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不求甚解教案【课题与课时】课题:不求甚解(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3课)课时:一课时【课标要求】1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2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 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3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 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 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目标】1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进一
2、步了解驳论文的特点。2 .通过赏析重点语段,学习并掌握论证方法。3 .领悟文中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评价任务】1.结合文中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完成目标1。2通过文中作者在讲透自己的观点时,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产生的效果,完 成目标2o3.通过总结作者和名人名家的读书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完 成目标3。【学习过程】一、感悟导入1 .讲故事导入:有一个老太太做寿,满堂儿孙、亲戚朋友都纷纷送礼问候 。请唐伯虎来作诗,他第一句就说:“这个婆娘不是人! ”大家听了很震惊, 都斥责这个人胡言乱语。唐伯虎说:“别急,请听下一句一一九天仙女下凡尘 ! ”“好!好! ”众人转过了神,夸赞起来
3、。唐伯虎又道:“儿孙个个都是贼 ! ”这下老太太的儿孙可不干了,橹起袖子,欲围上来。紧接着,便听到唐伯 虎说:“偷来蟠桃献母亲! ”孙一听,乐了。众人都赞扬这首诗作得好。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如果只看到第一句或第三句就认为是在骂人,便会误 解。只有四句一起看,才能发现这是首赞美诗。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根据只言片语就妄加判断 O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求甚解就是批驳根据只言片语就妄加判断的现象。2 .你知道“不求甚解”出处吗?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 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原意是读书只领
4、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 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3 .展示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进一步了解驳论文的特点。(2)通过赏析重点语段,学习并掌握论证方法。(3)领悟文中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二、自主探究,学内容(一)自主学习一一理思路(指向目标1)1 .对方的观点是什么?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作者是怎样反驳的?绕话题树靶子:批驳的方式:批驳的观点:不求 甚解二、追根溯源来论证1、追根溯源,树观点:2、论述“好读书”是不求甚解的前提3、分析不求甚解的含义:4、运用论证|A:5、第7、8段补充论证:三、领会实
5、质,得结论(二)互助促学一一学方法(指向目标2、3)A.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观点讲透?1 .正面阐释陶渊明的本义。2 .通过具体事例来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这一些字句的“甚解”,要“ 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8 .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1 .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从态度上说明。2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从方法上说明。3 .引陆象山的话,进一步证明。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或反,信手拈来,自由骋笔 ,又恰到好处。选例典型,论说周到。三、当堂达标一一学方法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概括作者及名人名家的读书观?作者的观点有:1.读书的要诀全在会意;2.读书要虚心;3.重要的书要反 复阅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3 短文 不求甚解 教案 2021 2022 学年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