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特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2 .docx
《2022年黑龙江特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2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黑龙江特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2 .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黑龙江省特岗老师训练心理学学问点一、训练学部分1、训练学是争论训练现象、揭示训练规律的一门科学;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训练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训练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 不揠苗助长” 、“ 不陵节而施”就 ;“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表达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 反映了启示性教学原就 ;“ 教学相长” 表达了老师主导作用与同学主体作用相统一的 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 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 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训练强调“ 儿童
2、中心” ,提出了“ 做 中学” 的方法,开创了“ 现代训练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进展把同学的“ 一般进展” 作为教学的 动身点与归属;6、美国布鲁纳的训练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觉法的教 学方法;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 子,其著作被称为“ 活的训练学” 和“ 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训练的概念:广义指社会训练、学校训练和家庭训练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训练;偏义指思想品德训练;9、训练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_精品资料_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 四书” 高校、第 1 页,共 17 页中庸、论语、盂子;“ 五经” 诗、
3、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 - - - - -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11、遗传素养对人的身心进展不起打算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进展 起着打算性作用;但环境打算论又是错误的,由于人接受环境影响 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12、我国一般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育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气;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13、我国全面进展训练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 动技术训练;14、“ 双基” 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技巧;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进展同学的智力,包括观看力、想象力、思 维力、记忆力和留意力,其中思维才
4、能是打算性的因素;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同学体质;17、蔡元培于 1912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见“ 以美育代宗教” ;19、劳动技术训练的任务:(1)培育同学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2)训练同学初步把握一些基本生产学问和劳动 技能;20、义务训练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需接收,国 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训练;义务训练是一种强制性教育;21、老师是训练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训练过程中起主导作 用;22、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根本任务;23、老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制造性;( 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性;3)长期性、间接性;( 4)主体性、
5、示范24、老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学问素养、才能素养;25、同学是训练的客体、是自我训练和进展的主体、是进展中的 人;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 尊师爱生; 2 民主公平; 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老师的训练水 平;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2 页,共 17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27、教学是老师和同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把握社会体会的双边活 动;28、教学是实现训练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久具有训练性;教学 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支配的原 就;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
6、的过程,教学中老师 起主导,同学是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30、课程是学校训练的核心,是学校培育将来人才的蓝图;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就:思想性和科学性统 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固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 合;32、学问不等同于智力,把握学问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进展的水 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把握学问和进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才能培 养的形式训练论 英国洛克 和只重视学问传授的实质训练论 英国斯 宾塞 都是错误的;18、美育的任务:( 1)使同学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 的学问与才能; 2 培育同学表现美和制造美的才能;3 培育同学 的心灵美和行为美;19
7、、劳动技术训练的任务:(1)培育同学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2)训练同学初步把握一些基本生产学问和劳动 技能;20、义务训练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需接收,国 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训练;义务训练是一种强制性教 育;21、老师是训练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训练过程中起主导作 用;22、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根本任务;23、老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制造性;( 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性;3)长期性、间接性;( 4)主体性、示范24、老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学问素养、才能素养;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3 页,共 17 页_归纳
8、总结汇总_ - - - - - - - - - 25、同学是训练的客体、是自我训练和进展的主体、是进展中的人;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 尊师爱生; 2 民主公平; 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老师的训练水 平;27、教学是老师和同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把握社会体会的双边活 动;28、教学是实现训练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久具有训练性;教学 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支配的原 就;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老师 起主导,同学是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30、课程是学校训练的核心,是学校培育将来人才的蓝图;31、
9、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就:思想性和科学性统 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固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 合;32、学问不等同于智力,把握学问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进展的水 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把握学问和进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才能培 英国斯 养的形式训练论 英国洛克 和只重视学问传授的实质训练论 宾塞 都是错误的;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学问与思想品德训练相统一的规律;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 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 懂得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 巩固学问; 5 运用学问,形成技能技巧;35、主要的教学原就: 1 科学性与训练性相结合的原就;2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就
10、; 3 直观性原就; 4 启示性原就; 5 循环渐进原就;6 巩固性原就; 7 因材施教原就;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示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38、常用的教学方法: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4 页,共 17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争论 法;读书指导法;2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试验法:实习作业 法;实践活动法;4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觉法;5 以情感陶冶 体验 为主的
11、教学方法:观赏教学法;情境教学 法;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 备课; 2 上课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 课外辅导; 5 学业成果的检查与评定;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1)教学目的明确; 2 内容正确;突3 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方案性、组织性、效率高、成效好;4 方法恰当; 5 语言艺术; 6 板书有序; 7 态度淡定自如;41、德育训练一般包括:政治训练、思想训练、法纪训练和道德品 质训练四个基本方面;42、德育过程是对同学知、情、意、行培育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同学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
12、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进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 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育的开端,即思想品德训练具有多端性,即 德育过程是对同学知、情、意、行的培育提高过程,老师应“ 晓之 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同学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44、德育原就: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就;从同学实际动身的原就;知 行统一的原就;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就;正面训练与纪 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就;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就;敬重 信任和严格要求同学相结合的原就;训练影响的一样性和连贯性原 就;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5 页,共 17
13、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45、马卡连柯的平行训练理论: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 就;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殊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 最常常、最基本途径;47、陶冶训练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同学;49、全面明白和争论同学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看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明白方法;50、组织和培育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育正确的集体 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争论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 动,它包
14、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52、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 象;2 心情、情感过程; 3 意志过程;53、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动力 倾向 ,包括需要、动机、兴 趣、信念、世界观等; 2 个性心理特点,包括才能、气质和性格;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 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 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其次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 系统的协同性;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 的交叉学科;58、需要的种类
15、: 1 依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 依据 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进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 全需要、社交需要 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 、敬重需要、自我实现需 要;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6 页,共 17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6l 、爱好是指个体积极熟悉、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62、爱好的品质特性:倾向性 长久性 、效能性; 又称指向性 、广博性、稳固性 又称63、学习动机的激发: 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示式教学;2 根据作业难度
16、,恰当掌握动机水平;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 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当组织学习竞赛;5 正确指导结 果归因,促使同学连续努力;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同学学 习动机;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 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同学常将胜利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 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 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 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17、知觉是感觉的整合;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 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 生物钟” 的机制;70、知觉的特性:挑选性、整体性、懂得性、恒常性;71、留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72、留意的种类:不随便留意 随便后留意 有意后留意 ; 无意留意 、随便留意 有意留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 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点;74、思维的种类: 1 依据凭借物与思维形状划分:动作思维、形象 思维、抽象规律思维;2 依据是否遵循规律规章分:非形式规律思维、形式规律思维;3依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
18、中思维、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 ;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7 页,共 17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详细化;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定、推理;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 提出问题 发觉冲突的过程 ;2 明确问题 找出主要冲突的过程 ;3 提出假设 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 问题方案 ;4 检验假设 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示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 启示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预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80、迁移是已经获得
19、的学问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学问和新技能 的影响;一种学问技能的把握促进另一种学问技能的把握是正迁 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81、懂得是同学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熟悉;懂得是学 生把握学问的中心环节;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制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 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 象的缘由和动力;83、想象的种类:( 1)依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 意想象: 2 在有间想象中,依据内容的新奇性和制造性分:再造想 象、制造想象; 3 依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抱负、空 想;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 宽阔性与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黑龙江特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2 2022 黑龙江 教育学 心理学 知识点
限制150内