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材料公司法治理与战略决策方案.docx
《装饰材料公司法治理与战略决策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饰材料公司法治理与战略决策方案.docx(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装饰材料公司法治理与战略决策方案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3二、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5三、必要性分析6四、治理理论研究视角的拓展7五、关系契约下的公司治理9六、群体极化的影响因素11七、群体极化与高管团队决策14八、研究变量的因子分析18九、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3十、关系契约的普遍存在25H 、公司治理研究的趋势33十二、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39十三、董事会特征与技术创新43十四、工程概况46十五、公司概况49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49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50十六、SWOT分析说明50十七、开展规划61交易条件。当交易危险上升时,必须有契约的保护,以选择本钱最低和损失最少的行动以控制风险。设计一份
2、复杂的契约是昂贵的,参与者一般只对可以明确预测到 的危险情况设立契约。交易本钱经济学将交易危险分为三类,即资产 专用性、结果的测量难度和不确定。当资源关系建立在人力资本或实 物资产投资上时,资产专用特征的风险就会浮现出来,资产专用性特 征增加契约的复杂性,此时合伙人业绩结果的测量难度也会产生市场 危险。当合伙人共同关注产量的时候,因为产量可以直接被观测,合 伙人在参与中依次获得相应支付,市场是有效的。当业绩难以测量的 时候,参与者就有限制他们的工作努力程度的倾向。许多学者,包括交易本钱经济学方向的研究者,已经观察到组织 间交易的治理超过正式契约机制的范畴。较多的组织间交易是典型的 重复交易,并
3、且嵌入社会关系之中。相对于正式契约机制而言,信赖 及其衍生的行为被看成是一种靠自我约束的、更有效、低本钱的机制 替代品。建立在关系契约基础上的治理机制主要是以社会资本为基础 的相关因素来弥补正式契约对交易行为约束作用的缺乏,所以本书直 接将以社会资本因素为基础的治理机制称为社会资本机制。详细说明的正式契约缩小了交易范围,界定了危险,从而限制了 交易的灵活性。而对于用社会资本机制规制的交易,义务、承诺和由 社会机制引入的预期加强了交易灵活性,促进了各方团结和信息交换。 灵活性促进对无法预知事件的适应,团队通过相互的调整、联合行动 促进双边问题的解决和信息提供。因为各方参与者都愿意与对方提供 私人
4、信息(包括短期、长期的计划和目标),从而促进了解决问题的 灵活性和适应性。如果各方参与者都能做到以上描述,互动、协作的 行为就会出现。社会资本机制实际上可能促进更加合作的、长期的和 信任的交易关系。Jones, Hesterly&Borgatti (1997)认为,社会资本机制可能更 好控制正式契约所描述的交易危险,包括资产专用性投资有关的危险、 业绩测量的困难和不确定性的影响。社会资本机制对交易连续性的预 期将进一步激励专用特性的投资,这些投资如被终止将使双方都增加 本钱。同样,长期投资的期待将减少对短期内精确业绩测量的需要, 交易的双方期待短期的不公平将会在长期内被改正。六、群体极化的影响
5、因素究竟是什么触发了群体极化,James (1968)对群体极化现象的影 响因素进行了明确的阐述。群体极化之所以会发生,主要原因是所有 决策问题都是与人类普遍持有的价值观相互关联。比方管理者的宗教 信仰、道德观念、风险态度等会影响他的国际化决策、并购决策或研 发决策等。Myers&David (1976)通过实验发现,决策者对决策问题的熟悉程 度也会影响群体极化的发生。如果群体讨论很熟悉的问题,那么群体 极化就不容易发生。反之,如果问题对群体成员来说很陌生,那么群 体极化就容易发生。另外,社会参照也是影响群体极化的因素。Hogg (1990)等人的实验发现,如果决策群体面临冒险的外部集团,决策
6、 群体会向谨慎极化;面临谨慎的外部集团,那么决策群体会向冒险极化; 而一个处于社会参照中部的,同时面临冒险和谨慎外部集团的群体那么 不会极化。Shupp&Williams (2008)及 Masclet 等(2009)的研究说明,群 体转移会随着风险的变化而变化:当获利的可能性很高时,群体较个 体表现得更厌恶风险(高风险情境),而在获利可能性比拟低的情况 下群体倾向比拟冒险的方案(低风险情境)。不同设计的博弈条件也 会影响群体极化的结果。Davis等(1974)通过实验调查了双倍赌局对 个体和群体决策的吸引力,他们发现群体转移取决于对打赌的未来期 望值。假设期望值为负,个人偏好分布呈正偏态,反
7、之,那么为负偏态。 群体分布服从放大的个体分布。期望价值为零的赌局不能引起任何转 移效应。但是,之后的群体决策会围绕选择类别模型聚拢得更为紧密 (对称性的)。Asch (1956)用实验证明从众行为是导致群体极化现象的行为基 础,持异见的个体人数到达一定规模,从众行为才会发生。同时,只 有群体中持有相同意见的成员到达大多数时,才会发生极化行为。即 当群体成员的意见分布满足一定条件的时候,群体极化现象才会发生。决策群体中个体最初的观点差异对群体极化的影响并不明确Durham的研究支持个体最初的观点差异性越大,讨论之后,群体极化 程度越高;而Swol (2009)认为持有独特见解的成员对于团队的讨
8、论 贡献更大,但不一定会激发极化现象。社会决策方案模型假设假设存在简单的多数人小集体,那么他们基 本上可以控制群体的选择或者(缺乏多数人小集体时)这个群体的多 数人可以让群体按他们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Zajonc等(1968)进行 了不断的事项选择,尝试完成了类似的实验,结论支持规模较大的团 队更可能出现风险性转移。Cason&Mul (1997)在一个专制者博奔的实验中发现,团队决策往 往由那些更关心他人的群体成员所主导,使得群体的决策比个人的决 策更加利他。而Luhan等(2009)重做了这一实验,得出了相反的结 论,他们发现越自私的群体成员对群体决策的影响越大,使得群体的 决策比个人的决
9、策更加自私。Ambrus等(2009)通过礼物交换和彩票 选择的游戏发现,如果没有审议和表决程序,群体的决策不会出现极 化现象。当有审议过程但不制定决策规那么时,群体的决策会往更自私 的方向偏移。Lee (2007)发现群体极化现象发生,通常需要具备以下 条件:第一,必须具有群体讨论的平台:第二,成员在群体讨论中自 由表达意见;第三,群体规模到达一定程度。去个性化成员会导致更 强的群体认同,从而提高群体极化程度。群体偏移也取决于群体采用的决策规那么的类型。比方,Harrison 等(2007)的研究和大多数研究一样,主要考察当群体采用大多数原 那么而非一致性原那么时的群体转移。他们的研究说明,
10、在乐透的选择实 验中,个体和群体的风险态度没有明显差异。七、群体极化与高管团队决策群体极化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自从20世纪60年代群体极化的概念被提出,群体极化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法律、传播学等诸多领域,把 群体极化理论引入公司治理中,解释董事会或高管团队决策问题的时 间那么没有那么长。理论研究方面,Westphal&Bednar (2005)提出在团队决策时,持 有与大多数成员不同意见者通常保存而不是表露自己的意见 Lorsch&Maclver (1989)提出这种不同意见因为会对多数成员的意见 带来不确定性而被压制。在董事会讨论中,如果大局部成员反对,持 不同立场的成员假设还坚持自己的立场,可能
11、会得到负面的评价,且因 此变得不自信。而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社会规范鼓励董事以自信的方式 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会导致董事会决策时持不同意见的少数董事会选 择沉默,从而导致强化群体极化现象。除此之外,董事长权力越大, 对决策的影响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团队决策可能演变成董事长个人的 决策。兼任CEO的董事长权力会得到强化,对董事会的决策产生决定 性的影响,这种“一言堂”的情况也会导致强化群体极化。董事会决 策之外,董事之间交流很少的事实,会导致董事没有机会通过非正式 的信息交换纠正认知的偏差,也会造成董事会决策的群体极化现象。实证方面,目前涉及群体极化和董事会团队或高管团队决策的文 章并不是很多。由于研究
12、群体极化现象需要研究人员比拟群体决策相 较于群体讨论前个人决策的倾向,知道群体决策前个人的决策倾向或 立场必不可少。换句话说,当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预先立场或倾向时, 群体极化现象预计就不会发生。基于实验室实验的研究通常会先评估 参与者在群体讨论前的个人倾向,或者使用各种刺激材料诱导参与者 的倾向。依靠档案数据的研究就需要用非直接的指标来捕获群体决策 前个人的决策倾向或立场。Zhu (2014)探讨了董事会在作CEO薪酬决策时出现的群体极化现 象。研究发现,在作CEO薪酬决策时,当独立董事群体之前在其他不 同的董事会经历了比市场较高或者较低的CEO薪酬时,他们会倾向于 在现公司作类似决策时支持相
13、对而言更高或者更低的薪酬。群体极化 理论对此的解释是,在董事会讨论前独立董事平均来说倾向于支持相 对高或者低的CEO薪酬时,集体讨论后他们会支持给出更高或者更低 的薪酬。此外,独立董事们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同质性和少数董事之前 决策情境的相似性(公司规模和行业)会弱化群体极化效应,而独立 董事权力和内部董事的相关性会强化群体极化效应。相对于内部董事, 人数不多的独立董事之前参与决策的情境如果和现在的决策情境相似, 他们会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削弱群体极化效应。而如果独立 董事之间的人口统计学上的同质性更高的话,他们会认为自己的观点 更容易得到独立董事群体的支持,从而更愿意提出与内部董事不同的
14、观点或者以沉默来反对大多数人的观点,削弱群体极化效应。但是, 如果独立董事的权力和内部董事紧密相连,也就是说内部董事对独立 董事有较大影响力时,独立董事在作CEO薪酬决策时表达不同观点的 可能性就非常小,会加剧群体极化现象。研究利用了 19952006年财富500名单上的326家公司和2467 条公司CEO的年薪决策数据,证实了董事会决策过程中群体极化现象 的存在。站在股东的立场上,过高的CEO薪酬会提高公司经营的本钱, 而过低的CEO薪酬可能会导致CEO的自我补偿和离职行为,这些都会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这篇研究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正确发挥独立 董事的作用能够减轻董事会决策中出现的群体极化现象
15、。Zhu (2013)还验证了董事会在收购溢价决策中的群体极化现象, 如果在董事会讨论前董事平均来说倾向于支持相对高或者低的收购溢 价,集体讨论后他们会支持给出更高或者更低的收购溢价。研究同样 验证了董事人口统计学上的同质性的负向调节作用,以及董事会影响 的正向调节作用。国内的相关研究文献方面,李维安等学者(2014)以20042012 年实施IP0的762家公司为样本,基于中庸思维和团队极化的逻辑, 检验了董事过去IP0定价的经历对本次定价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 示,受到团队极化影响,董事会整体拥有平均IPO定价溢价较高或较 低的经历,会促使本次IP0定价溢价会更高或者更低。虽然团队极化 可
16、能在决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中国情境下决策可能受到传 统的中庸思维的影响。初始存在冒险倾向时,团队决策会减少冒险的 倾向;而初始存在保守倾向时,团队决策会减少保守的倾向,即中庸 思维会削弱团队成员的平均初始立场。在中国情境下,中庸思维的影响大于群体极化的影响。值得关注 的是,当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时,经过拥有较高平均IP0溢价经历 的董事讨论后,本次IP0溢价降低的幅度会缩小。这说明董事会团队 决策时,因两职合一权力得到强化的董事长更容易发挥自己的影响而 使团队决策演变成个人决策,削弱中庸思维的影响。高管团队或董事会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群体极化现象问题已经被 上述研究证实。群体极化将导致
17、企业采取更加保守或冒险的策略,可 能使企业失去有利时机或过度承当风险。研究也证实了中庸思想、两 职合一等因素会影响群体极化的发生。利用中国特有的文化或国有企 业特有的股权结构等因素,建立群体极化发生的调节机制,可以提高 群体决策的合理性。民营企业创始人或国有企业内拥有高行政级别的 管理者的“一言堂”情况很容易诱发群体极化。深化股权制度改革, 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对控制群体极化,提高决策合理性依然至关 重要。八、研究变量的因子分析我们把182个样本企业数据随机地均分成两局部。第一半的91个 样本数据用于各概念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第二半的91个样本数据用于 各概念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总体182个样本
18、用于研究假设的验证。在 本研究中,问卷中各概念的测量均为17的7点评价刻度,1表示 “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本书采用SPSS13.0中因子分析法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主要是对调整之后的测量量表进行因子分析,测量问 卷的结构效度。对结构效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经过方差最大旋转后 得到分类因子,将因子负荷值低于0.5的测量条目全部删去。董事会的职能包含监督和建议两个方面,本书主要借鉴Hitt(1996) ,Pearce&Zahra (1991)和 Westphal (1999)的测量量表。通 过对该量表11个条目的相关系数矩阵的初步分析,各条目的MSA均大 于0.6
19、5,总体的MSA为0.83,总体的Bartlett球形检验x2值为 575.83,并且11个条目间均在0.001上显著相关,因此满足因子分析 的条件。两因子模型解释总方差的63. 41%。1、战略决策质量战略决策质量的量表主要借鉴Dooley&Fryell (1999)的测量量表, 决定战略决策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过程因素两方面。根据 对该量表7个条目的相关系数矩阵的初步分析,各条目的MSA (取样合 适性测度)均大于0.70,总体的MSA为0.78,总体的Bartlett球形 检验x2值为250. 92,并且7个条目间均在0.001上显著相关,因此满 足因子分析的条件。两因子模型解释
20、总方差的65. 80虹2、决策承诺决策承诺的量表主要借鉴Dooley&Fryell (1999) , Wooldr一 idge&Floyd (1990)和 Sapienza&Korsgaard (1996)关于决策承诺的 测量量表。对该量表7个条目的相关系数矩阵的初步分析,各条目的十八、法人治理64十九、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81劳动定员一览表82MSA (取样合适性测度)均大于0.75,总体的MSA为0.84,总体的 Bartlett球形检验x2值为362.86,并且8个条目间均在0. 001上显 著相关,因此满足因子分析的条件。单因子模型解释总方差的59. 93%O3、声誉借鉴Mustak
21、allio对声誉的测量量表,根据对该量表6个条目的 相关系数矩阵的初步分析,各条目的MSA (取样合适性测度)均大于 0.80,总体的MSA为0.835,总体的Bartlett球形检验x2值为 425.884,并且6个条目间均在0.001上显著相关,因此满足因子分析 的条件。单因子模型解释总方差的57. 283%。根据彼得圣吉对共同愿景的定义和讨论,对共同愿景的测量量 表包含5个条目。根据对该量表5个条目的相关系数矩阵的初步分析, 各条目的MSA (取样合适性测度)均大于0.79,总体的MSA为0.830, 总体的Bartlett球形检验x2值为390. 672,并且7个条目间均在 0.001
22、上显著相关,因此满足因子分析的条件。两因子模型解释总方差 的 62. 781%o4、信任本书对信任的测量量表包含6个条目,测量条目采用李克特7级 量表来衡量。本书的量表主要包括的6个条目,分解出两个因子。其 中反映“单向信任关系的”的有4个条目,反映“相互信任关系”的有2个条目。根据对该量表6个条目的相关系数矩阵的初步分析,各 条目的MSA (取样合适性测度)均大于0.600,总体的MSA为0.738, 总体的Bartlett球形检验x2值为344. 750,并且7个条目间均在 0.001上显著相关,因此满足因子分析的条件。两因子模型解释总方差 的 67. 211%o社会交往5、本书的社会交往
23、测量量表包含3个条目,测量条目采用李克特 7级量表来衡量。根据对该量表3个条目的相关系数矩阵的初步分析, 各条目的MSA (取样合适性测度)均大于0.60,总体的MSA为0.647, 总体的Bartlett球形检验x2值为105. 787,并且3个条目间均在 0.001上显著相关,因此满足因子分析的条件。两因子模型解释总方差 的 63. 365%在探测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本书用另外一半数据对各变量进行 验证性因子分析,目标是对各变量的结构效度和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 同时为后面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作可行性分析。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主要关注以下评价指数。近似误差指数 RMSEA,近似误差指数越小越好
24、,一般要小于0.1,低于0.05表示非常 好的拟合。拟合优度指数GFI,指数值越高,模型拟合越好,一般最好大于0.90。拟合指数CFI和NNFI, 一般最好大于0.90。本书按照上述 指标对第二份数据的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评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董事会职能的两个因子结构能较好地拟合样 本数据,“监督”和“建议”这两个因子的信度分别为:0. 733, 0. 847 o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战略决策质量的两因子结构对数据的拟合程 度较好,“环境”和“过程”这两个因子的信度分别为:0.718,0. 878 o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决策承诺的一个因子结构能较好地拟合程度 数据,决策承诺的信度为0.889。声誉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装饰 材料 公司法 治理 战略决策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