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导学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解读把握诗歌的意境,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2、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常识读记】1、了解作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汨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又自 称作“五柳先生”。陶渊明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加上对老子庄子和儒家经书的研读,使他接 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 “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他幼年时家世衰 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
2、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从 29岁到41岁,13年的时间里,他曾四次奔波“学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陶渊 明的作品今存125首,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内容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他开创了田 园诗派,经后世不断开展,到唐代形成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2、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
3、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以描写自然风光、农 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常见描写手法有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明衬暗、渲染、白描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对 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和官场的厌倦。1、给括号前面的字注音羁()鸟守拙()2、解释下面诗句少无适俗韵:暧暧远人村:户庭无尘杂:理解赏析【基础检测】荫( )后檐 暧暧(守拙归园田:依依墟里烟:虚室有余闲:) 墟( )里狗吠(榆柳荫后檐:鸡鸣桑树颠:久在樊笼里:【文本研读】整体感知1、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美丽的图景。2、这
4、幅图景给大家带来什么感觉?问题探究阅读全诗,回答下面问题:1、作者从何而归?()(1)诗中作者把官场比喻成什么?()(2)把自己比喻成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2、为何而归?(“适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1) “爱丘山”、“守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既然“性本爱丘山”,那为什么还要出仕?从哪句诗可以看得出来?3、归向何处?(归向园田)(1)那作者他希望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找出文中的诗句。(2)诗人笔下描写的这八句田园景色抓住那些意象来写呢?(3)这些意象都是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诗人的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呢?他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 描写的呢
5、?4、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 “无尘杂” “余闲”“返”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2)此时回到田园的诗人心情是如何的?(喜悦、闲适)5、比拟阅读短歌行和归园田居表达的思想和胸怀的不同。参考答案【文本研读】整体感知1、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美丽的图景。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空旷的田园背景下点缀着茅屋,熔注作者自得心情。榆柳覆郁,桃李飘香,自然真情,全在字里行间。炊烟袅 袅,弥漫飘渺,胜似仙境,美似神仙。鸡鸣狗吠,一副和谐祥和之景
6、象2、这幅图景给大家带来什么感觉?明确:简朴、空阔、恬静、幽静、和谐、朦胧。问题探究阅读全诗,回答下面问题:1、作者从何而归?(官场)(1)诗中作者把官场比喻成什么?(尘网、樊笼)(2)把自己比喻成什么?(羁鸟、池鱼,羁鸟是笼中鸟,池鱼是池中鱼)(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对官场的厌恶。)2、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1) “适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适应仕途中繁缗的礼节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 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2) “爱丘山”、“守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7、(3)既然“性本爱丘山”,那为什么还要出仕?从哪句诗可以看得出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入 仕做官并非本性使然,而是一个大失误。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为官入仕。而此 时作者已经深刻的感受到在那样的门阀制度,官场黑暗的年代,要建功立业,实现政治理想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幻 想。一个“误”字显出作者是那么的悔恨和痛恨,“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的说法说明了时间之长, 痛苦之长。)3、归向何处?(归向园田)(1)那作者他希望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找出文中的诗句。(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2)诗人笔下描写的这八句田园景色抓住那些意象来写呢?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
8、狗吠、鸡鸣(3)这些意象都是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诗人的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呢?他又是按怎样的顺 序来描写的呢?全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近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画外音: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动静结合的手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静 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动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远近结合的手法:“远人村”,“墟里烟”远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鸡鸣桑树颠。”是近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从视觉
9、角度写。“狗 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从听觉角度写。4、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 “无尘杂” “余闲”“返”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 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和独立,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2)此时回到田园的诗人心情是如何的?(喜悦、闲适)讨论: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是怎么认为的呢?古有“学而优那么世”之说,本来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假设从这个角度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然 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陶渊明的归隐是对污浊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他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 黑暗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这就是人生的有舍有得,他为了追求田园生活,追求自由的高洁品格,他选择了舍 弃。5、比拟阅读短歌行和归园田居表达的思想和胸怀的不同。答:进取和退隐的对立。曹操渴求人才统一天下,陶渊明渴求人格的自由独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