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docx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doc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1总那么1. 0. 1为贯彻国家有关的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统一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的技术标准, 使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符合平安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1. 0. 2本规范适用于国家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在14 0 km/h及以下标准轨距新建和改建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设计。铁路车站及枢纽的设计年度宜分为近、远两期,新建铁路车站设计可增加初期 年度。初期为交付运营后第3年,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5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1 0年。 初、近、远期均采用调查运量。对可逐步改建的建筑物和设备,按初、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分别确定,并预留远期开展。对 不易改建
2、的建筑物和设备,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确定。枢纽总布置图设计除按交付运营后第10年的运量和运输性质确定远期主要建筑物和设备 的配置及规模外,尚应根据1 0年以上远景规划情况,预留开展条件。1. 0. 4铁路枢纽和复杂车站的设计方案必须经过技术经济比拟确定。在满足设计年度 要求能力的前提下,铁路车站及枢纽的改建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复杂的车站改 建工程应有指导性施工过渡设计。在新建或改建铁路区段内,对客、货运量不大的车站应合并或停办客、货运业 务。铁路车站及枢纽建设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应相互配合和协调。应重视农田水利 的需要,宜不占良田,少占农田,节约用地。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3、,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2. 5位于旅客高站台旁的线路应设在直线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10 0 0 m的曲线上;在特别困难条件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6 0 0 m。2. 2. 6站内联络线、机车走行线和三角线的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 0 0 m,但编组站车 场间联络线的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 5 0 m。三角线尽头线的有效长度应按2台机车长度加1 0 m平安距离;在困难条件下,每昼夜转向次数小于3 6次的单机牵引折返段,其有效长度 可采用1台机车长度加1 o m的平安距离。转车盘前应有长度不小于1 2 . 5 m的直线段。 平安线的有效长度应采用5 0m。2. 2.
4、7站线的曲线可不设缓和曲线和曲线超高,但架设接触网的到发线上的曲线地段 和连接曲线宜设曲线超高,曲线地段超高可采用2 5mm,连接曲线超高可采用1 5mm, 其超高顺坡率不大于3 %。2. 2. 8通行正规列车的站线,两曲线间应设置不小于2 0m的直线段。不通行正规列 车的站线,两曲线间应设置不小于1 5 m的直线段,在困难条件下,可设置不小于1 0 m的 直线段。2. 2. 9在站线上,道岔至其连接曲线间的直线长度,应按表2. 2. 9的规定确定。表2 2. 9道岔至其连接曲线直线长度Cm)序号道岔前后圆曲线半径直线长度岔 前岔 后1咤5002235030024330057注道岔前后两端连接
5、曲线设有缓和曲线时,可不插入直线段,2道岔采用混凝土岔枕时,岔后直线段长应为道岔跟端至末根岔枕的距离与轨 距加宽递减所需长度之和33连接曲线需设超商时,应按超高顺坡设直线段.(II)进出站疏解线路和站线的纵断面进出站疏解线路的纵断面,应符合相邻路段正线的规定。在困难条件下,仅 为列车单方向运行的进出站疏解线路,可设在大于限制坡度的下坡道上,其最大坡度I、II 级铁路不应大于1 2%0; m级铁路不应大于1 5 %。相邻坡段最大坡度差应符合表2 . 2. 1 0的规定。表2 2 10相邻坡段最大坡度差(。)铁路等级地形条件到发线有效长度On)10508507506505501、1一般地段8101
6、215困难地段10121518K一般地段1012151820困难地段1215182025当在繁忙干线和电气化铁路上,需利用该线作反向运行时,那么应经动能闯坡检算以不低于列 车计算速度通过该线。进出站疏解线路的坡段长度,应采用相邻路段正线的规定,在困难 条件下,可不小于2 0 0 mo2.2.10 编组站各车场和相关线路的纵断面应符合以下规定:1峰前到达场宜设在面向驼峰的下坡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上坡道上,其坡度不应 大于1.5%0,并应保证车列推峰和回牵的起动条件和解体时易于变速。2调车场纵断面,应根据所采用的调速工具及其控制方、式技术要求确定。3到发场和出发场宜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
7、可设在不大于1. 5 %。的坡道上。4到发场、出发场和通过车场当需利用正线甩扣修车时,正线的纵断面应满足半个列车调车时的起动条件。5改建车站,到达场、到发场、出发场和通过车场采用上述标准引起较大工程时,经主管 部门批准,可保存原有坡度,但应采取相应的防溜平安措施。6编组站车场间联络线的坡度应满足整列转场的需要。2.2.11 办理解编作业的牵出线,宜设在不大于2. 5 %。的面向调车线的下坡道上或 平道上,但坡度牵出线的坡度应按计算确定。平面调车的调车线,在咽喉区范围内应设在面 向调车场的下坡道上,但坡度不应大于4 %。办理摘挂、取送作业的货场或其他厂、段的 牵出线,宜设在不大于1. 5 %。的
8、坡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6 %。的坡道上。2.2.12 货物装卸线宜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 5 %。的坡道上, 液体货物、危险货物装卸线和漏斗仓线应设在平道上。货物装卸线起迄点距离竖曲线始、终 点不应小于15 mo. 2 . 1 4在客运站和客车整备所上,为旅客列车、个别客车整备或停放的线路宜设在 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 5 %。的坡道上。2.2.13 站修线、洗罐线和建筑物内的线路应设在平道上。2.2.14 无机车连挂的车辆停放线和机车整备线宜设在平道上,在困难条件下,可设 在不大于1. 5 %。的坡道上。2.2.15 联络线和煤场栈桥线前的送车
9、线段可设在坡道上,其坡度应符合按机车牵引 力所确定的车列重量要求,且不应大于2 0%。2.2.16 段外机车走行线的坡度应尽量放缓,在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1 2%。;设立 交时,蒸汽机车走行线不应大于2 0%。,内燃、电力机车走行线不应大于3 O%0o在站、段 分界处,应有长度不小于2台机车长度加1 0 m的机车停留位置,其坡度不应大于2 . 5%oo 在三角线曲线范围内,坡度不应大于1 2%。在三角线尽头线范围内,应设计为平道或面向 车挡不大于5 %。的上坡道。机待线的坡度可按三角线尽头线的规定办理。转盘前应有长度不 小于5 0 m的平坡段。2.2.17 客车车底取送线的坡度应尽量放缓,在困
10、难条件下,不应大于1 2%0,兼作 牵出线时,不应大于6 %。2.2.18 0车辆段出、入段线的坡度,应满足车辆取送和段内转线调车的需要。2.2.2 1平安线的坡度宜设计为平道或面向车挡的上坡道。2. 2. 2 2纵断面的坡段长度及连接,除驼峰线路外,应符合以下规定:1车站到发线纵断面坡段长度不宜小于表2. 2. 2 2的规定,其他行驶正规列车的站线, 其纵断面坡段长度不应小于2 0 0 m。不行驶正规列车的站线和段管线,可采用不小于5 0 m的坡段长度,但应保证竖曲线不相互重叠。表2.2.22 坡段长度(m)远期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850750650550坡段长度4003503002502
11、002进出站疏解线路坡段连接应符合相邻路段正线的规定。到发线和行驶正规列车的站线,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4 %。,可采用5 0 0 0 m半径的竖曲线,在困难条件下,其竖曲线半 径不应小于3 0 0 0 mo不行驶正规列车的站线,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5 %。,可采用3 0 0 0 m半径的竖曲线;设立交的机车走行线,在困难条件下,可采用不小于1 5 0 0 m半径 的竖曲线;高架卸货线可采用不小于6 0 0 m半径的竖曲线。2.2.2 3车站道岔不应布置在竖曲线范围之内。在困难条件下必须布置时,在车站到 发线和列车行车速度不大于1 o o km/h的正线上,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 0 0 0 0
12、m; 在不行驶正规列车的线路上,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5 0 0 0 m;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和驼峰溜 放线上,当竖曲线半径小于3 0 0 0 m时,可将竖曲线布置在道岔的辙叉与尖轨之间。2. 2. 2 4咽喉区两相邻线路有轨面高差时,应根据正线限制坡度、站坪坡度、路 基面横向坡度和道床厚度等因素设计咽喉区线路的顺接坡道。顺接坡道范围一般为道岔终端 后普通轨枕至警冲标或货物装卸有效长度起点。顺接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限制坡度,与相邻 坡段的坡度差,在到发线和行驶正规列车的站线不宜大于4 %。,其他站线不宜大于5 %。,坡 段长度不应小于3 0m。顺接坡道落差不够时,根据车站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减缓路基面横
13、向坡度、加厚道床、铺设双层道床和将顺接坡道适当伸入线路有效长度范围内等措施予以调 整,但伸入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的坡道应符合车站站坪坡度的规定。2. 3站场路基和排水2. 3. 1站线中心线至路基边缘的宽度:车场最外侧线路不应小于3 m,有列检作业的 车场最外侧线路不应小于4 m,在困难条件下,采用挡殖墙时可不小于3 m;最外侧梯线和 平面调车牵出线有调车人员上、下车作业的一侧不应小于3.5m;驼峰推送线的车辆摘钩 地段,有摘钩作业的一侧不应小于4 . 5 m,另一侧不应小于4m。2. 3. 2站内联络线、机车走行线和三角线等单线的路基宽度:非渗水土路基不应小于5 . 6 m;岩石、渗水土路基
14、不应小于4 . 9 m。2. 3. 3当远期预留线路的路基分期施工特别困难时,可按远期规模一次修建。2. 3. 4在易于积雪的地区,新建车站的站坪应按以下要求设置:1站坪应设在路堤上。2路堤高度不应小于当地十年的每年最大积雪厚度的平均值,但不应小于0. 6 m。3当站坪处在风雪流的积雪地段,应设防雪设备。2. 3. 5车站路基面应设有倾向排水系统的横向坡度。根据车站路基面宽度、排水要求 和路基填挖情况,可设计为一面坡、两面坡或锯齿形坡的横断面。2. 3. 6路基面横向坡度及一个坡面的最大线路数量,可按表2. 3. 6的规定确定。表2&6路基面横向坡度及一个坡面的最大线路数量注:表列序号2中降雨
15、量:35700mm、70kl000mm栏的一个坡面的最大线路 数量应按雨量小者取大值、大者取小值.序号路基土的种类地区年降雨量(mm)横向坡度 (%)一个坡面的最大 线路数量(条)1石质、填块石、 砾石、中砂和 粗砂等3501000252除上述外其他土10002332. 3. 7站场排水系统设计应有总体规划,并应与当地的排灌系统密切配合。改建车站 应尽量利用既有的排水设备。2. 3. 8排水设备的数量应根据地区年降雨量、站场汇水面积、路基土的种类、路基纵 横断面和出水口等因素确定。2. 3. 9站场内以下部位,应根据具体情况加强路基排水:1客运站和办理客车上水作业车站的到发线以及客车整备所的洗
16、车机线和整备线。2蒸汽机车机务段内上煤水的整备线、待班线、机车出入段的站、段分界处附近、库前线 路和洗车机线。3货场内设有站台的装卸线、车辆洗刷线、加冰线和牲畜装卸线。4车辆减速器和设有轨道电路的大站咽喉区。5驼峰立交桥下的线路和进出站疏解线路布置所形成的低洼处。6改建车站时,改建局部排水不良的路基。2.3.10 站场排水系统的设计,应使纵向和横向排水设备紧密配合,水流经路短而顺 直。2.3.11 3. 1 1横向排水设备宜利用站内桥涵;无桥涵可利用时,可采用横向排水槽或排水 管。2.3.12 纵向排水设备的坡度不应小于2 %。,在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1%。穿越线 路的横向排水设备的坡度不应小
17、于5 %。,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2.3.13 站场内排水设备的横断面尺寸,应按1/2 5洪水频率的流量设计。当有充分 依据时,可按当地采用的洪水频率进行设计。纵、横向排水槽的底部宽度不应小于0.4m, 深度不宜大于1. 2m;当深度大于1. 2m时,其底部宽度应适当加宽。2.3.14 当排水设备位于调车作业区、列检作业区、装卸作业区和工作人员通行的地 段时,排水沟或排水槽应加设盖板。2. 3. 1 5纵、横向排水槽、管的交汇点,排水管的转弯处和高程变化处,应设检 查井或集水井。3会让站、越行站1会让站3. 1. 1会让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可按图3. 1 . 1布置。在特别困难
18、条件下,可采 用其他形式的图型。运转室(b)图会让站图型3 .:3.2.1 可按图3.3 .:3.2.1 可按图3.会让站的到发线宜设2条;当行车量较小时可设1条,但不应连续超过2个站。.3当会让站设1条到发线时,其到发线宜布置在运转室对侧。3. 2越行站越行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可按图3. 2. 1 ( a )布置。在特别困难条件下, 2 . 1 ( b )布置。3. 2. 2越行站的到发线应设2条,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设1条。运转室()运转室I(b)图越行站图型3. 2. 3越行站两端咽喉的两正线间应各设2条渡线,在特殊情况下,每端各设1 条渡线时,应预留铺设第二条渡线的位置。必要时,本规范
19、图3. 2. 1 (b)图型也可设 置或预留上述渡线。当站坪长度受限制时,可采用交叉渡线。4中间站4. 1中间站的图型4.1.1 中间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可按图4 . 1 . 或图4. 1 . 1-2布置。在 特别困难条件下,单线铁路可采用其他形式的图型。站房图4.1. L1单线铁路中间站图型2车站设计的基本规定2 . 1 一般要求2.1.1 在铁路车站线路的直线地段上,主要建筑物和设备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符合 表2. 1 . 1的规定。表2 L 1主要建筑物和设备至线路中心线距离(mm)序号建筑物和设备名称商出轨面 的距离至线路 中心或 的距离1跨线桥柱、 天桥柱和接 触网、电力 照明等杆柱
20、 功缘位于正线或站线一侧(下面两种情况除 外)1100及以上位于站场最外站线的外侧1100及以上位于最外梯线或牵出线一侧noo及以上咨002信号机和 水鹤功缘位于正线或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站统一 侧noo及以上2440位于不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站线一侧1100及以上21503货物站台 边缘普通站台11001750高站台480018504旅客站台 边缘高站台11001750普通站台5001750位于正线或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站线一侧 的站台30017505车库门、转车盘、洗车架和专用煤水线、洗擦线、加冰 线、机车走行线上的建筑物动缘1120及以上2眦注车站改建确有困难,高柱信号机边缘距正线中心线的距离可
21、保存2100mm, 至到发线中心线的距离可保存1950mmj2起吊机械固定杆或走行局部附属设备边缘至货物装卸线中心线的距离不应 小于 2440mm,3清扫或扳道房屋外缘轮廓突出局部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aSOOmmj4围墙外缘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500mm,改建车站,在困难条件下, 可米用 3000mm .2.1.2 在铁路车站线路的曲线地段上,各类建筑物和设备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 1 4 6. 2的有关规定加宽。位于曲线内侧的旅站房(a) 站房站房站房(d)图4. L 1-2双线铁路中间站图型4. 2到发线数量和主要设备的配置4. 2. 1中
22、间站的到发线应设2条,作业量较大时可设3条。以下中间站的到发线数量 可较以上规定增加。1枢纽前方站、铁路局局界站、中间给水站、补机始终点站和长大下坡的列车技术检查站、 机车乘务员换乘站,可增加1条。2有两个方向以上的线路引入或岔线接轨的中间站,到发线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3有零摘、摘挂列车进行整编作业的中间站,到发线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4办理机车折返作业的中间站,到发线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当车站同时具备上述两项及 以上作业时,其线路数量应综合考虑,不必逐项增加。4. 2. 2单线铁路中间站宜设置中间站台,双线铁路中间站应设置中间站台;中间站台 应设在站房对侧的到发线与正线之间。在困难条件下,单线
23、铁路中间站台可设在站房对侧的 到发线外侧;双线铁路中间站台可设在站房对侧的到发线外侧或保存既有中间站台于两正线 间。4. 2. 3双线铁路中间站两端咽喉的两正线间应各设2条渡线,在特殊情况下,当每端 各设1条渡线时,应预留铺设第2条渡线的位置。当站坪长度受限制时,可采用交叉渡线。4. 2. 4中间站的货场位置应结合主要货源、货流方向,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及地形、 地质条件等选定。1货场宜设于主要货物集散方向的一侧,并应设在I、m象限,必要时可设在II、w象限。2当有大量散堆装货物装卸时,可在站房对侧设置长货物线。3当受当地条件限制,货场位置与货源集散方向不一致时,应有平安方便的通货场道路。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路 车站 枢纽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