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式甘蓝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_杜冬冬.docx
《自走式甘蓝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_杜冬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走式甘蓝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_杜冬冬.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31 卷 第 14 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ol.31 No.14 16 2015 年 7 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ul. 2015 农业装备工程与机械化 自走式甘蓝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 杜冬冬 1,费国强 2,王 俊 1 ,黄江军 2,游鑫荣 2 ( 1.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杭州 310058; 2. 湖州思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湖州 313023) 摘 要: 针对中国甘蓝收获机械化水平低、缺乏相应甘蓝收获装备的现状,在统计分析主要甘蓝品种物理参数的基础上,
2、设计了一种适合南方田间作业的自走式甘蓝联合收获机。该机型采用单行一次性收获方式,配置有专用动力底盘,收获 台架主体包括引拔装置、输送提升装置、切根装置、剥叶装置、收集装置等,动力由液压系统驱动,可一次完成甘蓝的 拔取、输送、切根、剥叶、装箱等作业。田间试验表明,该收获机各工作部件工作稳定,表现出了良好的收获效果,收 获速度为 0.3 m/s 时,拔取成功率为 86.7%,输送成功率达 93.3%,切根合格率为 75.0%,剥叶合格率为 81.7%,基本满 足甘蓝的机械化收获要求。该研究为中国解决甘蓝的机械化收获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机械化;农业生产;设计;甘蓝;收获机 doi: 10.119
3、75/j.issn.1002-6819.2015.14.003 中图分类号: S225.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6819(2015)-14-016-08 杜冬冬,费国强,王 俊,等 . 自走式甘蓝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14): 16 23.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5.14.003 http:/www.tcsae.org Du Dongdong, Fei Guoqiang, Wang Jun, et al. Development and experiment of self-propell
4、ed cabbage harvester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5, 31(14): 16 2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5.14.003 http:/www.tcsae.org 0 引 言 机进行了三维设计,但并未制造出实际样机 9-11 。东北农 甘蓝是中国普遍种植的蔬菜种类,其年种植规模达 25.3 万
5、hm2,在所有蔬菜种类中位居第三 1。但是,目前 几乎所有的甘蓝收获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国内还未有甘 蓝收获机以供推广。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农 村劳动力的减少导致人工成本的增加,手工作业使得种植 户的收益锐减。因此,甘蓝收获的机械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开发一种能用于生产的甘蓝收获机具有重要意义 2。 在国外,甘蓝收获机已有研究报道,其机型一般包 括捡拾器、升运装置和切根装置。在最近产品中,双螺 旋升运装置 3、双带夹持输送装置 4、引导轮 5等被发明 采用至甘蓝收获机,使得收获机的性能和效率得到了提 高。目前, Hortech、 Asa-lift、 Univerco 等 6企业均有成 熟机
6、型在售,但这些机型均为大型牵引式作业机械,价 格昂贵。日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开发了拖拉机牵引式甘 蓝收获机 7和小型甘蓝联合收获机 8,后者基本实现了甘 蓝的机械化收获,但该机型并未设计有剥叶装置,后续 的外包叶去除、分拣、装箱等工作还是由人工完成。 中国对于甘蓝收获机的研究起步较晚,甘肃农业大 学分析了甘蓝切根力影响因素,并对 4YB-I 型甘蓝收获 收稿日期: 2015-04-30 修订日期: 2015-06-09 基金项目:国家 863 计划资助项目( 2012AA10A504) 作者简介:杜冬冬,男,浙江绍兴人,博士生,从事农业收获机械研究。杭 州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7、310058。 Email: 通信作者:王 俊,男,浙江东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 机械研究。杭州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310058。 Email: 业大学设计并制造了一台甘蓝收获机,采用双圆盘结构 拔取甘蓝,由双螺旋拔取输送总成输送甘蓝至圆盘割刀切 除根部,经过后续的剥叶、输送,完成装箱,田间试验表 明该机型工作状况良好 12。但是,上述机型并未用于实际 生产推广,开发和推广甘蓝收获机仍然任重而道远。 在研制甘蓝收获机的过程中,对作业对象 甘蓝 物理和力学特性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13-15。本文 在借鉴国外甘蓝收获机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中 国南方主要
8、甘蓝品种的物理参数,对自走式甘蓝收获机 进行详细设计和制造,通过田间试验,测试其工作性能 和效率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对于后续甘蓝收获机 的详细测试和优化提供参考。 甘蓝物理参数 为了给甘蓝收获机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本文选取 了江浙地区的 3 个甘蓝主要种植品种,统计了其与收获 机设计相关的主要物理参数,包括株高、展开度、球径、 根茎高 、株质量、球质量等。每个品种样本数量 30 株, 取平均值,结果如表 1 所示。由表 1 可知,不同品种的 甘蓝物理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设计的甘蓝收获机需要 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够收获不同品种、不同大小的甘蓝。 2 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目前,江浙地区的甘蓝种植
9、模式主要为垄作, 3 行为 一垄,通常甘蓝行距在 40 50 cm 之间,株距在 40 50 cm 之间。结合上述统计的甘蓝物理参数,设计的甘蓝收获 机为一次性收获式,单行作业,配备有 45 kW 的专用履 第 14 期 杜冬冬等:自走式甘蓝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 17 带式动力底盘,收获台架主要由引拔装置、输送提升装 置、切根装置、剥叶装置、收集装置等组成,可一次完 成甘蓝的拔取、输送、切根、剥叶、装箱等作业,具体 结构如图 1 所示,主要参数如表 2 所示。 表 1 甘蓝物理参数 Table 1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bbage 入木箱,完成甘蓝的机械化收获。 3
10、传动系统及主要部件设计 3.1 传动系统 本收获机的传动系统主要采用液压控制系统,简化 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工作更为稳定、不易造成堵塞。液 甘蓝品种 Varieties 株高 Plant height 展开度 Extension diameter 球径 Ball diameter 根茎高 Root height 株质量 Plant weight 球质量 Ball weight 压动力系统如图 2 所示,液压泵由专用动力底盘内的柴 油机输出驱动,液压回路分 2 路,一路为高速回路,一 /mm /mm /mm /mm /kg /kg 兰州包 19019.5 40050.1 14313.6 678.3
11、 1.160.12 0.750.07 春秋王 15014.5 36041.3 13512.8 547.2 1.280.15 0.780.10 浙甘 85 33030.4 62071.3 21220.1 12611.6 2.560.28 1.920.21 春丰 30025.6 45056.6 15014.5 9010.2 1.450.21 0.720.08 1.专用动力底盘 2.拨轮 3.引拔铲 4.导向杆 5.夹球输送带 6.双圆盘切 割器 7.弹性张紧轮 8.剥叶输送带 9.剥叶辊 10.木箱 11.操作台 1. Power chassis 2. Reel 3. Picking shovel
12、 4. Guide pole 5. Ball-clamping belt 6. Dual-disc cutter 7.Elastic tension pulley 8.Leaf-separating belt 9.Leaf-separating roller 10.Box 11.Operating station 图 1 自走式甘蓝收获机 Fig.1 Self-propelled cabbage harvester 表 2 自走式甘蓝收获机主要参数 Table 2 Main parameters of self-propelled cabbage harvester 参数 Parameters
13、 数值 Values 路为低速回路。高速回路中,圆盘割刀液压马达位于主 油路上,拨轮液压马达与剥叶辊液压马达并联;低速回 路中,夹球输送带和剥叶输送带两回路间采用并联,液 压马达 2 和 3 采用串联,但转动方向相反。各个回路上 都配有调速阀,当负载变化时,调速阀能保持通过液压 马达的流量稳定,从而保证了液压马达转速稳定。此外, 收获台升降液压缸液压动力由专用动力底盘内的液压系 统提供。 3.2 引拔装置 本收获机的引拔装置采用引拔铲配合拨轮的方式, 利用机具的前进速度,引拔铲将甘蓝连根拔起并沿引拔 铲导向杆向后引导至输送提升装置,拨轮起到辅助喂入 的作用。相比于双圆盘导入机构 16和双螺杆拔
14、取机构 17, 引拔铲式的引拔装置结构更为简单,对甘蓝的拔取伤害 程度更小。图 3a 为自走式甘蓝收获机的引拔装置结构示 意图。如图 3a 所示,引拔铲紧贴地面前行,尾部设计有 导向杆,引导甘蓝向后进入输送提升装置。拨轮一般具 有 4 6 片叶板,位于喂入口上方,主要在甘蓝即将进入 输送提升装置时起到辅助导正并喂入 的作用。 图 3b 为引拔装置的工作过程简图。由图 3b 可知, 在甘蓝的拔取过程中,引拔铲以机器前进速度 vm 做直线 运动,拨轮以角速度 r 转动,取拨轮与前进速度比 大 于 1,则拨轮运动轨迹形状呈余摆线。为了使得拨轮叶板 具有向后的水平分速度,推送甘蓝进入输送提升装置时,
15、拨轮叶板接触甘蓝的作用点应位于 A1 和 A2 之间,则拨轮 安装高度 Hr 的设置应满足如下关系 18: 底盘动力 Chassis power/kW 45 l h D R b r H l h D b R ( 1) 适宜甘蓝球径 Suitable cabbage ball diameter/cm 15 30 p s 2 r p s 2 r 收获行数 Rows 1 行 整机尺寸(长 宽 高) Dimension ( Lengthwidthheight) /m 4.21.82.2 作业速度 Harvesting speed/( ms-1) 0.2 1 预期生产率 Expected producti
16、vity/( hm2h -1) 0.03 0.15 工作时,自走式甘蓝收获机通过液压油缸调节收获 台机架与地面的倾斜角度至 20 30,使引拔装置中的 引拔铲紧贴地面并与地面平行。收获机前进作业,引拔 装置将对行性差的甘蓝拨拢,并将其连根拔起,扶入导 正;随后甘蓝被推送进入输送提升装置,由夹球输送带 夹持甘蓝向上输送至切根装置;双圆盘割刀将甘蓝根部 式中: Hr 为拨轮安装高度, mm; lp 为甘蓝株高, mm; hs 为引拔铲高度, mm; Db 为甘蓝球体直径, mm; Rr 为 拨轮半径, mm; 为拨轮速比。 式( 1)认为拨轮叶板的合力作用点位于甘蓝球心处, 当引拔铲高度 hs、拨
17、轮半径 Rr 和拨轮速比 一定时,针 对不同大小的甘蓝,可以通过调整安装高度 Hr 以满足式 ( 1),故设计有弹性浮动杆,拨轮的安装高度 Hr 可上下 自由浮动,以适应收获不同大小的甘蓝。拨轮的水平安 装间距 Lr 应确保拨轮位于输送提升装置入口的上方。为 满足甘蓝的连续收获要求,拨轮余摆线扣环之间的节距 S1 应满足以下公式 18: 及部分外包叶切断,根部随即落入地面,甘蓝球体同外 S 2Rr S0 ( 2) 包叶继续向上输送至剥叶装置;经剥叶辊的旋转摩擦、 碰撞作用,松散的外包叶被剥离,甘蓝球体随输送带进 1 z n 式中: S1 为拨轮余摆线扣环之间的节距, mm; z 为拨轮 农业工
18、程学报( http:/www.tcsae.org) 2015 年 18 叶板的数量; S0 为甘蓝种植株距, mm; n 为叶板作用间 隔量,一般取 1, 2, 3 即可。 由式( 2)可知,根据甘蓝的种植株距和拨轮参数就 可以确定拨轮与前进速度比 。结合试验,引拔铲高度 hs 为 100 mm,设计的拨轮叶板数量为 6 片,拨轮半径 Rr 为 250 mm,间隔量 n 取 2,计算得拨轮速比 为 1.16, 具有弹性浮动杆的拨轮安装高度 Hr 调节范围为 400 500 mm,拨轮水平安装间距 Lr 为 100 200 mm,满足拨 轮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作用点要求。为了能连续地收获 甘蓝,甘
19、蓝的种植规范十分重要。 图 2 液压动力系统图 Fig.2 Schematic of hydraulic system 1.机架 2.导向杆 3.引拔铲 4. 叶板 5.拨轮 6.甘蓝 7.夹球输送带 8.弹性浮动杆 1. Frame 2. Guide pole 3. Picking shovel 4. Reel blade 5. Reel 6. Cabbage 7. Ball-clamping belt 8. Flexible floating rod 注: Hr 为拨轮安装高度, mm; Lr 为拨轮水平安装间距, mm; Rr 为拨轮半径, mm; r 为拨轮角速度, rads-1; v
20、m 为机器前进速度, ms-1; S1 为拨轮余摆线扣 环之间的节距, mm; hs 为引拔铲高度, mm; S0 为甘蓝种植株距, mm; lp 为甘蓝株高, mm。 Note: Hr is mounting height of reel, mm. Lr is horizontal distance of reel, mm. Rr is radius of reel, mm. r is angular velocity of reel, rads-1. vm is forward speed of machine, ms-1. S1 is interval between trochoid
21、buckles, mm. hs is height of picking shovel, mm. S0 is planting space between cabbages, mm. lp is plant height, mm. 图 3 引拔装置 Fig.3 Picking device 第 14 期 杜冬冬等:自走式甘蓝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 19 3.3 输送提升装置 甘蓝收获机输送提升装置主要有双螺旋输送式 19-20 和横向输送带式 212 种。相比于双螺旋输送方式,横向输 送带式的夹持输送方式有利于减少挤压破损,提高收获 质量。本收获机的输送提升装置如图 4 所示,采用的是 横向输送带
22、式的夹持输送方式,即由夹球输送带夹持甘 蓝进行输送。夹球输送带表面覆盖有柔性的圆弧形凹槽, 便于在输送过程中对甘蓝形成夹持,输送带由主动轮驱 动,并由弹性张紧轮对带进行张紧。弹性张紧轮具有弹 性固定杆,与圆弧形凹槽配合能提高对于同一品种甘蓝 变异性的适应能力。此外,夹球输送带可通过间距调节 机构进行间距的调节,即转动间距调节螺旋杆和主动轮 螺旋杆来对双带的夹持间距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品种 程中,甘蓝被夹球输送带夹持,在向上输送过程中完成 切根作业。弹性张紧轮配合带有柔性圆弧形凹槽的夹球 输送带可适应夹持不同球径大小的甘蓝。切根高度在甘 蓝进入输送提升装置时就已确定。拔取后的甘蓝在重力 作用下,
23、底面以导向杆为基准对齐,经夹球输送带夹持 输送至切根装置;双圆盘割刀为固定式,切根位置一般 设置于甘蓝 的较佳切割区域,该区域位于甘蓝底叶向上 10 15 mm23。双圆盘割刀反向旋转,动力由割刀液压马 达驱动,通过链传动交错的形式,实现圆盘割刀 1 和 2 的反向旋转,割刀转速为 300 400 r/min。 图 5b 为甘蓝根茎部切割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图。由图 5b 可知,圆盘割刀接触齿部的切割力 Pc 可用下式表示 18: 间甘蓝的差异性,提高收获机的适用性。根据设计,夹 Pc Nc Fc ( 4) 球输送带长 2 m,带宽 20 cm,与地面的倾斜角度为 20 30,输送带间距通过上述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蓝 收获 设计 试验 杜冬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