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俗文化的认定与保护》编制说明.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民族民俗文化的认定与保护》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民俗文化的认定与保护》编制说明.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族民俗文化的认定与保护编 制 说 明步修改完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二稿。第二,征求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二稿意见(2022年3月2022年5月)2022年3月,由黔西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二稿上传至贵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贵州省市场 监管局、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等有关部门对标准文本及标准 编制说明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建议,标准编制组结 合意见建议对标准文本及标准编制说明进行了修改完善形 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三稿。第二,征求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三稿意见(2022年5月)2022年5月2022年5月2022年5月黔西南州市场监管局再次将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三稿上传至贵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2、三)主要起草人及其工作分工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 人员职称/职务任务分工贵州民族大学王婵娟、 罗非、林蓬调研、全面 统筹、标准 制定贵州同和时代旅游 规划设计胡安明、余慧调研、资料查询、标准制定三、主要条款的说明及确定依据 (-)主要条款的说明.对条目3术语和定义”的编制该条目界定了山地民族民俗文化认定与保护的四个基本定义:山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山地民族民俗文化。 其中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定义来源于地质学辞典、中 国大百科全书。民族文化依据GB/T 26363民族民俗文化 旅游示范区认定中基础术语界定。民俗文化依据GB/T 26363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认定中基础术语界定。一定程度上 对民
3、俗文化与民族文化进行了区别和联系。整合上述三个基 础术语,结合本标准对象整理确定了山地民族民俗文化的定 义。1 .对条目4山地民族民俗文化分类”的编制 该条目界定了山地民族民俗文化基本类型及具体内容。目前关于山地民族民俗文化分类比拟多,服务于不同的情况, 结合条目3对基础术语的划分,将山地民族民俗资源进行大 类分类,并列出相相应分类下条目的具体内容。具体为“4.1物质文化类,4.2非物质文化类,4.3综合文化类”4 .1来源于对贵州山地自然环境属性下民族民俗文化资 源可见的资源表现形式。分为山地农耕文化山 地建筑文化”5 .2来源于对贵州山地人文环境和山地民族环境资源条 件下,以非物质文化形式
4、存在的资源表现形式。分为“421山 地制度文化,山地民族交往文化”纵观贵州山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发现很多资源是在一 个共同的环境下共生出来的,很多山地民族民俗文化是融合 在一起的,故4.3条目就是对这类文化资源的分类,4.3综 合文化类指同时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山地民族民 俗文化。3.对条目5山地民族民俗文化工程认定”的编制该条目分为“5.1认定原那么,5.2组织申报,5.3调查评 审”。5.1 认定原那么建立国家民族开展基本政策引导之下,涉 及民族团结、历史传承、独特性、代表性。同时还有民族民 俗文化资源价值的认定,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 价值、经济价值。5.2 组织申报涉及参
5、与山地民族民俗文化工程认定的主 体与客体。建立审核山地民族民俗文化工程的评审部 门。包括:前期负责制定工程申报程序准那么、制定申报课题 表;中期负责宣传申报活动、组织单位与个人申报山地民族 民俗文化代表性工程;后期负责收集工程申报表,进行分类 整理,形成贵州山地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名录。明确了具 备申请山地民族民俗文化工程的参与客体,即可能的申报单 位。具备条件的申报单位应如何组织申报。5.3 条目是对山地民族民俗文化工程认定的调查评审。 效仿工程评审的基本体系及基本组织架构形成相应的具体 内容:建立贵州山地民族民俗代表性工程专家调查与认定小组负责调查与评审工作;应当建立贵州山地民族民俗文化代表性
6、工程专家评审制度,包括初评、族民俗文化代表性工程专家评审制度,包括初评、族民俗文化代表性工程专家评审制度,包括初评、审、终审三个阶段;贵州山地民族民俗文化调查工作应当配 备相应的检测仪器、摄影器材以及文字记录与文档保存工具;民族民俗代表性工程调查与认定小组采用田野调查、个案访谈、口述史记录的方式获取民族民俗文化工程资料; 贵州山地民族民俗代表性工程专家调查与认定小组根 据工程申报表开展山地民族民族文化工程调查,确定申报项 目的代表性实物、传承范围、传承谱系、传承活动的社会影 响及传承人的技艺水平,提交详细调查报告;贵州山地 民族民俗文化代表性工程的认定应同时确定代表性工程的 传承人(群体或个人
7、);贵州山地民族民俗文化评审专 家组对民族民俗传统文化代表性工程进行评审,经初评、审 议和公示后,列入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名录。”其中贵州 省已经被授予“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 史文化名镇(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的工程,应当直 接列入贵州山地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名录,是让本标准很好衔 接已有的评价体系,形成国家整体体系下的有益补充,简化 工作,真正为山地民族民俗文化开展而服务。4.对条目6山地民族民俗文化保护”的编制该条目分为“6.1应当确定民族民俗文化名录相应的保护 责任单位,6.2保护责任单位依法保护贵州山地民族民俗文 化组成中的物质文化遗产,6.3保护责任单位依法
8、保护民族 民俗文化组成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6.4保护责任单位承当 召集山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人开展文化保护活动的任务。”明 确了山地民族民俗文化保护的直接参与主体,及保护资源类 型。6.1条目:保护责任单位应当具有该工程相对完整的资 料,具备实施该工程保护计划的能力和开展传承、展示活动 的场所及条件。6 .2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分为保护山地农耕文化、山地建筑文化原有遗址的完整性,防止人为破坏与自然环境侵 蚀;保护山地制度文化、山地民族交往文化相关历史性文献 资料、手稿的完整性,防止遗失与损坏;收集山地农耕文化、 山地建筑文化、山地制度文化、山地民族交往文化的实物、 资料,并登记、整理、建档,定期
9、报告工程保护情况;维护 具有山地特色的历史古镇、村寨与建筑保持原本的颜色、材 质以及周边环境的完整性。维护性修建,应当修旧如旧;新 建建筑,应当保持材料、颜色、建筑风格与本民族古镇、村 寨的一致性。6.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分为保护与山地农耕文化、 山地建筑文化相关的制作工具与制作场所呆护与山地制度 文化、山地民族交往文化中相关的,与礼仪与节庆相关的文 化场所,以及定期开展节庆、礼仪、歌舞、音乐的展示与展 演活动;建立山地民族民俗文化档案及相关数据库,相关数 据信息应当向社会开放,便于公众查阅。6.4针对民族民俗文化中传承人的保护有开办山地民族民俗文化传习所,培养本山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人;妥
10、善保 存山地民俗民族文化相关的实物、资料;配合文化主管部门 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山地民族民俗文化调查活动;积极参与 山地民族民俗文化的公益性宣传。5.对条目7山地民族民俗文化工程开发与利用”的编制该条目是本标准服务实践的延伸局部,付合资源保护开 发的逻辑常规。7.1 团体与个人应当积极参与山地民族民俗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活动。鼓励更多参与主体进入山地民族民俗文化的开 发利用。7.2 个人与团体应当以举办公开展览与文化节日、节庆 的方式,开展山地民族民俗文化的商业与非商业展示与展演 活动。给参与主体提供了开发利用的开展思路。7.3 个人与团体在不破坏原场所的条件下,可以在山地 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区域内外
11、建立商业或非商业的展示场所, 按照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认定(GB/T 26363 ),开 发为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区。明确了已有的相关开发利用应遵 照的基本要求。7.4 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个人与团体均可合理利用山地民族民俗文化代表性工程,将山地农耕文化、山地建筑文 化、山地制度文化、山地民族交往文化等开发成为具有地方、 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产品。给参与主 体提供产业开展、产品建设的基本路径。7.5 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名录中的工程,在进行旅游开发 时,按照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认定(GB/T 26363 ) 和DB52/T 1401贵州山地旅游标准体系系列标准执行。 关于民族民俗
12、文化利用开发标准不多,需要建立在国家标准 及地方标准已有的基础上,来展开各项工作。7.6 .对条目“山地民族民俗文化工程复核与整改”的编制该条目主要是规范山地民族民俗文化工程的管理,确保 山地民族民俗文化工程的完整性、真实性、可持续性。包括: “8.1工程保护责任单位每年对民族民俗名录代表性工程复核 一次,8.2山地民族民俗名录代表性工程保存不完整、丧失 民族民俗文化原真性的,取消民族民俗名录代表性工程称号, 8.3山地民族民俗名录代表性工程实物、场地遭到破坏的, 应当在一个月内恢复原状。如果出现无法复原的状况,立即 取消民族民俗文化名录代表性工程的称号,8.4商业开发中, 出现山地民族民俗文
13、化代表性工程造成实物或场地破坏,无 法维护完整性与原真性,导致名誉受损的状况,应当立即整 改,否那么开发主体立即停止开发。8.5工程保护责任单位每 年对山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人复核一次传承人没有保护好 实物,不能完整展示传承技艺,没有完本钱工程的传承与宣 传活动的,应当在当年取消其山地民族民俗文化称号。”最终 确保山地民族民俗文化得到正确的认定和保护,形成民族民 俗文化认定与保护的良性机制。(二)确定依据基于调研,参照相关文献研究成果,按照标准化工作 导那么第1局部: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那么要求进行 起草,制标过程参照了1项国家标准以及已经发布的贵州省 山地旅游地方标准。主要试验(或验证)的
14、验证分析报告(测试报告)五、标准实施后对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预期影响及论证本工程拟采用地方标准的形式公开向社会发布和实施, 作为省级标准,望能够为贵州省的民族民俗文化保护起到积 极作用。作为以贵州山地这一特殊区域的民族民俗文化建设 体系,可以更好划分各类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对于我国整体 性的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具有较好的社会应用价值。贵州山 地民族与民俗文化认定,能够为贵州建设地区一流,全国有 影响力,世界知名的山地文化旅游开展模式提供较好的理论 支撑和学术研究基础。整体上对提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 环境效益三个方面都会起到积极作用。六、与国内政府主导制定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的协调情
15、况,采用国际标准的先进程度在民族民俗文化的认定与保护编制过程中,参照了 2个国家标准、2个地方标准,未采用国际标准。GB/T 26363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认定DB52/T 1401贵州山地旅游标准体系系列标准 七、与现行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关系1 .制标过程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旅游法地方标准管理方法贵州省地方标准管 理方法(试行)等法律。2 .本标准中计量单位采用法定计量单位。3 .本标准的格式,编制和表达方法,按国家标准的要求 制订。4 .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无冲突。八、是否涉及专利(涉及专利的应作出必要专利声明) 本文件中未涉及相关专利。九、重大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族民俗文化的认定与保护 民族 民俗文化 认定 保护 编制 说明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