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作业:在语文的世界里赴一场传统文化之约.docx
《全景式作业:在语文的世界里赴一场传统文化之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景式作业:在语文的世界里赴一场传统文化之约.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景式作业:在语文的世界里赴一场传统文化之约滕慧【摘要】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在 教学中应发挥文本的独特价值,以全景式作业的形式让儿童浸润在优 秀传统文化中,在多维、立体、全景式的实践中理解文本意蕴,感悟 文化魅力,提升语文素养。【关键词】全景式作业传统文化文化实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和时代 要求。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教材从不 同角度,以多种形式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 将传统文化内容当作普通的教学内容来对待,仅停留在课堂上短暂的 教学和课后练习题中简单的知识点检查。在此过程中,学生仅仅对
2、教 材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有了简单的了解,并不能充分领悟其深厚的传 统文化内蕴,更无法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可见,传统文化的教 材内容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没有体现出其重要的时代意义。全景式作业将语文中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单面的知 识学习转向多面的文化实践,是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内容学习价值的有 效途径。全景式作业是视觉艺术中“全景” “3D实景”概念衍生的 全景式学习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整合场景、资源、平台、时空、 方式等要素,为学生营造多维、立体、开放的学习型生活,开阔学生 学科视野,丰富学生学科体验,让资源更丰富,让方式更多元。全景 式作业改变了过去单一、机械的书面作业形式,
3、从多角度呈现学习资 源,用多样态的学习方式呈现出跨边界的学习过程。这种新型作业形 式,有利于学生浸润到优秀传统文化中,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语文实践 中感悟文化魅力、汲取文化营养、提升语文素养。一、全景式作业是语文传统文化内容的时代召唤和学科表达 (一)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 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 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上中华民族战胜种种 艰难险阻而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瑰宝,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前我们面临 的重
4、要历史任务和时代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 的各个方面,尤其以语文学科为重。语文教学应迎合时代发展需要, 凸显传统文化教材内容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价值。(二)全景式作业是语文传统文化内容学习的需要统编版语文教材充分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教材从不同角 度、不同侧面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 深刻领会教材要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流传千年的节日风俗、大气 磅礴的山水写意画、精美装扮的京剧人物对于统编版语文教材中 精彩纷呈的传统节日、文化艺术等内容,学生仅靠课堂上有限时间内 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短暂的时间也无法涵养和培育文化传承的种子, 它需要学生用更充分的时间
5、去慢慢感受和体悟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 内涵丰富的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形式不仅仅书面阅读,还应该包括浸润 其中、实际参与、亲身实践,以这样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和 还原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 养,做自觉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这些特点 和要求使全景式作业成为必需和紧要的作业形式。(三)变革作业形式是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2022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 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 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有效减轻义务 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6、激发学生对作业 的兴趣,发挥出作业对提升教学质量的价值,传统文化内容的全景式 作业成为一种可能。原有的形式单一、侧重知识掌握的作业已不能满 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习成为一种枯燥的重复劳动,鲜活有力、内蕴 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也只发挥了普通文本的知识巩固作用,而体现不 出它本身更广泛的人文作用和价值。多元、立体的全景式作业不仅能 够让学生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还能让学生改变对作业的认识,在形式新颖的 全景式作业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文 字运用能力。传统文化内容中的全景式作业形式为高质量的教育事业 添砖加瓦。二、全景式作业在
7、语文传统文化内容中的一般特质和应然追求 语文传统文化内容的全景式作业应呈现出怎样的特质?笔者以统编 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例,将全 景式作业的一般特质和应然追求进行阐述。(一)“大任务”驱动,作业在真实情境中产生任务式驱动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 这种任务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主”的、“自动”的。 在语文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调查 和了解,自发产生学习和研究的需要,产生明确的学习任务,明确学 习的目标和成果,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如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学习中,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身边 人对家乡(
8、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知晓程度。经过调查,学生明确, 要通过我们的介绍和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一一明孝陵, 让更多的人自受地保护文化遗产,了解历史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在这一 “大任务”的驱动下,笔者和学生讨论出具体的子任务和实施 方式。如先实地参观明孝陵,再看一看明孝陵的介绍视频,读一读相 关的著作,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甚至实地义务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借助问卷调查,了解到明孝陵不大为人知晓这一 现状,因而萌生出向别人介绍明孝陵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 命感,并由此设计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这样的真实情境中,学生 自主设计学习任务,策划学习活动,学习就在这样的“大任务
9、”“全 过程”的作业中发生了。(二)“多样态”呈现,作业在语文实践中完成在学生完成语文传统文化内容的全景式作业过程中,教师应围绕该传 统文化主题,为学生呈现多样态的学习内容和资源,打破学习的空间 壁垒,营造多维、立体、开放的学习型生活,指导学生在多样的语文 实践中进行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全景式作业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以下语文 实践:阅读实践。笔者和学生共读明孝陵博物馆研究员臧卓美老师的漫读 明孝陵一书。这是一本介绍明孝陵的专业书籍,既有对明孝陵严谨 准确的考证与介绍,又有对南京历史人文的思考与漫谈。笔者让学生 先从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开始阅读,
10、结合书中插图了解文字的意思,遇 到不理解的表述可以再请教别人或者查阅资料。阅读过程中,笔者多 次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学生在交流中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表 达了自己的阅读收获。写作实践。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对明孝陵的历史背景、基本现状等 有了充分的认识,再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在课堂上进行资 料的分享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筛选资料,剔 除无关的信息。学生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完成习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习作完成后,学生来到明孝陵实地参观, 在参观的过程中随时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疑问,并进一步补充、 修改自己的习作。笔者鼓励学生将习作读给家人听,让家人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景 作业 语文 世界 一场 传统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