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据素养类融合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docx
《大学数据素养类融合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数据素养类融合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数据素养类融合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赵宏高裴裴梁赛摘要:建设融合课程是推动“四新”专业建设的有力抓手。本文以新 文科为例,研究和探索了智能计算技术服务于“四新”专业的融合课 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同时基于“五融合”的课程建设理念,建设了位 于融合课程框架底层逻辑的“新文科智能计算基础”课程,并提出了 采用研究性教学实现“五融合”及课程目标的有效教学路径。关键词:数据素养;融合课程;智能计算;新文科;研究性教学 高等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工作,大力发 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四新”专业就是在人工智能、 大数据、区块链、基因工程、虚拟技术、5G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迅
2、速开展,各专业与新技术越来越多地融合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教育 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新文科的推进 要“守正创新”,要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建设“四新”专业,已成 为引领带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 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驱动力。“新文科”之新首先在于新科技发 展与文科融合引致的文科新增长点和传统文科专业、课程以及人才培 养模式的更新换代。交叉融合是“四新”专业的关键词,已有高校开展了相关工作。山东 大学加强文科专业现代化建设,促进交叉复合人才培养,鼓励跨学院、 跨学科共建20个以上突出交叉融合、适应和引领时代开展的新兴文 科人才培养工程。郑州大学法
3、学院基于新文科背景下高等学校法学专 业课程建设呈现出的交叉融合趋势,探讨了交叉性对原有法律专业知 识融入的兼容问题。西南财经大学认为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核心理念,新文科是融合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成果,要开展跨学科研究。山东财经大学在地 方财经类高校的计算机通识课体系建设中,注重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 交叉融合分析,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建鼓:融合课程是“四新”专业建设的有力抓手。然而目前真正具有鲜明专业交叉融合特色的课程/课程体系还有待落地。以新文科与提高 学生数据素养的新技术融合课程为例,课程建设的相关难点问题主要 集中在:(1)新技术类课程教师不了解文科的基本问题,而文科教师 对新技术不
4、敏感,对新技术和新趋势有畏难情绪;(2)目前融合课程 的现状是将新技术类课程和文科课程进行生硬的组合而非有机融合, 对于如何使新技术服务于文科这个根本问题少有回答,新技术类课程 与文科实际问题脱节。因此,在新文科融合课程的建设中,首先需要 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的融合;进而是共同探讨和解决新技术如何 与文科深度融合的问题,即回答如何用新技术为解决文科问题提供新 方法的问题;最后是建设相关的融合课程。探索如何建设新技术与专业有机深度融合的课程,是“四新”专业建 设过程中面临的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以新文科为例,研究和探索智 能计算等新技术(以下简称“智能计算”)服务于“四新”专业的融 合课程体系的
5、构建方法。对于融合课程,我们在“学生应知应会应能 什么?学生应如何学习?学生应如何被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 究,提出“五融合”的课程建设理念,构建新技术与文科深度融合的 融合课程框架。同时,我们建设了位于融合课程框架底层逻辑的“新 文科智能计算基础”课程,明确了能力、知识、素养三个方面的培养 目标,提出将P-MASE研究性教学模型作为实现成果导向教育(OBE) 的一条有效教学路径。一、融合课程之“五融合”当下融合课程的建设不应该仅仅是来自不同学科知识的组合,还应该 基于课程的特色和需求,表达出更多的有机融合。我们在融合课程的 建设中遵从了 “五融合”的课程建设理念。1 .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
6、内容融合融合课程最重要的是要先选择对学习者有意义的论题或概括性的问 题,然后将相关学科的内容融合起来,找出共同的主题,再让学习者 来学习。因此,教学内容是在新专业新需求的语境下,将新技术有机 融入专业问题的求解中,使学生掌握用智能计算的手段去解决专业问 题的新方法。2 .各学科教师的有机融合 教师融合融合课程的特点要求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以及业界导师对来自不同 专业的学生共同开课。不但向学生传递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充 分发挥来自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的科研特长,在围绕专业问题求解的过 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科研训练,学生在互助学习过程中逐渐建立 起一定的交叉学科思维方式和科研素养。3 .教与学主体
7、的有机融合师生融合融合课程还需要将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一一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机 融合。南开大学在2022年开始了 “师生共同体”理念下的新一轮教 学改革,基于师生共同体的教育主体的矢量特性、教育主体的平权特 性、主体间和主体内的相互作用、教育时空观上的普适性等特性,强 调在教学过程中,师师、师生和生生互动在人才培养中的共同体作用。4 .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一一教学科研融合课程采用研究性学习,将科研中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科研产生的新 技术新成果引入教学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学生在教师的 指导下,结合专业学习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发现一些跳一跳就可以 解决的专题进行研究,从中获取融合的专业知识
8、、掌握研究的基本方 法。5 .高校与业界的有机融合校内外融合紧跟当前行业需求和开展动态,以全方位的产学协同育人模式,鼓励 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业界对人才的数据素养需求,学以致用,而非闭 门造车。在教学案例来源方面,通过毕业生、企业访谈等形式,由高 校和企业共同制作教学资源,补充真实的企业数据分析案例。同时根 据需要邀请企业界走进课堂。二、融合课程框架我们从新文科建设的内容和模式要求入手,遵从“五融合”的课程建 设理念,深入研究融合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等方面 的内容,形成以通识融合课程为基础,以多门融合型专业课程为支撑, 以虚拟仿真和实训类课程为综合能力训练的新文科专业数据素养类 融
9、合课程框架。图1是旅游专业新文科数据素养类融合课程框架示意 图。该框架包括三个层次,位于最底层的是面向全体新文科学生的以数据 处理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专业通识基础课程,命名为 “新文科智能计算基础”。中间层是新技术深度融入传统专业课程, 改造提升后的新型专业融合课程(必修/选修)能够对专业问题用新 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创新处理,例如分析、预测和数据可视化等。最上 层是综合能力训练层,能够使学生利用所学,解决专业或行业的真正 问题,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南开大学旅游专业采用酒 店管理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就是最上面这个层次的一个内容。三、通识融合课程建设 如图1所示,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数据 素养 融合 课程 建设 探索 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