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名词解释》第三章 文学作品论.docx
《《文艺学名词解释》第三章 文学作品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学名词解释》第三章 文学作品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艺学名词解释第三章文学作品论第三章文擘作品文本原为语言学的概念,从20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学理论界的一些 派别逐步广为使用文本或文学文本,甚至使其成为取代文学作 品的概念。文本和作品”实际所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即作为读者 阅读活动对象的作者创作活动的成果。但人们用文本强调它是未被 读者阅读之前的作家创作成果,强调其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开放性即再 创造性应该不为作者的意图所左右;而在读者阅读之后,在对文本的多 种理解和阐释发生之后,文本便成为作品了。两分法是我国历史上最广泛的文学作品分类方法,按照有韵味和无韵 味分为文和笔,即韵文和散文两大类。在这两类之下再有许多更为细致 以至繁琐的体裁划分,如韵
2、文包括诗、词、歌、赋等,散文包括论说、 序跋、游记、传记等。类似的两分法,在西方历史上也曾经使用过, 不过在散文和韵文之下分类那么和中国有所不同。分法是近代我国文学界普遍采用的文学作品分类方法之一,将文学 作品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和散文四类。四分法是在承继过去分类 法的优点和借鉴西方分类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从作品的外在形 态即体裁上来划分,比拟明确具体,有其方便之处。但由于它不是从审 美创造对象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出发,所以并不能说明文学作品的主要差 别。而且,这是根据一定历史时期文学状态所做的划分,对于新起的文 学体裁往往缺乏足够的涵盖能力。三分法亚里士多德在诗学最早提出,此后,西方许
3、多文学理论家 把文学区分为叙事类、抒情类和戏剧类三类。其中,叙事类文学构建一 个自成体系的与现实生活相对应的社会生活世界,作为审美观照对象。 抒情类文学构建一个自成体系的精神世界,直接传达作者的审美感受。 戏剧类文学包含前两类的某些特点,并和其他艺术因素乃至声、光、电 等方面的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三分法从审美创造对象的基本性质和特 点来区分文学作品,具有更强的概括性和生命力。它也是现在我国理论 界中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体裁是文学作品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作品在形象塑造、篇幅结构、 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特点所构成的外在形态,通过 历史积淀形成相对稳定的体制要求,表现一定的文学内容
4、。抒情类文学通过构建一个自成体系的精神世界,直接传达作者的审美 感受,作为审美观照对象。抒情类文学最主要的体裁是诗歌。此外,散 文(小品)、处于文学和政论边缘地带的杂文也是其主要品种。该类作 品直接抒发主体的审美感受,表现主观的、内在的世界,具有鲜明的独 特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篇幅一般比拟短小,呈心理结构或情绪结构, 语言凝练含蓄,积极运用多种修辞方式。强 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 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也是历史 最悠久的文学形式。诗歌可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其特征为:1内容上,诗人撷取和提炼生活中最强烈的审美
5、感受,以最 理想的形象体系来表现,从而产生包含审美意蕴的意象和意境;2形式 上,对日常语言进行提炼和变形,打破日常语言的秩序;3结构上,一 般分行、分节排列,依照主体情感抒发和想象的线索,伴随着省略、伸 缩、交叉和颠倒的跳跃式地展开;4具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散文是一个在不同时期不同范围内使用广泛而内涵不尽相同的概念。 首先,散文是和韵文相对的概念。其次,现代的散文专指与诗歌、小说、 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再次,是“四分法”中的一种文学类型。 狭义的散文是第二种概念,即抒情文或小品文。这种散文是一种从内容 到形式都更趋向于自然的生活形态,较诗歌更为自由和朴素的抒情类文 体。在取材表意
6、方面更为广泛和丰富,在篇幅、结构上没有严格的要求, 舒畅自由随意地表达作者对审美对象的真实感受,语言质朴自然;常有 抒情性散文、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的区分。杂文是社会评论和文学相结合的一种边缘性文体。它是用短小的篇幅, 以议论为主,并兼融抒情、表达、描写为一体,及时而尖锐地反映和评 价各种社会事变和生活现象的抒情类文体。笔法灵活,形式不拘,语言 形象,增加了自身的表现力和战斗力;具有生动的文学形象,但不像诗 歌、小说中的形象内涵那么丰富。叙事类文学西方文学理论中又称为史诗或史诗类文学。通过表达人语 言对事物作具体的表达描写,构建一个自成体系的与现实世界存在一定 相似性的文学世界,传达作者的审
7、美感受,给读者提供一种客观的、外 在的审美观照对象。叙事诗(包括古老的史诗)、神话、传说、故事、 寓言、童话等,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群体范围内拥有广泛读者的 叙事类体裁。就目前而言,最有影响的叙事类体裁除了小说外,还有纪 实性的报告文学和传记文学。表达视角也称为聚焦,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即作家以什么身份充当作品的表达者,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表达人称决 定的。在第一人称的作品中,表达人通常就是作品中的人物,从内视角 直接细腻地表现隐藏在表达人背后的作者身份的审美感受;在第三人称 的作品中,表达人基本不出现,也不受身份和视觉的限制,是全知全能 型的外视角;第二人称在作品中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艺学名词解释 文艺学名词解释第三章 文学作品论 文艺学 名词解释 第三 文学作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