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一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密一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一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值力取3100kPa。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根据取样室内测试成果统计及地区经验和本次勘察的要求,本场区对残坡积层 粉质粘土、人工填土以及泥岩、砂岩参数进行选择和建议。1)人工填土一一人工填土属机械抛填所形成,尚处于沉降期,本次N63.5动力 触探成果不能作为提供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的依据,填土经压实后地基承载力基 木容许值建议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它指标取值经验值压实填土综合内摩 擦角建议天然值取30,饱和值取25;未压实的填土综合内摩擦角建议天然值取 25。、饱和值取2()。;天然重度取2().8KN/m3,饱和重度取21.5KN/m3,压实填土基 底摩擦系数取0.3,压实度应满足相关规范及工
2、程所需的要求。2)粉质粘土一一残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天然C取25kPa,。取15。(经验值); 饱和C取20kPa,。取12。(经验值):粉质粘土天然重度:20.3kN/m3(试验值):粉 质粘土饱和重度:20.7kN/m3(经验值),粉质粘土基底摩擦系数取0.25。3)泥岩一一道路区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强风化泥岩取350Kpa (经验 值),中风化泥岩取50()Kpa;边坡地段中等风化泥岩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 1250kPao 泥岩重度取 25.3KN/m3。参考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泥岩岩体内摩擦角取值,由岩石 试验值33.6。乘以系数0.90,再乘以时间效应系数
3、0.95得:=28.8。泥岩岩体内 聚力取值,山标准值0.96MPa乘以折减系数0.30系数再乘以时间效应系数0.95得: C=270KPa.泥岩岩体极限抗拉强度值由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O.331MPa乘以折减 系数0.4得:133Kpa;无外倾结构面时,泥岩岩体破裂角按45+(p/2取值为59。IH 类岩体等效内摩察角取55。4)砂岩一一道路区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强风化砂岩取4(X)Kpa (经验 值),中风化砂岩取lOOOKpa,边坡地段中等风化砂岩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 3100kPao 重度取 24.8KN/m3。参考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O-O43-2OO5,砂岩岩体内摩擦角取值,
4、由岩石 试验值34.7。乘以系数0.90,再乘以时间效应系数0.95得:=29.6。砂岩岩体内 聚力取值,由标准值2.81MPa乘以折减系数0.3()系数再乘以时间效应系数().95得: C=800KPa。砂岩岩体极限抗拉强度值由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0.909MPa乘以折减 系数0.4得:364Kpa;无外倾结构面时,砂岩岩体破裂角按45+(p/2取值为60。5)采用M30砂浆,岩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取值一一中等风化泥岩值取 160kPa;中等风化砂岩几值取280kPa,具体宜根据现场抗拔试验确定。6)桩的水平抗力系数一一粉质粘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取 18.0MN/m4;中等风化泥岩岩体水
5、平抗力系数:40MN/m3;中等风化砂岩岩体水平 抗力系数:MOMN/m。7)根据经验:基岩岩体中单一岩层层面内摩擦角(硬性结构面)夕可取18。, c可取0.05Mpa;砂、泥岩岩层层面内摩擦角(软弱结构面)0可取14, c可取 0.04Mpa;裂隙结构面内摩擦角。可取14。,c可取0.03Mpa;裂隙结构面内摩 擦角3可取15。,。可取0.04Mpa。8)其它指标一一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其它指标建议在本报告中附表 中查取。4、道路工程地质评价4.1 拟建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拟建道路沿线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据访问和甲方提供的资料查证:区内有少量地下管线、高压电杆和空中电
6、线, 此外无人防工程分布,也不存在采空区。据本次勘察结果:区内无断层通过,也无地下水分布,即道路区岩土体整体稳 定性较好。拟建道路区有较多的填方路堤高边坡和挖方路堑高边坡,按设计要求放坡并采 取支挡稳定后,拟建道路场区稳定。综上所述:重庆万州江南新区密一路施工前,将挖填方区内的管线和电线进行 搬迁避让或保护处理,并在对场地内各边坡进行治理的同时,对场地内水塘处的软 塑粉质粘土进行清除、换填后,在确保各边坡稳定的条件下,即拟建场地稳定,适 宜本工程建设。4.2 地震效应评价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 (图AI),中国地 震动峰值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
7、(图B)及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GB500112010),本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设计路面标高进行挖填整平后,场地类别划分(按纵剖面分段说明)分析如 下:1)快一路K0+820K0+839.422为半挖半填地段按设计路面标高填筑整 平后,大局部地段基岩出露,左侧道路范围内土层最大厚度3.9m。快一路K0+839K0+950.141为挖方段按设计路面标高填筑整平后, 基岩全出露。2)密一路K0+000.00K0+120.00为挖方段按设计路面标高开挖整平后,大局部地段基岩出露,道路范闱内土层最大厚度2.0m。3 )密一路K0+120.00K
8、0+360.00主要为填方段按设计路面标高填筑整平后,道路区土层最大厚度17.98m (填土 4.78m,粉质粘土 13.2m)。4)密一路K0+360.00K0+760.00为少局部为控方,大局部为填方路基段 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道路区土层最大厚度28.59m。5)密一路K0+760K0+789.7为填方路基段按设计路面标高填筑整平后, 道路范围内覆盖层最大厚度14.1m。6)密一路K0+789.7K0+870.0为挖方路基段按设计路面标高填筑整平 后,道路范围内基岩全出露。7)密一路K0+870.00-K 1+062.162为填方路基段按设计路面标高填筑整平后,道路范围内覆盖层最大厚度3
9、2.10m。根据本次物探波速测试结果(见波速测试报告):ZY44 (K0+480.0)填土剪切 波速为105nVs,属软弱土;强风化泥岩剪切波速为432m/s,中等风化泥岩剪切波 速值 800m/s。ZY84 (K0+940.00右56.34m处)粉质粘土剪切波速为186m/s,属中软土,强 风化砂岩剪切波速为524m/s,中等风化砂岩剪切波速值800m/s。根据经验未来填土剪切波速取105m/s,属软弱土。1)快一路K0+820K0+839.422为半挖半填地段,对钻孔ZK1进行计算,场 地土等效剪切波速为137m/s,为软弱土,即场地类别为Ii类,L类场地设计特 征周期为0.25s,属建筑
10、抗震有利地段。快一路K0+839K0+950.14I为挖方段,为强、中风化基岩出露,为岩石,即 场地类别为L类,I 1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25s,山于该段位处高陡岩质边坡 之下,故该段L类场地为建筑不利地段。2)密一路K0+000.00K0+120.00段,参考钻孔ZK25钻孔左侧进行计算,场 地土等效剪切波速为105m/s,为软弱土,即场地类别为I 类,I ,类场地设计特 征周期为0.25s,属建筑有利地段。3)密路K0+120.00K0+360.00段,对钻孔ZK34钻孔进行计算,场地土等 效剪切波速为154nVs,为中软土,即场地类别为H类,II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 0.35s,即H
11、类场地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4)密一路K0+360.00K0+760.00段,道路范围内土层最大厚度28.59m,对 钻孔ZK51进行计算,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为IO5m/s,即场地类别为III类,III类场 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即III类场地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5)密一路K0+760K0+789.7段道路范围内土层最大厚度14.1m,参考钻孔 ZK68钻孔进行计算,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为11 lm/s,为软弱土,即场地类别为H 类,H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即H类场地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6)密一路K0+789.7K0+870.0段为挖方段,为强、中风化基岩出露,为岩石, 即场地类别
12、为Ii类,3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25s,属建筑有利地段。7)密一路K0+870.00K1+062.162,道路范围内土层最大厚度32.10m,对钻 孔ZK92进行计算,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为105m/s,即场地类别为III类,【II类场地 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即IH类场地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注:施工中如果对场地内填土进行碾压或强夯处理后,应对填土层进行剪切 波试验,然后根据实测值对以上地震效应评价进行校核。假设经碾压后实测压实填土 的等效剪切波速150 m/s,那么原HI类场地改为H类场地。4.3 地基稳定性评价及处理措施建议土质地基稳定性评价及处理措施建议1)快一路K0+820K0+
13、839.422段为半挖半填区域,经整平后,道路中 范围内粉质粘土厚度为1.02.7m,在道路左侧将形成回填边坡,右侧形成挖方边 坡。现状上部土层为残坡堆积成因的粉质粘土,下伏基岩面由南向北侧倾斜,一般 1520。,局部倾角较大,且有陡坎。按设计路面标高回填整平后,土层厚度较小 (最厚处3.9m)。道路左右两侧边坡必须采取支护治理措施,在确保道路边坡支护 稳定后,先对左侧已有粉质粘土采取换土、冲击碾压或强夯,以到达增强补压的效 果后,以及对右侧已有基岩采取超挖,然后再进行未来填土的回填工作。但未来填 土其稳定性差,建议对未来填土进行分层碾压,其强度及密实度均应满足相关规范 和设计要求。2)密一路
14、K0+120.00K0+375.00段为填方区域,道路范围内未来填土厚 度为1.910.9m,道路左右两侧将形成回填边坡;现状上层土层为残坡堆积成因的 粉质粘土,下伏基岩面倾角由南东向北西侧倾斜,一般514。按设计路面标高 整平后,填土最大厚度仍达10.9m,属填方路段。道路左右两侧边坡必须采取支护 治理措施,应对对已有残坡积粉质粘土中的软塑粉质粘土采取清除处理,改善增强 底部可塑粉质粘土强度效果后,再进行未来填土的回填工作。但未来填土其稳定性 差,建议对未来填土进行分层碾压,其强度及密实度均应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3)密一路K0+375.00K0+760.00段一一少局部为挖方,大局部为填
15、方路基段, 道路范围内未来填土的回填厚度为0.019.0m,道路左右两侧将形成挖方的路堑边 坡和路堤回填边坡:现状上层土层为人工素填土、残坡堆积成因的粉质粘土,下伏 基岩面倾角由南向北侧倾斜,一般524。,局部达31。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 填土最大职度仍达3().0m,属高填方路段。道路左右两侧边坡必须采取支护治理措 施,应对已有残坡积粉质粘土中的软塑粉质粘土采取清除处理,改善增强底部可塑 粉质粘土强度效果后,以及对已有素填土采取冲击碾压或强夯,到达增强补压的效 果后,再进行未来填土的回填工作。但未来填土其稳定性差,建议对未来填土粒径 进行控制并进行分层碾压,其强度及密实度均应满足相关规范和
16、设计要求。4)密一路K0+760K0+789.7段一一为填方路基段,道路范围内未来填土的 回填厚度为0。12.26m,道路左右两侧将形成路堤回填边坡;现状上层土层为残 坡堆积成因的粉质粘土,下伏基岩面倾角由西南向北东侧倾斜,一般1320。,局 部达50。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填土最大厚度仍达12.3m,属高填方路段。道 路左右两侧边坡必须采取支护治理措施,应对已有残坡根粉质粘土采取清除处理, 改善增强底部可塑粉质粘土强度效果后,到达增强补压的效果后,再进行未来填土 的回填工作。但未来填土其稳定性差,建议对未来填土粒径进行控制并进行分层碾 压,其强度及密实度均应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5)密一路
17、K0+870.00K1+062.162段为填方路基段,道路范围内未来填 土的回填厚度为7.7329.88m,道路左右两侧将形成路堤回填边坡;现状上层土层 为人工素填土、残坡堆积成因的粉质粘土,下伏基岩面倾角由北向南侧倾斜,一般 1028。按设计路面标高整平后,填土最大厚度仍达29.88m,属高填方路段。道 路左右两侧边坡必须采取支护治理措施,应对已有残坡积粉质粘土采取清除处理, 改善增强底部可塑粉质粘土强度效果后,到达增强补压的效果后,以及对已有素填 土采取冲击碾压或强夯,到达增强补压的效果后,再进行未来填土的回填工作。但 未来填土其稳定性差,建议对未来填土粒径进行控制并进行分层碾压,其强度及
18、密 实度均应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4.3.1 岩质地基稳定性评价及处理措施建议1)场区整平后,快一路K0+839K0+950.141段为强、中等风化泥岩。据钻 孔揭露及地面调查中风化层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未见泥化夹层及破碎带, 其稳定性好,据设计路面高程,在道路段经开挖整平后,道路左右两侧将形成岩质 边坡,其中左侧岩质边坡坡高为5.315.0m,右侧岩质边坡坡高为24.729.3m, 对左右两侧岩质边坡可采取1:0.75,粉质粘土可采取1:1.50坡率分阶放坡,并对坡 面进行防风化处理后,道路岩石地基稳定。2)场区整平后,密一路K0+000.00K0+120.00段为强、中等风化泥岩
19、。据钻 孔揭露及地面调查中风化层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未见泥化夹层及破碎带, 其稳定性好,据设计路面高程,在道路段经开挖整平后,道路左右.两侧将形成岩土 质混合边坡,其中左侧岩质边坡坡高为1.410.9m,右侧岩质边坡坡高为10.9 12.52m,对左右两侧岩质边坡可采取1:0.75,粉质粘土可采取1:1.50坡率分阶放坡, 并对坡面进行防风化处理后,道路岩石地基稳定。3)场区整平后,密一路K0+789.7K0+870.0段为中等风化砂岩。据钻孔揭露 及地面调查中风化层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未见泥化夹层及破碎带,其稳 定性好,据设计路面高程,在道路段经开挖整平后,道路左右两侧将形成
20、岩质边坡, 其中左侧岩质边坡坡高为8.112.2m,右侧岩质边坡坡高为6.210.0m,对左右两 侧岩质边坡可采取1:0.75坡率分阶放坡,并对坡面进行防风化处理后,道路岩石地 基稳定。4.4 道路区工程地质分段评价与建议拟建道路区大局部被第四系全新统填土、粉质粘土覆盖,仅周边地带有基岩出 露,其岩层倾角平缓,岩层产状338。/7。,分布的裂隙主要有: 95。/71。,197。/78。,岩体裂隙不发育。按设计路面标高施工整平后,沿线地段形成的边坡主要为填方路堤边坡和挖方 路堑边坡。为方便起见,本道路根据设计路面标高,结合道路沿线和周边地形(或微地貌) 变化情况,以及填、挖方高度和人工填土分布特
21、征,将填方路基段和挖方路基段, 按如下依次进行分述。1)快一路 K0+820K0+950.141 段:该路段为挖方路基段,地形平缓,呈缓坡状,南高而北侧低,地形坡角一-般 1520。,地形高差28.36m左右。开挖到设计路面高程后,地基大局部属岩质地基, 仅起点处左侧有少量薄层粉质粘土,基岩为中等风化泥岩,中等风化层岩体较完整, 裂隙不发育,经对道路左右两侧路堑边坡支护稳定后,钻孔控制深度内无地下水赋 存,也无不良地质作用,地基岩土体整体稳定性好。据设计路面标高,道路区挖方 高度5.3029.30m,(见代表性剖面3-366)。据设计路面标高,在左侧形成的挖方路堑边坡高5.315.3m,边坡倾
22、向163。, 为岩土质混合边坡,主要由粉质粘土和泥岩组成,其中粉质粘土厚度2.33.6m, 岩质段厚度2.911.7m,边坡岩体类型为III类,平安等级为二级。边坡土体局部结 构松散,岩土界面较平缓,不易沿土岩界面产生滑移破坏,但易产生圆弧垮塌,该 土质段边坡不稳定。岩体局部通过赤平投影图4.4-1分析:裂隙1与边坡倾向夹角为 65 ,为大角度相交,不构成不利组合;裂隙2与边坡倾向夹角为34为大角度相 交,不构成不利组合;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相反,为反向坡不构成不利组合;裂隙 I和2交线5与边坡倾向夹角为28 ,为外倾结构面,综上所述:该边坡岩质段稳稳 定性主要受外倾交线5所控制,由于外倾倾角为
23、66 ,经按设计放坡后,该岩质段 边坡稳定,但坡面易风化掠块,必须采取支护措施。岩体破裂角取45+6/2与外倾 倾角之较小值,故泥岩岩体的破裂角取59。,边坡岩体的等效内摩擦角取55。(见 图 441)。悚向( )悚角( )悚向( )悚角( )结构面、税产状表7178790666 459738633586 9 13 117 2 隙阴向坡线找找 裂裂层边交交交 一勒181.4-1快第KO+82O -KCH95OJ4段左施路基边坡赤平投影图(上半球)对于左侧路堑边坡建议采用坡率法分阶放坡进行处理,分阶高度W8.0m,每阶 之间设置2.03.0m马道,设计按1075放坡,对基岩可行,但对粉质粘土不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路 工程地质 勘察 报告 详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