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综合建筑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
《大型综合建筑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综合建筑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型综合建筑工程测量施工方案NR41NR7R8制、(R3I-R30SCSBR22SD/。S1 S2S6S7:r (R3;寿R6RI6还8)R19(瞰SF/飞哪呦1R26 9设会议中心轴线内控点布置示意图G 如w F26262215D .一3n:w G 9 w E M E4253向,232221曲惚,195-18W16S3用I: 2 n n n ? n a t c :|算中中 H4 H4 中中中 小点.2321面.21:193-18W17心.1615常年固定展厅轴线内控点布置示意图b.埋件的埋设:内控点所在平面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 板钢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
2、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 预留出(|)150nini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c.预埋件作法:预埋铁件由100X 100X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 焊接中12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如下图所示:预埋件示意图d.控制点的测设: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 到预埋铁件上,并使用全站仪进行测角、测边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平面控制依 据。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控制网的精度。轴线内控点如下图所示:内控点做法e.激光接收靶:激光接收靶由300义300X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由不 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如下图所示:激光接收靶2.轴线内控点竖向投测 1)内控点竖向投测a.在
3、首层内控点上架设好激光经纬仪,打开电源发射激光,在激光经纬仪 度盘0。、90。、180。、270四个位置向上投测,作业层测量人员用激光接收 靶接收并取四点的中点作为轴线的控制点。竖向投测过程如下图所示:轴线竖向投测示意图b.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见下表: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2)作业层轴线、细部线放样项目允许误差(mm)每 层3高度(H)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120m20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 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nl钢卷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控 制点是否投测正确。控制点投测正确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
4、尺寸关系放样出轴 线。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据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柱边 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圆弧柱测量:圆弧柱中心线的控制采用CAD图解法测量放样,在电脑上使用 CAD标注功能将圆弧控制线与纵、横轴关系尺寸数据标出,测量人员根据数据放 样圆弧线。3.高程的传递1)首先从高程控制点将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竖直量尺处,经校核合格后作 为起始标高线,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2)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钢尺需加拉力、尺长、 温度三差改正。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高差小于3mm时, 取其平均标高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
5、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4)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见下表: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项目允许误差(mm)每 层3高度 (H)H30m530mH60m1060mII90m+ 1590mH120m20第二节装饰施工测量一、轴线的恢复和引测1 .轴线恢复前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方法为:用钢卷尺 直接丈量距离,用经纬仪测量轴线、轴线控制线之间的角度。2 .在施工中被砂浆覆盖和因为时间久而模糊的轴线、轴线控制线,需把面 层的附着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3 .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识。4 .根据恢复后的轴线及图纸上隔墙线与轴
6、线的关系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 线,用墨线弹出。二、标高的抄测1 .楼层建筑+1. 000m标高线抄测前应先校测结构施工从首层传递在电梯井 内壁的标高控制点,当较差小于3nlm时,取其平均标高引测水平线。2 .楼层建筑+1. 000m标高线抄测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 位置,采用水准仪、塔尺抄测标高,各标高点之间用墨线连接并用红油漆标明标 高数据。三、幕墙的控制测量.外轮廓线测量依据设计图纸标定的建筑结构各轴线与外墙尺寸的关系,选好基准控制层, 分别用经纬仪的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确定出控制幕墙内径周长的处于同一垂直 面的矩形基准点控制网及其连线的距离,基准点之间的垂直误差控制在直径为
7、 5mm的投影范围内,基准点连线的直接距离误差不大于3mm。以矩形基准控制网 为基准测放出结构外轮廓线。1 .高度、水平度、铅垂线测量用水准仪以首层0.000m标高为基准,测出各楼层周长边的平整度,用水 平尺、水准仪测出各转接件的横向和纵向水平度,在楼层外立面处分层固定悬挂 49N重捶的50nl钢卷尺,静止后用等高法分别测量,算出各楼层的实际标高和建 筑结构实际总高度,高度标志用油漆记录在立柱或剪力墙的同一位置处,在幕墙 安装完毕之前,此高度标志必须予以保护不被消除破坏,标高测量误差:层与层 之间W3mm。铅垂方向用铅垂仪在基准轴的位置投射铅垂线,测出楼板的出入 误差,并确定控制线。第三节建筑
8、物变形观测一、 沉降基准点布设.基准点布设原则1)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现场设置4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 校核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2)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3)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 于2倍基坑深度。1 .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1)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测量高程控制网埋设4个高程控制点。2)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使用AL132-C电子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 水准基点与场区内4个高程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4个高程基准点高程数 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3)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附合路线,
9、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下表规定。沉降观测技术要求(单位mm)等级相邻基准点高 差中误差每站高差中 误差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高 差较差观测方法及要求一寺1.00. 300.6册0.8往、返各两次注:n为测站数.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 符合下列要求:1)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2)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避开暖 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3)局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4)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
10、埋深相差悬殊外、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 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5)宽度大于等于15nl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 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6)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7)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埋点方法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采用暗藏式。埋设时用632的电锤在设 计位置打孔,将直径28mm、长度12cm的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 使牢固。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取出,盖好保护盖。这样既不影响建筑物 的外观又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沉降观测点埋设如下图所
11、示:盖 封件 理 预沉降观测点埋设构造图2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位置、数量(由有关单位共同商讨确定)3 .观测技术要求1)观测仪器2)观测仪器采用AL132-C精密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锢瓦条码尺。该仪器精度 高,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为0. 3mm;3)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规定的二 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观测过程中应做到:主要观测人员固定、 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镜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4 .观测的技术要求沉降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下表要求进行:沉降观测技术要求等 级仪器 型号视线 长度前后
12、视 距差前后视距 累积差视线高度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二等AL132-CW 30nl1. 0mW3. 0m20. 3m4 VZ7.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观测前30分钟,晴天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 致;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架与水准路线的方向 平行,第三脚架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水准仪圆水准器应严格置平; 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8 .观测周期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 测点的初始值;2)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3)施工期间地下室每层观测1次,地
13、上部分每一层观测1次;4)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应观测;5)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6)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7)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1次;8)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1次;9)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10)交工前观测1次;11)竣工后,第一年观测34次,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 程JGJ/T 8-97的要求来决定观测次数。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Imm/lOOd) 时,停止观测。二、沉降资料的提交.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观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
14、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并提供首次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基 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1 .正常观测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 载-沉降量曲线图。2 .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包括: 作业说明;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沉降数据技术分析;沉降观测记录; 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第四节钢结构施工测量一、 钢结构测量工作的难点测量工作是钢结构安装中的先行工序,又是主要工序,而测量精度又是确保 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1 .工作难度大:屋面钢桁架的纵向桁架的上下弦均为曲面,测量控制难度 比较大。2 .工作量大:屋顶钢
15、桁架拼装和滑移过程中,需要即时测量来密切配合安 装工作。3 .结构节点复杂:在现场拼装和安装过程中,易产生累积误差。二、测量的组织机构为保证测量工作的有序进行,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保证钢结构安装测量的 顺利实施。测量主管平面测量平面测量标高测量安装测量测 量 资 料测量组组织机构图三、测量准备1.人员、仪器设备准备 1)测量人员准备:第一节控制测量一、工程概况中山*中心工程位于中山*区*南片区西北部,紧邻*路。本工程总建筑面 积116950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5680 m2,常年展厅地上建筑面积44668. 6 m 2,综合展厅地上建筑面积28576 nI2,地下建筑面积36512ni?
16、。结构形式为:综 合展厅和常年展厅以及广场屋顶的上部结构是由钢结构/拉索主桁架、次桁架、 柱和中间框架体系组成。楼板系统为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会议中心为框架结构。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根据以上规范、规程关于钢和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精度的 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
17、案,确保圆 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三、测量准备1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工 程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 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2 .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 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3.人员的组织,本工程人员安排见下表建立本工程测量控制体系、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测量人员由12名专业测 量人员和钢结构分包放线人员组成,并保证每个作业段不少于2人,所有测量人 员均持有相应的资质或测量工作上岗证,测量小组的每位成员在施工前必须接受 培训。2)测量仪器准备
18、:a.仪器配备:详见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b.仪器的检校: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测量仪器均要进行计量检定,不得使用未经检定或已超 过检定周期的测量仪器,每月对仪器进行一次自检,确保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经纬仪的检校:水准管轴(LL)垂直竖轴(VV)的检校,校正到误差小于1/4 (水准管分划 值)。视准轴(CC)垂直于横轴(HH)的误差要求小于2。水准仪的检校:水准管轴(LL)平行于视准轴(CC)的检校,校正到误差小于10。本工程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还应对其视准轴(CC)检校。钢尺使用注意事项:我部现场测量使用的50m标准钢卷尺在使用之前应和加工厂提供的经过检 定的50nl钢卷尺进行现场检校,以确保计量
19、检测工具与制作厂家匹配统一,并且 在竖向测量时固定悬挂49N重捶,静止后读数。钢卷尺的标准拉力:本工程测量采用49N拉力。2 .复测、验线各基准控制点、轴线、标高等都要进行两次以上的精测,以误差最小为准。 验线工作与放线工作要做到人员、仪器和测量方法三分开,要独立进行,验线的 精度要高于放线的精度,复测验线工作是测量施工的关键环节。加强仪器的存放和使用管理制度。测量仪器的管理采用“谁使用、谁管理、 谁负责”的专人专管制度,保证仪器设备能最大限度的为工程提供服务。3 .现场标记 1)钢构件进场之后,钢构件安装之前测量人员要对钢构件的尺寸、轴线位置进 行检查,确保钢构件正常安装。2)对构件加工厂标
20、识的钢构件中心线等标记进行检验,并做好检测记录。对钢 构件的长度、中心线标记等的检测结果及时通知质量部门,并按实际情况做好安 装测量的标记,以作为钢柱安装测量校正的依据。3)现场标记制作要区别于加工厂的标记,并且要求色泽明显、位置统一、大小 相同或相近,同一类型标记符号必须一致,边缘要求整齐美观,制作精度必须满 足现场施工要求。四、测量工作流程测量工作流程图五、控制网的布设1 .平面控制测量为了保证本屋顶结构安装测量的精度要求,以及便于控制点能够长时间保 存,方便使用,我们根据土建的控制网做出钢屋顶安装的控制网,测设出22条 纵横交错的控制轴线,方便滑移过程中的位移和变形监测。具体见下图平面控
21、制 网布置图: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f钢屋顶安装控制网平面布置图2 .标高控制测量为了保证钢结构现场拼装及吊装的要求,标高控制网使用土建提供的高程控 制网的基准点,在大屋顶安装区域每隔三根布置一个基准点,形成一个闭合的网 状水准线路。每次使用从首层标高向上引测,形成附合水准线路,以提高测量的 精度,经复核无误后,对屋顶桁架安装标高进行抄测。标高控制网设在首层柱立 面上,保证在钢结构安装期间相互可以通视.3 .测量精度控制:1)仪器精度精密水准仪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 3mm;高精度全站仪在工作半径为100m 时测量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型 综合 建筑工程 测量 施工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