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之美》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docx





《《无言之美》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言之美》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无言之美教学设计1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 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教学难点】1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2 .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管是文学作品还
2、是音乐作品亦或是美术、雕塑等作品,它们 的魅力通常不仅在其肉眼可见的呈现中,作品的“言外之意”往往更加深沉更加丰富。在 美学中,朱光潜先生称这“言外之意”为“无言之美”,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何为“无言之美”,如何欣赏“无言之美”。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让学生对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 课学习。二、夯实基础1 .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主要著作有:给青年的十二 封信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 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穰集等。主 要译著有:歌德谈话录柏拉图文艺对话集、G.E.莱辛的
3、拉奥孔、G.W.F.黑格 尔的美学、B.克罗齐的美学原理、G.维柯的新科学,逝世后出版朱光潜全 集20卷。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朱光潜吸收克罗齐的直觉说、T.利普斯的移情说、E.布洛的心理距离说等,建构了一个具有审美现代性特征的美学体系,主张审美经验不涉 及概念、实用,只是聚精会神地对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朱光潜吸收中国古典美学 关于“意象”的思想,提出“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而意象世界是人的创造。在 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坚持他的这一思想,强调美感的对象是“物的形 象”(他称之为“物乙”)而不是“物”本身(他称之为“物甲”)。朱光潜一直寻求中 西美学的融
4、合,他的诗论一书,就是试图用西方的美学来研究中国的古典诗歌,找出 其中的规律。2.整体感知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给读不准的字词注音,理解词语,然后给课文划分层 次,概括各段内容。(1)字词正音蛾眉铢(zhQ)两悉称(chn)目不忍睹(尤)寂寥(ji lido)心旷(kudng)神怡(yi)信手拈(niGn)来意蕴(yCin)谚语(ydn)栩栩(x。)如生(2)词语解释附丽:附着,依附。姑且:表示暂时地:暂且。笼统:概括而没有具体分析,不明确。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表达;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3)概括各段内容第1-2段:作者由孔子与弟子的一段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话题导入)第
5、3-6段:探讨“言”与“意”的关系,分析文学追求的言意关系。(提出问题)第7T2段:以绘画、文学音乐、雕塑四种美术作品为例,分析了不同美术类型的“无 言之美”。(分析问题)第13段: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得出 结论)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等相关知识,拓展视野。借助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梳理文章内容。三、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一1 .探究任务经过刚才的梳理,我们知道3-6段探讨了 “言”与“意”的关系。如何理解文中对于 言与意关系的分析呢?2 .探究方法(1)自主阅读,快速默读课文3-6段,勾画文中“言”与“意”关系的关键信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言之美 统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无言 示范 公开 教学 设计 统编 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