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精辟精湛!生理学重点总结 (自己整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绝对的精辟精湛!生理学重点总结 (自己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绝对的精辟精湛!生理学重点总结 (自己整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理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绪论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二.内环境和稳态:体液量(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40%、细胞 外液20% (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内环境: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1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 等)的相对恒定状态称为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是维持生命 活动的基础。三 .生理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是主要 调节形式,基本过程:反射。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短暂。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自身
2、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 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 是自身调节。四 .生理功能的反响控制:负反响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正反响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 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 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 等。五 .应激与应急参与应激反响的主要激素: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参与应急反响的主要激素: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
3、嵌模型.基本内容基架:液态脂质双 分子层;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寡糖和多链糖.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被动转运:单纯扩散:小分子脂溶性物质、顺浓度、不耗能。如02、C02、NH3 等。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不耗能、但转运依赖 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包括离子通道和载体转运转运(葡萄 糖、氨基酸等)。载体转运的特异性较高,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 主动转运: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逆浓度、消耗能量。分为原发性 主动转运(离子泵钠泵)和继发性主动转运(肠上皮细胞、肾小管 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出入细胞的方式。内分泌细胞 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属于出胞作用
4、;上皮细胞、免疫细胞 吞噬异物属于入胞作用。细胞的跨膜电变化.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兴奋性与与阈刺激:反变关系,阈刺激增大表示细胞兴奋性下降。刺激的三要素:刺激强度(衡量兴奋性的客观指标)、刺激时间、强度 时间变化率。1 .静息电位RP :概念: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 表现为膜外相对为正,膜内相对为负。极化: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状态。去极化:电位差的数值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去极化或除极。超极化:电位差的数值向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形成条件: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离子不均匀分布);安
5、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 特征: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2 .动作电位AP概念: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 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主要成分是峰 电位。形成条件:细胞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差;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 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一Na+内流所致;动作电位下降支一K+外 流所致。动作电位特征:产生和传播都是“全或无”式的;传播的方式为 局部电流,传播速度与细胞直径成正比;动作电位是一种快速、可逆 的电变化;
6、动作电位期间Na+、K+离子的跨膜转运是通过通道蛋白进 行的。兴奋的周期性变化:绝对不应期:锋电位,兴奋性降至0,多大刺激也不兴奋相对不应期:负后电位前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阈上刺激才兴奋 超常期:负后电位后期,兴奋性超过正常,阈下刺激即兴奋 低常期:正后电位,兴奋性低于正常.局部电位: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到达阈电位的电变化。 特点:不是全或无;可以总和;电紧张扩布。.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 因此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 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传导速度快。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 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鞘纤维传导快
7、。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 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三.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兴奋收缩耦联过程:耦联因子Ca2+、结构基础三联体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的信息传递;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神经在细胞间的传递特点是单向传递;传递延搁;容易6 .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 特征,中枢机制和中枢易化。7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的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在 感觉形成中的作用。大脑皮质(层)的感觉(躯体感觉和特殊感觉) 代表区。体表痛、内脏痛和牵涉痛。(用口诀记那几个反
8、射区,上下 颠倒,头部为正,精密分大小.).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运动传出通路的最后公路和 运动单位,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及其机制,各级中枢对肌 紧张的调节。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大脑皮质运动区。基底神经 节和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8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功能特征。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 脏活动的调节。(关键记一个网络上行的特点)1。.本能行为和情绪 的神经调节,情绪生理反响。H.自发脑电活动和脑电图,皮层诱发电位。觉醒和睡眠。12.学习和记忆的形式,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大脑皮质功能的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的语言功能。(十一)内分泌(建议理清楚各层关系和英语
9、缩写,还有什么时候 是短什么时候是长).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的化学本质与分类,激素作用的一 般特性,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分泌的调节。1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和腺垂体激素。生长 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2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功能联系和神经垂体激素。3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5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1, 25-二羟 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和分泌或生成的调节。6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 节。7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十二)生殖(没啥好说的,最多一题).睾丸的生
10、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睾酮的生理作用。睾丸功能的调 节。1 .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或月经周 期)。雌激素及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功能的调节,月经周期中下 丘脑-腺垂体-卵巢-子宫内膜变化间的关系10受环境因素影响;一对一关系;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肌肉收缩过程: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末池 终末池钙离子释放 肌浆钙离子浓度增高 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变构 原肌 凝蛋白变构 肌球蛋白横桥头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ATP酶激活分 解ATP横桥扭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小节缩短。2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
11、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 4.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前负荷:在最适前负荷时产生最大张力,到达最适前负荷后再增 加负荷或增加初长度,肌肉收缩力降低;后负荷:是肌肉开始缩短后所遇到的负荷。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 度呈反变关系;肌肉收缩力,即肌肉内部机能状态。第三章:血液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1 .血液:血细胞和血浆。血浆蛋白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 白原三类。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 细胞)和血小板三类。各类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运输、缓冲、参与机体免疫、参与血液凝固 及纤溶、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正常人血浆的.血浆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
12、,而与溶质的分子 量、半径等特性无关。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 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 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决定血 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二.血细胞生理.红细胞男 4. 5-5. 51 lb 120-160 女 3. 5-5. 011b 110-150 生理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缓冲体内的酸碱物质。 生成原料:蛋白质、铁促成熟因子:维生素B12、叶酸调节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严重的肾脏疾患的患者易出现贫血。血沉的增加是由红细胞
13、叠连形成,而这种叠连和红细胞本身没有关 系,主要是和血浆的成分有关,血浆白蛋白通过抑制叠连而使血沉 减慢,而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等促进叠连的形成,从而加 速血沉。1 .白细胞:成人4. 0-10.0分类: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 核细胞、淋巴细胞。功能:中性粒细胞:吞噬。急性感染时增多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和肥大在速发型过敏反响中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响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2 .血小板:成人100-300当减少到50以下时,可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 瘢。1000时,有血栓形成。生理特性: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
14、。生理作用:参与止血、促进凝血、维护血管壁完整性。三.生理性止血1 .生理性止血过程: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实质: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血清和血浆的本质区别:血清无纤维蛋白原。2,凝血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 变成纤维蛋白。由于因子X的激活有2种途径,因而将血液凝固分为内 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机体组织损伤的凝血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 径共同作用互相促进的结果。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启动方式和参加凝血因子不同。 内源性:因子12 ;凝血因子全血浆中;参与的凝血酶多慢。外源性:因子3 ;凝血因子在组织和血浆中;
15、参与的凝血酶少,快。 肝素的作用:增强抗凝蛋白质的抗凝活性。凝血因子的特点:除因子IV (Ca2+)和血小板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 血液中因子n、vn、ix、x、x【、xn等通常以无活性酶原存在; 川因子以活性形式存在于血液中,但必须山因子存在才能起作用; 局部凝血因子在肝脏中合成,且需VitK参与,所以肝脏病变或VitK 缺乏常导致凝血异常;因子VIII为抗血友病因子,缺乏时凝血缓慢。四.血型与输血原那么1,血型:是指红细胞外外表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其实质是糖蛋白和糖脂。2 . ABO血型和Rh血型抗体本质的区别:AB。血型系统的抗体为天然抗体,主要为IgM,不能通过胎盘;Rh血型血
16、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抗体需要经免疫应答反响产生,主要为 IgG,可以通过胎盘。3 .输血原那么:首先必须鉴定血型;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主侧: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两侧均无凝集反响:可以输血;主侧凝集,不管次侧是否凝集:绝对不可以输血; 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可少量缓慢输血。Rh阴性的母亲第二次妊娠时(第一胎为阳性时)可使Rh阳性胎儿发生严 重溶血。第四章:血液循环是生理学考查的重点章节之一。一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心率:60-100次/分,平均75次/分,心动周期0. 8S.心率和心动周期的关系: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
17、率有关,心动周期和 心率成反比,心率增加,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 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故心率过快将影响心 脏泵血功能。1 .心脏泵血的过程心脏泵血:射血与充盈血过程(以心室为例)可以分为心房收缩期、等容收 缩期、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和减慢 充盈期;心室收缩是射血的动力;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是充盈的主要动力。特点: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压力梯度,心室收缩和舒 张是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力的变化起重要作用;一个心动周期中,右心室内压变化的幅度比左心室的小得多,因 为肺动脉压力仅为主动脉的1/6
18、;左右搏出血量相等;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等容舒张期末,左心室内压最高是快速射血期。心率加快时主要缩短的是舒张期,舒张期缩短到一定程度会使心搏 出量下降。2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每搏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正常人70ML射血分数: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正常人约55-60%。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 积,健康成人男性静息下约为5L/min.心指数:以单位体外表积计算的心输出量。3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 前负荷对博出量的影响:前负荷即心室肌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也就是心室舒张期末容积,与静脉回
19、心血量有关。前负荷通过异长 自身调节的方式调节心博出量,即增加左心室的前负荷,可使每博 输出量增加或等容心室的室内峰压升高。后负荷对博出量的影响:后负荷即动脉血压,后负荷增高时,心 室射血所遇阻力增大,使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每博 输出量减少。但随后将通过异长和等长调节机制,维持适当的心输 出量。心肌收缩能力对博出量的影响:心肌收缩能力又满意肌变力状态, 是一种不依赖于负荷而改变心肌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通过改变心 肌变力状态从而调节每博输出量的方式称为等长自身调节。心肌收 缩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由影响兴奋-收缩耦联的因素起作 用,其中活化横桥数和肌凝蛋白ATP酶活性是控制心肌收
20、缩力的重 要因素。另外,神经、体液因素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率在40-80次/分范围内变化时,每分 输出量与心率成正比;心率超过180次/分时,由于快速充盈期缩短 导致博出量减少,所以心输出量随心率增加而降低。心率低于40 次/分,也使心输出量减少。4 .心、音:第一心音:房室瓣关闭,标志心室收缩开始。第二心音:动脉瓣关闭,标志心室舒张开始。二.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肌细胞的分类:按功能分为工作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和自律细胞(窦房结和浦肯野)。1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工作细胞的生物电:0.1. 2. 3. 4期。有2期平台期窦房结细胞的生物电:期。本质特征:4期自动去极
21、化(除极)。2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自律性: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来源于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其中窦房结细胞 的自律性最高,称为起博细胞,是正常的起博点;窦房结细胞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驱动压抑(以前者为主)两种机制控制 潜在起博点;心肌细胞自律性的高低决定于4期去极化的速度即Na+、Ca2+内流超 过K+外流衰减的速度,同时还受最大舒张电位和阈电位差距的影响。 传导性:主要传导途径为: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左右束支蒲肯野 氏纤维心室肌;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慢,形成房-室延搁,使心房和心室不同时收缩。 以保证心房、心室顺序活动和心室有足够充盈血液的时间;传导速度最快的是心室内浦肯野纤维,保证心房或
22、心室同步活动,产 生较好的射血效果。兴奋性:动作电位过程中心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 常期,特点是有效不应期较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心 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影响兴奋性的因素:Na+通道的状态、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距离等;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心室肌在有效不应期终结后,受到人工的或潜 在起博点的异常刺激,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期前收缩。由于期前 兴奋有自己的不应期,因此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 偿间歇。收缩性: 心肌收缩强度与细胞外Ca2+内流量成正比。全或无式收缩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保证心急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有利于心室的
23、充盈。3 .心电图:记录心肌电变化,而不是机械变化。P波:反映左右心室的去极化过程。QRS波群:反映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变化。T波:反映心室复极过程的电变化。PR间期: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时程。心房去极化开始到心室去 极化开始的时间。QT间期: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程。ST段:从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之间的线段。三、血管生理.动脉血压:收缩压100720,舒张压60-80平均动脉压二舒张压+1/3脉压,正常值100动脉血压的形成:前提条件:血流充盈;基本因素: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影响因素:每博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外周阻力: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绝对的精辟精湛!生理学重点总结 自己整理 绝对 精辟 精湛 生理学 重点 总结 自己 整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