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_王树义.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_王树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_王树义.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战略与决策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资 源 枯竭 型 城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对 策 研 究 王树义,郭少青 ( 武汉大学 环境法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严重 要: 截 止 2009 年,我 国已 有 44 个城 市被 国家 有 关 部门 列 为 资 源枯 竭 型 城 市,其 面 临 着 生态 环 境 破 坏 、 主体 产业 衰退 、 失业 及贫 困人 口较 多等 方面 的困 境 。 本文 在对 资源 枯竭 型城 市产 生的 原因 和面 临的 困境 进行 较为 深入 分析 的基 础上 ,从政 策扶 持和 立法 保障 两 方 面提 出 了资 源 枯竭 型 城 市 可
2、持 续 发 展 的基 本对 策 。 关键词: 资源枯竭; 发展困境; 可持续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 X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9753( 2012) 01 0001 13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Exhausted Cities WANG Shu yi, GUO Shao qing (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Law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Abstrac
3、t: The government has released a list of 44 resource exhausted cities by 2009. These cities are facing many so- cial problem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recession of the main industry and imbalanced unemploy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resource exhausted cities and the d
4、ilemma the cities faced, the paper proposed a strateg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 exhausted cities from two areas, policy support and legislation Key words: resource exhausted; development dilemm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一 、 引言 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 18% 。 据不完全统计 , 这些 资源是人类赖
5、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 资源型城市在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 促进区域 发 要物质基础 , 也是人类 发展生产和财富积累 的重 展和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 要来源 。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资源兴建或发展起 用 , 可以说 , 新中国 60 余年的飞速发展 , 与这些资 来的城市 , 它的资源型 产品在城市工业中占 有较 源型城市的支撑性贡献是分不开的 。 大比重 。 我国是一 个资源大国 , 相应而生了 众多 按照 “资源开发的生命周期理论 ” , 资源型城 依靠资源起步 、 发展和茁壮成 长的城市 。 中国现 市都有发展 、 兴盛和衰竭的周期 ( 见图 1) 。 资源枯 今共
6、有 600 多个城市 , 资源型城市 共有 118 个 , 竭型城市是资源型城市中的资源走向枯竭时的状 收稿日期 : 2011 09 06 修回日期 : 2011 11 28 作者简介: 王树义 ( 1953 ) , 男 , 湖北宜昌人 ,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资源型城市 ( 包括资源型地区 ) 是以本地区矿产 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 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 、 、 城市 、 有色冶金城市 、 黑色冶 金城市 、 石油城市 、 森工城市等类型 。 。 按照资源的种类 , 可分为煤矿 “资源开发的生命周期理论 ”指的是 , 对于依靠不可再生资源发展的城市 和产业来说
7、, 资 源的初始存量决 定了产业生产规 模和服务 年限 , 决定了城市以该种资源产业为主导的时间长短 。 美国地 质学家胡 贝特将资 源产业的 发展周期 分为四个 阶段 : 开 发期 、 成长 期 、 稳定 期 、 衰退期 。 在衰退期阶段 , 资源逐步枯竭 , 产量下降 , 矿产业的主导地位逐步下降 。 1 中国软科学 2012 年第 1 期 图 1 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 表 1 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 ( 按资源分类划分 ) 态 , 我国于 2008 年 、 2009 年分两批公布了个资源枯 竭型城市的名单 ( 见表 1) 。 构性问题地区 ”。 国外学者对资源型城市的研究由来已久 , 研究
8、在国外 ,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问题 , 一般 叫衰退地区经济振兴或结构性问题 地区的经济振 兴 。 即国外的资源型城市面临资 源枯竭时被称 为 “衰退地区 ”或 “结构性问题地区 ”。 资源枯竭型 城市是我国政府给资源型城市走向 衰退状态时所 给出的一个概念 , 相当于国外的 “衰退地区 ”或 “结 内容主要集中在资 源型城市发展中的社会问题和 心理问题 、 矿区的生命周期 、 工矿 城镇的兴起与衰 落 、 资 源 枯 竭 城 镇 的 振 兴 等 方 面 。 Robinson ( 1962) 首次对加拿大的资源型地区进行了全面 评 估 , 目的是 找寻 这些 地区 的 不稳 定 因素 ;
9、Lucas ( 1971) 对单一工业社区的生活和工作模式进行了 44 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分别为 : 辽宁省的阜新市 、 盘锦市 、 抚顺市 、 北票市 ( 县级 市 ) 、 葫芦岛市 南票区 、 葫 芦岛市杨 家杖子开 发区 、辽 阳市弓长岭区 吉林省的白山市 辽源市 敦化市 县级市 ; 、 、 ( ) 、 九台市 ( 县级市 ) 、 舒兰市 ( 县 级市 ) ; 黑龙江省的 大兴安岭地区 七 台河市 伊春 、 、 市 、 五大连池市 ( 县级 市 ) ; 内蒙古自治区的阿尔山市 ( 县级市 ) ; 安徽省的淮北市 、 铜陵市 ; 河南省的焦作市 、 灵宝市 ( 县级市 ) ; 湖北省的黄石
10、市 、 大冶市 ( 县级市 ) 、 潜江市 县级市 ( ) 、 钟祥市 ( 县级市 ) ; 湖南省的耒阳市 ( 县级市 ) 、 冷水江市 ( 县级 市 ) 、 资兴市( 县级市 ) ; 江 西省的景德 镇市 、 萍乡市 ; 山西省的孝义市 ( 县级市 ) ; 山东省的枣庄市 ; 河北省的承德市鹰 手营子矿区 、 张家口市 下花园区 ; 宁夏回族 自治区的 石嘴山 市 ; 陕西省的铜川市 甘肃省的白银市 玉门市 ; 、 ( 县级市 ) ; 四川省的华蓥市 ( 县级市 ) ; 重庆市的万盛区 云南省的个旧市 县级市 ; ( ) 、 昆明市东 川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合山市 ( 县级市 ) ; 贵
11、州省的铜仁市万山特区 。 2 资源类别 数量 城市名称 煤炭城市 19 淮北 、 合山 、 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 、 张家口市下花园区 、 焦作 、 七台河 、 孝义 、 抚顺 、 阜新 、 北票 、 辽源 、 七台河 、萍乡 、 枣庄 、 资兴 、 铜川 、 石嘴山 、 华蓥 、 耒阳 冶金城市 10 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 、 葫芦岛市南票区 、 白银 、 铜陵 、 铜仁地区万山特区 、 大冶 、 黄石 、 冷水江 、 辽阳市弓长岭区 、 昆明市东川区 石油城市 3 玉门 、 潜江 、 盘锦 其他城市 6 灵宝 ( 黄金之城 ) 景德镇 ( 高岭土 ) 、 钟祥 ( 磷矿 ) 、 重庆万盛区
12、 ( 非金属矿产密集地 ) 、 铜仁地区万山特区 ( 贡 、 磷 ) ( 半 ) 可再生 16% 森工城市 7 大兴安岭地 区 、 五大连池 、 伊春 、 白山 、 舒兰 、 阿尔山 、 敦化市 ( 森工 ) 1 2 3 战略与决策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表 2 1990 年代中期 现今的国内资源型城市的 主要研究成果 , ; ( 2) 。 全面阐述 Bradbury 并提 出 了这类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 度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 见表 根据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资源型城镇的实 5 二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生之原因分析 证研究 , 提出了解决面临问题的对策 , 并对 Lucas ( 一) 资源
13、枯竭型城市的外部性特征与掠 夺式 的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发展 , 提出了第五 、 第六两 个阶段 ;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 , 学者们对资 源型城镇的研究转向了经济结构 、 劳动力市场结构 和问题地区的振兴方面 。 Randall 和 Ironside 对资源 型城镇的研究进行了 全面评述 。 除了理论研究 外 , 国外在问题地区的转型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实 践经验 如美国的匹兹堡 , 、 英国的伯明翰 、 法国的洛 林 、 德国的鲁尔 、 马 来西 亚的吉 隆坡 、 日 本的 北九 州等 。 我国学者开展资源型 城市的研究大致 可划分 为三个阶段 : 生产力布局研究阶段 ( 192
14、9 1980 年 代中期 ) 、 工矿城市研究阶段 ( 1980 年代中期 1990 年代中期 ) 、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阶段 ( 1990 年代中期至今 ) 。 特别是到了第三阶段 , 有关资 源型城市的研究达到了 高峰 。 国家发改 委专门设 立了东北振兴司 , 协助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型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 ; 2000 年后 , 各类以资源型城市为 研究主题的学位论文 、 科 研报告相继出现 , 研究角 开发 自然资源在 产权不明或估值 不当的情况下属 于公有 资源 , 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 在消 费上具有竞争性 , 但是却无法有效地 排他 , 则容 易 产生 “公地悲剧
15、 ”的问题 。 在中国早期的计 划经济 体制下 , 资源被赋予了畸形的低价格 , 也因此 , 以资 源为依托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便具有了外部性特征 。 以矿业城市为例 , 在外部性方面 , 我国的矿业城 市 从城市外部获得的 收益明显小于它给予城市外 部 的收益 , 受损大于受益 , 存在净损害 。 低廉的 矿 产价格和不计生态成本的矿产资源开发 , 使得资源 型城市的矿产被不断采用掠夺性的方式进行开发 , 但这种因为政策原 因而存在的矿产资源的外 部 经 济性却没有得到国家补贴 , 也没有通过税收制度让 受益的工业城市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负责 。 所以 , 外 部性是资源型城市 走向不可持续性的重要
16、因素 之 一 ( 见图 2) 。 3 研究阶段 研究主题 研究人 资源型城市的综合问题研究 赵宇 ( 1995 ) 、 孙淼 ( 2005 ) 、 孙米强 ( 2006 ) 、 万会 ( 2006 ) 、 刘剑平 ( 2007 ) 、 李建华 ( 2007 ) 、 彭皓玥 ( 2008) 、 叶蔓 ( 2009 ) 、 丁四保 资源型城 市发 展困 境的 成 因及 其机理研究 刘云刚 ( 2002 ) 、 袁庆明 ( 2007 ) 、 高天明 ( 2010) 资源型城 市的 经济 发展 与 转型 研究 齐建珍 ( 2004 ) 、 沈镭 ( 2005 ) 、 赵天石 ( 2006) 、 于言
17、良 ( 2006 ) 、 任 勇 ( 2008) 、 徐君 ( 2009 ) 、李立 ( 2010 ) 资源型城 市的 生态 环境 建 设及 其治理技术研究 曲成彬 ( 2007 ) 、 刘芮葭 ( 2006 ) 、 刘树根 , 朱南 文 , 郑 毅 ( 2009 ) 、 王广 利 ( 2010 ) 、 刘玉 宝 ,谷人 旭 ( 2003 ) 、 张晶 , 韩丽红 ( 2007 ) 资源型城 市的 社会 发展 问 题及 政策研究 于立 , 孟韬 , 姜春海 ( 2003) 、 李磊 ( 2006) 、 马鹏举 ( 2006 ) 、 郝书优 ( 2007 ) 、 李雨潼 ( 2007) 、 郑文
18、升( 2008) 、 谷赵 ( 2009 ) 、 林红 ( 2010 ) 4 6 3 7 中国软科学 2012 年第 1 期 ( 二) 图 2 畸形规划和不合理的战略布局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生 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为资 源枯竭后的城市发展埋 资源枯竭型城市中 , 有相当一部分的建立初衷 是为国家提供资源 。 国家在投入大量的人力 物力 、 和财力建设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最终目的是让资源得 以有效输出 , 提供给沿海和其 他大型工业城市 。 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本身的产业布局 、 生态利益和 是否可持续性 政府在最初进行城市建设的决策时 , 并没有过多考虑 。 也正因为如此 , 资源的产品价格 长期被
19、压低 , 其价格完全不能体现资源枯竭型城市 因资源耗竭而产生的潜在的 风险损失 、 矿产资源开 采带来的环境成本 生态成本等 、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在将本应属于自己的收益通过计 划下的资源低价格进行交易 。 中国的沿海地区的快 速发展与资源型城市源源不断地提供价格低廉的初 级产品密不可分 。 有学者生动形象地称资源型城市 是发达地区的 “锅炉房 ”。 也正是由于国家给资源 枯竭型城市的定位位于产业链的初级环节 , 资源枯 竭型城市本身无力改变这种产业结构 也无法决定 , 自己的命运 。 大型资源性国有企业的落座使得资源 枯竭型城市撼动不了资源性产业的主导地位 。 其城 市
20、的产 业链结构也均围绕着主体产业进行 , 以围绕 资源开发为核心的系列产业和人才培育 、 甚至包括 下了隐患 。 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粗放式经济 增长方式难以转变 而当价格低廉的产品源源不断运 , 送到发达地区之时 , 留下给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只是微 波的根本无法修复损失的利润和千疮百孔的城市 。 ( 三) 经济优先和发展理念的偏失 经济发展优先的思 路不仅是在中国 , 在世 界 范围内也引领了很长一段时间 。 中国虽然自 1992 年后逐步引入 “可持续发展 ”理念 , 并提出了 “新发 展观 ”的重要思想 , 在相关产业和整个社会进程的 发展过程中 , 逐步改变 “经济发展 ”与 “环境
21、保护 ” 对立的格局 , 但是这种理念在实 践中的延伸仍 是 缓慢的 。 大部分领域还受到传统的发展思路的影 响 , 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立起来 。 在地方 , 经 济优先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仍然大行其道 。 资源枯 竭型城市 在发 展过程 中也不 可避免 地走 上了 以 “经济发展 ”为中心的道路 。 以经济发展为核心 , 便意味着注重经济效益与产业指标 , 轻视环境 保 护和人民的环境权益 , 最终将 使得城市的发展 在 经济发展 、 生 态发展 和社 会发 展三 者之间 失衡 。 同时 , 在 GDP 崇拜的当今社会 , 政府的 政绩与 GDP 直接挂钩 , 使得政府的决策相应地偏向于经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源 枯竭 城市 可持续发展 对策 研究 王树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