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探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蝴背景下面阍i割解明木晚触籍新文科”理念最早在2017年由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他们所阐述的“新文科”在于打破传统专业壁垒,实现学科融 合,进行综合的挎学科学习。我国在2018年正式提出“新文科概念,2019年教育部联合科技部等部门召开的1六卓越一 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标志着新文科正式迸入实施阶段。我国提出的“新文科”不仅强调学科融合,还要求突出中国 特色、适应新国情、融入新技街、满足新需求。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紧跟改革要求,同时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新环境,对人才素质提出了 新要求,在此情况下,各院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拄重理论知识培养转为侧重应用与实践培养。-)新文科
2、”慨念与内涵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学科而言的,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 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 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掾引领。夏文斌认为1新 文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破与立二即打破传统学科相时独立的体系,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要确立以中国话语 为主导体系的学科谱系,并构芨全方位的学生评价体系2。此外,还有更多学者基于自身专业和学科背景,探讨“新文 科背景下的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新文科”背景与应用型人才培
3、养模式自“新文科”啜念提出后,“新文科”背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学者研究的重点。钟潇基于微型 专业探讨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认为“新文科”建设必将伴随人才模式改革,并从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构建、教 学内容与形式等多个角度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冏:夏文斌认为“新文科”建设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新路径 40可以看出,众多学者认为在新的学术背景和新的社会环境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巳是势在必行,本研究基 于此观点,以湛江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尝试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学院及专业介绍湛江科技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院校,办学以来一直将培养高
4、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院校人才培 养目标,学校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确定了创新发展“新工科”、积被发展“新文科”、聚焦发展新商科”的 发展战略。旅游管理专业为本校特色专业,专业建立至今已经与众多旅游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切实发挥校外实 践基地功能,致力于培养满足粤西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旅游相关企业经营.策划、管理需求的高素质应 用型人才。尽管本专业在人才培养理念和方针上突出应用性,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阻碍了专业建设目标实现,由此本研究 尝试找出部分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革措施。-)现状1 .教颂层面(1)学术型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学术型教师缺乏实践经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
5、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从专业的现有教师构成来看,质量和数量均符 合现有招生规模,特别是2020年学校迈入转设新阶段,大量招聘学术型教师,更是壮大了教师队伍,对学校人才培养 提供了有力师资力量保障。虽然教师专业知识扎实、理论素养较高,但从实践层面来看,多数教师属于1校园走向校园”, 虽有较好的理论素养,但实践知识缺乏,呈现较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授课多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难以结合实际 情况和行业背景进行深入讲解。而学院近年来的学术研究也多向理论上浮,较小比例下沉到具体行业中。长比以往,这 些问题将直接导致教师对岗位人才素质要求认识不足,难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和人才培养。2)教学方式单
6、一学院教师的授课方式以传统输入式为主,即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具有输出 量大、针对性强的特点,但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蟆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学院采取各种 方式鼓励教师队伍创新授课方式,如组织院级或校级教拜教学创新大赛、线上讲座培训、线上线下雨课堂培训等,从短 期来看,部分教师确实在进行调整,部分老师开始探索翻转课堂,尝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热情。但教学方式改革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仅仅依靠个别老师探索琏以形成规模,需要学院组织和引导, 以适当激励的措施提高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积极性。2 .课程体系层面学
7、院旅游管理专业现有课程结构包括3个模块: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1)注重传统型课程设置,时代性不明显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来看,传统型课程所占比例较大,如注重加强旅游英语、导游业务、 旅游财务等传统型课程设置,说明学校注亶传统型旅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但时代性不足。随若时代的发展,旅游产业 转型、旅游消费升级、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文施融合发展.区域旅游发展等新趋势时传统型旅游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在此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完善课程体系,体现时代要求。而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应用型 人才培养。2)学科交叉体现不足旅游学科研究范将远远超过了工商管
8、理一级学科范畴,还涉及环境、地理、社会、心理、人文等5。从不同的角 度出发,可以得到不同的研究范式和研究问题,旅游结合地理学多研究空间分布、规划和开发筝问题,旅游结合心理学 多研究旅游者动机、偏好等问我,旅游结合社会学多研究风俗习惯、社会互动等问题,因此旅游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 需要结合多种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湛江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现有课程设置的交叉融合多是工商管理大类下的其他二 级学科,较少有跨学科大类的课程,“文文”交叉有所涉及,但“文理”“文工”学科交叉体现不足,而在“新文科”以及信息技 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融合。3 .专业实习层面专业实
9、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不可少的环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期较长,除专业技能实习外,学院还安持了综 合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大环节,整体来看,实习时间充分。然而,学院虽巳经牵头与广东省内多家景区、酒店达成协议, 实现长期合作,但从学生具体实习情况看,专业对口行业实习率不高,行业对口实习中,也多从事简单、低端的工作,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对专业期里降低,出现实习结束后岗位留任率不高,甚至行业留任率低等状况。 经访谈调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一新生有近70%调剂进入本专业,入学后有近1/5产生转专业想法,其原因在于,新 生本身对专业认识不足,加上在与高年级交流时,了解到实习岗位多是从事简单、低端
10、、缺少技术含量、学历层次要求 不高的工作,致使新生产生就业迷茫心理,对本专业失去信心和继续学习的动力。因此,不管是从短期学生实习状况看, 还是从长期学校招生和人才培养看,学生专业实习层面的创新都是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层面1 .多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实践性培养针对学术型老师缺乏实践经验问题,学院应该提供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教师培训。一方面,学院可以牵头与企业 开展深度合作,学院在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同时,企业可以为教师提供挂职学习的机会,使教师深入企业,真正了解企业 的人才需求,回到校园“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学院可以遨请企业管理者进入校园,开展讲座,为学生授课、为老师培 训等,以多种方式使老师和学生
11、了解行业环境和企业运营模式。此外,学院在课程分配时,应该多考虑教师的专业背景, 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旅游规划和开发、旅游策划等课程,可以优先安排实践经险丰富的老师授课。教师是学生擘 习的引导者,学院只有建设一支本领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不断深化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相关企 业,乃至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2 .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比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并实现长期、持久性记 忆。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和移动互联设备发达的今天,学院教师应搭乘福利快车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新 实践教学方式,实现课堂翻转。例如,可以开展线
12、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借助大学生幕课、网易云课堂、哮哩哗哩(B 站)等平台,获顼优质教学荏源、扩充教学内容、学习教学方法;可以借助雨课堂、腌讯视频等应用程序(Application, App) ,加强学生教学管理与交流;可以借助各大线上课程试题库,加强巩固教学知识点,扑充教学遗漏。(二)课程体系层面1 .完善课程体系,紧跟时代发展要求课程体系设置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课程体系设置直接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手段,针对课程体系 设置不完善问题,学院应参考多方需求,并将其作为改革依据。一方面,学院要听取企业和相关部门的意见,了解企业 的人才素质需求,然后对应开设相关课程,有针对性进行培养;另一方
13、面,学院应紧跟信息技术浪潮,增强学生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开设如旅游大数据、短视频制作与营销、虚拟旅游等课程,实现流游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同时积极建设虚 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消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实验室,培养学生的软件掌握能力。2 .注重课程设置交叉融合,培养复合理人才“新文科”背景下,要求不同学科之间打破明确的专业界限,突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学院在进行 专业课程设置时应I用应时代发展趋势,增设一些适合与旅游管理专业深度融合的课程,不仅可以与工商管理大类下的其 他二级学科融合,还可以与“文理”文工”进行融合。可以在核心专
14、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中适当融入与旅游管理专 业紧密相连的其他学科,甚至可以与其他学院进行合作,遨请其他学院的教师进行授课。通过课程设置的深化改革,培 养复合型人才。(三)依托实践教育平台,探索实习新模式专业实习是学生从校园走向岗位的必经环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国内现有高校一般都格外重 视本专业的实习环节。学院从理论层面予以重视往往不够,应该充分认识到实习环节的重要性,创造创新实习环节,给 子学生更多充分认识本专业的性质和特点的机会。第者认为,想要实现实习模式创新,学校和学院层面应该加大资金投 入,积极荒设校园实践平台和实验室。一方面枳级建设客房、餐饮、酒水服务等实践平台,
15、从校园开始培养学生的基础 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建设智慧景区模拟实验平台、大数据实验室、成拟景区等,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业务技能, 经过这两方面的培养,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企业将不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基础知识与职业能力的培 养,更容易走向有技术含量的岗位。同时应该积援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寻求深度长期合作,提商学生实习质量,提升 学生实习留任率,建立互信互助的合作关系。本文以湛江科技学院为例,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从教师、课程体 系、专业实习3个方面分析现有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意见,但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全方位、 系统性的问题,显然文章还存在不足,后犊研究将进行深入探讨。1黄启兵,田晓明新文科”的来源、特性及建设路径间.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 ( 2) : 75-83.2夏文斌.新文科的“破”与立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 (4) : 125.3钟潇.基于微专业建设的应用型院校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 (23) : 61-63.4夏文斌.新文科背景下通识敷育体系的创新实践目.中国商尊敦有,2021 (12) : 20-21.5左冰,林德荣.交叉与融合:旅游管理一级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J.旅游学刊,2016 (10) : 21-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