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教学设计-教案.docx
《《春望》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望》教学设计-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设计单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形式教读课课题名称春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初步了解鉴赏诗歌的一些方法。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高,对诗歌的认知和品 析停留在表皮;年龄小,阅历浅,很少有生离死别的牵挂与思念,更没有经历过战争,对诗 人愁苦无奈的感受较难体会;但这首诗没有太难的词句,学生可以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 把握诗歌的内容,尝试再现诗歌情景,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教材分析春望选自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中的第二首。 就教材而言,春望由人教版的杜甫诗三首中独立出来,这表现出春望教学上的 一个新探索。要继续探索、创新教法:如何富有创意地探究内容和写法;如何进行卓有成效 的
2、诵读训练。它还是第六单元的探路者。第六单元是以人的品格与志趣为题材的古文单元, 要求抓住诗意语言中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深入理解诗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通过自主合作和讨论探究法,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 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促教。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
3、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策略:1 . PPT2 .视频朗读、配乐朗读。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二)关于杜甫和写作背景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 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 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 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 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 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 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 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 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 望。(三)如何学
4、习诗歌? 第一招:多读-读出诗韵 1、读准字音2读出重音和节奏3读出疑问 第二招:多思-感悟诗意、品味诗情 (四)自读展示(五)探讨提升1 .回顾律师概念2 .翻译诗歌3 .探讨研究(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城一一国都长安破一一国都沦陷、城池残破 深一一荒草丛生,满目凄凉 (2)过渡(3)提问:鸟语花香本是美好的事物,能 给人带来愉悦,但作者为何对花落泪,闻 鸟惊心了?时为时局动乱而感伤别为生离死别而激愤因为作者此时心情感伤,再美好的事物也 不能给作者带来愉悦的心情。(4)过渡:在这样动乱的年代,诗人最盼 望的是什么?(家M) 为什么?家书在,至少人还在,至少自己还存。 烽火连三月,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望 教学 设计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