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过劳自杀的工伤认定.docx
《论过劳自杀的工伤认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过劳自杀的工伤认定.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过劳自杀的工伤认定一、问题的提出“过劳自杀”是指因”过度工作而引发的自 杀”,其是否可以纳入工伤救济是社会法的前沿 问题之一,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着广泛的讨论,各 国也随之做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在我国,依据工 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16条的规 定,自杀不属于工伤,同时将过劳自杀排除在工 伤救济之外。因此,实践中工伤认定行政部门和 法院也普遍认为过劳导致的自杀结果和工作之间 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否认过劳自杀的工伤救 济。法律规范和司法实践将过劳自杀排除在工伤 救济之外,这意味着劳动者及其家属需要自行承 担过劳所引发的疾病、精神崩溃、自杀、死亡等 负面后果,而造成“过劳”的用人单位却无需承 担
2、任何责任。这样的制度设计会让用人单位没有 动力采取措施防止过劳和改善劳动条件,更没有 动力关注劳动者的身体和精神健康。过劳自杀在 威胁着劳动者生命健康的同时,也加剧了劳资关 系的对立和不信任。近年来,不少学者呼吁应当对过劳自杀进行 适当的救济。目前的研究大多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三)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选择因果关系的判断是过劳自杀工伤认定的核心,而因果关系理论那么是用来判断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的标准。我国在立法、司法上对工伤认定究竟采 取何种因果关系理论并没有定论,现有的理论主 要是“重要条件说” “职业利益说”和“相当因 果关系说”。“重要条件说”认为,工作是劳动者受到损 害的必要条件,如果用人单位
3、造成的原因是引发 伤害的主要原因,那么工作与伤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成立。但重要条件理论还是离不开对各原因力的 衡量和判断,还需要在个案中通过相当因果关系 进行限制。“职业利益说”认为,劳动者受伤的 结果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联,需要以“是否为了 用人单位利益”作为衡量标准,工伤认定的实质 标准是用人单位的利益。但该理论无法解决过劳 自杀中各种压力之间关系的判定问题,笔者更倾 向于将职业利益说放入条件关系成立要件中,作 为一个辅助的判断标准。以上两个理论由于存在 局限性,均不能用来解决过劳自杀的工伤认定问 题。“相当因果关系说”那么认为伤害结果与工作 之间只要满足“相当性”的条件,即可认定存在 工作原
4、因。相当因果关系理论要求,从社会一般 观念来看,工作上的原因可致损害结果的发生, 或者极大地增加了发生可能性,那么成立伤害与结 果间的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说“不苛责客 观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只要求判明原因事实与 损害结果之间在通常情形下存在可能性。由于我 国工伤及职业病认定均采用限定列举的模式,无 可防止存在列举缺乏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考虑引入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作为判断“工作 原因”的基准。过劳自杀的法律性质决定了其与工作之间不 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且因果关系认定较为复杂, 笔者认为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灵活性及可适性, 可以较好应对过劳自杀中复杂的案件事实和因果 关系。虽然民法、刑法
5、中对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 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在过劳自杀工伤认定中的 应用,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相当因果关系说“认为,因果关系成立需 要具备两个要件:(1)该事件为损害发生的必要 条件;(2)该事件需显著增加了损害发生的客观可能性,也就是说相当因果关系分为“条件关系” 和“相当性”两段式结构。在过劳自杀工伤认定 中,可以进行如下解读:首先,需要综合评价劳 动者在工作中遇到的事件,比方长时间劳动等给 劳动者带来精神压力的“重要事件”是否极大地 增加劳动者精神疾患发病(自杀)的可能性。其 次,以客观事实为观察基础,如果根据社会一般 观念能认为在同种劳动者身上具有发生精神疾患 发病(自杀)的可能,
6、那么可以肯定工作与自杀之 间存在的相当性。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为过劳自杀的工伤认定奠 定了理论基础,过劳自杀的工伤认定基准应依照相 当因果关系理论而展开。相当因果关系理论起源于 德国,但该理论在工伤认定领域中的展开却在日本, 日本在过劳自杀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工伤认定理论。 日本作为世界最早确认过劳自杀的国家,已经将过 劳自杀等精神类疾患作为职业病纳入工伤保险,并 在近30年的完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立法 资料和案例资源。基于此,本文在展示相关因果关 系理论的具体适用和构建工伤认定标准的过程中,将不可防止地参考日本的判例法理,并结合我国工 伤认定理论和实践进行细致的说明。(一)认定基准一:条件关系
7、的判断如前所述,过劳自杀相当因果关系的判断分 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需要解决工作与劳动 者自杀之间存在的条件关系,即工作上的事由是 否让劳动者承受了足以引发精神疾患发病自杀的 压力。由于过劳自杀结果的发生,大多数情况下 并非由单一事件所导致,而是由一连串的事件结 合在一起最终诱发了自杀结果,其条件关系的判 断并非易事,需要结合案件中的重要事实进行综 合评价。“重要事件”是指在判断过劳自杀因果关系 中重要的案件事实。在现实中,复杂的工作环境 会催生出“压力事件”,这些压力事件与劳动者 所负担的精神压力密切相关。法官在判断过劳自 杀是否和工作相关联时,并非单纯判断自杀这一 个事件,而是面对自杀前
8、一段时间内所有发生的 “事件集合体”,从中选取对自杀有重要影响的 事件进行综合判断。“重要事件”对于过劳自杀 的工伤认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我国法院 在审理过劳自杀有关案件中说理缺乏之处。从现 有的判例来看,我国法院不会深入地探讨劳动者 自杀前的状态,对相关事件的分析更是鲜见。过劳自杀的工伤认定极为倚重对案件事实的 判断,这些案件事实可以细分为劳动者在现实中 所面对的一个个“重要事件”。引发劳动者压力 的事件大体上可以分为身体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 压力两种。其一,身体上的压力。身体上疲劳的蓄积是 引发过劳自杀的重要因素,在过劳自杀案件中, 需要判断劳动者是否在事发前承受了超出身体合 理限度的
9、压力,重点需要衡量工作的“质”与“量”, 综合评价劳动者的工作量是否在合理限度内。比 如,事发前劳动者是否工作时间过长,深夜劳动 的时间是否过长,是否都能得到充足的休息等。其二,精神上的压力。过劳自杀中的劳动者 在事发前一般都承当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精神压 力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1)劳动者是否在 一段时间内承当了过重的责任;(2)事发前劳动 者有没有经历过重大的事故,包括自己经历的与 生命相关的事故和目睹他人身上的事故;(3)工 作上是否发生了严重的错误;(4)职场人际关系,包括和领导及周围同事的关系,是否有职场霸凌、 职场性骚扰的问题。过劳自杀的原因通常有多重性,存在多数原 因事实,需要
10、判断各原因事实的原因力。早期的 理论采用了 “有力原因说”,认为工作原因须在 发病原因中占据绝对优势。由于原因力的判断无 法做到像数学一样的精确,要求工作原因占绝对 的比重,这在个案中很难判断,且不利于保护劳 动者一方。近年来“有力原因说”逐渐朝向“相 对有力原因说”方面开展,不要求工作原因在诸 多原因中占据一半以上,而只需要到达相对有力 的程度就可以,甚至有些判例中出现了 “工作原 因是引发劳动者患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可以认 定为工伤的表述。(二)认定基准二:相当性的判断相当因果关系认定的第二阶段需要判断工作 导致的压力和劳动者自杀之间是否具备“相当性” 即工作带来的压力在通常情况下是否足以
11、造成劳 动者自杀的结果。从本质上来看,“相当性”包 含了 一个可能性的判断,假设工作上的原因在客观 上显著地、实质地增加了劳动者自杀的可能性时, 那么“相当性”成立。如前所述,根据“压力一脆弱性”理论,自 杀的发生与劳动者个人脆弱性、压力两个因素相 关。自杀劳动者承受的压力是否超出了可承受的 范围,需要基于社会一般观念来予以判断,即一 般人是否能够和如何承受这种从工作环境而来的 压力,以此为基准在客观上判断案件中的劳动者 是否到达过劳程度来判断相当性。这里需要引入 “同种劳动者”的概念,将“同种劳动者”作为 客观衡量压力大小的标准。在具体案件中,法官 需要考虑在相同的压力程度下,一个与案中劳动
12、 者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同种劳动者”会不会发生 崩溃。同种劳动者的基准是“就算劳动者个体有 一定的脆弱性,考虑到和该劳动者的职种、职场 经验等同种类的劳动者,如果不需要特别的减轻 工作量,能正常地完成工作任务的人“。也就是 说,同种劳动者的选取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劳动者 的年龄、职业、工作阶段、工作经历等要素。需要注意的是,“同种劳动者”的内涵中除 了包括对劳动者年龄、经验等客观要素的考量之 外,也包括对劳动者多样性的评价。在现实中, 劳动者是独立的、个体化的,每一个劳动者的性 格、个人经历、健康状态、资质等方面各有不同, 故考察“同种劳动者”的内涵时,需要包容性地 评价劳动者个体的、主观上的要素。
13、如果该劳动 者的个人特质没有超过通常的劳动者的范畴,且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个体性差异也有清楚的认知, 那么即便劳动者有些许特殊性,也不应脱离“同 种劳动者”的范畴。同种劳动者的基准判断实质是被类型化、领 域化的“常识、常情及常理”,是关于社会一般 观念的考察,其承当了相当因果关系之“相当性” 判断所必需的“通常可能性”的标尺功能。(三)认定基准三:非工作因素的排除过劳自杀对工作原因的判断还需要进一步排 除“非工作原因”的因素,否那么将会导致工伤认 定泛化的风险。工伤保险虽然带有局部社会保险 的性质,但其本质是工作内在危险的现实化,其 保护范围不能脱离工作或职业风险的范畴。具体 来说,排除非工作因
14、素包括三个方面:1 .劳动者个人原因的排除劳动者个人因素很容易改变工作和伤害之间 因果关系的判断,应当在因果关系认定中予以排 除。在过劳自杀的因果关系认定中,除了对工作 原因是否符合相当性进行评价之外,也同样需要 考虑如何评价劳动者的个人原因。如果自杀劳动 者受到的工作压力尚属正常范围,且个人原因导 致的压力明显比重过大时,那么可以认定劳动者的 自杀行为与工作无关,不属于工伤。2 .劳动者个体因素的考量劳动者个体因素也可以称为素因,即劳动者 的个体特质,比方德国法上有名的鸡蛋头盖骨案 就是典型的素因引发的争论。在过劳自杀的认定 中,如果劳动者本身就属于容易消极的性格,或 者该劳动者在应聘时就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杀 工伤 认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