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 .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2 .能从具表达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测,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3 .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4 .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的性质。难点:认识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小口瓶、漏斗、橡皮泥、烧杯、水槽、玻璃杯、面巾纸、塑料瓶、气球、 锥子、注射器、橡皮、水。教学过程(一)过渡谈话,建立“空间”概念,揭示课题.出示一空杯子,倒入水,杯子的空间被什
2、么占据了,再放入石头会怎样?把水倒掉,杯子里 还有什么?空气占据空间吗?(二)学习新课.活动一:验证空气占据空间1、出示透明玻璃杯:同学们这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2、教师演示,将纸塞入玻璃杯后竖直倒扣入水槽中,预测:杯中的纸会不会被水浸湿?3、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纸没有湿,说明杯子里 水进去了没有?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 了)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5 .如果杯子倾斜会怎样?演示,纸为什么湿了?这说明了什么?活动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四、评测活动1.你能科学地解释大自然中风的形成吗?板书设计3、热空气和冷
3、空气空气是会流动的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向下降空气流动形成了风第二单元研究土壤4 . 土壤的成分.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指导学生亲近土壤,感受大自然中土壤的样态,了解土壤 里有什么,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局部:第一局部,指导学生到田野、花圃、池塘等处寻找土壤、观察土壤、采集土壤,亲 身触摸、感受不同的土壤。第二局部,仔细观察采集来的土壤,寻找里面有哪些物质,认识到土壤是由多种物 质组成的混合物。第三局部,用一组简单易行的实验操作研究土壤的成分,发现土壤中有不容易觉察 的空气、水等。操作1:用纸巾包住土块,握一握,观察纸巾上的水迹,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操作2:把土块放入水中
4、,观察土块中冒出来的气泡和土块疏松的过程,说明土壤 中含有空气。操作3:搅动水杯中的土壤,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大颗粒在下,那 是沙;细小颗粒在上,那是黏土。5 .教学目标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了解土壤在自然界中的样态。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通过实验,识别土壤中存在的空气、水等重要成分。6 .重点与难点重点:发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难点:做实验,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7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包含各种成分的土壤样本。学生分组材料:(1)采集土壤的工具:小铲子、瓶子等;(2)观察土壤的工具:托盘、培养皿、小棍、筛子、放大镜等;(3)研究土壤的工具:纸巾、
5、250mL烧杯(或一次性透明塑料杯)。8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认识土壤。1 .师出示自然风光图片,学生交流感受。2 .师:我们知道大多数的花、草、树木等植物都生长在土壤里。有了土壤,大地才成为 万物之母;有了土壤,大地才变得郁郁葱葱。那么,什么是土壤?3 .揭示概念,板书课题。土壤是覆盖在地球外表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 的营养物质。(二)野外考查,采集土壤。1 .引导学生怎样采集土壤。师:为了更好地观察、研究土壤,我们可以采集一些土壤样本。采集时,我们应该注意 哪些问题?(强调:必须有大人陪同才能靠近水边,采集时不要伤害土壤里面的动植物。).分组采集不同
6、地方的土壤。师:哪里有土壤?生结合生活经验交流。预设:草地、菜地、花圃、田野、池塘、山坡把学生分成三个组,教师亲自带着学生去户外分别选取田野、花圃和池塘边等不同地方 采集土壤样本。2 .交流野外采集中的发现。师:我们到大自然去实地观察和采集了土壤,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小组在观察采集土 壤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并出示采集的土壤样本。(三)观察实验,研究土壤。1 .根据土壤与动植物的密切关系,猜测土壤里有什么。师:刚才,我们每个小组都到不同的地方采集了土壤。猜一猜,土壤里有什么?生猜测 并说出理由。2 .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采集来的土壤里有什么。(1)师:现在我们把装有土壤的塑料瓶放在桌上,将
7、土壤倒在盘子中,用木棒把土壤 颗粒分开,一起来看看土壤里究竟有什么。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个小组的发现最 多,把自己的发现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2)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后汇报、交流。3 .验证土壤中含有水。(1)师:一些预测中出现的物体如水和空气等,我们现在还没有观察到,是不是我们 预测错误呢?大家认为土壤中有水,你能通过实验证明隐藏在土壤中的水分吗?(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讨论,设计验证方案。如:用塑料袋装着土壤放在太阳下晒,用试管装着土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等。(3)师引导学生:能不能利用桌上现有的实验器材进行设计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4)学生用吸水纸包住土壤,使劲握一握,然
8、后摊开纸巾,观察、分析并汇报发现。4 .验证土壤中含有空气。(1)师引导学生设计验证土壤中有空气的方案。(2)学生边演示边汇报方法:把土壤倒进装有水的玻璃杯里,不搅动,发现有气泡冒出 来。证明土壤里面有空气。5 .别离土壤。学生分组实验:一只手扶着杯口,另一只手拿着木棒,顺着一个方向搅,让土壤与水一 起旋转起来。最后把木棒取出来,静置十分钟左右,观察发现,水面上漂浮着枯枝烂叶 和植物的根等,下面沉下去的土壤分成两层。上层是颜色较浅、颗粒细腻的黏土,下层 是颜色较深、颗粒较粗的砂质土。6 .师小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我们把土壤里的这些东西一一水、空气、黏土、 沙石、枯树叶等叫做土壤的成分。
9、只有了解了土壤的成分,我们才能想方法让植物更好 得生长。(四)拓展延伸,总结评价。1 .想一想:土壤里的这些成分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呢?2 .整理器材,将土壤样本交给老师保存。板书设计4. 土壤的成分5. 土壤的类型【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 .知道土壤按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2 .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科学探究:L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如摸、看、捻、握和搓等 2.设计实验,比拟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科学态度:L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感官的作用。2 .愿意亲近土壤。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通过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挑
10、选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比拟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一定量的土壤,另准备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烧杯、搅拌棒、纸巾、 纱布、放大镜、漏斗、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1 .出示花生、苹果、藕的图片.2 .提问:你们喜欢吃花生、苹果、藕吗?那你知不知道哪里的的花生、苹果、藕最好吃? 这些地方的花生、苹果、藕为什么最好吃了?有什么微妙吗?3 .预设:(1)与气候有关(2)与土壤有关(3)与光照有关4 .是的,植物的生长不仅与气候、光照有
11、关,还与土壤息息相关,今天老师专门托人从 这些地方捎来了一些土壤,一起探究土壤的奥秘。二、合作学习,研究土壤种类。1 .活动一:观察颗粒大小。那么我们来了解土壤吧,请同学们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说说你们的发现。 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根据颗粒的大小,可 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2 .活动二:运用多种感官了解土壤的特点。那你们想知道不同类型的土壤有什么特点吗?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土壤的特点? 认识一个事物可以用哪些感官?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舔、手摸一摸等。那么认识土壤,用手来引导学生用捻 一捻、握一握的方法来比拟沙质土、黏质土和
12、壤土的差异。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齐体验,用手捻,发现沙土粗糙,黏土细腻。握成团,发现沙土不能 握成团,黏土能,所以制作陶瓷,所以选用黏土为最好。3 .活动三:比拟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是否不同呢?想一想,哪种土壤类型的渗出来的水多?预设:沙质土渗出来的水多。黏质土渗出来的水多。壤土渗出来的水多。4 .提供给学生一组比照实验器材: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烧杯、水、过滤器,(控 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5 .活动过程:(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2)在此基础让学生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
13、会出现什么现象。(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4)让小组学生表达看到的现象,比拟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那么说 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那么相反。6 .小结:土壤类型特点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7 .请同学们根据花生、苹果树、藕植物的特点,想一想,属于哪种土壤?藕:同时荷花对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时不灌水,水缸所栽荷叶便萎靡,假设停水 一日,那么荷叶边焦,花蕾回枯。花生:喜通气性、透水性良好的土壤,不喜潮湿。苹果树:需要适宜的水分、肥力和通气性。通过对土壤的了解
14、,我们现在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了:花生对应、苹果树对应、藕 对应。哪一种组刚刚猜测正确了,分发一枚大红星。三、学以致用,根据不同的土壤的特点,挑选出适合不同植物的土壤。L提问:老师这里还有几种植物,你认为它们分别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2)仙人掌:耐高温、干旱、瘠薄,不喜潮湿。(3)水稻: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2 .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你知道它适合什么土壤吗?3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5. 土壤的类型r沙土:粗糙,不能握成团根据颗粒大小分孩 黏土:细腻、握成团壤土:渗水性:沙土最好,壤土次之,黏土最差.教学内容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本课
15、围绕腐殖质说开去,引导学生认识腐 殖质及其成因,了解改良贫瘠土壤的常用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土壤的认识。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局部:第一局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土壤表层、下层颜色等方面的差异,利用图片和文字, 介绍腐殖质是什么,以及正是腐殖质的多少造成土壤颜色的深浅。第二局部,通过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土壤动物,了解土壤动物的活 动对于腐殖质的形成所产生的促进作用。第三局部,通过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壤有肥沃和贫瘠之分,介绍生产生活 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第四局部,制作一个肥料袋,让学生看到落叶等动植物的遗体是怎样一点点变成腐 殖质的。通过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肥料袋,学生将会发现腐烂的
16、动植物随着时间在发生变 化。1 .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2 .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难点: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3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做肥料袋的材料(透明塑料袋、香蕉皮、菜叶、草根、土壤)。4 .教学过程(一)观察比拟土壤的颜色,探究表层土的形成。1 .师出示土层剖面图:仔细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表 层土和下层土颜色不同。)表层土为
17、什么比下层土的颜色黑呢?2 .学生猜测,形成假设。3 .老师带学生到指定地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叶下面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4 .师出示落叶腐烂过程的图片,小结:常年累月的落叶积攒下来,加上雨水的作用,压 在最下面的落叶会慢慢腐烂掉,变成土壤的一局部,使得土壤发生改变。5 .明确“腐殖质”的概念: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二)观看视频,探究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 .师:除了落叶,土壤中的小动物在干什么呢?它们的这些活动对土壤的改变有影响 吗?学生猜测、汇报。2 .观看视频,了解一些常见的土壤动物。3 .师小
18、结: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科学家通过辛勤工作,迄今已经从土壤中发现1000 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它们为形成腐殖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 壤通气;通过吞吃和排泄食物,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 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三)观察家乡贫瘠土壤照片,学习改良土壤。1 .师出示家乡某山区土壤照片:这些土地肥沃吗?学生汇报。2 .介绍家乡某地区土壤的特点,并分析原因: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 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拟贫瘠。3 .土壤经过改良才能适应多种植物的生长,你知道人们是怎么改良土壤的吗?学生汇
19、报。如:施肥、换土、埋树叶、翻地等方法。4 .小结: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泌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我们家 乡的绿化来之不易,是多少人辛勒耕耘的结果,我们要保护家园,保护土壤。(四)制作肥料袋,坚持观察记录。1 .师:想不想亲自观察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究竟会怎么变化,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 就能得到结果的,要持续几个星期才行,能坚持下来吗?2 .教师结合课本P19插图,讲解做肥料袋的方法。师:在做肥料袋中还需要注意什么问 题呢?3 .学生讨论、汇报。如:选择香蕉皮、韭菜叶等容易腐烂的植物,并要记录好往塑料袋中放了哪些物品,以 便今后查寻、对照。4 .给学生分发透明塑料袋、土壤,学生
20、拿出实验器材制作肥料袋。(1)学生将土壤和自己带来的一些果皮、菜叶等装进塑料袋。(2)用小棒将土壤和其他物品混合在一起。(3)往肥料袋里均匀洒一点水,扎好塑料袋。(4)填写好标签内容,并在肥料袋上贴上自己的标签。(5)将肥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5 .师巡视、指导。6 .小结:肥料袋制作好了,同学们要记得经常翻动肥料袋,并坚持观察五个星期,同时 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板书设计.肥沃的土壤腐殖质改良土壤肥沃6 .保护土壤1 .教学内容在本课中,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与人类及动植物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存的 重要性,了解人类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土壤造成的危害,引发保护土壤的意识,并从自身 做起,从
21、简单的事情做起,保护家乡的土壤。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局部:第一局部,通过读图与讨论,了解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包括为植物生长提 供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安身之所,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 相关。第二局部,通过阅读资料和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认识到植物对于保护土壤的重 要性,以及失去植物保护的土壤会出现怎样严重的问题。第三局部,通过读图与讨论,了解人类的哪些行为破坏了土壤,哪些行为是在努力 保护土壤。第四局部,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并指出我们可以为保护 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2 .教学目标能够列举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都做出了哪些贡献。通过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
22、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能够举例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在保护土壤。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什么和怎么做。3 .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怎么做。难点: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解释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4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做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的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托盘、一块草皮、 壤、铲子、洒水壶、水)。5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1、课前欣赏:动画。2、谈话:这美丽的场景,把我们带入了鸟语花香的世界。是不是每个人的心情也因为 这美妙的音乐和漂亮的田园景色而变得愉悦起来了?相信你们会和老师一样感
23、受到大 地的神奇与美丽。是这样吗?说一说: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较深 的认识。结合刚才的视频和课前提供的资料,说一说,土壤为动植物和人类都做了哪些 贡献?(随机出示图片并板书:土壤)4、学生汇报。5、小结:看来土壤做的贡献还真不少。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壤是位伟大 的母亲。为我们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物质,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 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我们这美丽的家园,正因为 有了土壤,才有了这可爱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好土壤。(板书课题)1、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苏教版 科学 三年级 上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