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名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名称整体设计课程建设批次:课程负责人:所属部门:填报时间: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制(教务处)课程(小二、黑体,加粗,居中)一、课程基本信息(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通识基础A类 通能校本B类 通识拓展C类 专业基础类 专业核心类 专业拓展类 专业方向类课程学分: 课程总学时: 其中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开课教学单位:适用专业: 二、课程性质(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小四,宋体)示例:XXX课程是xxx专业学生必修(选修)的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xxx、xxx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
2、具备xxx、xxx能力,培育xxx、xxx价值观,为xxx、xxx奠定基础。三、课程目标(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注释: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应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表述,应使用动宾结构。课程教学目标应是具体的、可实现的、可展示的、可测量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一)知识目标(靠左,空两格、小四号、宋体,加粗)1 23注释:知识是本课程经过验证、归纳总结的认识成果,包括经验和系统的科学理论两个层面,用以指导解决实践问题。分条列出应知应会的主要知识点。知识目标的标准表述形式为:“学生能够或学会+动词+名词”,其中动词指明认知过程,而名词一般指明知识。
3、如“学生能够解释数据的含义”、“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的数据类型”、“学生能够创建正确的最小生成树”等。(二)能力目标(靠左,空两格、小四号、宋体,加粗)123注释:能力是学生顺利进行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条件和心理特征,通过各种学习、实践活动体现,主要包括专业特殊能力、表达交流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分条列出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什么实践问题,形成什么能力。能力目标的标准表述形式为:“学生能够形成/具备+解决什么问题的能力”,如“学生能够形成运用线性表、堆栈、队列、树、图等数据结构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的能力”、“学生能够具备通过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等进行有效
4、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三)价值观目标(靠左,空两格、小四号、宋体,加粗)123注释: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是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在行为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列出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生对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职业素质等的体会、理解、选择、接受、认同和内化,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目标的标准表述形式为:“学生通过什么实践活动/话题与现象讨论/先进人物事迹学习/实际案例研讨/教师言传身教等,培育什么价值观” 。如“学生通过了解哈夫曼、迪杰斯特拉等科学家在计算科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领悟探索创新、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四、课程教学安排
5、(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序号教学单元子单元学 时编号名称讲授实践其他合计一1.11.21.3二2.1合计注释:1. 教学单元可根据课程实际建设情况采用章节、项目、任务、模块、专题等方式进行划分。2.子单元是对教学单元拆分所得,可根据教学周期如2-4学时(艺术类相关专业学时范围可在4-8学时内)进行拆分;也可根据教学单元中自成一体的独立部分进行拆分。【教学单元一】:* (一)教学目标: (二)学 时: 其中理论: 实践:(三)教学内容:(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注释:1.单元教学目标应采用动宾结构进行具体、清楚的阐述(建议采用ABCD法进行描述)。2.教学单元中含有实践学时的需加以标注
6、。3.教学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提炼。4.教学重点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学单元二】:*(一)教学目标: (二)学 时: 其中理论: 实践:(三)教学内容:(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实践教学安排(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项目编号所处子单元编号实验(实训)项目名称实验(实训)项目类型学时合计注释:1.有课内实验(实训)的课程填写此项,若无,则删去此标题,后续题号顺延。2.“项目编号”从01开始顺序编
7、号。3.“所处子单元编号”为“课程教学安排表”中子单元的编号,如1.1。4.“实验项目类型”选择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实训项目类型”选择演示性实训、单项技能实训、综合性实训或设计性实训。【实验(实训)项目一】:*(一) 实验(实训)目的: 注释:1.演示性实验(实训):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演示示范,加深对什么知识的理解、养成什么态度和学风。2.验证性实验:说明学生通过做什么实验验证什么结论,加深对什么知识的理解、掌握什么实验操作技能。3.单项技能实训:说明学生通过做什么实训,加深对什么知识的理解、掌握什么操作技能4.综合性实验(实训):说明学生通过运用什么知识、技能
8、、方法完成什么综合训练,形成解决什么问题的能力,培育什么价值观(职业素养),学生达到什么上岗要求。5设计性实验(实训):说明学生通过独立设计什么实验(实训)方案,据此完成整个实验(实训)过程,形成什么能力,培育什么价值观(职业素养)。(二)实验(实训)内容:(三)教学要求: 注释: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实验任务等提出具体要求。【实验(实训)项目二】:*(一)实验(实训)目的: (二)实验(实训)内容:(三)教学要求: 六、教学手段与方法(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本课程主要采用。注释:1.教学手段包括板书、多媒体、视频、实物演示、演示课件、虚拟仿真、网络教学、在线课程平台、现场考察或
9、参观等。2.教学方法包括如讲授、讨论、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研究性学习、体验法、翻转教学、混合教学及其它等方法。此部分必须体现混合式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相结合,并对具体的教学实施进行阐述。七、考核方式(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和终结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和阶段考核。课程成绩构成为:学习态度(*%)+课堂参与(*%)+阶段考核(*%)+终结考核(*%)。具体考核设计参见下表:考核环节考核目标考核形式考核主要内容成绩评定要求所占比例学习态度课堂参与阶段考核终结考核 注释:考核设计必须体现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线下考核形式与分值占
10、比。可在本门课程教学大纲规定比例内进行线上线下考核占比的设计。1. 课程考核设计不局限于上述表格形式,可自行设计撰写考核方案。2.课程学习态度可通过学生出勤、预习准备、学习关注程度以及教师课后辅导交流等形式进行考核。2.课堂参与度可通过口头提问、练习与讲评、适当启发或追问以及学生质疑、案例讨论、分组交流等形式考核。3.阶段考核可通过试卷笔试类、口试答辩类、技能测试类、文本报告类、实践报告类、作品类等方式,考核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阶段考核可设置1-4次。4.终结考核可通过试卷笔试类、口试答辩类、技能测试类、文本报告类、实验实习报告类、作品类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八、课程
11、教学资源(靠左,空两格、小四号、黑体,加粗)(一)教材选用(靠左,空两格、小四号、宋体,加粗)编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或版本)编者实验(实训)指导书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或版本)注释:1.无实验实训环节或理论教材包含实验(实训)项目的,无需填报实验(实训)指导书。2.有实验实训环节、但课程选用教材无实验(实训)指导内容的,需列出实验(实训)环节使用的教材或讲义或指导书。(二)参考书目(靠左,空两格、小四号、宋体,加粗)1编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或版本)。2刊物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或期号)3注释:列出不少于5本参考书目,建议选用符合课程目标的近3年出版(再版)权威和经典教材、重要论著、学术刊物。(三)网络资源(靠左,空两格、小四号、宋体,加粗)(1)*网,网址:http:/www.*(2)*网,网址:http:/www.*注释:必须列出课程在线教学平台网址,可列出教学参考网站。九、其他注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或课程特色说明,如无可删除此项。注释:格式要求:1.页面设置:纸型A4;页边距上3cm,下3cm,左2.7cm,右2.5cm。2.标题、正文的字体及字号严格按照样本要求;标点符号要在全角状态下录入。3.正文行间距设为固定值22磅,段前段后间距均设为0。 12 /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