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衣食住行和历法乐律类)(共60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衣食住行和历法乐律类)(共60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衣食住行和历法乐律类)(共60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判断题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衣食住行)1 .古代平民百姓不能戴冠,只能用“巾”或“情”来包头,因这种“巾”或“慎”是黑色或 青色的,故秦朝时称百姓为黔首,汉时称百姓为苍头。()2 .古代衣襟又称为衽,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右掩,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左衽。后来用右 衽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代称。()3 .黄冠是黄色的束发之冠,黄衣是黄色的衣服,二者都可以指代皇帝。()4 .“巾帼不让须眉”中的“巾帼”是古代妇女所戴的头巾,借指女性,“须眉”那么指老年男 性。()5 .林黛玉进贾府“寄言纨挎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中的“纨挎”是富贵人家子弟穿 的细绢做成的裤子,可以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2、。()6 .褐衣是粗布衣,为古时贫贱的人或地位卑贱的人的穿着。“释褐”即脱去褐衣,比喻生活 变得富足。()7 .品服是古代品官所着之服,古代官员分为九品,品级不同,其品服的颜色、形制、质地也 不同。如唐代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大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8 .胡服是中国古代西方游牧民族特有的服装,适于骑射。唐代服装受胡服影响很大。()9 .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归功于汉代中原和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当时引进了石榴、芝麻、 葡萄、胡桃(即核桃)等。()10 .“残羹冷炙”指吃剩的汤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羹指热水,炙指烤肉。()11 .饥僮指灾荒。五谷收成不好叫饥,蔬菜和野菜吃不
3、上叫馍。()12 .孟子滕文公上中说“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五谷是五种谷类,在古代所指 不同,但均含有稻。()13 .义仓是旧时一种储粮备荒的社会习俗,是由民间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行为。( )14 .“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清酒”指的是过滤掉渣滓的酒;“浊酒一杯家万里”中的“浊 酒”指未过滤的酒,一般用糯米、黄米等酿制,较混浊。()15 .孔雀东南飞中“槌床便大怒”的“床”与现代的床含义相同,都是指睡卧的器具。()16 .滕王阁序有“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之句,“榻”指的是供睡卧的床。()17 .“帷幄”原指帐幕、帷幔,借指天子近侧或朝廷,还可以指将帅的军帐。()18 .古代
4、居室一般坐北朝南,分堂、室、房等,其中女子的卧室称为闺房。()19 .“舆”指秦汉以后君后乘坐的车子。“肩舆”指轿子,起初只是作为山行的工具,后来走 平路也以它为代步工具。()20 .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尼圭”,举足两次为“步”,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日走。( )21 .车驾,古代专指帝王和王公贵族所乘的车。所以以“宫车晏驾”讳指帝王或王侯去世。( )22 .古代将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称为“驷”,且常以“驷”为单位计数车 辆。()23 .乘传指乘坐驿车,也指奉命出使。传,驿站的马车。驿站即古代的旅店,是供来往官员商 旅休息的场所。()24 .驰传是古代驿站的一种马车,也
5、指驾驭驿站车马疾行。()25 .古人乘车,尊者居左,驭者居中,陪乘居右,虚左即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乘兵车与 此相同。()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判断题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历法乐律)1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取太阳的变化周期来定月。()2 .年号是我国古代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3 .“元朔”指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4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上元” “广德”都属于年次纪年法。()5 .闰月,指农历中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6 .朔日,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殷周时指农历
6、每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后世指农历每月 十五日;晦日,指农历每月三十日。()7 .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 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8 .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辰时即食时,也就是吃早饭的时间。()9 .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是春节,春节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秦代以来,中国 就一直以春节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即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10 .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11 .古人把每个季节的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夏就是夏季的第二个月。()12 .丁卯、己巳、戊申,为古人用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
7、,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命运。( )13 .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48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14 .甲子是天干地支纪时循环中的第一个,后世常以甲子指岁月、年龄,如称六十岁为“花甲 之年”,“花甲”是“花甲子”的简称。()15 .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纪年时, 年号和干支不能并用。()16 .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指23点至次日1点,午时指11点至13点,申时指17 点至19点。()17 .古人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18 .干支纪年可以用来表示大事件,如“靖康之变”“戊戌变法”“庚子赔
8、款”“辛亥革命” 等。()19 .古人把正月初一称为上元或元旦,把正月十五称为元日或元宵。()220 . “中秋”就是秋天的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 间的一天,故称。()21 .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22 .腊日,农历十二月廿八,“年廿八,洗遨遢”,这一天,古人有清洗家具、大搞清洁的习 俗。()23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故名“寒食节”。()24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局部,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25 .孟秋为农历七月,通常为立秋、
9、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时段;仲秋为农历八月,通常为寒露、 秋分二节气所在的时段;季秋为农历九月,通常为白露、霜降二节气所在的时段。()26 .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一年均分成二十四段,分别在十二个月中,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27 .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是立春,排最后的是除夕。()28 .夏至白日最长,冬至白日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29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如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 变徵之声,土皆垂泪涕泣。”()30 .古代举办宫廷宴会时所用的俗乐,称为“燕乐”。“燕乐”全部来自民间。古代帝王祭祀 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时所用的音乐,称为“雅乐”。周代“
10、雅乐”指“六舞”。()31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采集了大量 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32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民间乐舞,也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 )33 .五声指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后来又加上二变,即变徵、 变羽。()34 .古代的音乐把调称为宫调,乐曲均由假设干音所组成,或五音或七音,归纳其音列就叫调式。 在古代乐律中总共有十二律吕。()35 .俗乐是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雅乐是文人墨客所制作的雅致的音乐的泛称。()附:参考答案和解析衣食住行L古代平民百姓不能戴冠
11、,只能用“巾”或“情”来包头,因这种“巾”或叫责”是黑色或青色的,故秦 朝时称百姓为黔首,汉时称百姓为苍头。(V )2 .古代衣襟又称为衽,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右掩,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左衽。后来用右衽作为少数民 族统治的代称。(X )解析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应是向左掩,中原一带人民那么是右衽。后来用左衽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代称。3 .黄冠是黄色的束发之冠,黄衣是黄色的衣服,二者都可以指代皇帝。(X )解析“二者都可以指代皇帝”错,黄冠指代道士。4,“巾帼不让须眉”中的“巾帼”是古代妇女所戴的头巾,借指女性,“须眉”那么指老年男性。(X )解析须眉代指男子,而非老年男性。5 .林黛玉进贾府“寄言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高考 复习 文化 常识 判断 练习 衣食住行 历法 乐律 60 参考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