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北京市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模拟训练.docx
《2023届北京市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模拟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北京市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模拟训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 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 和哀愁有关。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 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关注表达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 造的核
2、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小题。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谢眺浦滨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亮,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鬓不变!注释:【1】二山:在今南京市西南,京邑:指南朝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2】谢眺:南 齐文学家。此诗作于他出任宣城太守途中。【3】濯:水名,流经长安城东,诗人王粲作于汉 末长安大乱时的七哀诗中曾有南登霸陵岸,回首塑长安之句。京县,西晋都城洛阳。 诗人潘岳河阳诗中曾有引领望京室之句。【4】薨(meng):屋脊。5】鬓(
3、zhen):一、1. B2. C 3. (1)内容方面作用:未逝的晚霞铺展成多彩的锦缎,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素绢。内容 作用:诗句呈现出的绚丽悦目(澄净开阔)的景物与全诗缓慢的情调形成反差,表达了诗人 对美好旧乡的留恋。(2)结构方面作用:与上句白日丽飞薨,参差皆可见相接,与下句喧鸟覆春洲,杂英满 芳甸相连,六句诗共同构成一幅明丽美好、多彩空灵的画面,将诗人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 展现出来。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 流露出诗人对贫富参差可见的愤慨错误。白日丽飞薨,参差皆可见,斜阳照射使飞 耸的屋脊色彩明丽,高高低低清晰可见。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
4、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气派。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 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应选Bo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都运用了拟人手法错误。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黄昏江面 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运用对偶手法。“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意思是说洞庭湖浩瀚无际,把广袤的东南地 区分裂成吴楚两大局部;天地万物也好像都日日夜夜漂浮在湖水中一样。突显了洞庭湖壮阔 的气势与景象。应选C。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句作用的能力。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剩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
5、像美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 一匹白练。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 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比照喻不仅色彩比照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 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全诗前两句交代离京的 原因和路程,领起望乡之意。料想此地难回而生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对旧乡的留恋。白日丽飞薨,参差皆可见,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檐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 下清晰可见。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鸟儿尚知归来,而人 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由白日过渡至余霞,由人 家过渡到自然
6、,喧鸟更衬江静,繁花与余霞争艳。六句诗描绘了登高望景图,展现出 时间的推移和诗人视角的变化。二、1. C2, C3.其七重在写边塞天寒地冻,环境艰苦,征夫仍要修城筑垒,表达了征夫渴望结束征战, 早日归家的迫切心情。其八重在写敌我交锋,轻松制敌,擒王而归,并不邀功。表达了对征夫英勇作战,有功不居 的高尚风格的赞赏。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表达了征人的羁旅漂泊之苦错误。表达了征人的思乡之情。应选Co.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A.表达了作者对勇武刚强、死于国事的鬼雄的礼赞,颂扬为国捐躯的壮士,寄托了他对英 烈的无比崇敬之情,表达了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B.诗
7、人说且莫顾刀环,就是提醒自己王程未尽,公事未了,决不能中途而止。表现了诗 人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C.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表达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D.只等待未来的某次战斗来报答天子,满头的白发都是为了寻找合适的机会。表达了诗人渴 望报效国家的耿耿忠心。应选C。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其七: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意思是:驱马奔驰正逢天降大雪,行 军进入一座高山。沿着危险的山路抱运寒石修筑城垒,冻掉的手指落在厚厚的冰凌间。这四 句着力于描写边塞天寒地冻的生活,在艰苦的环
8、境下,征夫仍要修城筑垒。”已去汉月远, 何时筑城还意思是:此处距国门已十分谣远,何时才能筑好城垒得以归还?表达了征夫渴 望结束征战,早日归家的迫切心情。其八: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 行列,一胜何足论意思是:敌人前来攻打我们的城垒,百里沙场风尘昏喑。我们挥动宝剑 几次出击,就把敌军打得东逃西散。我活捉了敌人的一个酋长归来,系上他的脖子交给主将。 然后悄悄地站到队列里,初次得胜又何必为自己张扬?本诗重在写写敌我交锋,轻松制敌, 擒王而归,并不邀功。表达了对征夫英勇作战,有功不居的高尚风格的赞赏。三、1. B2. D3.借景抒情。作者先写清溪美
9、景之素淡,又用素已闲点出自己的心境淡定安宁,与青 溪之景相映衬,心境、物境融合为一。借典故明志。尾句展开想象,自己在溪边的巨石上做一个消闲自在的垂钓老翁,借严子 陵隐居的典故说明自己有归隐山林之意,愿意远离凡尘,在此清幽之地终老一生。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中词语的能力。B.暗指诗人曲折漫长的人生坎坷路错误。这里说的是溪水随山势蜿蜒流行,流经的路途不 足百里,并没有暗指诗人曲折漫长的人生坎坷路。应选Bo.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想象奇特错误。诗歌描写了一条青溪的幽秀景色,诗人用多彩的画笔,绘出青溪流经不 同地方时呈现的不同画面,想象并不奇特。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
10、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借景抒情。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的意思是:我的心一向悠闲,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安 宁。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 里已融合为一了。借典故明志。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的意思是:但愿我能留在溪边的磐石上,在垂钓中 度过我的一生。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 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 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四、1. A2. B 3.描写送行路上的田园风光,表达作者对友人归隐故乡的肯定与羡慕之情;刻画陈章甫光 明磊落的胸怀和慷慨豪爽、旷
11、达不羁的性格,抒发了作者对陈章甫罢官被贬的同情和对友人 的深挚情谊;对友人不同流合污,品行高洁的赞美之情;与友人依依惜别与无力援助的无奈 惆怅之情;设想返乡后故交很多,对友人的抚慰之意。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点的能力。A.乐景哀情,奠定全诗感情基调错误,开头四句用轻快的笔调,鲜丽的色彩,勾勒出一幅 初夏风光图,一派清新宜人的田园风光,不禁也勾起诗人的一阵思乡之情。诗人借此“奇景 表示对于友人归隐故乡的企慕与肯定,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轻松旷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 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故而此处并非乐景哀情,也未奠定感情 基调。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分
12、析诗歌意象的能力。诗歌中借云写陈章甫的高洁,是用了闲云野鹤、孤云独去闲等寓意。A.此处写自然之云,不具有象征意义。B.此处借云自然而然自山中冒出,来表达自己悠闲自得的心境,与诗句用意相似。C.此处实写眼前白云飘飞之景,不具有象征意义。D.此处借青云写宫殿之高,不隐含人品性的寓意。应选Bo3.此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写诗人送友人离去时,所见风光怡然,勾起人思乡之 情,流露出作者对友人归隐故乡的企慕与肯定之情。中间八句塑造陈章甫形象,刻画出一位自负清高、不同流俗的高士形象。陈侯四句,先写 陈章甫与众不同,他襟怀坦荡,胸藏万卷,有着豪爽出奇的相貌,
13、犀直的性格和非凡的抱负。虬须虎眉仍大题,不仅抓住了陈章甫的外貌特征,而且也能显示其性格特点,刻画得传神 之至。腹中二句写陈章甫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抱有经邦济世的大志,积极出山入仕,不肯 混同凡庸之辈碌碌终生,老死山林。东门四句写陈章甫不以功名为累,不以罢官为意,轻 视世事,脱略形迹,却能看重友情,欢饮至醉。有时空望孤云高,写他脱尽尘俗,寄托孤 云的清高志尚,也反映出他在做官时不肯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洁身自重的高尚品节。此处 对友人形象的刻画,即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刻理解,和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又表达了作 者对友人孤高品性的赞美、仰慕之情。长河二句是赋而比兴,既实记渡口适遇风浪,暂停摆渡,又暗喻仕
14、途险恶,无人援济。因 此,行者和送者,罢官者和留官者,陈章甫和诗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没有着落。一个未 及家,一个空叹息,都有一种惆怅。写出了诗人对于友人的依依惜别情思和无力援助的 深沉感慨。末二句以试问语气写出世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陈章甫本是志在山林的高洁之士, 如今去官归隐,正遂其初志,况故林相识颇多,此次旧友重逢,定会欢迎他的重返山林。显 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借以表达对友人的抚慰之情。五、1. B2. B3.答案例如(意思对即可):作者怀着国破之痛,离乡之悲,离家赴任洛阳。在赴任途中, 沿途山谷不时传来虎啸声,高树上传来鸡鸣声,半夜里还有袭人的悲风,孤独奔跑的野兽, 营造出一
15、种悲凉、恐怖的气氛,也加深了作者的离家赴任之悲。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文内容及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B.三四句写诗人被世事和孩子缠身理解错误。子不是孩子,婴:缠绕。世网婴我身: 世间的事缠绕着我。应选Bo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A.卷珠帘,凄然顾影:我卷上珠帘,凄然地看一眼月影。顾影紧跟凄然,表达悲伤之 情。B.娉婷顾影:姿态美好貌,自顾其影。有自矜、自负之意。所以,”顾影没有抒发悲伤之 情。c空庭孤月下,顾影一潸然:孤月高悬,庭院空旷,看着自己孤单的身影,不觉潸然泪下。 所以,“顾影传达出一种悲伤之情。D.顾影独无依:看着自己影子,形单影只,孤单无异。所以,顾影抒发了
16、悲伤之情。 应选Bo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情感及鉴赏景物形象作用的能力。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开篇点明辞亲远行,诗人驾马登车哭泣告别,抒发离乡之悲; 由陆机,吴国人。此诗是作者在吴国灭亡后,赴任洛阳途中所作可知,作者写词诗时,怀 有国破之痛。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诗人在赴任途中,沿途山谷不时 传来虎啸声,高树上传来鸡鸣声,半夜里还有袭人的悲风,孤独奔跑的野兽。这里所描写的 景物,有虎啸、鸡鸣、哀风、“孤兽。处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怎么不使人感到胆战 心惊呢?这样的自然景色的描写,凄凉景象,对环境起了渲染作用,对诗人内心的悲愤苦闷 起了烘托作用。六、1. B2.
17、C3. (1)王安石的感触有二:一是颔联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所写的年头接年尾,获得 新的感受、想法,表达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尾联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写自 己劳而无功,愧领嘉节赏赐,表现了他致力改革却又自谦的高尚人格。(2)黄升那么从人们佩戴彩胜赏花欢度佳节的场景,想起自己科举不顺畅的经历,劝人掰茧 时不要希求官运,表达了仕途艰难的伤感、悲戚。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写伴着春风归来的燕子落到游人发钗上的轻盈姿态错误,钗头燕”指簪于发钗上的燕子 形头饰。应选Bo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A.用夸张手法错误,此处是指除日和立春在同一天,并不是夸张手
18、法。B.使用借代修辞,用天上倾泻的月光代除夕灯火错误,此处使用的是比喻修辞,将除夕夜 的灯火比作银,写出除夕灯火的明亮。D. 使用比照手法错误,此处不是比照手法,新春今日是,明日新年至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应选Co3.此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1)王诗: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世上万物在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开始,人也是从旧的一年到 新的一年,获得新的活力。写出了除日、立春双节重合喜上加喜的高兴,表现了其乐观、喜 悦之情。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皇帝的恩赐随着佳节的到来赏赐下来,自己感觉自己没有任何 的功劳有愧于皇帝的恩赐。写出了王安石对于改革的决心,希望自己的改革能够对朝廷有
19、利, 改变国家面貌。(2)黄诗:词的上阕写除日人们都穿上了华丽的衣服,戴上了华美的饰物,表现了人们欢度佳节的场景。 而在下阕,词人写道:擘茧莫探官,人间行路难。当词人看到人们的欢乐场景,不禁想起 自己科举仕途之路的坎坷,就劝人们,在这欢乐的场合下,占卜也不要占卜自己的官运,人 间之路非常艰难,从劝诫别人,可以看出作者因自己的仕途失意,而表现出的悲凉、伤感的 情感。七、1. A2, B3.首联以在想象中写诸葛亮所率领的蜀汉铁骑的威势及诸葛亮堪比周亚夫的治军才能, 来抒发对诸葛亮的敬慕与赞扬之情。颔联写诸葛亮猝然离世,表达了对诸葛亮壮志未酬 身先死的痛惜之情。颈联写诸葛亮竭忠尽智,却无法使后主刘禅
20、从昏庸中醒悟过来,表 达了对诸葛亮最终无法改变蜀汉国势衰颓的叹惋之情。尾联将谯周和诸葛亮做比照,抒 发了对刘禅昏庸和谯周误国的挖苦、批判之情。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能力。A.举目而望所见到场景错误。本诗首联所写为诗人想象中的景象,属于虚写,说举目 而望见到不正确。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中词语含义的能力。本诗中,卧龙指代是诸葛亮。B.卧龙在这里形容山势绵延起伏。应选Bo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意思是: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 安古城。首句写诸葛亮军队的气势,次句将诸葛亮比作西汉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对诸葛
21、 亮的景仰与赞美之情。颔联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意思是: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 水之滨。写将星陨落,暗指诸葛亮的离世,表达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之情。颈联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意思是: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 以完成。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的感慨,诸葛亮空自忠心耿耿,可后主依然昏庸无能。诗 人感慨诸葛亮大业未竟身先死,无法改变蜀汉国势。尾联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意思是: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 意而行。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 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用在这里形容谯周,挖
22、苦性很强。同时,诗人暗把 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做了比拟,突出诸葛亮形象的高大和谯周的卑劣及后主的昏 庸愚昧,表现诗人对诸葛亮和谯周的态度,一个敬仰,一个痛恨。八、1. C2, A3. (1)本诗采用借物喻事的手法,借棕桐被割剥过甚而至于过早枯死的不幸。来喻指蜀中 百姓横遭暴敛而生存无路的惨景,表现对动乱时局的担忧,对官府盘剥的激愤及对人民苦难 的同情。(2)诗人将棕楣被剥前后的情况进行比照,有力证明了再顽强的生命力,也经不起 无休的割剥摧残,表达了作者的痛惜和愤慨之情。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百姓只能像蒲柳一样苟且偷生错误。徒布如云叶,青青岁寒后。交横集斧
23、斤,凋丧 先蒲柳意思是棕桐尽管具有大如云的树叶和经冬不凋的生命力。但是如果过量地砍伐,它 将比易衰的蒲柳更早地凋落,可见选项张冠李戴,应该是棕桐只能像蒲柳一样过早凋零, 这里是形容百姓在常年的战乱中生命脆弱。应选C。2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B.棕桐经冬不凋以致遭屡次砍伐错误,结合五、六两句意思看是说棕槽尽管具有大如云的 树叶和经冬不凋的生命力。但是如果过量地砍伐,它将比易衰的蒲柳更早地凋落,遭屡次 砍伐并非因为棕楣经冬不凋,而是因为人的私欲。C批评蜀中百姓既然养成棕植1又何必取之殆尽有误,这两句诗大意是可怜你们江汉人所生 产的东西还剩什么呢,并不是百姓将棕植1取之殆尽,而是军队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北京市 高考 语文 古代 诗歌 阅读 专项 模拟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