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L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一一贡献费希纳一一奠基人L费希纳定律:S=KlogR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2.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冯特一一创始人.把心理现象(感知觉,注意)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 .用实抬法研究心理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艾宾浩斯一一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发现并证明实验法在整个心理研究中都是有效工具1 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一人工材料.新的测量方法一节省法2 .遗忘曲线.非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区别(各自特点)非科学方法的特点:1 .听信权威2.注意凝聚3.先验科学方法的特点:1 .经验观察2.自我校正2
2、 .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L观察法特点:直接和描述性缺点:无法对因果关系做出推论提供的资料不充分其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观察法本身不一定客观无 偏.相关研究法一一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2 .实验法一一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优点: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经济实验控制一一泛指对实验精度的一切保障工作,以保证应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尽量消除无关变 量尽可能加以平衡3 .试验心理学研究基本程序.确定课题2.选择被试3.确定实验控制4.数据整合5.撰写研究报告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L自变量分类自变量一一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响产生
3、影响的变量.作业变量1 .环境变量.被试变量2 .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布里奇曼)3 .口语记录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所作表达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4 .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指反响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响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5 .额外变量的控制方式.排除法一一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1 .恒定法一一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匹配法一一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2 .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3 .实验者效应&要求特征(典型的额外变量)实验者效应一一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
4、的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响附和 主试的期望要求特征一一被试会自发的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测,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 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响.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一一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被试内设计一一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处理4 .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内部效度一一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外部效度(生态效度)一一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几种常用实验仪器1 .立体镜一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深度知觉仪一检验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2 .速示器一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研究知觉、记忆和学习等方面).记忆鼓3 .警戒仪一测定个体
5、警戒状态(加工定向注意的研究).镜画仪一研究练习效果和技能迁移作用,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4 .眼动仪一测试人眼活动情况,研究有关心理过程第三章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1 .重要中外信息检索源中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进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外通用的目录 社会科学引用索引 科学引用索引生物学摘要工效学摘要医师索引心理学文摘2 .核对清单阅读法提前列出一份问题清单,然后在阅读过程中逐一回答并核对有关清单上的问题及答案3 .标准实验报告格式题目和作者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第四章反响时.反响时研究历史L天文学一一贝塞尔(人差方程式一天文学家在观察星体的
6、时候,他们之间形成系统的恒定的差异,它反映了两 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生理学(第一阶段)一一赫尔姆霍茨&唐纳斯一减数法1 .心理学(第二阶段)一一冯特及其学生&斯滕博格一加因素法.简单反响时&选择反响时简单反响时一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响,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刺激与反响之间的时 距就是简单反响时选择反响时一可能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做一个不同的反响,但刺激出现的顺序事先是不 知道的2 .影响反响时的基本因素.简单一复杂反响时任务1 .速度一准确性权衡一一反响速度和反响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刺激变量2 .机体变量即被试变量.减数法
7、&加因素法1 .减数法一将反响时分解成各个成分,分析信息加工过程(即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A反响(简单反响)一一个刺激一个反响B反响(选择反响)一两个或以上刺激和对应的刺激C反响(区分反响)一两个或以上刺激,只有一个刺激要求反响(2从=区分反响的时间B-C=选择时间.加因素法一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识别它们的先后顺序第五章心理物理学L绝对感觉阈限&差异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一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差异感觉阈限一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2 .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测量方法.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差法、序列探索法)一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 种反响到另一种反响
8、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1 .恒定刺激法(正误法)一选定几个固定刺激与最小变化法实施上无大差异,不同在于阈限值的计算上.平均差误法(均误法、调整法)2 .韦伯定律4/6=C 6差异阈限大小。刺激的强度水平C韦伯分数.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力=Klg 6小心理感觉的量值K固定的系数由物理刺激高出绝对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4 .史蒂文森定律(幕定律)S=blaS感觉量b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a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事指数.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1.信号和噪音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都是噪音。主试呈现的刺激,有时只呈现“噪音刺激(N);有时信号刺激 和噪音刺激同时呈现(SN)o让被试对信号刺激做出反响
9、,被试每次都要判断所接受到的:(1)仅仅是噪音背景; (2)在噪音背景上叠加了信号。在这两种情况下,分别可以在心理感受量值上形成两个分布:信号加噪音(SN) 分布(即信号分布)和噪音(N)分布。7 .信号&噪音信号一一刺激噪音一一信号所伴随的背景.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1 .区分力指标d,一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判断标准一反响偏向的度量似然比B报告标准C第六章注意.过滤器理论(早、中、晚)1 .单通道模型一早期选择模型(双耳分听实验)按“全或无”的方式进行工作注意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衰减模型一中期选择模型(追随耳实验)重视中枢系统的二次选择反响选择模型一晚期选择模型注意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
10、响.资源限制理论一卡内曼提出把注意看作心理资源,注意的有限性不是过滤器的结果而是受到了从事操作的有限心理资源的限制,注意的功能 就是资源分配.特征整合理论一特雷斯曼提出其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注意加工阶段(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同时加工)特征整合阶段(将诸 特征整合为客体,是系列加工).注意的研究方法1 .提示范式2.搜索范式3.过滤范式4.双任务范式5.电生理学研究方法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事件相关电位(电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在时间上与事件相联系的电位.警戒(加工定向注意)是持续注意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为觉察特定的、难以预测而又较少出现的信号所保持的准备状 态第七章知觉1 .
11、直接知觉&间接知觉的研究历史.直接知觉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最具代表性的是知觉的刺激物说。其最早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主要观点是:人们的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不过格式塔心理学并未明确 指出完形是属于经验上的完形还是刺激本身的完形,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并不能算是纯粹的直接知觉论。吉布森指出完形应是刺激的完形,提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觉的刺激物说。1 .间接知觉论认为刺激本身的信息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的。19世纪中叶,赫尔姆霍茨提出了知觉经验论。一个多世纪后,布鲁纳开展了这一知觉经验论,被称为假设检验说。2 .不可能图形是一种无法获得整体知觉经验的图形,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心理学 笔记 郭秀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