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区(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现状与成因分析(共4页).doc
《岩溶区(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现状与成因分析(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溶区(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现状与成因分析(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岩溶区(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现状与成因分析摘要桂林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分布区,在实现了造林灭荒和绿化达标后,石山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针对桂林水土流失特点、现状及成因、主要人为因素及治理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关键词水土流失 现状 成因分析 桂林0引言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
2、,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它可导致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1桂林市水土流失现状桂林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分布区,土地总面积276.23万hm2,林业用地面积187.72hm2,石山总面积30.04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97%,占林业用地的16%。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土地类型划分,石山面积中属林业用地(可造林)石山面积7.89万hm2,非林业用地(不可造林)石山面积22.15万hm2,分别占石山总面积的26.3%、73.7%。2000年底,全州、灌阳、灵川、临桂、阳朔、平乐、永福、雁山八个县(区)纳入广西石漠化生态治理一期工程建设规划,根据广西石漠化生态治理一期工程建
3、设规划设计技术方案的有关技术要求,对规划区铁路、公路两边及农村居民点四周能见第一面坡石山绿化状况进行了调查规划,并完成了一期工程规划设计。规划区石山总面积14.3万hm2,其中,已达标面积2.1万hm2,未达标需治理面积12.2万hm2,占规划面积的85.3%。2水土流失成因分析2.1自然因素2.1.1气候条件的影响桂林属亚热带气候,日照长,热量多;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一般为14001800mm,最多的超过3000mm,最少的也在1000mm以上,而且雨量集中,多在59月。这两种因素往往导致土质疏松。暴雨来临时,强度大,冲涮力强,易蚀的土壤往往被冲走,只剩下光秃的基岩。2.1.2地质条件的影响
4、桂林区成土母质多为砂页岩、石灰岩、花岗岩、紫色岩,这些岩层风化形成的土壤,土质疏松,保水率差,退水即散,易蚀易冲,尤以花岗岩、砂页岩发育风化成的红壤,结构松散,抗蚀力差,在高温多雨作用下,容易产生沙粒化,在水力冲刷下,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陡坡地则易发生沟蚀崩岗。本区地貌特点是山多平原少,周围高中间低,岩溶地貌面积大。2.1.3植被影响植被覆盖率低是水土流失进而出现土地石漠化的重要因素。2.1.4地形影响桂林地区山多平地少,山大坡陡,地形破碎,切割沟壑深,密度大,水土流失极易发生在这些地区的坡地上。2.2人为因素2.2.1乱砍滥伐森林解放以来,桂林森林资源遭受过几次大的破坏,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溶 喀斯特 地区 水土流失 现状 成因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