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培养策略.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培养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培养策略.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培养策略一、 本课题选题的背景、研究价值、创新点、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一)选题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 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针对为国育才确立了科学的育人目标,同时提出了要求。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0版)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 订)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中小学英语教育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即要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 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构建英语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开放包容的性格,形 成跨开展文化意识等良好的人文素养。我校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以“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国
2、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面向未来的国 际化复合型人才为育人目标,并以此为目标构建了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目前我校实行双师、 双语及小班化教学模式,为践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优势资源及平台。同时,作为圆方联 盟(圆方联盟是非盈利的全球学校联盟,被称为“中学的常青藤“)成员校,我们坚持将中国学生 开展核心素养与圆方六大理念“国际理解、民主观念、环保意识、冒险精神、领导才能、服务他 人”有机融合,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提供了更加多元的环境。小班化教学作为西方兴旺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逐渐成为我国教学的开展趋势之 一。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子女能够接受“优质精品”教育,小班
3、化 教育模式在我国一线城市及经济兴旺地崭露头角,并开展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然而, 由于小班化教学模式在我国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完善成熟,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学分为目 的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因此,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及文化意识的培 养受到很大阻碍。因此,在小班化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成为我校英语教学中必不 可少的教学内容。(-)研究价值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多元文化背景下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人才成为各国教育 探究的题中之义。作为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让学生不仅从 教师的教学中获取词汇,语法及相关知识,而且让他们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形成跨文交际意识, 从而培养学生多元化多角度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位的学科 教学及高效课堂改革虽已推行多时,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依然盛行,教师教学方式单 一,不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没有将语言知识与文化作为一个教学整体,学生只看重分数忽 略文化的重要性。随着新时代教育教学及评价改革不断推进,在新时代教育评价系统下,根据“坚决克服唯 分数,唯升学”的指导思想,英语学科中跨文意识的培养成为践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内 容。(三)创新点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和我校实际课程需求,在国家基础课程
5、的基础上,探索了属于我校的特 色课程体系。同时,小班化教学作为教育改革新热点,精品教育的象征,通过团队合作学习, 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并且促进学生个性开展。我校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依托,为小班化教 学模式探究,及在此教学模式下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意识及能力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生提 供了必备条件。/说基础课程一、. j土、写Funny words跨文化 意识(四)核心概念界定1 .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即“不同民族、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个人或团体之间的交流、交往。我们通俗的 来说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定思维,或者说是民族文化思维,这种思 维能够保证交际者能够准确的交流。“跨文化”
6、一般指任何文化差异的比拟(如美国与日本价值 的跨文化研究)或指文化差异状况的存在(如跨文化教学情景)。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 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2 .小班化教学比照我国现有的常规班级,小班化人数相对较少,学生人数通常在18到30人之间。在此 班级模式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增大,感情交流增多,更加便于教师实施教学,验收 教学成果,全面及时地评价学生学习表现,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形成更有针对性,更高 效的教学生态。(五)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概况1959年,文化评论家Edward Hall首次提出应该把跨文化交际作为新的
7、学科,并在本世纪 中期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局部。2002年Barnett提出成功的交流建立在跨文化意识交际意识及 能力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有效的交流沟通很大程度上依赖跨文化交流意识与 能力。20世纪初,Krasner在研究英语语言教学中指出,只教授语言知识结构的英语教学是不 充分的,语言与文化不能别离开来,因此,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应该始终贯穿于英语 教学中。21世纪以来,在国际多元文化背景下,语言教育学家们针对跨文化意识在中小学英 语教育中的渗透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如,2001年,Kim认为,为了帮助英语学习者规避文 化壁垒,跨文化意识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至关重要。2017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意识 英语教学 中的 培养 策略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