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绿色智能建造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建筑绿色智能建造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层建筑绿色智能建造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一、工程基本情况工程名称:高层建筑绿色智能建造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登记号:Y0001主要完成人:王剑非、梁丽敏、朱文伟、杨宗祥、陈芝轩、王晓 燕、李世华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云南建投绿 色高性能混凝土股份、云南建投钢结构股份、云南 建投建筑机械、云南建投第五建设提名等级:拟提名2022年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提名单位: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二、工程简介现代施工技术的高速开展,促进了高层建筑建造技术的开展,随 着环境俣护日益增强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持续推进,高层建 筑绿色智能建造技术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与难点。本课题主要针对高 层
2、建筑的绿色智能建造技术,通过对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控制技术、垂 直运输体系配置与调度技术、钢结构典型构件及节点深化设计技术、 建筑模板脚手架体系、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及泵送技术等 的研究,取得如下创新成果:云南建投钢结构股份关于完成2022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工程的公示根据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22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 工作的通知(云科奖发20221号)的文件通知,云南建投钢 结构股份对所完成的“绿色钢结构民族民居体系研发及 规模化应用”进行公示。公示内容为工程名称、提名者及提名等 级、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 人基本情况。公示时间为2022年4月29日-5月5
3、日。自公示之日起7天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工程材料真实 性和工程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及排序有异议的,需书面向 云南建投钢结构股份研发中心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 文件。为便于核实,确保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 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说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个人提 供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以 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凡匿名异议和超出 期限的异议一般不予受理。特此公告。附件1:公示内容通讯地址:地林溪路188号联系单位:云南建投钢结构股份联系人:章伟联系 :绿色钢结构民族民居体系研发及规模化应用一、工程基本情况工程名称:绿色钢结构民族
4、民居体系研发及规模化应用科技成果登记号:Y0002主要完成人:朱文伟章伟王剑非顾忠文胡相伟何力 梅世强主要完成单位:云南建投钢结构股份、云南省建设投资 控股集团提名等级:拟提名2022年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提名单位: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二、工程简介本工程依托中央和云南省下达的从2015年云南省农村危房改造 拆重建任务、鲁甸发生“8.03”地震后农村民居重建任务和国务院大 理开展装配式建筑任务。系统地云南省民族民居推广示范、绿色装配 和轻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昆明、昭通、曲靖、文山、玉溪、红河、 普洱、西双版纳、楚雄、大理、临沧、保山、怒江、迪庆、石林等地 区完成了全套综合设计、制造、施工
5、技术的最终开发和全面应用,取 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主要的科技创新点如下:1、互联网线上推出涵盖汉族、白族、彝族、傣族、景颇族、布 朗族风格的一层、二层、三层民族户型,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扉页、 视频推广钢结构抗震民族民居。线下在各个地州按县为单位,整合居 民民族民居建设经验的工匠形成代理商,推出云南省农村钢结构民 居产品化设计方案及技术导那么和钢结构民居施工指导手册并线 下组织见面会,举行现场培训。2、综合考虑代理商的的强项和弱点,通过轻量化设计和柱分段 降低构件质量在150公斤以内、控制截面宽度在150mm以内、通过 在楼层处设置节点将柱分段,该节点利用梁翼缘作为底板并设置加劲
6、肋,浇筑混凝土后节点隐藏于混凝土板内部,集成云南省现有墙板类 型,设计将梁、柱藏于墙体中间的节点,梁柱每边至少宽出25mm做 挂钢丝网抹灰层,钢材与围护材料通过柔性、粘性连接解决钢材与围 护墙体解决装配式构件容易收缩开裂问题,通过将钢梁的挠跨比控制 在在活荷载作用下1/800,在恒+活作用下控制1/500降低由于钢结构 下挠造成的开裂风险。3、民族民居结构采取轻量化设计理念,为了方便少数民族代理 商自行轻量装配,轻型装配可工业化生产的自装配式民居轻型组合支 撑框架体系,体系中支撑采用一种工业化生产的可张紧的柱间支撑, 支撑通过U型卡件两侧焊接与柱侧,根据详细节点分析,不同直径 支撑与不同厚度的
7、u型卡件配套,支撑穿过U型卡件后通过螺栓连 接,施工完成后通过螺栓张紧支撑,让整个结构由松弛状态变成超静 定结构,民族民居结构通过张紧的支撑防线和框架防线组成,让支撑 防线承当更多的地震力,同时放大框架柱承当的地震力,让框架在支 撑失效后形成二道防线作用,支撑承当更多地震力后,框架梁的需求 和地震力降低,梁采用高频焊接工字钢,腹板较薄,提高梁腹板的 截面利用率。同时通过高弹低延设计和民族民居性能化提高梁的承载 力,使框架梁和支撑能满足2倍地震作用力和到达中震不屈服目标。 民族民居中楼梯采用3mm的钢板焊接而成从而降低楼梯含钢量,踏 步板上通过浇筑细石混凝土结构提高楼梯的刚度和舒适性。综合考虑
8、栏杆的贡献,通过试验、静力分析、动力分析验证轻型钢结构楼梯满 足承载力和舒适度要求。三、完成人对工程的贡献情况第一完成人朱文伟:组织工程有序推进,参与了整个课题工程的 全过程,负责工程总体筹划、工程实施、工程推进等工作,对工程中 发现的推进难题组织论证,调配公司资源促进该工程顺利实施,对本 工程的全面实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 同期工作总量的90%。第二完成人章伟:,参与了整个课题工程的全过程,负责结构体 系研发,在该工程过程中积极向外部学习,在该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做 结构计算和图集绘制,研究节点和配合施工调整结构形式。创造了多 项专利,编制图集。总结设计计算方法,负责工
9、程科技成果编制及申 报,保证该工程顺利实施。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 作总量的90%o第三完成人王剑非: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在整个课题实施过程中 指导课题顺利推进,为该工程推进工程指引工作,在该工程推进过程 中遇到难题提出解决方案。调整思路和方向。协调外部高校资源促进 工程的顺利实施。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 60% o第四完成人顾忠文:主要负责工程的推进的具体工作,在这个项 目对设计研发、工厂制作、产品推广、样板工程验收、竣工结算、经 费支出,布置具体工作,及时将产品推广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反应至 研发小组,提出意见修改调整研发思路和工厂加工工艺。在该项工作 中投
10、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60%o第五完成人胡相伟:钢结构民居加工、制作技术负责人,对钢结 构民族民居加工和安装创新做出突出贡献,为钢结构民居制作提供技 术支持,参与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总结技术成果,是一种十字变箱 型节点的制作方法的主要完成人员。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 人同期工作总量的50%。第六完成人 何 力:钢结构民族民居的节点主要开发人员,对 民族民居工程节点设计做出突出贡献,为民族民居的节点做有限元分 析,参与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总结技术成果。是用于组装钢结构建 筑墙体的装配式系列构件创造专利主要完成人员,在该项工作中投入 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50%。第七完成人梅世
11、强:工程技术总结及申报,对工程的创新做出突 出贡献,为钢结构民族民居提供技术支持,参与工程配套产品技术、 楼梯、墙体的研究,是两篇论文主要总结人员,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 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50%。四、完成单位对工程的贡献情况第一完成单位云南建投钢结构股份:工程主要完成单 位,全面负责本工程的研发、实施、验收、技术总结工作,落实研发 经费、人员、设备、试验场地。负责本工程的技术路线、实施目标的 制定,组织协调任务分工,进行深化设计、技术研发、试验运行,并 及时进行技术成果总结和申报,选定和落实应用工程推广应用。取得 了相应的技术成果,实现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本工程的全面实 施做出巨大贡
12、献。第二完成单位云南省建投投资控股集团:工程合作单 位,参与本工程的研发、实施、验收、技术总结工作,组织推荐工程 进行科技成果评价。参与工程的技术路线、实施目标的制定,提供专 家给予技术支持并对研究成果总结进行指导,负责协调外部关系积极 对该工程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相应的技术成果,智慧运维系统的开 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本工程的实施做出巨大贡献。五、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1、实用新型专利序号获奖名称类型专利号授权日期1可工业化生产的自装配式民居轻 刑幺日台方墙框如实用新型ZL.92一种工业化生产的可张紧柱间支塔休至实用新型ZL.43用于固定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的一体式自锁金属卡
13、扣实用新型ZL.44用于固定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的一体式自锁塑料卡座实用新型ZL.55一种用于圆管柱的靴梁式柱脚节 占构件创造专利ZL.56一种用于安装钢柱的外露式柱脚 节占构件创造专利ZL.07用于组装钢结构建筑墙体的装配 式豕列构件创造专利ZL.48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扣件式支 援桀罟实用新型ZL.09一种辅助钢构件焊接的焊接托盘实用新型ZL.410一种简易式钢梁吊模支撑装置实用新型ZL.811一种适用于小面积变形钢板的校 百和实用新型ZL.512一种中厚板X型坡口火焰切割方 抄实用新型ZL.X13一种辅助侧吸式角焊小车焊接工堂实用新型ZL.614一种十字柱半成品组装工装实用新型ZL.8
14、15一种十字变箱型节点制作方法创造专利ZL.82、专著、论文(1)科技报告:1)钢结构民居体系化、工业化研究与应有技术报告报告编号-2017EH323/01,馆藏编号;YNSTR-KJ-2018-0195(2)论文:川章伟、吴波、王剑非.钢结构民居关键节点设计.钢结构2018.4.2章伟、吴波、王宾.钢结构民居体系化、工业化研究与应用.钢 结构 2018.4.3吴波、王晓燕、何力、梅世强.某轻型钢楼梯结构设计及舒适度 分析.建筑结构,2017.54梅世强、吴波、毛凯.某多层住宅建筑结构标准化设计探索.钢 结构 2018.2.六、曾获奖情况1、施工工法(1 )部级工法,无碳刨焊接工艺工法,工法编
15、号: YSGF029-2017o(2)部级工法,钢柱脚内插桩基础预埋件悬空安装工法, 工法编号:YSGF030-2017。(3)省级工法,建筑外墙纤维水泥平板安装工法,工法编 号:YNSJZGF-2017-21o深厚泥炭质土超大环形深基坑环形板撑施工关键技术一、工程基本情况工程名称:深厚泥炭质土超大环形深基坑环形板撑施工关键技术L创新开发了基于砂浆膜厚度的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建 立了 “工作性能-压力泌水率-塑性粘度”的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性能 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发应用了混凝土远程智能监控技术管理系统,实 现了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在350米高层建筑中的高效泵送施工。2 .突破性地研究出轻量
16、化、人性化的钢铝混合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实现了铝合金操作平台模数化、标准化应用;开发了自动循环倒链的 电动葫芦提升装置和一键设置同步智能控制系统,平安性高、稳定性 强、精确度和灵敏度高。研发了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和镀锌技术,实 现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施工。3 .开发了基于BIM的钢结构深化设计、虚拟预拼装、数字化加工 和安装的集成系统,完成模型、材料、构件、现场施工的各软件数据 自动化信息交互,实现了高层钢结构全过程智能化建造。4 .自主研发了用于钢结构制造的双丝气保自动焊接设备,实现了 无碳刨焊接技术在高层钢结构厚板焊接中的创新应用,减少了 12.3% 熔敷金属的使用,焊接效率提高70%,
17、焊接一次合格率可达98%以 上。三、完成人对工程的贡献情况第一完成人王剑非:工程负责人,负责工程总体筹划、进度控制、 实施推进、成果筹划和示范工程的落地等工作。具体参与铝混合附着 式升降脚手架产品升级、基于BIM的钢结构深化设计、虚拟预拼装、 数字化加工和安装的集成系统的开发等工作,为本工程第1创新点的科技成果登记号:Y0003主要完成人:郭磊曹净刘克文孔维俭黄河吴军张辉主要完成单位:云南建投第十二建设、云南建投第一勘 察设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昆明理工 大学提名等级:拟提名2022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提名单位: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二、工程简介本工程依托昆明市第十
18、三污水处理厂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工程, 系统地对深厚泥炭质土超大环形深基坑环形板撑施工关键技术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在昆明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工程 中完成了全套综合施工技术的最终开发和全面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主要的科技创新点如下:1、深厚泥炭质土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工艺研究软流塑状态泥炭质土孔隙比大、流变性强,扰动后结构易破 坏,在其上进行土方开挖具有开挖体量大、施工工期长、平安难控制 等特点,施工工艺的选择对整个基坑工程的施工影响较大,为了在开 挖过程中控制土的塑性位移和流变,应对开挖工艺进行优化,为此开 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研究:研究每层开挖的土方量、开挖
19、顺序和时间间隔对土体流变的影 响,以此为依据对每层开挖的厚度和分段长度、开挖顺序和时间间隔 进行规划,减少开挖对土体流变的影响。合理规划施工顺序、挖土机械平面布置以及运土机械出土通道 位置,减少施工对场地内土体的扰动。研究土体开挖对土体造成的塑性位移和流变对工程桩的不利 影响,分析能否通过合理规划开挖参数改善这种不利影响。创新点:从基础理论出发,定性分析基坑流变特性,制定防止流 变危害工程的措施。有效防止了基坑施工过程中发生滑移及隆起,使 土方开挖施工机械能更加平安的投入使用。2、深厚泥炭质土中成孔成桩工艺研究在软流塑状态泥炭质土中进行工程桩及支护桩施工的成桩工 艺还不完善,造成成孔成桩过程中
20、易出现塌孔或扩径(缩径)现象, 成桩质量难以保证,对此开展以下的研究:研究软流塑状态泥炭质土的特性,选取合适的成孔护壁措施 以保证成孔质量。分析工程桩与支护桩在软流塑状态泥炭质土中的成桩工艺, 选取合适的施工工艺保证成桩质量。根据软流塑状态泥炭质土的特性,探究适合深厚泥炭质土地质条件下的合理桩型及完整的成孔、成桩工艺流程。创新点:针对深厚泥炭质土的地质特性,分析桩周边及桩底土体被混凝土挤扩的水平位移,并通过灌注总混凝土体积与计算用混凝土体积比确定理论充盈系数。3、深厚泥炭质土超大环形深基坑环形板撑施工技术研究支承环形板撑的地基土为软流塑状态泥炭质土,其承载力极 低,环形板撑在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
21、中成型困难,构件难以到达设计 强度要求。为完成钢筋混凝土环形板撑在深厚软流塑状态泥炭质土 中的施工,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研究:研究如何加固承载力低、塑性变形难以控制的软流塑状态泥 炭质地基土,使地基土满足环形板撑设计要求的承载力和变形控制要 求,保证环形板撑的成型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研究圆形基坑的受力机理,合理规划环形板撑的施工流程,在 环形板撑整体成型前尽量控制基坑变形。研究支护桩、支承桩、环形板撑、桩间加固土、坑内钢板桩五 者之间的受力机理,研究其如何传递和承受坑外水平水土压力,为以 后的超大环形板撑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创新点: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基坑环形板撑(裙边加固)结构进行 模拟,建立
22、由围护桩、内排桩、裙边加固结构组成的支护结构模型, 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环形板撑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以及基坑开挖时裙 边加固结构对基坑支护产生的作用及效果。4、深厚泥炭质土基坑施工过程信息化动态管理技术研究软流塑状态泥炭质土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环形板撑施工条件 较差,施工工艺不够成熟,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过大、施工质量 难以保证的情况,为保证基坑支护施工及周边环境平安,需要对施工 进行动态化管理,及时反应施工情况,完善施工工艺,具体研究内容 如下:根据基坑及周边环境状况确定合理的监测目标,分析适合泥炭 质土超大环形板撑施工中各监测工程的合理预警值,保证基坑及周边 建筑平安。预测基坑在实际施工中面临
23、突发情况时导致基坑出现变形过 大、失稳等基坑体系失效情况,研究并提出几种典型破坏模式下的合 理应急预案,尽量保证基坑平安,降低生命财产损失。根据施工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后续工况的施工方案,尤其需要注 意的是施工工艺较为复杂的土方开挖和环形板撑浇筑工况,降低由于 施工工艺不成熟可能导致的平安隐患,不断完善施工工艺。创新点:应用信息化动态管理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了监测。三、完成人对工程的贡献情况第一完成人郭磊:云南建投第十二建设技术负责人,是 整个科研工程的总负责人,对工程的第1-4项创新点做出突出贡献, 负责工程的总体协调工作,参与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对工程中出现 的技术难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并
24、积极对该工程成果进行推广应 用。是用于软塑土地的基抗开挖方法、支护结构的成桩方法、一种软 土环境下环形板撑基坑的出土通道结构、一种基抗支护结构及基坑支 护组件、深厚泥炭质土中灌注桩成孔成桩数值模拟、软流塑状态泥 炭质土基坑深层滑移破坏分析、深厚泥炭质土条件下相邻灌注桩的施 工影响研究、湖沼沉积区泥炭土超大圆形深基坑施工工法、湖沼沉积 区泥炭土泥浆护壁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法技术成果的主要完成人。 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90%。第二完成人曹净: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对工程的第 1-4项创新点做出突出贡献,主要负责工程基础理论研究及理论分析, 研究制定工程技术路线及实施
25、目标,提炼工程科技创新点,并对工程 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总结技术成果,对工程的 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是腐殖酸对泥炭土强度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软土地基MPC劲性复合桩现场试验研究、基坑双排桩支护的桩间土 等效计算模型研究等技术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 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70% o第三完成人刘克文:云南建投第一勘察设计技术负责 人,参与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技术难题解决,总结技术,对工程中 出现的技术难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对工程的第1-3项创新点做 出突出贡献。是动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周围土体位移研究、 一种泥炭质土地层内支撑梁下竹篱芭垫层、一种基坑
26、的坑顶排水沟等成果主要研发完成人员。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 总量的70%。第四完成人孔维俭: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技术 负责人,参与了整个科研工程的全过程,参与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 并对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并积极对该工程 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对工程的第1-3项创新点做出突出贡献。是湖沼 沉积区泥炭土超大圆形深基坑施工工法、湖沼沉积区泥炭土泥浆护壁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法、泥炭质土环境下大型环撑基坑变形控制分 析、软-流塑状态泥炭质土基坑深层滑移破坏分析、深厚泥炭质土条 件下相邻灌注桩的施工影响研究、深厚泥炭质土中灌注桩成孔成桩数 值模拟等成果主要
27、研发完成人员。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 同期工作总量的70%。第五完成人黄河:云南建投第十二建设总经理,参与了 整个科研工程的全过程,参与工程施工组织、协调管理,关键技术的 研究,总结技术成果,对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 法,并积极对该工程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 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50%。第六完成人吴军:云南建投第十二建设生产副总经理, 参与了整个科研工程的全过程,参与工程施工组织、协调管理,关键 技术的研究,总结技术成果,对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提出针对性的 解决方法,并积极对该工程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50%
28、o第七完成人张辉:云南建投第十二建设技术部门负责 人,参与了整个科研工程的全过程,负责对工程进行技术总结及成果 申报,对工程的创新做出突出贡献,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工程进行 现场技术管理、技术指导,参与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总结技术成果, 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50%。四、完成单位对工程的贡献情况第一完成单位云南建投第十二建设:是该工程的牵头单 位,全面负责本工程的研发、实施、验收、技术总结工作,落实研发 经费、人员、设备、试验场地。负责本工程的技术路线、实施目标的 制定,组织协调任务分工,进行深化设计、技术研发、试验运行,并 及时进行技术成果总结和申报,选定和落实应用工程
29、推广应用。工程 研究取得了相应的技术成果,实现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本工程 的全面实施做出巨大贡献。第二完成单位云南建投第一勘察设计:工程合作完成单 位,参与本工程的研发、实施、验收、技术总结等工作,参与工程的 技术路线、实施目标的制定,提供专家给予技术支持并对研究成果总 结进行指导,负责完成相关课题研究内容并取得了相应的技术成果, 同时技术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本工程的实施做出重大 贡献。第三完成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工程合作 完成单位,参与本工程的研发、实施、验收、技术总结等工作,参与 工程的技术路线、实施目标的制定,提供专家给予技术支持并对研究 成果总结进行
30、指导,负责完成相关课题研究内容并取得了相应的技术 成果,同时技术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本工程的实施做 出重大贡献。第四完成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是该工程的主要基础理论研究及技 术研究单位,与其他工程参与单位共同对工程进行研发、实施、验收、 技术总结等工作,重点对工程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对工程进行深入理 论分析,制定工程的技术路线、实施目标,提供专家给予技术支持并 对研究成果总结进行指导,并对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提出针对性的 解决方法,对工程的创新点提炼及研究做出突出贡献,同时负责完成 相关课题研究内容并取得了相应的技术成果,技术成果取得了显著的 社会经济效益,对本工程的实施做出重大贡献。五
31、、主要知识产权1、专利序号获奖名称类型专利号授权日期1用于软塑土地的基抗开挖方法创造ZL 2019 1 .12支护结构的成桩方法创造ZL 2019 1 .33一种软土环境下环形板撑基坑的出土通道实用新型ZL 2019 2 .32020. 6. 94一种基抗支护结构及基坑支护组件实用新型ZL 2019 2 .32020. 7. 145一种应用于软土放坡的泄水管实用新型ZL 2019 2 . 12020. 6. 96一种泥炭质土地层内支撑梁下竹蒿芭垫层实用新型ZL 2020 2 .97一种基坑的坑顶排水沟实用新型ZL 2018 2 .72019. 1. 12、论文1蒲七,李肖君,刘爱军,郭磊,欧阳
32、文璟.裙边加固对h型双板撑支 护结构支护效果的影响.(eds.)2019年全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交流会 暨施工技术2019年理事会年会论文集(上册)(pp.31-39).2郭磊,蒲七,李云坤,高越,孔维俭.深厚泥炭质土中灌注桩成孔成 桩数值模拟J.施工技术2019年理事会年会论文集(上册) (pp. 121-124).3李肖君,郭磊,蒲七,孔维俭,李云坤,胡利韦,李志坚,王石权.泥炭 质土环境下大型环撑基坑变形控制分析J.建设科技,18(2019):95-98.4郭磊,李肖君,李云坤,蒲七,孔维俭,胡利韦,李志坚,王石权.软 流塑状态泥炭质土基坑深层滑移破坏分析J.建设科 技,22(2019):
33、88-93.5郭磊,蒲七,孔维俭,李云坤,贾荣谷,胡利韦.深厚泥炭质土条件下 临近灌注桩的施工影响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 i+,15(2019):144-147.6李肖君,李建乔,罗毅.深厚泥炭质土圆形基坑中h型双环板撑支护应用及数值模拟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3):9-13.刘克文,崔力,林伟,张洪宽.动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周 围土体位移研究J.矿产勘察,2018,9(05):1049-1053.8曹净,孔程,李松坡.腐殖酸对泥炭土强度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J/OL.平安与环境学报:1-82021-07-22.(录用)9曹净,杜涛,余再西,郭鹏.软土地基MPC劲性复合桩现
34、场试验研 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21,47(01):61-68.10曹净,钱国伟,高越,左怀西.基坑双排桩支护的桩间土等效计算 模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0,16(03):749-757.3、工法(1)省级工法,湖沼沉积区泥炭土超大圆形深基坑施工工法, 工法编号:YNSJZGF-2018-062o(2)中有色协会部级工法,湖沼沉积区泥炭土超大圆形深基 坑施工工法,工法编号:YSGF007-2019o(3)中有色协会部级工法,湖沼沉积区泥炭土泥浆护壁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法,工法编号:YSGF008-2019。工程示范和落地以及第2、3、4创新点的研发做出突出贡献。在本项 目中投
35、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的70%。第二完成人梁丽敏:工程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了基于机制砂的低 粘性绿色节能超高泵送混凝土研发及应用全过程,负责子课题的总体 筹划、进度控制、工程实施、工程验收等工作,保证该工程按任务书 进度要求顺利实施。候选人为本工程创新点1作出突出贡献,“350 米高度机制砂混凝土超高泵送技术”经成果评价到达国际先进水平。 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60%。第三完成人朱文伟:钢结构局部研发负责人,参与了整个科研项 目的全过程,对工程的第3、4项创新点做出突出贡献,主导钢结构 制作和焊接局部关键技术的研究及示范工程应用,对钢结构局部中出 现的技术难题的提出针对性
36、的解决方法,并积极对该工程成果进行推 广应用。是钢结构绿色智能制造安装关键技术及厚板焊接技术研究等 主要完成人。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 60%。第四完成人杨宗祥: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了整个科研工程的全过 程,对本工程20米钢铝混合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所涉及创新点做出突 出贡献,负责参与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对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 的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是架体高度、步距、层数的关键技术研究, 多种安拆方式技术研究,结构设计、用材选型、铝模板构件标准统一 研究,提升装置研究,智能同步控制系统研究,架体构件外表处理工 艺研究的主要完成人。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 量
37、的60%。复杂环境智慧管廊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一、工程基本情况工程名称:复杂环境智慧管廊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登记号:Y0005主要完成人:殷华富杨绍光向万军杨建雄和向钧杨万宇 申开俊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十四冶建设 集团云南安装工程、保山市地下综合管廊投资管理有限责任 公司、云南建投安装股份、云南建投第二安装工程提名等级:拟提名2022年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提名单位: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二、工程简介本工程依托保山市中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系统地对综合管 廊建造与智慧化运维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保山市中心城市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中完成了全套综合施工技术的最
38、终开发和全面应 用,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主要的科技创新点如下:1、在基坑支护方面采取了以下六项综合技术:一是针对现场开 阔、地下水不多、土质良好的地质,采取放坡+网喷技术;二是针对 环境简单黏土层地质,采取放坡+锚杆注浆+网喷技术;三是针对场地 狭窄、地下水丰富、流沙层等地质,采取拉森钢板桩+内支撑技术, 四是针对周边环境复杂、开挖深度较深、淤泥土质等,采取旋挖灌注 桩+内支撑技术;五是针对周边民房密集、环境复杂、基坑开挖深度 较深、地质较差等,采取长螺旋灌注桩+锚索支护技术;六是针对河 流内施工,采取双层钢板桩+旋喷中隔墙复合围堰支护。在地基处理 方面,采取了以下四项综合技术有
39、效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克服了管廊 因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质量问题:一是针对泥炭质土的施工路段采用碎 石换填;二是针对针对地基软弱层较厚土层,采用单管法高压旋喷桩 注浆加固;三是针对针对地下水丰富、基底透水性较强土层,采用水 泥浆+水玻璃及氯化钙溶液的双液注浆加固;四是针对泥碳及淤泥质 土层,采用静压预制管桩加固。2、综合管廊在遇到公路、河流、燃气管线、既有管线等复杂环 境时,自主创新节点立体交叉技术,穿(跨)越障碍,实现管廊高效 贯通。管廊下穿高速路涵洞段管廊,由于空间受限,自主研究制低矮 空间钻机,短节段桩基施工、节段钢筋连接、超流态混凝土施工,有 效解决管廊穿越低矮空间基坑支护难题。管廊遇中缅石
40、油管道,管道周边15m范围内不允许扰动土体, 创新性提出30米跨径预应力装配式管廊跨越通过技术,同时为解决 3舱管廊巨大的吊装难题,提出了将管廊拆分先分板预制吊装后连续 开创新技术路线。预制4块预应力工字梁,架桥机安装后形成简支梁,然后对工字梁之间进行湿接缝浇筑连接,转换成一个的综合管廊箱 体,成功解决了建设难题,该技术属国内首创。管廊跨越20米宽常年流水河道,经研究采用贝雷梁支架方案 现浇综合管廊技术,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河道的污染,平安、经济、 环保。管廊穿越湿地公园,不具备开挖条件,采用3800mm大直径泥 水平衡法顶管施工技术,平安高效,为当时国内最大地下综合管廊技 术。管廊遇正在运行的
41、既有管理线,采用现场分品散拼钢桁架成形 技术对电缆进行保护。区域内跨超管廊的给水管采用格构柱换撑+原状外包混凝土组 合梁技术进行保护,该技术将给水管与临时保护混凝土有机结合,形 成永监结合结构,技术巧妙。对原有管廊采用分级格构柱+现浇转换梁置换技术进行保护, 平安可靠。3、创新性的将铝合金模板和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应用于管廊结 构施工,在底板防水采用预铺反粘技术,侧墙施工将止水螺杆改为分 段式可拆式螺杆,简化工艺,提高廊主体结构质量;变形缝处橡胶止 水带接头连结由粘接改进为热熔法连接,止水效果更为可靠;自主开 发了地下综合管廊侧墙法兰群穿止水套管,安装效率高,一次成型, 杜绝渗漏水;研制管廊两侧
42、深窄肥槽回填土夯实装置进行夯实,解决 深窄肥槽回填土夯实困难、质量隐患大的难题,大幅提升了管廊建设 质量。4、自主研发设计了综合管廊管线用的装配式组合支架,该装配 式组合支架包括管廊支架快速预埋定位装置、带槽预埋件及组件、安 装工装架、异形段支架、电缆支架,工厂化预制,现场装配式安装, 且安装无需切割、钻孔、焊接,能有效降低本钱、大幅提高工效和质 量、保证平安、方便更换,该技术彻底革新了管廊支架制作安装工艺。5、采用GIS和BIM等多种技术自主研发了智慧管廊运营管理系 统,系统由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平安防范系统、通信系统、预警与 报警系统和统一管理信息平台五局部组成。该系统融合门户集成、应 用
43、集成、融合通信集成、数据集成、平安集成、管理集成,通过物联 网、三维可视化、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建立了管廊内部的综合管理、 视频监控、综合监控、BIM三维监控模块为一体的大数据中心,保证 了管廊内部与监控中心有效连接的的智慧管廊运营系统,实现了智慧 的管廊监测、分析和决策。三、完成人对工程的贡献情况第一完成人殷华富:公司技术负责人,对工程的第1-5项创新点 做出突出贡献,负责工程的总体协调工作,参与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 对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的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并积极对该工程 成果进行推广应用。是智慧管廊运营管理系统、一种综合管廊避雷带 打孔用装置、管廊雾化装置、综合管廊舱体内混凝土移动式喷
44、淋养护 系统的研发的主要完成人。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 作总量的90%。第二完成人杨绍光:分管保山片区技术工作,对工程的第1-4项 创新点做出突出贡献,参与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对工程中出现的 技术难题的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总结技术成果,并积极对该工程 成果进行推广应用。是立体交叉管线复合保护技术、一种易拆卸、免 焊接的止水钢板桩支护连接构件、一种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入廊通道的 可伸缩格栅盖板、地下综合管廊用转角钢板桩结构、一种综合管廊小 直径管道传输装置、下综合管廊支架预埋件辅助固定装置等技术研发 主要完成人。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 90% o第三完成人向万
45、军:公司技术部门负责人,参与了整个科研工程 的全过程,对工程的第1-3项创新点做出突出贡献,负责工程施工技 术、方案管理及现场技术指导工作,参与工程技术难题解决,总结技 术,申报成果。是一种综合管廊用异形转角钢板桩结构、一种综合管 廊避雷带打孔用装置等主要研发人员。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 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60%。第四完成人杨建雄:建设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参与了整个科研 工程的全过程,参与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对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难 题的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并积极对该工程成果进行推广应用。是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工程运作与建设管理实务、基于界面理论的 城市综合管廊PPP工程建设管理研究、
46、保山中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基坑围护方案研究等主要完成人。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 同期工作总量的60%。第五完成人和向钧:管廊支架技术负责人,对管廊内支架加工和 安装创新做出突出贡献,为综合管廊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参与工程关 键技术的研究,总结技术成果,是一种槽式电缆桥架布线辅助装置和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预埋支架安装工法的主要完成人员。在该项工作中 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50%。第六完成人杨万宇:智慧管廊运维管理系统主要开发人员,对项 目的运维系统开发做出突出贡献,为综合管廊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参 与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总结技术成果。是地下综合管廊智慧监控综 合运维系统(web版)V
47、1.0、地下综合管廊智慧监控视频监控系统(web 版)V1.0、地下综合管廊智慧监控实时监控系统(web版)V1.0、智 慧地下综合管廊信息智能化监控系统V1.0、智慧地下综合管廊信息 管理系统V1.0、智慧地下综合管廊视频监控系统VL0、智慧地下综 合管廊信息3D管理系统V1.0, 7个软件著作权的主要完成人员,在 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50%。第七完成人申开俊:工程技术总结及申报,对工程的创新做出突 出贡献,为综合管廊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参与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结技术成果,在该项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期工作总量的50%。四、完成单位对工程的贡献情况第一完成单位云南省建投投资控股集团:工程主要完成 单位,全面负责本工程的研发、实施、验收、技术总结工作,落实研 发经费、人员、设备、试验场地。负责本工程的技术路线、实施目标 的制定,组织协调任务分工,进行深化设计、技术研发、试验运行, 并及时进行技术成果总结和申报,选定和落实应用工程推广应用。取 得了相应的技术成果,实现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本工程的全面 实施做出巨大贡献。第二完成单位十四冶建设集团云南安装工程:工程合作 单位,参与本工程的研发、实施、验收、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