的心态。“礼”是古代
10、社会中形成的各种交往仪节和行为规范,“乐” 指音乐、歌曲、舞蹈之属,能陶冶性情。礼有收敛约束的作用, 乐有发舒娱乐的效果。礼乐是一对矛盾,但对人的身心和谐都能 起到调节作用。礼记仲尼燕居云:“君子日:礼乐不可以 斯须去身。”说明礼乐对人的修养非常重要。礼在周代是各种社会制度的总称,举凡治国理政、观象授时、 交往仪节通称之为“礼”。后世礼的内涵逐渐限于人际交往和个 人的行为准那么。礼,并不是凝固不变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礼。礼记礼器提出“礼,时为大”的原那么,用今天的话说,就 是礼要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调整,也就是与时俱进的意思。 但不管礼怎么随时变化,其核心意图没变:“礼也者合于人 心,理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 传统 君子 人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